隋唐黔中北部地區的區域開發與州縣設置系列之十
(三)、玄宗時期的高潮及收縮
唐景龍四年(710),罷庄州都督府,以播州置播州都督府,都督原庄州都督府所督之播、牂、充、應、琰、庄、矩七州及原庄州都督府所領四十羈縻州,以四十羈縻州為播州都督府直轄羈縻地區。先天二年(713),罷播州都督府,所領四十羈縻州復為黔州都督府直轄羈縻地區。
景雲二年(711年),置辰州都督府,隸江南西道,割辰、溪、沅、舞、錦五州隸辰州都督府。開元二十七年,罷都督府,辰州直屬黔中道。
玄宗先天元年(712),黔中地區有三都督府:
黔州都督府領黔、施、思、費、夷、珍、溱七州。
先天元年(712)的黔州都督府轄區圖
播州都督府領播、牂、充、應、琰、庄、矩七州以及羈縻清、明、卿、侯、勛、樊、晃、亮、鴻、撫水、琳、南平、延、峨、茂龍、勞、福、那、鸞、逸、稜、雙城、添、整、懸、思源、鼓、蒍、姜、儒、訓、普寧、郝、襲、羲、犍、暉、寶、功、令四十州。
先天元年(712)的播州都督府轄區圖
辰州都督府領辰、溪、沅、舞、錦五州
先天元年(712)的辰州都督府轄區圖
先天二年(713),廢播州都督府,以播、牂、充、應、琰、庄、矩七州來屬黔州都督府。開元十五年(727),降牂、充、應、琰、庄、矩六州為羈縻州,置羈縻蠻、功、令、邦四州,並以戎州都督府羈縻殷、總、敦三州來屬。二十一年,以山南東道夔州都督府廢,其所屬南州改屬黔州都督府。二十六年,以山南西道直屬涪州來屬。
開元十五年(727)降為羈縻州的牂、充、應、琰、庄、矩六州
開元二十六年(738),以江南西道黔、辰州二都督府置黔中道(監理區),以黔州都督兼黔中道採訪處置使。二十七年,罷辰州都督府,原所領區域為黔中道的直屬地區。
開元二十九年(741),黔中道境內有一都督府和一直屬地區,黔州都督府,轄有黔州、思州、費州、夷州、播州、珍州、溱州、南州、涪州、施州十州;黔中道直屬地區為辰州、溪州、沅州、舞州、錦州。
開元二十九年(741)黔中道北部的各經制州
開元二十九年(741)黔中道南部的各羈縻州
天寶元年(742),改黔州為黔中郡,思州為寧夷郡,費州為涪川郡,夷州為義泉郡,播州為播川郡,珍州為夜郎郡,溱州為溱溪郡,南州為南川郡,涪州為涪陵郡,施州為清江郡,改黔州都督府為黔中郡都督府。十三載(755),黔中郡都督府領黔中、寧夷、涪川、義泉、播川、夜郎、溱溪、南川、涪陵、清江十郡。至德元載(756),以黔中郡都督府十郡及黔中道直屬地區五郡合置黔中節度使,治黔中郡,都督府只領羈縻州。
天寶十三載(755),黔中郡都督府轄羈縻充、亮、晃、鴻、樊、應、矩、邦、勛、南平、延、峨、茂龍、撫水、勞、福、琳、那、鸞、逸、棱、雙城、添、鼓、整、蒍、侯、卿、令、庄、牂、蠻、功、淸、暉、犍、羲、襲、寶、郝、普寧、總、殷、敦、訓、琰、明、儒、姜、懸、思源五十一州。十五載,最西面的羈縻殷、總、敦三州沒於南詔。
乾元元年(758),復黔中郡為黔州,清江郡為施州,靈溪郡為溪州,盧溪郡為辰州,潭陽郡為巫州,龍溪郡為業州,盧陽郡為錦州,寧夷郡為思州,涪川郡為費州,義泉郡為夷州,播川郡為播州,夜郎郡為珍州,溱溪郡為溱州,南川郡為南州,涪陵郡為涪州;復為黔州都督府直轄羈縻地區。
乾元二年,以溪州隸山南東道澧朗溪都團練使。肅宗上元元年(760),以廢澧朗溪都團練使之溪州來屬。二年,以涪州隸山南東道荊南節度使。寶應元年(762),降為黔中經略觀察使,仍治黔州。大曆四年(769),以辰、巫、業、錦、溪五州隸辰溪等州都團練觀察使。十年,以廢辰溪等州都團練觀察使之辰、敘、獎、錦、溪五州來屬。元和二年(807),罷黔州都督府,而置黔南押領牂柯昆明等使,以領黔州都督府羈縻地區。三年,復以荊南節度使涪州來屬,廢珍州。十五年,黔中經略觀察使領黔、施、溪、辰、敘、獎、錦、思、費、夷、播、溱、南、涪十四州,治黔州;黔南押領牂柯昆明等使轄羈縻充、應、邦、矩、牂、蠻、功、庄、清、暉、犍、襲、羲、寶、郝、普寧、訓、儒、姜、明、琰、卿、令、勛、侯、蒍、整、懸、思源、鼓、添、稜、雙城、逸、鸞、那、琳、福、延、南平、峨、勞、茂龍、撫水、鴻、亮、晃、樊四十八州。
大中二年(848),以涪州隸山南東道荊南節度使。是年,復以荊南節度使所隸涪州來屬。咸通六年(865),置羈縻南寧州,黔南押領牂柯昆明等使轄羈縻四十九州。光啟元年(885),復升為黔中節度使。大順元年(890),改為武泰軍節度使。光化元年以溪州隸山南東道武貞軍節度使。天復三年(903),移使治於涪州。
元和十五年(820)的黔中道
六、晚唐五代到宋初的黔中北部地區州縣設置
(一)、晚唐州縣的全面退縮、五代原經制州的羈縻化
晚唐大中、光啟以降,隨著中央王朝統治的衰落,各州為諸酋大姓控制,自置刺史自辟屬僚漸漸成為慣例,思州田氏逐漸座大,乾符三年(876年)播州楊氏自立,溪州一帶五代時漸漸為彭氏所佔,原黔中節度使所領各州開始失去控制,經制州的「羈縻化」和羈縻州的「不臣化」傾向逐漸顯見,「唐季之亂,蠻酋分據其地,自署為刺史」,「不通朝貢」。在黔中經制各州中,北面九州(珍州已省廢)從前蜀時期尚能控制黔州、涪州、施州、南州、溱州五州,到後蜀時期就僅能控制黔州、涪州、施州三州而已,思州、夷州、費州、播州、溱州、南州已經不在控制之中;東面的辰州、敘州、錦州、獎州、溪州中,辰州、敘州、錦州尚在控制之中,溪州、獎州也已擺脫王朝或地方政權的羈絆。
924年(前蜀乾德六年)的黔中(武泰軍節度使)及周邊
954年(後蜀廣政十七年)的黔中(武泰軍節度使)及周邊
(二)、宋初的僅存的數州
到了宋初,中央王朝對於這一 「重山復嶺,雜廁荊、楚、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 的西南諸蠻夷地區,「樹其酋長,使自鎮撫,始終蠻夷遇之」。北宋前期,對沿邊諸蠻夷地區取守勢,「恃文教而略武衛」,
推薦閱讀: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全文)11
※區域大地構造學總複習(二)
※跨區域用鹽犯了什麼"罪"?
※上海金山田野百花節設七個主要賞花區域,現近12公里賞花帶
※什麼是 EB5? 什麼是 EB5區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