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奧斯卡|誰讓瑪麗蓮·夢露喝掉半瓶醋?「紙醉金迷的四十年代」

受到二戰的影響,奧斯卡宴會一度不再鼓勵奢華,「無論男女嘉賓,均謝絕身著全套禮服」,很多正在服役的明星都戴著軍隊的肩章和胸牌到場,銀幕上鼓勵積極向上,好萊塢充滿「愛國時尚主義」。而二戰結束後,「女人們又開始穿起貂皮大衣和亮片禮服。那是個優雅的時代。人們壓抑得太久,卻釋放在浮華中。」奧斯卡夜宴已經逐漸成為無與倫比的社交儀式!

大後方1944年奧斯卡,時局的嚴峻讓奧斯卡海報的設計也變得充滿勇氣。這年的頒獎禮沒在宴會廳舉行,而是改在華麗的格勞曼中國劇院進行(下圖)。據《好萊塢報道者》所說,當晚那裡為「三百名三軍戰士準備了座位」。而像查爾斯·科本(右上圖,右一,憑《小姑居處》獲最佳男配角)和詹妮弗·瓊斯(憑《聖女之歌》獲最佳女主角)等獲獎者在穿著上也適時地系領帶或穿較為低調的禮服。儘管這一年,因《戰地鐘聲》獲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英格麗·褒曼(中圖,右)輸給了瓊斯,但第二年她就靠《煤氣燈下》得償所願,與平·克勞斯貝(中圖,左,憑影片《與我同行》)分獲最佳男女主角。據說克勞斯貝在典禮前正打高爾夫,是被連哄帶騙著才肯來中國劇院的。而褒曼的奧斯卡成績單日後會顯示出她的傑出:她的三座表演獎小金人與梅麗爾·斯特里普、沃爾特·布倫南、傑克·尼克爾森和丹尼爾·戴-劉易斯一樣多,比她更多的只有凱瑟琳·赫本(她共得過四座表演獎項的小金人)。

弗蘭克·卡普拉(右三)在四十年代早期的一次金像獎晚宴上,他還做過臨時的奧斯卡典禮官。3次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他(同時還在1935至1939年間擔任學院主席),在美國電影史上留下了眾多積極向上,富有公德心的影片。他的畢生作品中包括眾多經典諸如《一夜風流》《迪茲先生進城》《浮生若夢》《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以及《生活多美好》。最右為瓊·貝內特。

1941年晚宴上《蝴蝶夢》的席位:(從左至右)大衛·O·塞爾茲尼克、瓊·芳登、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在典禮前獲獎者的名字是被鎖著的,得獎之後那把鑰匙讓塞爾茲尼克格外地難以忘記,因為這是他連續第二年獲得最佳影片獎(在《亂世佳人》獲獎一年後)。獲提名的芳登和導演希區柯克沒能獲獎,但瓊·芳登在一年之後就憑藉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如願以償。而難以置信的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一生中竟從未得獎,學院後來在1967年用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彌補了這個疏忽。

(左圖)1941年比特摩爾的舞會上,麗塔·海華絲(右二)在她的經紀人,也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愛德華·賈德森的懷中。賈德森很清楚明星地位不僅僅是靠才華那麼簡單:是他提出的這個藝名(麗塔·海華絲原名瑪格麗塔·卡門·坎西諾),為她設計出一頭時髦的紅髮。在很短的時間內,「美利堅愛神」就這樣誕生了,並且很快在霍華德·霍克斯的《唯有天使生雙翼》(1946)以及《吉爾達》中展現出無以倫比的魅力。但海華絲的舞伴卡可不會只發給一個男人。六年後,她與奧森·威爾斯結婚。到了1949年她又嫁給了艾里·克罕。(右圖)在1941年比特摩爾酒店舉辦的金像獎派對上,詹姆斯·斯圖爾特享受他的餐後甜點——還有他憑藉《費城故事》獲得的唯一的奧斯卡表演獎。插圖為當晚比特摩爾酒店的座位表。

培養的人才眾多但下手又從不留情,這就是典型的大亨作派。第13屆金像獎晚宴上,抽著雪茄的米高梅老闆路易斯·B·梅耶就這樣獨自站在好萊塢財富與權力的頂端(100萬美金,在1930年代中期,沒有哪個美國經理人有更高的薪水了,當然,薪水對梅耶來說只是個點綴)。1927年,是他遊說並策動建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而拜僵化的合同體系所賜,他能夠全面操縱旗下的明星,嘉寶、蓋博、嘉蘭,這些人只有在他的允許之下才能閃耀出光芒。(圖最左)朱迪·嘉蘭,梅耶掌控的天空中划過的一顆新的流星,17歲時,她就因在米高梅的《綠野仙蹤》中扮演的桃樂絲引起轟動,從而也收穫了她的奧斯卡青少年獎。

1941年,奧斯卡剛剛到了青春期的年紀,但好萊塢還沒忘了他金光閃閃的童年。瑪麗·畢克馥(中圖,和她的第三個戀人巴迪·羅傑斯在一起)是學院初創時的36人之一。畢克馥雖然生於加拿大,卻以「美國甜心」聞名。她也是第一個發起有組織競逐奧斯卡活動的明星,最終也以在1930年憑影片《貴婦人》收到了成效,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喬治·拉夫特(上圖,代表作《疤面煞星》)和貝蒂·格拉布爾在三四十年代影響較大。未來的總統羅納德·里根(下圖)這時才三十歲,自此之後,他將一步步走上舞台中心,1947年,美國演員工會主席;1966年,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直到1981年,整個美國也將在他的領導之下。

此前在霍華德·霍克斯迷人的喜劇《星期五女郎》中,他們曾有過精彩的對手戲。現在加里·格蘭特和羅莎琳德·拉塞爾(兩人都終生都未獲得過奧斯卡表演獎項)成為第14屆金像獎晚宴上的風景。儘管由於戰爭的原因好萊塢鼓勵人們穿著盡量樸素,但什麼限制都不能減弱拉塞爾的光芒。時尚歷史學家布朗尼·科斯格羅夫說:「坐在加里·格蘭特身邊的她戴著一串時髦的大號假珍珠項鏈,看起來如同一顆閃亮的星。」這話放在加里·格蘭特身上似乎同樣適用。

1942年的奧斯卡頒獎禮只比珍珠港事件晚了兩個月,因為時間尷尬差點被取消。但這裡有一個戰爭時期分散注意力的不錯選擇:一世的冤家姐妹瓊·芳登(左)和奧利維亞·德哈維蘭在這一年都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芳登是憑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深閨疑雲》,德哈維蘭是憑藉《良宵苦短》中飾演的老姑娘。芳登當晚拿走了小金人,而比她大一歲三個月的姐姐祝福的微笑並不自然。瓊在聽到自己的名字後有些愣神,奧利維亞命令似的喚醒她:「上去啊!」瓊回憶當時「姐姐兒時扯頭髮,弄斷她鎖骨的記憶如萬花筒般湧來,面對她我幾乎挪不動步子。」德哈維蘭在不久之後贏得了兩次最佳女主角,分別是1946年的《風流種子》和1949年的《女繼承人》。但1942年的這次硬碰硬,讓原本就關係不和的姐妹倆愈加疏遠。之後幾十年兩人嫌隙頻生,1975年母親的葬禮後更是徹底決裂,從此互相再未說過一次話,在幾次典禮上也都互不理睬,瓊後來甚至因為不想再見到奧利維亞消失在公眾視野中。作為尚在人世最年長的兩位奧斯卡影后,兩人似乎仍在做最後的較量:比誰活得更長。

1943年晚宴,國賓酒店的椰林舞會上,軍裝隨處可見,照片中的海軍陸戰隊二等兵泰隆·鮑華(代表作《碧血黃沙》,左一)就是其中之一,他和他的妻子安娜貝拉(右二)一同出席晚宴。坐著的兩位分別是專欄作家路艾拉·帕森斯和加里·庫珀,後者憑藉《揚基的驕傲》在當晚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葛麗亞·嘉遜(圖中)憑藉《忠勇之家》獲得1943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她的獲獎感言在奧斯卡歷史上「臭名昭彰」,據一些人回憶,她當時嘮叨了近十分鐘,還有個比較可疑的說法是,她整整「感謝」了將近一個小時。

可能是病得厲害,可能是焦慮過度,總之瓊·克勞馥沒去1946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而這晚她正是憑《慾海情魔》的第一次提名就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據克勞馥的女兒克里斯蒂娜描述,奧斯卡有如一劑良藥,當獲獎的消息從廣播中傳出時,她的病「彷彿突然間就好了」,好到足以讓她於當晚在床上接受她的小金人,足以讓50位她的擁躉在床前開香檳,大批攝影師前來拍照。這位女演員精明到連她的報道封面都設計好了。她的宣傳人員亨利·C·羅傑斯在《鋼絲上行走》一書中寫道:「她拿著小金人躺在床上的照片把其他所有的獲獎者都趕出了頭版頭條。她自己得以獨佔所有的好版面。」

當奧斯卡大叔遇見山姆大叔當《忠勇之家》被宣布為1942年的最佳影片時,影片導演威廉·惠勒(當屆最佳導演),已經隨第91轟炸機聯隊駐紮在英格蘭,他的妻子替他領獎。他在前線將近四年,期間以空軍少校身份在戰場拍攝紀錄片。當時,在得知獲獎消息後,惠勒從前線發回一封電報(下圖):「聞奧斯卡獲獎,異常激動,定在戰後修獎盃陳列室……別讓凱西(惠勒女兒凱瑟琳·惠勒)亂玩我的新玩偶(指小金人)。」(上圖)《鴛夢重溫》導演茂文·勒魯瓦(左)和表情誇張的製片人傑西·拉斯基。

約翰·休斯頓上尉在奧利維亞·德哈維蘭的桌旁停住腳步。兩人曾有過情史。前一年的晚宴上,儘管休斯頓有妻子萊斯麗相伴,但他還是向德哈維蘭頻頻飛吻。1949年,德哈維蘭的第一任丈夫馬庫斯·古德里奇穿了件斗篷來奧斯卡,目的是恐嚇他妻子的舊相好。「有人告訴我他在斗篷下藏了把槍,」休斯頓之後回憶說。「他那晚上想殺了我。」(上圖)羅薩琳·拉塞爾(右)擁抱了她的對手——憑藉《農場女》意外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洛麗泰·揚。在莫卡姆堡俱樂部——明星們心照不宣的聚集地,她們相遇,之後又在彼得·拉斯馮夫婦舉辦的聚會上共坐一席(下)。拉斯馮(中)給足了兩位年青姑娘面子。

1946年,本·萊昂(演員,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執行主管)見到了一個叫諾瑪·簡·貝克的年輕姑娘。在和她的第一次見面之後,萊昂形容這位女孩為「珍·哈露(美國著名女演員)在世」。他讓這個年輕女孩拍攝了一些彩色鏡頭,並給她改了個名字——瑪麗蓮·夢露。到了1950年,為了順應新時代的觀眾審美,曾經青澀的夢露逐漸開始走性感路線。至少有五部電影因為她的加入而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彗星美人》,這部電影獲得了14項奧斯卡提名。第二年三月,夢露出席了奧斯卡頒獎典禮(這是她唯一一次出席),這毫無疑問是張珍貴的照片:在雷電華潘太及斯劇院後台的化妝間里,夢露身著一席薄紗晚禮服,正在整理她的一頭金髮。倉促整理完自己的妝容後,夢露迅速走上了舞台,作為頒獎嘉賓頒發了最佳音響錄音獎,這個獎項的得主是——讓她在台上大吃一驚的《彗星美人》。

「圖上的瑪麗蓮·夢露正試圖離開休息室里她倚靠著的餐桌。我親眼見證了這個瞬間,那時我正在餐桌的另一邊進食,夢露也一樣,當工作人員在外頭喊她的名字,讓她迅速進場上台時,她可能是受到了驚嚇,突然開始打嗝。於是她匆忙找了一瓶液體,拿起來便往肚子里灌,之後離開了餐桌,快步走上了舞台。我盯著轉播屏幕,夢露看上去並無異樣,她依舊美艷無比,表現得完美無缺。當她頒完獎回到後台後,跑到餐桌邊上問我,『我剛才喝的是什麼?』『是半瓶醋。"」——當時現場的某位記者記錄了與夢露那次有趣的邂逅。

【如果您喜歡這篇圖文,請轉發到朋友圈。感謝各位讀者們的支持和鼓勵!】

【奧斯卡補完計劃(點擊以下片名,深度了解影片)】

《荒野獵人》|《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火星救援》|《布魯克林》|《卡羅爾》|《聚焦》|《間諜之橋》|《大空頭》|《45周年》|《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丹麥女孩》|《八惡人》|《失常》|《頭腦特工隊》|《索爾之子》|《沉默之像》|《邊境殺手》|《機械姬》|

【奧斯卡幕後故事專題,點擊鏈接可閱讀】

奧斯卡|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

奧斯卡|評委都腦子被門夾了么?你們的下巴都掉了么?

非陰謀論|奧斯卡政治黑幕

幕後「黑手」| 哈維·韋恩斯坦的奧斯卡兵法

藏奧斯卡|咆哮的三十年代


推薦閱讀:

廈門記憶:上世紀60年代初美仁宮賣沙嗲面的「番仔婆」
老愛情的味道
TuGus--途加網--戰爭年代他們在幹什麼
老照片,1980年代陝西漢中市
重回一觸即發的年代 美國冷戰時期修建的核避難所

TAG:奧斯卡 | 年代 | 十年 | 瑪麗蓮·夢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