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內功解密 動作要領

陳氏太極拳內功解密

作者:無為

起式 起式:出腿後,精神領起來,身體放鬆,沉在兩腳,塌腰,即象把布袋放下一樣,腰胯都要外漲。

  起式,胯膝垂直。  起式,出腿後,右胯松,右膝與小腹合(支撐),松肩,雙手方位右前,不能一推就倒。左腿送勁到腰,腰脊轉帶雙手向右後轉劃弧下來,右膝支住。  新架起式為:朋捋按擠,老架為朋擠(腰胯後沉),意在手心為捋,  起式要先將手與腳合,以膝蓋頂起來.手腕要松,不能緊.   起式,松,把自己變成木樁,即只剩脊背這根樁.膝部上頂.   起式,意念從頭頂到會陰,從腿兩側下沉,從腳部自腿內側上升,膝部頂起雙手.  起式,A松,尾骨與鼻子合,手與腳合,並將意念深入地下三尺.B以腳跟的蹬勁和腰胯松沉勁的反作用力從膝蓋將雙手領起,C按擠(按為腰胯沉,手分,分後右手低,右腳跟蹬上去.)以腳跟蹬勁將手指伸平.D沉腰沉胯,肘與膝合,雙手下捋.E雙手將氣球左上舉,用右腳跟蹬,到位後重心在右腳跟與左腳掌。F先向左轉將重心移到左腳跟踏實,轉腰,掌要立起來。G上步三掌,一是下捋,起鍋底弧,上步。二是滾左手,左肩與左胯合,三是下翻掌上步。攬扎衣:攬扎衣最後是橫勁變前後勁(弓箭步),手與腳合,手勁與腳勁向前交匯到目光所及最遠處,往外攆。手是意勁,不重外形。六封四閉 六封四閉時,先把胯往裡裹,意念往右腳下沉。單鞭 單鞭合手,通過腰胯與右腳合,意在左手心,用右腳蹬出左手。右膝蓋支撐好。手腳開合都要通過腰胯。單鞭定式時,A右手中指下沉突出,向外展,左手勞宮外展,雙臂下沉外展。B左肩與左胯垂直,齊。C右膝與小腹相連,合D右腳蹬勁,右胯鬆開E上身後坐,中正,勁沉入兩腳。定式  定式:放鬆,從肩到手,手心合腳心。本來也無定式,只是為了打好、校好拳才突出定式,定式是為了便於學習。定式是先找中線,然後松沉放長;先求中展,再求緊湊。定式時中指與大腳趾垂直。定式時八面支撐,尾骨下如吊一塊磚,兩臂伸遠,肘下沉,方向上能形成一個圓的交匯,但身體不能趴,手腕要松。總則 精神一定要領起來,方法是先氣沉丹田,後虛領頂頸,全身都要放鬆。每個動作都要有支撐點,支撐點在腰下,支撐腿(特別是膝蓋)一定要管住不動。每個動作手腳都要合,合、送(蹬)都要經過肩、腰、胯。重心(支撐點)在受控於尾骨尖,尾骨尖稍動則重心移動。行氣,行功,而絕不能運氣。膝蓋不能轉,只能朝腳尖方向垂直擠。手落下時手指肚先落下。腰絕不能轉。手帶上身則腰轉,下身、胯帶動上身,則為胯轉。動胯,絕不能動腰。要把腰向外漲,忘了腰。外漲時不止命門、丹田,一圈都要漲,則松沉,支撐八面。一有腰則無。五張弓:  五張弓的弓把在兩肘、兩膝和丹田命門。肘沉、膝撐、丹田命門同時外撐則五弓齊備。同時,一弓一整體,要同時運動,不能只有手動或肩動。練拳沒有標準動作,只能注意意念。本來也無定式,只是為了打好、校好拳才突出定式,定式是為了便於學習。松活彈抖:松指上身松,活指腰活。腰勁在立正時是沒有的,只有圓襠開胯,才會出現腰勁。腰勁的部位在腰下。1、立身中正,耳聽腦後(這樣便於立身中正)。動作定式強調要坐板凳,目的是要兩胯同時放鬆。2、放鬆:以沉到腳底和腳下為原則。渾身沒有一處用力。如果正常站著,身體各處都會自然地用一些力,而太極拳要求將全身放鬆,只剩腳部用力。定式後嘆口氣,以使全 身都完全松下來,勁入腳底。3、虛腳要用力,實腳要踏實。4、不重外形,注重行氣與意念,才見效果。動作過於標準,反而使氣沉不下去。5、虛領頂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胯必須平。6、三個丹田中正。(肚臍、膻中、印堂內三寸)7、手腳相合,腳掌與腳跟相互轉換,與手呼應。8、換勁時手要呼應,這手交給那手。9、卷腿時,腿腳一塊,整體轉。10、提腳時,身體高度不變,出腿時先降重心,再出腿腳。11、手腳合分交叉合與順合,意念帶動手腳,一合則自然出勁。12、周身放鬆,則對手來力即可引入腳下。13、擠勁要橫,按勁從腰出。14、氣下沉,象提起的布袋再放下,自然向四周漲。15、重心在小腹。松胯。馬步時左右胯縫可放入四個指頭。故重心左右移時(轉著移),小腹可貼住大腿跟。16、手要離身體遠,不能凹。17、手要放長,但要松沉,不能趴。18、手形:中指為領袖,手指分三層,中指最高,食、無名指為第二層,拇指、小指為第三層。 19、手形不能變。20、手腕要直,太極拳只要求手腕與脊柱是直的,其他都要彎。手腕不動才能讓脊動。手腕要比手、臂稍高。21、腳下陰陽變(即腳跟腳掌的轉換),手上松空轉。22、太極拳即轉腕旋肩。23、 24、前移(擠)重心是以膝蓋意壓大腳趾趾甲根。25、處處皆圓。起式、六封四閉都是讓對方不能逼迫中軸,讓對方的來勁變成圓,在圓的切線滑走。26、擠勁要橫,從腳跟蹬出,整體出去,但眼不能看擠的方向。27、練拳時如有人,推手時如無人。28、勁起於腳跟,從膝致電腰,節節貫穿。29、推手時,永遠以線對對方的面,以我的橫對對方的順,即敵背我順。 30、按勁要腰胯松沉。31、不能耍手,練手、練身,而要用意念練全身。32、腿,特別是膝蓋不能轉,不能晃,應直來直去,否則易失去「本位」。都是圓則無法制住對方。33、打人時意遠勁長,打對方後面的東西,勁才可以穿過去。34、發力是為了練出氣後震蕩一下,力要發出去,手要扔出去。絕不能發回來或帶回來。35、練拳先要熟悉規矩,然後無我。如練拳時想著老師練拳時的樣子,把小我化掉。不能有表演欲,故意讓別人看。36、周身全部不用力,只在腳上,蹬到掌跟,轉動化解。1、呼吸與動作相配合,動作快慢是由呼吸決定的。(曹說呼吸應自然,不能刻意追求。應自然調整)2、太極拳比外家拳快是因為松著發勁又自然回來,不象外家拳發了還要專門收回來。3、太極拳慢是因為腳膝腰胯要轉換,螺旋纏繞,養成圓轉的習慣。4、要松,由松到沉到彈抖。放鬆放長。發勁:1、坐。開胯圓襠,產生腰勁。2、松上身,使腰活。3、肢體放長,產生彈抖勁。腰以胯襠為主,比正常理解靠下,故胯要平,胯是中盤的中心位置。三點一線,鼻、腳尖、手或肘。朋勁:放鬆、命門找環跳,膝蓋找大指根。肘勁:放鬆。勞宮找井肩(肩井?)。(但兩穴位還有一定距離)肘不能與肩平,向前有一定角度。列勁:意在腳後跟。化勁時,只動一線,使對方來勁偏,但又不能使對方使不上勁,丟了跑了,要粘住對方。高手的手過去其實沒有勁,只是在探聽對方勁的去向,然後整體暴發。意念不等於動意。要意念,不要動念,不用力。以腳反作用力運行也不對,還是用力了。太極內勁是由六種力量合成太極內勁是由六種力量合成:即槓桿傳到力,螺旋升降力,離心力,向心力,彈性恢復力,摩擦滾動力(即纏絲勁)。一下分述之:1、槓桿傳到力--即中柱力,分為左中右三條,又名川字樁。左右兩條中柱要定住一邊,拉開另一邊。左右中柱是把雞腿、龍腰、熊膀、虎抱頭連成一直線。中間中柱要會前後左右的平行位移即身軀平送。雞腿指承山穴、腳後跟、湧泉穴三者構成的三角架。龍腰指掖胯突腎構成的龍腰。熊膀指卸甲回胸,雙肩甲骨先開後合構成的含氣抗打態。虎抱頭指頸後兩大筋騰起靠後衣領,構成的含氣抗打態。三條中柱是連點成線,拉線成面,轉面成球。在實用中是:站住中定,往開里打。即通過步法站住一中柱,把對方繞自己轉圓邊。一、由拜佛式:第一,兩手掌相合 掌根不能分開第二,兩相合的掌,與小臂盡量的成直角意思是,指尖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後第三,盡量的拉開你手掌與胸口的距離就這些要求,你還得放鬆你的所有肌膚的情況下來完成二、由滾球式:包含各種拳法招式。拜佛滾球舞內功心法:1、 兩圓一針,水火神技。即:手圓與身圓柔運行如流水樣滑潤;剛落點如猛火樣噴發。2、 內功的線、面、球、1、連點成線:雞腿,龍腰,熊膀,虎抱頭。四點練成一中3、 柱。如此人體就有左右 兩條中柱。加中間一條,為三條中柱。4、 2、拉線成面:人體左右兩條中柱,定住一條中柱不動,移動另一條中柱,就形5、 成 拉肩,拉胯,拉腰,拉踝。其中拉腰最重要,雙腰拉開,上下勁能順利通暢6、 無阻。7、 3、轉面成球:配合中間中柱的尾椎骨轉小圈,配合貼背以轉斗(手指頭)的太8、 極圖 旋轉、提胸以下腰的太極圖旋轉,共同構成一整體球體。9、10、 站住中定,往開里打。11、 1、以自己中柱為中軸,以對方身體為園邊,圍繞自己中柱旋轉,產生離心力12、 而旋轉出去。為定根旋出。13、 2、自己的中柱有左中右三條,通過自己中柱的變化,讓對方旋轉出去,14、 即是 動根旋出。15、 我們以兩腳跟為軸進行轉換 就是在三條軸 也有主次的問題 對啊 一實則一虛16、17、 這就牽涉出了 有的以中軸(脊柱)為主進行轉換 邊軸(兩腳跟)配合18、 有的則是邊軸為主轉換 中軸配合19、 站三體,內動是定住一條中柱不動,移動另一條中柱,20、 太極抱球式 內動是定住一條中柱不動,轉動另一條中柱,21、 真正拉開了兩邊中柱,功夫提高一大步22、 但真正把連點成線:雞腿,龍腰,熊膀,虎抱頭。四點練成一中柱。站出來,23、 就不易24、 有了中柱 才能受力松 反彈 才能站住中定,往開里打。25、 如此太極巧妙勁,才能在實際中去體現26、 雞腿是承山穴與腳後跟、湧泉穴構成的三角架,虎抱是頭後兩大筋27、28、 、三、五龍術:龍虎宮神鬼。中柱的方圓動靜解1、以雲手為例:內勁是動則園轉為柔,內勁是靜則方撐為剛。2、中柱也是內園外方是虛中,內方外園是實中,方圓相濟是化中。3、中柱外套一正方形,再加一正方形,後一正方形轉90度,二者構成八角,四正四隅,叫中柱的八面出鋒。4、中柱園轉為化為柔,中柱的出方為發為剛。身體的正面划出一個四方形的面積,然後再在此四方形面積內劃分為4塊面積均等的方形區域作為對方攻來時各種格擋法的依據2、螺旋升降力--旋擰束身(裹)而始向前向下翻踩踏(踐),而後是螺旋向上向前沖(躦)。逢轉則沉。人體太極球體分為兩圓:手圓與身圓。手圓主要是,以肘定位,以手指領勁劃圓又稱梢節領勁之手圓。身圓主要是以脊柱為軸,以肩胯四邊配合,胸腰含化到腳底轉換內勁。螺旋升降,轉沉開合。前後之手圓、上下之身圓。如機器的主動輪與從動輪,轉動配合得天衣無縫。在推手放人中,手圓輕輕一小圈引動對方跟勁彈起,而配合身圓的 升降螺旋,可輕鬆將對方彈飛出去。即:手圓與身圓柔運行如流水樣滑潤;剛落點如猛火樣噴發。1、五心暗縮於肩胯---2、肩胯抽縮于丹田(建立丹田堅實點)---3、胸腰含化貼於背,掏空胸腹為一張網(抽,貼、靠、沉)---4、中柱身軀前後左右定位爭拉的平行位移、---5、內勁流動力之離心力,外在樁功磁場力之向心力,陰極陽生,降濁生清於胸堂。內開外合轉換於手指。面的寸勁,面中出點,點中變換。丹田爭力:意令是如有人丹田長圓,松圓,實圓,意令是如有人拉自己的腰皮帶。妙哉。張恩彤先生曾留下一個方法,試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以一試。其方法是:頸部正直,練功的過程始終使項部(後脖子)貼著上衣後領,項部離開衣領為伸脖,後壓衣領為枕脖。這是"馬拉車"的意念拉自己的腰皮帶。抽是陰面貼向陽面縮是陽面沉向陰面這就是抽縮轉換 抽是陰主動,縮為陽主動抽是丹田主動,縮是命門主動3、在靜止中能有抽縮內動;在運動中也有抽縮內動。3、離心力,向心力--即背絲扣原理。解背絲扣1、太極的開合是兩邊旋轉著的開,兩邊旋轉著的合。如先天太極圖。2、先天太極圖兩邊旋轉著的開的陰陽魚就是拉絲,兩邊旋轉著的合的中間空白圈就是扣子。3、兩邊旋轉著的開合,收納細化到脊背就是背絲扣。4、推而廣之,渾身無處不太極,渾身無處不背絲扣。1/背絲扣背絲扣是太極拳的總體運動模式 而這一模式又反映或者說是符合宇宙的基本運動規律背絲扣是重在體會中間兩條陰陽虛實的分界線。(中間兩條陰陽虛實的分界線。。 就是我們那天 討論中柱)「陰陽反轉」背絲扣是「內外旋轉運動」以丹田為核心 同心圓轉起來一外帶內 有核心 內帶外 有核心 內外相合 還於無極 無形無像 三個轉身常常說丹田內轉他拿筷子一沾水 有手一搓 水珠四濺哦哦 還有離心力 而且是立體的~腦海里想到的是一個旋轉的球體 其實是上下左右前後內外 四面八方2/胸腹逃空狀態而肩胯後拉著前行,卻練的是胸腹逃空狀態下的東東試試 腳動與以胯抽勁 而帶腳動 有何不同葉大密老師有個形象的譬喻,胸腹掏空著前行,說是象抓大泥鰍一般的身體兩頭縱向對開 這樣一來,胸腹和其他地方就好調整從整體上講,腰是弓把,它一動就引動兩頭不動步之動,椎骨旋動為關鍵 尾閭骨為調節以實現椎骨旋動為關鍵椎骨旋動是一種說法,也有說「扭脊」的,是左右運動中的關鍵3/不動步之動其實,二水喜歡將這個動,分成以下幾個層面來講第一,不動步,不位移,不轉動前提下的動:主要是由胸肋骨的運動造成的伸精筋拔骨第二,不動步,不位移的前提下的運動:主要是依靠腰胯的分離,形成上下兩盤反向的扭動,就是所謂的扭脊第三,不動步前提下的運動:主要是依靠腳踝骨的松靈,來達到平送身軀的目的,這個運動可以是向前向後,靠左靠右其實,在不動步的前提下,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發生身軀的整體位移這個位移,主要靠的就是腳踝骨的松靈向前時,中軸下段先有動意,向後時,中軸上段,先有動意,目的還是為了中軸 平整的移動 靠左靠右也必須是中軸下段先有動意的這個,大家不妨拿著一個棍子,可以做試驗的將這根棍子,垂直的掛著,你倘若手持下斷後撤,或者手持上端前行的話,就不可能保持中正的第四,就是動步的前提前的運動法則了這個就涉及剛才探討的拉縴繩的概念了同手同腳套一繩索,共兩條繩索,後面有人來著,所有的動作必須在這種負力狀態下來完成看看老一輩的照片,看看他們的肩胯,無不套著這無形的繩索葉大密老師有個形象的譬喻,胸腹掏空著前行,說是象抓大泥鰍一般的也就是太極拳所謂的「五行」這些談的,還只是整個身軀的法則,其實,中軸與手臂之間,還有更多的細膩活。有人喜歡說公轉帶動自轉太極拳的運動,是這些運動法則的耦合。這種耦合,還必須考慮到,具體某些部位的相對不動就象槓桿一樣,我們必須考慮一個相對不動的支點這個支點,在不同的狀態下,是有所變化的就象桿稱的里紐和外紐 這種耦合,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功效總結為:腰胯分開,胸腰分開,身踝分開4/打出翻浪打出翻浪就是背上的東西 脫了衣服我讓你看到脊柱的翻轉他乾脆把衣服一脫:「看到我內勁運行的軌跡了?」對方實時,你松化反彈對方松時 你就一搓5、崩繩訓練是一種力,由崩繩訓練得到,每拳都是五種力就是核心的幾個樁和力點角度的調整以及轉化,以及核心訓練崩繩崩繩就是練整勁的核心 不但講究整,還講究松,沉,要能沉到腳底,然後升上來彈性恢復力,摩擦滾動力(即纏絲勁)。1、即粘沾勁的方法。五心暗縮於肩胯---2、肩胯抽縮于丹田(建立丹田堅實點)---3、胸腰含化貼於背,---4、中柱身軀前後左右定位爭拉的平行位移、---5、內勁流動力之離心力,外在樁功磁場力之向心力,內開外合轉換於手指。何謂面的攻擊呢?手臂有四面,內側、外側、尺側、橈側。鷹捉為內側,單把為尺側,虎擺尾為外側,挑領為橈側。而手臂一轉動,四側的勁都有了。個寸勁很短的,所以如果像拳擊中兩個拳手抱在一起的那個樣子。鐵胳膊寸勁一發,對方就要吃苦頭了。進一步的面就是身體的四面。孫祿堂的貢獻1、將形意,八卦。太極的不同內勁統一起來。2、即將靜則生陰的樁功外在磁場力,與動則生陽的盤架的內勁流動力集合起來。3、提出了沙地立桿,內開外合的原理。指出內勁抽縮于丹田的訓練方法。4、形的沙地立桿,內開外合。沙地立桿即吸時中柱勁抽勁到腳跟向外扭腳後跟,反彈向上為杆子,呼時中柱勁鬆開到湧泉穴反彈為沙子柔軟。呼吸之間重心是移的,重心處理是在腳後跟與腳前掌間轉換,。內開外合即球體內在的膨脹為內開,球體外在的包裹為外合。內開外合,形勁的抽是胸腹陰面貼向腰背陽面,縮是腰背陽面沉向胸腹陰面,這就是抽縮轉換抽是陰主動,縮為陽主動,這樣說來,人就掏空成了一張魚網了。撒網、收網的樞紐在丹田。5、內勁抽縮于丹田。兩手心抽至臍下1寸處之內3寸,兩腳心抽至臍下1寸處之內3寸。進一步是肩胯抽縮于丹田,身軀整體的前後、左右移動。6、氣與場的內開外合。樁功外場力與盤架內勁流動力,合而為一。這就是高於其它內勁的中和內勁了。7、實戰的知拍。粘沾勁的深入是聽對方的呼吸,與對方呼吸和拍,為知柏。即使對方不動,不讓我方借力。我方也可借對方的呼吸之力順勢將對方彈跌而出。這是知拍任君斗的妙處。要掌握相對運動的距離感。太極是在彼快我快,彼慢我慢,在粘沾連隨,相對運動的條件下,保持相對距離。如機器的從動輪而柔運行,如此對方作用力引不出我方的反作用力,再大的力量也等於零。防守反擊是剛落點。8、兩圓一針,水火神技。人體太極球體分為兩圓:手圓與身圓。手圓主要是,以肘定位,以手指領勁劃圓又稱梢節領勁之手圓。身圓主要是以脊柱為軸,以肩胯四邊配合,胸腰含化到腳底轉換內勁。螺旋升降,轉沉開合。前後之手圓、上下之身圓。如機器的主動輪與從動輪,轉動配合得天衣無縫。在推手放人中,手圓輕輕一小圈引動對方跟勁彈起,而配合身圓的 升降螺旋,可輕鬆將對方彈飛出去。即:手圓與身圓柔運行如流水樣滑潤;剛落點如猛火樣噴發。9、五字天書,即五龍術。一般而言,不要過於注意合膝 膝蓋也是在"內開"之後的一種自然的狀態下所產生的"合"否則,倘若過於注意,會產生膝蓋的酸疼有人將"意氣君來骨肉臣"曲解為"意氣勻來骨肉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老一輩的太極拳化勁,不往身旁邊化的,而是喜歡往自己的胸腹掏空處化勁自然,往自己的胸腹掏空處化勁,是需要真實的功底的胸腹掏空處,猶如無底深淵感覺有點像倚天屠龍記的乾坤大挪移....缺點在於,化與發,是1 2兩部往自己胸腹掏空處化勁,就是吞字,吞與吐,其實是滴答之間的一個節拍,是同一部的兩個節拍所以,二水喜歡說,1 2與滴答,是不同的太極拳練到一定的過程,確實需要訓練節拍 知拍了,就會產生即丟即頂的境界而不是"不丟不頂" 所謂"知拍任君斗"么拍位含括節拍..節拍不能完全代表拍位 拍位,只是節拍中的"機"罷了二水以為,講節拍更加的合理古人講: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不只指機 還有生死門的問題還有順背的問題拍位早在少林棍的劍經已很講究了是的..但背不能承順...所以講捷拍無法體現順背劍經所云:舊力略過,新力未發 ,二水理解的就是"機"前面有"乘"字作為技法要求節拍或者拍位,來源於音樂的概念 拳的拍位,應該練到能夠製造拍位讓別人聽從你的拍位就象唱歌,一個原本不太會唱歌的,倘若有自信,就很會影響會唱歌的人的正常常法,讓大家一起走調 ,這也是本事.<劍經>有雲:"視不能如能"就是這個道理.節拍是能夠影響別人的正常技法的所以,二水講的節拍,其實是一種臨場的主控權意思是,先得調控好自己的身心,進而去調控別人的身心是一種先知自身節拍,進而知對手節拍,進而達到影響對手節拍的訓練體系即丟即頂講的就是改變自己的節拍來影響別人節拍的境界一旦,你發現別人和著你的節拍了,你就得嘎然變調這就是太極拳的"截勁" 這截勁,就是直接往對手內心的就象你聽到一首動聽的旋律,你會不自覺的隨著節拍,和起來 "隨"自然是能影響別人的所以,老一輩講太極拳的勁路,只歸納為"截順"二勁鼓盪是節拍所產生的氣氛吧 就象平靜的水面里,掉下一個石頭,這蕩漾著的水面,就是鼓盪沾衣跌人需注意:1、粘沾勁不能進入對方骨頭,才不會產生抵抗力。方法是沾陰面,勁在陽;沾陽面,勁在陰。手上陽棚陰松要會內勁的陰陽轉換。2、粘沾勁要在外形不動下,神意象江南杏花雨輕柔般滲入到對方腳後跟外3寸,如此讓對方不能借地力產生抵抗力。聽到對方稍動,即可受力與發力成一斜角,神回反彈。借地力,借自己的反爭力,丹田鼓盪,把對方彈跌而出。自己如公共車,對方不動,車不動,對方一上車就載他而動。3、粘沾勁的深入是聽對方的呼吸,與對方呼吸和拍,為知柏。即使對方不動,不讓我方借力。我方也可借對方的呼吸之力順勢將對方彈跌而出。4、粘沾勁熟能生巧後,對方在快的動作,在我方的感覺中,如放慢的鏡頭。實戰技擊,在雙方電光火石的碰撞中,在你死我活的爭鬥中。要靠什麼法寶,才能制人而不制於人呢?靠勇氣、靠技藝、靠謀略等等。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心態。實戰技擊之心態一般有這幾種:1、兩軍交戰勇者勝,一鼓作氣,乘勢而發。想像對方如蒿草,我如猛虎。其形態如怒目金剛,殺氣騰騰,這股無堅不摧的氣勢就把對方嚇倒了。2、藝高人膽大,講究技藝的嫻熟,距離感,節奏感的把握,把交戰當作藝術來處理。3、通過各種手段,施展各種謀略,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調動對方,以實擊虛。當然幾種方法可以綜合處理,根據情況,側重點不同而已。能敬,心才能靜,心靜體才能松,體松直覺才好,直覺好才能形在意先,形在意先才能本能反射。(體松好,可達骨肉分離的內功態)主敬而神內斂,耳聽延髓,其小無內。受外在刺激,爆發其大無外的能量。主敬而腦一片空白,但又是極清醒的不空而空之心態。主敬才能觸點成園,不思而得,一片神行。這種心態才是真正的「實戰技擊之三味真火」實戰技擊之心態不是一種凶態,而是一種尊重對方,重視對方,才能贏得對方,這不能不說是太極學說的又一妙用。「按法習拳,用力日舊,豁然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聖。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手鬼神,助我虛靈,豈知我心,之守一敬」敬 緊 徑 勁 切
推薦閱讀:

談談八字財多身弱和財少身旺,解密日干旺衰吉凶應用的根本原理
解密定東陵(上)
ETF投資解密
文王拘而演周易 解密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的區別
《卜筮正宗》解密4

TAG:太極拳 | 動作 | 解密 | 太極 | 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