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太上老君為啥總是在煉丹?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聊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在《西遊記》的天庭里和玉皇大帝的關係有很多朋友都扯不清。有很多朋友問,到底是太上老君厲害還是玉皇大帝厲害?是他法力大還是玉皇法力大?或者說是他法力大還是如來佛祖法力大?如果說是太上老君厲害的話,為什麼玉皇大帝是當了老大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回顧一下歷史,太上老君他是怎麼來的?《西遊記》里,包括《封神榜》里都管太上老君叫老子,到底對不對呢?這個問題既對也不對,首先我們知道老子,是真有這個人,是周朝的思想家寫的《道德經》,五千年,又叫李耳,李聃。但是太上老君這個詞在周朝的時候肯定是沒有的,這個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他是漢朝人創造的一個最高神,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概念,就是說有些東西他是神職的名字,有些他指的是一個人。好比說閻王,我們所有歷史上說的閻王,他是一個神職的名字,就像皇上。我們老家河北省霸州市市長,不能說這個市長到底叫什麼?只能說現任市長叫什麼。因為這個職務是放在這的,不停有人來擔任這個職務,張三李四來擔任這個職務。這個閻王他也是,閻王有岳飛,還有張飛,還有黃飛虎,傳說中的包公,傳說中各種各樣的人,好像民間傳說都當過閻王。我們就只能認為閻王他是一個職務的名字,不同的人可以擔任這個職務。
包括太上老君,雖然說他沒有那麼明顯,但是他在漢朝人的心目中,實際上他也是一個相對偏向於神職。我給你講一個故事,漢朝那個張天師在山裡修鍊,忽然間有五個神仙下降,然後就跟張天師說,說我們來渡化你。這五個人是誰呢?第一個是張良,就張良張子房。第二個是王褒,王褒也是當時很有名的一個文學家。第三個人叫太上高皇帝中黃真君,這個咱不管了。第四個人告訴他說,我是周朝的柱下史,注意,這個人那就老子李耳。第五個跟他說,我是新出太上老君,什麼叫新出太上老君呢?因為太上老君這個神職,這個稱呼是漢朝人新造出來的,所以說他在這裡邊一定要注一筆,我是新出太上老君,就等於說他這個太上老君和那個老子現在還是兩個人,而不是一個人。
但是這個新出太上老君,老百姓他總要和一些人間真正的人來拉拉配。我們看拉誰呢?一看他有一個老字,老子也有一個老字,得了,就把他們倆拉到一起吧,就把這個新出太上老君和這個老子就拉在一起了,他就說老子就是這個太上老君。這樣一來,大概從漢朝的時候就把這兩個人搞到一起去了,而且這個太上老君當時因為是剛出現的,所以他還有很多很多別的稱呼。就好比說有時候人們管他叫老鬼,這個老鬼也很有意思,說這個人死後在墓誌上刻上,說老鬼保佑什麼的,就類似這樣的話,很有意思。
到了南北朝之後,這個太上老君他就開始逐漸被說成是道的化身,說是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無上正真之道,就等於說本身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太上老君是先天道氣所化,他是化成人形,是來渡化我們的,本身他是一個創神,開天闢地,這麼一個人物。而這個太上老君他不同的時代,他也會化身成不同的人來渡化世間,好比說在皇帝的時候,軒轅黃帝,有一個仙人叫廣成子,就是《封神演義》里那個廣成子,他實際上是軒轅黃帝的老師,這個皇帝就去朝他拜師學道。然後周朝的時候太上老君就化身為老子,就到東漢時期下降叫張道陵什麼的。
所以說我們看太上老君他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老子只是他的一個化身,這樣就把剛才咱們提到的神職和具體人物這個關係,道教本身他也理順了。
我們剛才又說太上老君和如來佛誰的法力大,這個在《西遊記》里實際上他是避而不談的,為什麼避而不談呢?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老子化胡說,漢代以後道教興盛之後,道教總是要擴大自己的領域。這時候佛教勢力也非常大,道佛之間就有很多的爭吵。西晉時期天師道,就是當時道教的一個流派,天師道有一個著名的道士叫王浮,王浮他就為了提高道教地位,他就編了一本書叫《老子化胡經》。
實際上歷史上說老子歲數很大的時候有一天忽然間駕著青輦西出函谷關,再也沒有回來,不知道跑哪去了。根據這個事實,給人開腦洞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所以這個王浮就說,老子去哪兒了呢?出了函谷關,他去印度了,去印度幹嘛去了呢?跑到天竺國佛祖去了,就是當釋迦牟尼去了。這個事明顯的是抬高道教地位,貶低佛教,這個事佛教就從當時開始,不停地吵,最後吵了有一千多年。隋文帝的時候、唐高宗的時候,還有元憲宗的時候,最後就是元憲宗的佛道大辯論,然後把《化胡經》徹底的就銷毀了。
這個事實際上也是一種民族情緒在作怪,你看當時明朝的時候,西方來了好多傳教士,把西方科技帶過來,那個時候中國也有很多人,他就說他們西方人是我們中國儒家的分支,只是他們搞的更加精巧了而已,當時也有這種說法,所以《化胡經》並不奇怪。但很奇怪的是《西遊記》是怎麼看待這個化胡問題的。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在南天門上觀看孫悟空和二郎神的一場大戰,然後他就說我幫他一把,拿出一個金剛鐲,然後就說這是我過函關化胡之寶。這個時候觀音菩薩她也並沒有反駁,她沒有代表佛家立場來反駁。而且在青牛精那一場,如來他明明知道青牛精是太上老君的,他反倒又不說,就留了很多的懸念。所以說這一點是可以看出《西遊記》的態度,因為《西遊記》本身故事原形雖然說是宣傳佛教,但實際上我經常說它是經過了道教人士的改動。但是道教人士在改動的時候,他又不能把這個故事大改,我讓這個太上老君壓過佛祖,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壓過佛祖,你把故事原形改了,那你乾脆找太上老君取經去就算了。雖然說是不敢大改,但是他總是要埋汰埋汰你,所以說這裡邊就說金剛鐲化胡之寶,把佛祖的金丹沙也收了去。所以這一點上他還是盡量讓這個太上老君有所凸顯,然後這個如來佛也從來沒有和太上老君有正面衝突。這實際上就是《西遊記》的這個作者,他站在道教的立場上,他又不能完全違背原來宣傳佛教的主旨,做出了這種折中的反應。
好,我們說第二個問題。熟悉道教的朋友都知道,太上老君是三清(三清尊神是道教神仙世界中三位地位最高的天神),玉皇大帝是四御(四御是三清之下,治理三界的道教天神),他們誰的法力大?實際上這個問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一種叫唯法力論這種問題的一個前提邏輯是誰法力大誰地位就高,在神仙界里,實際上不是這個樣子。玉皇大帝他並不是靠法力來坐上四御的這麼一個位置。
你看《西遊記》里也說了,如來說他自幼出家,苦修過多少多少劫,每劫該多少多少年,苦修了這麼多年,方享此無極大道,你怎麼能惹了他?你雖然法力高,你怎麼惹得了他。這個實際上側面就反映出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頭,不是說靠武力說事的,還是看德行、看修行。
另外三清和四御,大家注意三清和四御的功能也不一樣。我們大家知道太上老君本身他是一個道教的說法,他是一個宗教性的概念,這個注意是宗教性的概念,出了道教這個圈,那就沒有這個神的說法了。但是四御里的玉皇大帝可不一樣,玉皇大帝本身他擔當了一個什麼樣的職務,他擔當了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天地,也就是那個上帝,西方叫上帝,中國也叫上帝,然後也叫天地,他就認為是上天的統治者這樣一個職務。然後這個上帝到了漢代他又叫太一,或者楚國叫東皇太一,什麼昊天上帝,然後逐漸逐漸他的這個功能被玉皇大帝所取代,然後在道教里玉皇大帝就成了主管天下這些事物的這麼一個龍頭老大。然後這個形象又逐漸被民間所接受,於是以前的昊天上帝、太一都消失了。但是你看雖然消失了,在明代的祭祀里,國家祭祀皇上祭天,他還是管老天爺叫昊天上帝,他還不叫玉皇大帝。
所以說咱先不管法力有多少,咱就從這個社會影響面來說,玉皇大帝他既有道教的背景,又有民間的信仰,甚至還有一部分國家官方祭祀這樣的一個認可,所以說當然他地位很高了。而這個太上老君他只是道教造出來的一個神,雖然說他把三清放在四御之上,但是你不能逼著天下所有的人都這麼想,所以說就歷史淵源來說,四御中的這個玉帝,包括他前面的青神、上帝、帝、老天、老天爺、昊天上帝、東皇太一、太一,這些東西,如果把這些都算起來的話,這個玉皇大帝的資歷,實際上他是比太上老君要早。而太上老君是從漢朝以後出現的這樣道教的一個神,他更有宗教上的意味。
我們再看一個地方特別明顯,就是有一個著名的民間傳說叫牛郎織女。這個牛郎織女有一個傳世的文本,你看他怎麼說的。他一開始就說玉皇大帝在凌霄寶殿上朝,然後聚齊滿朝文武,最後是國師太上老君前來怎麼樣怎麼樣。大家看他給太上老君這樣的一個稱呼,就是在民間給太上老君的一個稱呼是國師。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了,就是在老百姓心目中太上老君相當於玉皇大帝的國師,他只是在宗教的位道上受到尊崇而已。真正管理天下的還是玉皇大帝本人,而且玉皇大帝他也不可能親自去打孫悟空,這個是不可能的。就像過去的皇帝,他也不可能親自出征,去上戰場,還得是靠他的各路將領替他去打江山,如果說真的混到皇上都要出場了,那這個王朝也就不行了。至於這些將軍們水平怎麼樣,這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說結論就是天庭不是靠法力來論資排輩的,靠法力來排輩實際上是我們民間這些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尤其是今天我們從小玩遊戲玩慣了,就是打阿皮技升級,然後一層一層的,越升地位越高,法力越厲害,功夫越厲害。這個實際上在《西遊記》的時代,那個時候是沒有的。
我們再看下一個問題,太上老君他為什麼要煉丹?
我們看《西遊記》就是有一個特別好玩的事兒,看孫悟空也好、二郎神也好,他們都是能夠去上戰場打仗的,真刀真槍的跟人干。但是你看太上老君,他的能力是什麼呢?他就是守著一個煉丹爐,然後煉不同的丹,他那個煉丹爐好像還煉了好多兵器出來,什麼金箍棒、九齒釘耙、金剛鐲,好像都是他用煉丹爐煉出來的,包括紫金玲什麼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現象?我們還是要從歷史來出發、來探索,也就是說太上老君的信仰形成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孫悟空的信仰形成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包括二郎神的信仰是什麼時候?我們知道太上老君信仰形成的年代是漢朝以後,兩晉、南北朝,甚至到了唐代開始興盛,也就是說這個時代人間的、民間的宗教氣氛偏好是會影響到太上老君形象的。
那麼這個時候民間的道教是什麼偏好呢?那個時候就是丹鼎派興盛,道教喜歡煉丹的這麼一個派別,那個時候他們就以葛洪他們這些人為代表,就喜歡到處去尋找水銀、硃砂、硫磺,各種各樣的化學藥品,然後放在他的那個丹房,現在就是化學實驗室,放在丹房的那些小鍋小灶在那煉。當然煉來煉去肯定是煉不出金丹,吃死不少人,因為他們這些東西都是劇毒的,含金的、含銀的,重金屬的,汞,吃了就會死。那一死之後,人們就以為死了就成仙了,飛升了,大家還覺得挺好。
那麼人間做這種事情,可想而知人們,實際上神仙界是人們想像出來的,人間做這些事情認為是好事,當然他想像天上的神仙也做這些事情。所以從這個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太上老君要煉丹的這樣一個想法了。比方說唐朝的時候,唐朝那煉丹簡直興盛的不得了,很多的唐朝皇帝都是吃了丹死的,所以你看他們死得都很早,四十多歲、五十多歲。包括韓愈他也批評過誰誰誰吃丹藥死,誰誰誰吃丹藥死,好多大官也干這個。
所以我那時候看唐朝的生卒簡表就特別好玩兒,官越大的,地位越高的,他活得越短,反倒是民間老百姓活得長。唐朝的《杜子春傳》,《杜子春傳》就說有一個浪子叫杜子春,把家業都敗光了,太上老君化身幫忙,就給他好多錢,最後就想讓他守丹爐,在煉丹的時候不許他出聲,經過任何的魔界考驗都不許出聲,最後杜子春還是出聲了,這個丹就沒有煉成。這個故事實際上就體現了民間對太上老君的認識,他就是一個煉丹的人,因為只有煉丹,當時認為只有煉丹才能成為神仙。
那麼到了宋代之後,人們他越來越理性了,所以說他對這個煉丹本身沒有那麼感興趣了,於是就改為內丹術(把人的身體當作鼎爐,把「精、氣、神」等在體內修鍊成丹,達到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我們看這個在《西遊記》里也是有的,而且是整部《西遊記》從頭到尾它就是宣揚內丹術的。所以說我們看菩提祖師,他一上來就教給孫悟空,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他這一套就是內丹術的說法,而不是金丹丹鼎的說法。但是《西遊記》雖然說是有這樣的一個基調,但是太上老君這個形象可是從過去過來的,所以說他在這裡面還是保留了一些老傳統,就是太上老君他等於代表了一個比較早的勢力,然後進入到《西遊記》來,所以才有了太上老君煉丹的這樣一個形象。
那麼我們看《西遊記》對道教的丹鼎派煉丹這些東西實際上他是比較不屑的,所以說他把太上老君的形象也沒寫得太好,就是孫悟空稍微推了他一下就走了,把煉丹爐也給打破了。但是他還得照顧這樣一個老勢力,他畢竟是道教三清,所以說他也不能把他寫的太過不堪。為什麼呢?這實際上他這還是道教兩種勢力一個鬥爭的結果,就是內丹術本身對道教的這種偶像他沒有太多這種崇拜的習慣。但是像道教其他的流派就不一樣,他對太上老君還是很尊崇的,但是《西遊記》本身又是熟悉內丹術這一派的道教人士寫的,或者說改造的,那麼它這裡邊必然會要怎麼去給太上老君一個地位,涉及到這麼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老同志,或者說他不是特別在乎的老同志,怎麼給他地位。最後解決的結果,就是說我承認你三清,也讓你出場,但是我不能讓你影響我們整個故事的節奏。
所以說一部《西遊記》實際上我們看上去是一個故事,這背後實際上這裡面有許許多多派別的、利益的各種衝突。如果說我們再深入去了解一下,會有更多更多的發現。
那麼好,我們今天《西遊記》的太上老君這個問題大概就聊到這裡。總而言之,《西遊記》里太上老君的特點,他是太上老君傳統的信仰,民間太上老君的信仰以及道教裡邊不同派別對太上老君信仰這麼一個綜合的產物。
那麼今天的太上老君就聊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講述:李天飛
文稿:李天飛
推薦閱讀:
※二千多年的煉丹史 還那麼多帝王前仆吸毒找死
※道教煉丹由他而起,他是中國古代「丹經之王」
※老君煉丹爐--【轉】 診所安全用藥篇
※(南朝梁)陶弘景(煉丹師)楷書《瘞鶴銘》(高清大字)《玉煙堂法帖》第八冊
※劉化冬:練功和煉丹.陽陰雙修功法秘義.道家小還丹功法.《敲爻歌》選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