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昶硯專訪:記收藏圈裡的國寶幫
針對收藏圈,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著名文物鑒定專家,古文物協會執行會長,中國收藏家協會民間文物研究中心景德鎮基地顧問,民間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鑒定專家,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遺產保護委員會鑒定專家盛昶硯先生,一起來探討關於收藏圈裡的國寶幫的話題。
主持人:盛老師,今天很高興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我們的專訪。在當下來講,「收藏圈」應該是一個很熱的名詞,很多人都對收藏圈充滿好奇,都想知道所謂的「收藏圈」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圈?盛老師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盛:收藏圈這個問題要採用多面性角度來看待,常有人說,收藏圈的水很深,沒有本事,千萬不要去沾收藏的邊!也有人說,收藏圈的水不是深,而是渾,亂相太多,本來不深的水,但由於太多的人在裡面攪混水,水一變渾之後,就給人深不見底之感。
以上在我看來以上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正如行業中有人做了形象比喻:對於沒有涉足收藏的人來說,面對收藏圈,無疑就象小馬過河一樣,回答的人如果是只松鼠,再淺的水也是很深的,如果回答的人是頭黃牛,回答當然是:水很淺!而如果是人會水之人,再深的水也不會害怕。
其實正是如此,收藏圈好與不好,亂與不亂,關鍵在於你身處的位置。收藏圈,是一個以藏論友的圈,藏不合,氣場也不合。我們就拿古瓷收藏圈來說,明顯有五個圈。一是片片圈,二是普品圈,三是傳世圈,四是贗品圈,五是真精圈。人們常說,收藏,玩的是圈子,你入了哪個圈子,玩的就是哪個路數。
再譬如,在這五個圈中,片片圈和普品圈人數最眾,大約佔了整個古瓷收藏圈的一半以上,贗品圈的人數也不少,相互吹捧,相互取暖。傳世圈主要是老一代的古瓷收藏者,他們八十年代出道時,市場上基本都是傳世品,認慣了傳世瓷的他們,很多人對大開發和大盜掘出來的東西並不認識。
其實在這五個圈中,真精圈的人最少,全國最多也不到1000人左右,他們玩瓷玩到一定的段數,經歷過片片、普品、傳世品的收藏階段,也吃過葯買過贗品,但敢於自我否定,敢於自我革新,始終帶著問號搞收藏,同時堅持求真務實,在古瓷收藏圈裡摸爬滾打很多年,一步步成長,一點點「升級」,眼力越來越高,藏品等級越來高,玩到最後,都深感高處不勝寒,連找個可以與他們交流對話的人都很難找到。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人數最多的片片圈和普品圈,自然也是人多勢眾的圈,也是掌握話語權、最受罪圈外人尊寵的圈。
主持人: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門道和規矩,盛老師認為收藏圈的規矩有哪些呢?
收藏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修養。收藏是一個充滿樂趣的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投資活動。更是對個人眼力、智力、魄力的一種考驗。玩收藏,信譽始終是第一生命!作為收藏者,需要懂得並遵守如下(包括但不限於)千百年來形成的行規,才能更有利於自己,也更方便於他人。
首先,作為買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自己要有擔當、有決策能力,猶豫、稀里糊塗、含糊、聽故事都不好,要不買錯了怪朋友怪專家,買高了怪賣家,沒買又後悔。錢是自己裝兜里的,別人都是參考,所以一切在自己。收藏或購買的過程,也是自己性格、學識、能力、品德等各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
其次,別人在交易時,不管你認為對還是不對,學會保持沉默。收藏的知識深厚博大,寬廣無邊,可能你是對的,更有可能是你不懂的,謙虛一點對自己沒壞處。
再則,不要亂砍價。還價是門學問,精品你當普品還價,人肯定認為你不懂行懶得理你;真品你當贗品還價,擺明了胡扯;贗品你當真品還價,那自己就成冤大頭。
在收藏行業,有的人可能胡亂報天價,有的人可能報價就比較實一些。你如果對行情懂就不用說了,不懂的話就參考下相類似器物的拍賣價按一定比例還價;或者找懂的人諮詢,或者在網上查看類似器物的均價;或者按你真想買能出的最高價浮動10%問價,大部分還是可商量的。關鍵是是否誠心想買,不是真想買,還的價就是胡亂還價。
還有一點就是要尊重和信任行業中間人。有的買家是通過中間人交易,不要去打探賣家的任何信息和直接與賣家交易,否則沒有人格,就沒人再為你服務了,成為行內極不受歡迎的人,畢竟中間人的信息通道比一個買家要大很多,你自認為賺了,失去的卻是整個人與未來的收藏之路。與中間人約定的服務費用在成交時要足額支付。同時,要相信行業中間人,除非您不選擇中間人交易。信任並善用優秀中間人的經驗與智慧,他們的專業知識、信息、把關能力、評價能力,往往能大大降低你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價格,花小錢得到的是巨大。
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謹記,收藏或者買賣,一定要擺正心態,一分錢一分貨必有其道理。不要總是疑心太重,價格低了懷疑東西不好,價格高了擔心自己受騙.買到的東西懷疑買貴了,沒買到的東西又說自己有多喜歡,這種心態是最要不得的。
主持人:盛老師分析的很全面。說完了收藏圈的規矩,我們再來談一下關於「國寶幫」的話題。最近在各網站收藏論壇上,「國寶幫」這個辭彙被頻繁引用。盛老師認為什麼是「國寶幫」?
盛:「國寶幫」的說法由來已久。所謂國寶幫是指收藏界里一種特定的人群,它並非指那些購買「國寶"的人群,而是指那些時常買到假貨,卻自以為撿漏撿到國寶級古董的人。
其實我們說的國寶幫並非針對全部購買「國寶」的人群,我們只從收藏角度定義國寶幫——「國寶」消費只有作為收藏現象存在才有文化思考的意義。古玩商也可能購買「國寶」,但情況顯然要複雜得多。
因此,我們談論的國寶幫至少是這樣一群人:古玩收藏愛好者;熱心的收藏文化傳播者;按圖索驥、依樣畫葫蘆的執迷追隨者;可能初識也可能久歷,但對古玩認識模稜兩可、一知半解卻如痴如醉者;誤入歧途而不自知者;不缺乏愛的情懷卻缺乏自我否定精神者;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者;總試圖以固執的主觀意願闡釋其藏品的客觀合理性者;不以盈利為目的者……等等。
同時,「國寶幫」還有另一層意思,是對一部分喜歡收藏的人的稱呼,這些人對收藏國寶有狂熱的追求,而且極其缺乏收藏和文物方面的知識,甚至對如何鑒定文物一無所知,只想收藏國寶,經常會把贗品當成真品而花高價買回來,然後到處炫耀,甚至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這些贗品的絕大多數都是很低劣的仿品,往往都是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真假的,這些國寶幫幾乎都是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人,比較高級的國寶幫就是那種知假賣假的人,把贗品包裝成國寶來賣。
總之,所謂的「國寶幫」其實更傾向於貶義的說法。
主持人:盛老師認為所謂的「國寶幫』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
盛:國寶幫中,有一個受害群體,有強烈的投機心理,誤信人言,將贗品當成國寶。另有一個群體,明明知道是贗品,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事實上,這是最低層的國寶幫成員也是最可憐的一群人。簡單來說,國寶幫分以下幾個群體:
第一類,主要是這種沒有任何文物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更談不上分辨能力,把假東西買回來當國寶的人;
第二類,相比第一個群體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但是限於圈子文化,他們所討論和看到的都是些贗品,而且他們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讓他們去承認這些資金都打了水漂,他們肯定是從心理上也是難以接受的,因為人的本能都會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第三類,本身收藏沒有興趣,也已經不困惑於藏品的真假,他們所謂的藏品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道具,讓假的也能發揮真的的作用,這些人可以說是最高層次的國寶幫了。這些人其實也知道手裡這批東西是被騙了。但是怎麼辦呢?他們乾脆就不想了,直接建個博物館,用的都是一流的安保措施。自從建好了這個博物館之後,想貸款前都請銀行的人來看看,然後一切就變得很容易了。
主持人:盛老師認為形成「國寶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盛:「國寶幫」的形成進化並非一朝一夕,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益的關係。正如一些古玩愛好者起初並不全是利益驅動,他們出於對文物的喜愛,而開始在地攤古玩市場中淘寶,結果因為水平不夠,或者是被人誤導而走入歧途,在收藏了一批「國寶」後,卻屢屢被人鑒定為贗品、仿品,備受打擊的他們不願接受事實,以收藏者之間互相認可的方式形成了情感聯盟。
「國寶幫」通常會以一個收藏了大量「國寶」的藏家為中心,組成一個小圈子。這些資金充裕而剛入收藏行業的新手成為了「國寶幫」的目標,這些「大藏家」往往資金充裕,動輒幾十萬幾百萬購買,這就在這個「大藏家」背後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就好像之前的某些文物販子、制假者和鑒定專家一樣,他們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忽悠他不斷的掏錢購買贗品。與以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忽悠方式不同,這個利益集團更多的是採取做局的方式來,忽悠有錢的藏家,給剛涉入收藏行業的大藏家們灌輸一些錯誤的理論,讓他們養成錯誤的收藏觀念。
主持人:鑒於「國寶幫」對收藏行業秩序的嚴重損害,盛老師認為作為收藏玩家,應如何避免「國寶幫」的收藏傷害?
盛:鑒於收藏行業尚未建立規範的市場體系,面對大眾藏友,應先從自身條件出發,切實提升收藏技能,切記盲目收藏,偏聽偏信。培養理智的收藏心態,要謙虛、多交流,積極聽取他人的意見。
從「國寶幫」的特點攻克解決問題。一般而言,「國寶幫」的固執特點是有目共睹的。作為藏友不要偏聽偏信,要堅持自己的態度和認識,多學習專業鑒定知識,如果抱有懷疑,也可去找其他的鑒定機構進行重審鑒定,多方對比,作出準確的結果。
其次,要善於交流和查實,不要一味的堅信某某xx專家如何說真說假,要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找出問題的根節。
主持人:盛老師分析的很全面。再次感謝盛老師接受本次專訪問題的回答,希望有機會能夠再次拜訪您?
盛:非常感謝,隨時歡迎,要講一點我所講的只是我個人觀點,僅代表我個人的認知和見解。謝謝!
來源: 消費日報網
推薦閱讀:
※蔣介石最喜歡的國寶級古畫十二幅
※流失海外的 25幅國寶級國畫
※日本奶粉是否真的適合中國寶寶?
※史上最「傻」盜墓賊,盜了個大墓,國寶一件沒拿!
※收藏界惡魔,驚天巨騙國寶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