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健康養殖技術

河蟹健康養殖關鍵控制技術
2010-6-20 16:14:19
   近年來,隨著河蟹養殖業規模的急劇擴大,生產的飛速發展,河蟹養殖中的種質資源退化、養殖環境惡化、病害日益嚴重及成蟹質量下降等深層次的問題逐步暴露出來。筆者在江蘇、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河蟹養殖密集區深入塘頭進行調查,意欲探討其中的究竟。在與養殖戶交流時,發現大多數人對種苗、氣候、環境、技術均有質疑,但卻斷不定問題出現在哪一個細節上。 種苗的問題?氣候的原因?環境的影響?技術的漏洞?不可否認,這些問題對嚴峻的養殖形式有很大影響。但也有許多成功的養殖戶能夠很有效地化解上述疑難,並獲得很好的養殖效益。那他們的秘訣又是什麼呢?他們的感悟頗有見地:當技術對苗種、氣候、環境等問題的處理,作用效果不佳的時候,說明我們的技術遭遇瓶頸,這時候最好在管理上特別是細節管理上尋求支持和突破。在管理細節上找問題,堵漏洞,防止病害乘隙而入。筆者從他們的感悟中也領悟到一個頗有內涵的道理—細節決定成敗。受此啟發,想就如下幾個關鍵控制環節和細節問題與大家交流探討。 關鍵控制技術一: 消毒清塘與生物降解 清塘的目的是為消除養殖隱患,是健康養殖的基礎工作,對種苗的成活率和生長健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清塘必須把好三關: 第一關,消毒滅菌除雜(殺死病原菌及雜魚雜蝦雜蟹等):可選用綠康露、保底安、漂白粉、生石灰等,在使用生石灰時必須根據池塘酸鹼度掌握合適的用量;使用漂白粉要根據池塘排水多少決定用量,防止用量過大把塘內螺螄殺死。綠康露消毒殺菌作用強,使用方便,一瓶可用3~4畝,同時不會給螺螄造成任何傷害。 第二關,解毒:降解消毒藥品的殘毒以及重金屬、亞硝酸鹽、硫化氫、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質的毒性,可在消毒除雜的五天後潑灑卓越凈水王或解毒超爽。 第三關,生物凈化:解毒3~5小時後,即可採用有益微生物製劑如卓越黑金神、水底雙改、靈活100、粉劑活菌王任意選其中兩種復配浸泡後全池潑灑,分解消毒殺死的各種生物屍體,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隱患。    如果不用有益微生物對消毒殺死的生物屍體進行徹底的分解,清塘就不徹底,具抗體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藥效過期後就會復活,並利用殘留的生物屍體作培養基大量繁殖。前期,恰好是河蟹蛻殼最頻繁的時期,蛻殼時的河蟹活力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病原微生物極易侵入蟹體,容易引發病害。所以培植有益微生物種群,不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消除健康養殖隱患,還可將塘底有機物和生物屍體通過生物降解轉化成藻類、水草所需的營養鹽類,為肥水培藻、強壯水草奠定良好的基礎。 清塘三關(消毒、解毒、生物凈化)關關重要,類似於建房打基礎,地基打得紮實,高樓才能安全穩固,否則,就有可能釀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劇,養蟹也一樣,基礎細節做得不紮實,就會增加養殖風險,甚至釀成排塘的後果。 關鍵控制技術二:肥水培藻、保健養苗 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施基肥)是河蟹養殖過程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該環節不僅關係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狀況,還關係到養殖過程中河蟹的抗應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高低,更關係到養殖產量乃至養殖成敗。    肥水就是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凈水(吸收水體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水體),又產氧(藻通過光合作用生產大量的溶解氧,水體中70%左右的氧是藻類和水草產生的),還是蟹苗喜食的天然優質餌料(無論是藻本身的營養或是食藻的浮遊動物,對苗期的營養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餌料不可比擬的)。   水質和藻相的好與壞,對養殖對象的應激反應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水質爽活、藻相穩定,溶氧和pH值通常是正常穩定的,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重金屬一般不會超標,養殖對象在這種環境里才能健康生長。反之,水質條件差,藻相不穩定,則水中有毒害的物質就會增加,溶氧偏低,pH值不穩定,養殖對象容易應激生病。 如何才能培育出優良的水質和藻相呢? 施足基肥是關鍵。近兩年來,很多成功的養殖戶,他們都認為基肥不施足,肥力就不夠,營養供不上,藻相活力弱,新陳代謝的功能低下,水質容易清瘦,不利於蟹苗健康生長。通常採用1包酵素鈣肥+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鈣混合加水可用8~10畝,2天後,用粉劑活菌王(用量為2包3~4畝)穩定水色。勤追肥保水色,在投苗後一個月的時間裡,前10天,每3到5天追一次肥,後二十天每7~10天追一次肥,少量多次,既可保證藻相營養的供給,也可避免過量施肥造成浪費,或者導致施肥太猛,水質過濃,不便管理。通常採用六抗培藻膏或藻幸福追肥,六抗培藻膏每桶用8~10畝,藻幸福每桶用6~8畝,然後用黑金神和粉劑活菌王鎖定水色,用量為1包黑金神配2包粉劑活菌王浸泡後用8~10畝。    在做基肥培藻時,經常會遇到肥水困難的麻煩事,究其原因,歸納為以下10種: 一.春季蟹池水溫低,光照弱; 二.重金屬含量超標; 三.亞硝酸鹽偏高,pH值偏高或偏低(9.0以上或7.0以下); 四.消毒藥的殘留過大; 五.用井水做水源; 六.用受過工業污染的水源; 七.底質老化,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缺乏; 八.泥濁、藻種缺乏; 九.塘底有青苔、絲狀藻、泥皮; 十.新塘缺乏有機質。 針對上述原因,筆者通過技術服務平台,與行業中資深的經驗人士溝通交流,現將一些行之有效的處理措施介紹給大家。 第一. 春季蟹池水溫低,光照弱,肥水困難。水溫低,光照弱,空塘時間長,清塘葯殘難以消除,有機質缺乏等都會對肥水培藻產生不利影響。多數養殖戶不明個理,盲目施肥,甚至猛施肥,將大量的雞糞往塘里撒,仍不見有太明顯的效果(施雞糞肥易導致中後期塘底泥皮、青苔、絲狀藻發生,造成問題水質、問題底質、引發河蟹病害)。 如水溫太低,藻類生長會受到抑制,如採用無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培藻,都不會有太明顯的效果。水溫低,養分易向下沉入塘底,由於底泥中有機質缺乏,養份易滲漏流失,有的養份結晶於底泥中,水表層的藻類很難吸收到養份,所以肥水培藻很困難。 建議措施:(1)用凈水王解毒,每瓶3~5畝;(2)施基肥:解毒後第二天按5~8畝將1包酵素鈣肥和2瓶藻激活配1桶六抗培藻膏使用;(3)追施肥:肥水3天後,再按8~10畝將1包卓越黑金神和2瓶藻激活配合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追肥。由於水溫低,肥水難度大,常規肥水很難見效。採用上述方法雖然成本略高,但肥水和穩定水色的效果明顯,有利於蟹苗的健康養殖。    第二.重金屬含量超標,影響肥水效果。可按第一種問題的處理方法操作。 第三.亞硝酸鹽偏高,pH偏高或偏低,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可採用亞硝快克配合六抗培藻膏降亞硝酸鹽,用法:將亞硝快克與六抗培藻膏加10倍水混合浸泡3小時左右全池潑灑,每畝水面1米水深將亞硝快克1包加六抗培藻膏1公斤使用。2.施基肥:第二天按5~8畝將1包酵素鈣肥和2瓶藻激活加1桶六抗培藻膏加水混合全池均勻潑灑;3.追施肥:肥水3~4天,用卓越黑金神浸泡後配合藻激活、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穩定水色。4.pH值偏高或偏低,影響肥水效果時,建議措施:當pH值偏高時,按6~8畝將六抗培藻膏1桶、凈水王2瓶、紅糖5斤混在一起降pH值。當pH值偏低時,用生石灰或熟石灰調高pH值,用量根據pH值的情況酌情而定。可在5~10公斤/畝用量範圍選擇,待pH值調至8以後,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參照「第一」種方法。   第四.消毒藥的殘留過大,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消毒清塘後,適當延長空塘曝晒時間,一般為一周2.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畝;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採用"第一"種方法。 第五.用井水做水源,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進水後開增氧機曝氣三天;2.用凈水王解除重金屬,每瓶2~3畝;3.解毒3小時後,引進5公分含藻新水;4.引進含藻新水後即可按「第一」種方法操作。 第六.引用受過污染的水源,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用凈水王解毒,每瓶2畝;2.解毒3小時後,引進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種方法操作。 第七.底質老化,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缺乏,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先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解毒,每瓶3~4畝;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採用「第一」種方法。 第八.泥濁,藻種缺乏,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用凈水王解毒,每瓶3畝;2.解毒3小時後,引進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種方法操作。    第九.塘底有青苔、泥皮、絲狀藻,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將黑金神配合粉劑活菌王加藻健康(無需加紅糖)混合浸泡3~12小時後全池潑灑,1包黑金神加2包粉劑活菌王用3~5畝(如塘底青苔和絲狀藻太多,先用人工儘可能撈乾凈,再採取上述方法處理,既安全,效果又明顯,如用化學藥品消除青苔和絲狀藻,蟹苗會產生藥害,對肥水不利,對已栽水草不利,不宜採用)。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採用「第一」種方法。 第十.新塘,缺乏有機質,影響肥水效果。 建議措施:1.先引進3~5cm的含藻種的水源;2.潑灑卓越黑金神和粉劑活菌王,用法:黑金神1包、粉劑活菌王2包、藻健康1包加水混合浸泡,用3~5畝;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採用「第一」種方法。   肥水培藻,保健養苗,關係到苗的成活率,關係到養殖產量和養殖成敗,所以,在處理上述肥水培藻疑難雜症時,方法雖然有些麻煩,成本上有些偏高,但我們強調的是良好的作用效果,否則,春季的肥水培藻做不好,養蟹的問題就多了。因此,我們務必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千萬不可「偷工減料」。 關鍵控制技術三:優選蟹苗 目前,養蟹生產中流通的蟹苗,其繁育親本有長江蟹,遼蟹,甌蟹等之分。不同品系的河蟹在不同的養殖環境中其個體大小生長性能存在不同的特點。因此在不同地域養殖河蟹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水質特點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養殖,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 (一)選擇優質蟹苗的關鍵控制點: ①選擇本地培育的優質苗;一般土池培育的的蟹苗較工廠化培育的蟹苗有更強的環境適應性。在同等條件下,應選土池培育的蟹苗為首選。 ②苗齡已達6日齡以上,淡化超過4日,鹽度降至3左右,並已維持1日以上,大小均勻比例達80~90%的蟹苗(以重量推算:淡化2~3日,20萬隻/kg;4~5日,16萬隻/kg; 6~8日,12萬隻/kg);不選淡化時間不夠、個體太小或大小不均的「嫩苗」和「花色苗」。 ③選擇品系純正、苗體健壯、規格均勻、體表光潔不沾污物、色澤鮮亮、活動敏捷的蟹苗;苗為整齊的淡黃色、晶瑩透亮,黑色素均勻分布;不選體表和附肢有聚縮蟲或生有異物的不健康苗;不選殼體半透明、泛白的「嫩苗」或深黑色的「老苗」。 ④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後,輕握有彈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放在耳朵邊,可聽見明顯的沙沙聲;輕握再放開,能迅速四處逃散,無結團和互相牽扯現象,則為健康苗,否則為劣質苗。 ⑤將捏成團的蟹苗放回水中,馬上分散游開,而不結團沉底;連苗帶水放在手心,苗能帶水爬行而不跌落。 ⑥觀察蟹苗在水中游泳的活力和速度的快慢;選擇在水中平游,速度很快,離水上岸後迅速爬動的健康苗;不選在水中打轉、仰卧水底、行動緩慢或聚在一團不動的劣質苗。 ⑦蟹苗胃裡有餌,但不多;蟹苗過秤時應無殘餌雜質和死苗,苗在網箱應瀝水後過秤(含水分適量,過秤時以不滴水為準). ⑧仔細觀察苗池中死苗數量的多少,如池中死苗多,則尚存活者也是病苗。 (室內乾濕法模擬實驗:干法是將露出池的蟹苗稱取1~2克,用濕紗布包起來或撒在盛有潮濕棕片的玻璃容器內放在室內陰涼處,經12~15小時後的檢查,若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躍爬行,說明質量較好,可以運輸。濕法是將出池蟹苗稱取0.5~1克放在小面盆和小木桶中加少量水,觀察10~15小時,成活率在85%以上,證明蟹苗質量較好,可以用塑料袋充氧進行長途運輸。) (蟹種選擇標準: ①應選一齡扣蟹苗,不選性早熟的二齡苗和老頭蟹苗; ②選擇品系純正、苗體健壯、規格均勻、體表光潔不沾污物、色澤鮮亮、活動敏捷的蟹苗; ③隨機挑3~5隻蟹苗把背殼扒去,鰓片整齊無短缺、鰓片淡黃或黃白,無固著異物、無聚縮蟲、肝臟呈菊黃色,絲條清晰者為健康無病的優質蟹苗;若鰓片短缺、黑鰓、爛鰓、肝臟明顯變小,顏色變異無光澤為劣質苗、帶病苗;蟹種規格在100~200隻/千克(即6~10克/只)的二齡河蟹放養密度一般為每畝放養600~800隻。) (二)13種劣質蟹苗不宜購買 1.非長江水系的蟹苗種:遼、浙、閩蟹苗種如果移到長江水系中養殖,其生長緩慢、早熟現象明顯、個體偏小、死亡率高、回捕率低。這類苗種形體近似方圓,背甲顏色灰黃,腹部灰黃且有黃銅水銹色,額齒較小且鈍。 2.藥害苗:人工育苗時反覆使用土霉素等抗菌素藥物,可造成蟹苗蛻殼變態為子蟹後,身體無法吸收鈣質,甲殼無法變硬,常游至池邊大批死亡。 3.蛻殼苗:如果蟹苗中已有部分蛻殼變態為一期子蟹,不能購買,否則在運輸後,蟹苗會大量死亡。 4.花色苗:蟹苗體色有深有淺,個體有大有小。這種蟹苗,如果是天然苗,可能混雜了其它種類的蟹苗。如果是人工繁殖苗,是蟹苗發育不整齊,在蛻殼時極易自相殘殺。 5.海水苗(指未經完全淡化的蟹苗):蟹苗淡化不徹底,如將它們直接移入淡水中培育,無論是天然苗還是人工苗都會昏迷致死。判斷方法如下:未淡化好的苗雜質和死苗較多;顏色不是棕褐色,夾有白色;用手指捏住蟹苗3至5秒放下後,活動不夠自如,爬行無力或出現「假死」。   6.待售苗:一些育苗單位因蟹苗育成後沒能及時找到買主,只能在較低溫度的育苗池中保苗。保苗時間過長,大量細菌原生動物進入蟹體內,這種蟹苗一旦進入較高溫度的培育池中,會很快蛻殼,大部分外殼雖蛻下但舊鰓絲不能完全蛻下,蟹在水中無法呼吸氧氣而上岸,直至乾死。 7.嫩苗:蟹苗體呈半透明狀,頭胸甲中部具黑線。這種蟹苗日齡低,甲殼軟,經不起操作和運輸。 8.高溫苗:在人工育苗時,有的為了縮短育苗周期,降低成本,用升高水溫來加速蟹苗變態發育。升溫育成的蟹苗,對低溫適應能力差,到子蟹培育階段成活率低。 9.早熟蟹苗:有的蟹苗雖小(只有25克)但性腺已經成熟,開春後直至第一次脫殼時會逐漸死去。這種蟹前殼呈墨綠色,雄蟹螯足絨毛粗長發達,螯足一步足剛健有力,雌蟹肚臍變成橢圓形,四周有小黑毛。    10.小老蟹苗(又稱「懶小蟹」、「僵蟹」):已在淡水中生長二秋齡,因某種原因未能長大,之後也很難長大。一般性腺已成熟,所以背甲發青,腹部四周有毛,夏季易死亡,回捕率很低。    11.病、殘蟹苗:病蟹四肢無力,動作遲鈍,入水再拿出後口中泡沫不多,腹部有時有小白斑點,殘蟹缺肢少足,或有其它損傷。病、殘蟹不易飼養管理。斷肢河蟹雖能再生新足,但商品檔次下降。 12.鹹水蟹苗:這種蟹在海邊長大,它的外表和正宗蟹種沒有明顯區別,但如果把鹹水蟹放在淡水中一段時間,則有的死亡,有的爬行無力,有的則體色改變。    13.氏紋弓蟹苗(又稱鐵蟹、蟛蜞):淡水河中較多,長不大(最大50克),品質差。因其幼體外形和中華絨螫蟹酷似,所以常有人捕來以假亂真。稍加註意,不難發現:氏紋弓蟹背甲方形,步足有短細絨毛,色澤較淡。 (三)掌握蟹種和「小老蟹」的鑒別方法 在選擇蟹種的時候,要避免性早熟蟹。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其尚未達到商品規格時,已由黃蟹蛻殼變為綠蟹,性腺發育成熟,在鹽度變化的刺激下,能夠交配產卵繁殖後代,這種未達商品規格就性成熟的蟹通常被稱為「小老蟹」。「小老蟹」個體規格約為每公斤20隻~28隻,因其大小與大規格蟹種差不多,難以將它們區分開來。而如果將這種「小老蟹」作為蟹種笫二年繼續養殖時,不僅生長緩慢,而且易因蛻殼不遂而死亡,給養殖生產帶來損失。因此,掌握蟹種和「小老蟹」的鑒別方法對於河蟹養殖生產至關重要。現介紹一些較為簡便易行的鑒別方法供養殖參考: 看腹部:正常蟹種,不論雌雄個體,腹部都狹長,略呈三角形,隨著生長,雄蟹的腹部仍然保持三角形,而雌性蟹腹部卻逐漸變圓,所以選購蟹種,要觀看腹部,如果都是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蟹種,即為正常蟹種,如果蟹種腹部已經變圓,且圓的周圍密生絨毛,即有可能是性腺成熟的蟹種。 看交接器:觀看交接器是辨認雄蟹是否成熟的有效方法,打開雄蟹的腹部,發現裡面有兩對附肢,著生於第一至第二腹節上,其作用是形成細管狀的第一附肢,在交配時1對附肢的末端緊緊地貼吸在雌蟹腹部第五節的生殖孔上,故雄蟹的這對附肢叫交接器。正常的蟹種,交接器為軟管狀,而性成熟蟹種的交接器則為堅硬的骨質化管狀體,且末端周生絨毛,交接器是否骨質化是判斷雄蟹是否成熟的條件之一。 看螯足和步足:正常蟹種步足的前節和胸節上的剛毛短而稀.而在成熟蟹種上表現粗長,密稠且堅硬。 看性腺:打開蟹種的頭胸甲,若是性腺成熟的雌蟹,在肝區上面有2條紫色長條狀物,這就是卵巢,肉眼可清楚地看到卵粒。若是性成熟的雄蟹,肝區有2條白色塊狀物,即精巢,俗稱蟹膏。若是正常蟹種,打開頭胸甲只能看到黃色的肝臟。 看背甲顏色和蟹紋:正常蟹種的頭胸甲背部的顏色為黃色,或黃里夾雜著少量淡綠色,其顏色在蟹種個體越小時越淡,性成熟蟹種背部顏色較深,為綠色,有的甚至為墨綠色,蟹紋是蟹背部多處起伏狀的俗稱,正常蟹種背部較平坦,起伏不明顯,而性成熟蟹種背部凹凸不平,起伏相當明顯。 稱體重:個體重小於15克的扣蟹基本上沒有性早熟的;「小老蟹」體重一般都在15克~50克之間。選擇蟹種時,在北方宜選擇體重10克~15克的蟹種,在南方一般選用5克左右的,這樣既能保證達到上市規格,又可較好地避免選中「小老蟹」。 (四)蟹苗的運輸 蟹苗運輸多採用干運法,也有採用塑料袋裝的濕運法。   1.蟹苗用干運法所需自然條件:一是保持運輸箱內濕潤,不能幹枯。在運輸途中要選擇人可食用的清潔水,用噴霧器噴洒如霧狀,濕潤蟹苗。二是運輸時要選涼快一點的時候運,天氣太熱了不行,容易造成死亡。據試驗,蟹苗離水24小時,成活率達90%以上;離水36小時,成活率為60%~80%;離水48小時以後,成活率約為30%。因此,在運輸途中如果氣溫高、通風好、水分蒸發快,就會嚴重影響運輸的成活率。   2.蟹苗運輸箱的製作與裝運:箱體長60厘米×寬45厘米×高10厘米,箱的四個側面要開紗窗,紗窗大為4厘米×(15~30)厘米,紗窗均用塑料紗布或者用聚乙烯絲織網製作,網目為1毫米左右,以不跑蟹苗和能通暢的交換氣體為宜。也可用竹篾編成籮筐(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筐內墊上蒲包,再墊上嫩水花生枝葉,放上蟹苗(以不能爬動為宜),加蓋扎牢起運。   3.裝箱注意事項: ①運輸箱裝運時,要防晒、防雨淋,苗小、體弱經不起這種折騰,應保持濕潤、通氣與陰涼。 ②如果將蟹箱套疊成一大箱,大箱內也不要裝得太多(5箱左右),這大箱內約裝蟹苗1千克左右即可。 ③設置專人使用噴霧器給蟹苗洒水。 ④如路程太遠,運輸時間超過了36小時,建議在途中選擇水源條件好的、水質好的地方暫養,再起運時除去死蟹。蟹苗運輸要記牢,保持濕潤很重要;運到池邊先濕水,水溫一致再放苗。 (五)蟹苗放養: 為了預防蟹苗入池後引起應激死亡或成活率低,必須提前做好防抗應激工作。 1.放苗入池前,首先要檢測養成池塘的水質條件(水溫、pH值、鹽度、溶解氧等)及餌料生物的數量。要儘可能使蟹苗在養成池的水質條件與育苗池盡量保持一致(一般要求鹽度相差不超過5度,pH值不超過0.3,溫差不超過3℃)。 2.解毒抗應激:由於現在養殖水源受到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放苗前解毒和抗應激非常必要,在放苗前1天全池潑灑1瓶解毒超爽+2包蟹立安+1瓶離子對鈣(可用8畝)。 3.水溫低於15℃不要放苗,放苗時間宜選擇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儘可能避開暴風雨天氣。如果放苗後5天內有暴風雨,則應在池面水草多的地方放些蘆席、草簾等遮蓋物。放苗時,應先將運抵的蟹苗連箱浸入池水後浸泡2—3分鐘即提出水面靜置,或用池水噴淋後靜置5~10分鐘,如此重複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適應水溫後,再在池面的上風處,把蟹苗連箱沉在水面,任其自行游入池中,可以提高蟹苗的抗應激能力和成活率。放苗時,池水深度以不超過30~40cm為宜,進水應用40目篩絹網布過濾,以免野雜魚及敵害生物隨水而入。 關鍵控制技術四:選草健草 (一)栽培水草的意義: 俗話說「要想養好蟹,應先種好草。」「蟹大小,多與少,看水草」,由此可見,水草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河蟹的規格和產量,這是因為水草不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餌料,並為河蟹的棲息、蛻殼、躲避敵害提供良好的場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調節養殖塘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改善水體溶氧狀況上作用重大,然而目前許多養殖戶由於水草栽種品種不合理,養殖過程中管理不善等問題不但沒有很好的利用水草的優勢,反而因為水草存塘量過少、水草腐爛等使得池塘底質、水質惡化、河蟹缺氧上草甚至出現死亡現象。因此,在養蟹過程中栽植水草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 水草的作用主要有: ①為河蟹提供天然餌料:A.水草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及纖維素等河蟹需要的營養物質,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餌料(不過從水草蛋白質、脂肪含量看,很難構成河蟹食物蛋白、脂肪的主要來源,因而必須依靠動物性食物);水草莖葉中往往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B等,這可以彌補投喂穀物和配合飼料多種維生素的不足;河蟹經常食用水草,能夠促進消化,保證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轉;與其他餌料相比,水草還具有鮮、嫩、脆的特點,便於取食,具有很強的適口性;此外,水草中還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鈣的含量尤其突出,能夠補充蟹體對礦物質的需求。B.水草還有利於浮游生物和昆蟲、小魚蝦的繁衍,為河蟹提供天然餌料的作用。 ②凈化水質:河蟹喜歡在水草豐富、水質清新的環境中生活;在池中栽植水草,有潔凈水質、吸收水中氨氮,減輕池水富養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調節PH值的作用。 ③增加溶氧:通過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為河蟹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相對穩定的水質是河蟹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與魚類相比,河蟹等甲殼動物對水質條件的要求更高些,它們對污染的水體反應比魚類敏感得多。河蟹適宜在微鹼性水中生長.酸性水中不利於河蟹蛻殼變態。池塘中栽植水草,不僅可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釋放氧氣,同時可吸收池中有害氨態氮、二氧化碳以及有機物質,對穩定水質起著重要作用。 ④調節水溫:養蟹池最適宜河蟹生長的水溫是20~28℃。水溫低於20℃或高於28℃,都會使河蟹攝食量減少,活動變慢。若水溫再有變化,河蟹多數就會潛入泥底或進入洞中穴居,影響生長。在池中栽植水草,夏天能夠遮陽降溫,保證河蟹生長在適宜的水溫中,並能相應地延長其生長期,有效預防性早熟.。 ⑤隱蔽作用:河蟹只能在水中作短暫的游泳,平時均在水域底部爬行,特別是夜間,常常爬到各種浮葉植物上休息和嬉戲,因此水草是它們適宜的棲息場所。栽種水草,還可以減少河蟹相互格鬥,是提高各期河蟹成活率的一項有力保證。更重要的是河蟹周期性蛻殼變態時,常附於水草的莖葉上,因此有助於它們蛻殼。蛻殼之後的軟殼蟹需要幾小時靜伏不動的恢復期,待新殼漸漸硬化之後,才能開始爬行、遊動和覓食。在此期間,如果沒有水草作掩體,便會受到硬殼蟹和某些魚類(如鯉魚、草魚、青魚、烏鱧等)的攻擊或殘食。河蟹的生長靠蛻殼來完成。而河蟹蛻殼時喜歡在水位較淺、水體安靜的地方進行。因為淺水水壓較低,安靜可避免驚擾,這樣有利於河蟹順利蛻殼。池中移栽水草正好能滿足河蟹的這一要求,使河蟹在蛻殼時能夠選擇水草叢生的安寧環境。池中移栽水草還可以使河蟹平常遇到老鼠、水蛇等敵害時,容易逃脫,便於隱藏,免遭敵害的襲擊。 ⑥提高河蟹品質。池塘通過栽植水草,一方面能夠使河蟹經常在水草上活動,另一方面又使水質凈化,水中污物減少,使養成的河蟹體色光亮,利於品質的提高,保證較高的銷售價格。 (二)水草的選擇 河蟹養殖中常種植的水草有:金魚藻、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這四種水草都是沉水性植物,也是經過多年實踐證明可用於養殖河蟹的水草良種。1.輪葉黑藻(又名節節草、溫絲草): 優點:喜高溫、生長期長、適應性好、再生能力強,河蟹喜食,適合於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種或栽種。輪葉黑藻被河蟹夾斷後能節節生根,生命力極強,不會敗壞水質。 種植和管理: ①枝尖插植繁殖。輪葉黑藻屬於"假根尖"植物,只有須狀不定根,在每年的4~8月,處於營養生長階段,枝尖插植3天後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②營養體移栽繁殖。一般在穀雨前後,將池塘水排干,留底泥10~15厘米,將長至15厘米的輪葉黑藻切成長8厘米左右的段節,每畝按30~50公斤均勻潑灑,使莖節部分浸入泥中,再將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約20天後全池都覆蓋著新生的輪葉黑藻,可將水加至30厘米,以後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應保持水質清新,不能幹水,不宜使用化肥,可用健草養螺寶定根健草。如有青苔滋生,黑金神和粉劑活菌王消除青苔。③整株種植。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輪葉黑藻已長成,長達40~60厘米,每畝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公斤,一部分被蟹直接攝食,一部分生鬚根著泥存活。水質管理:白天水深,晚間水淺,減少河蟹食草量,促進鬚根生成。 2.金魚藻(漁民稱為狗尾巴草): 優點:耐高溫、蟹喜食、再生能力強,缺點:旺發易臭水。根據這一特點,金魚藻更適合在大水面中栽培。而且水草旺發時,要適當把它稀疏,防止其過密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出現死草臭水現象。 種植和管理: 金魚藻的栽培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在每年10月份以後,待成蟹基本捕撈結束後,可從湖泊或河溝中撈出全草進行移栽。這個時候進行移栽,因為沒有河蟹的破壞,基本不需要進行專門的保護。用草量一般為每畝50~100公斤。二是每年5月份以後可撈新長的金魚藻全草進行移栽。這時候移栽必須用圍網隔開,防止水草隨風漂走或被河蟹破壞。圍網面積一般為10~20平方米1個,每畝2~4個,每畝草種量100~200公斤。待水草落泥成活後可拆去圍網。三是在河溝的一角設立水草培育區,專門培育金魚藻。培育區內不放養任何草食性魚類和河蟹。10月份進行移栽,到次年4~5月份就可獲得大量水草。每畝用草種量50~100公斤,每年可收穫鮮草5000公斤左右,可供25~50畝水面用草。 栽後管理。一是水位調節。金魚藻一般栽在深水與淺水交匯處,水深不超過2米,最好控制在1.5米左右。二是水質調節。水清是水草生長的重要條件。水體渾濁,不宜水草生長,建議先用生石灰調節,將水調清,然後種草,發現水草上附著泥土等雜物,應用船從水草區划過,並用槳輕輕將水草的污物撥洗乾淨。三是除雜草。當水體中,特別是大溝中著生大量的水花生、菹草(又稱狐尾草)時,應及時將它們清除,以防止影響金魚藻等水草的生長。 3.伊樂藻: 優點:發芽早,長勢快,5℃以上即可生長,在寒冷的冬季能以營養體越冬,在早期其他水草還沒有長起來的時候,只有它能夠為河蟹生長、棲息、蛻殼和避敵提供理想場所,伊樂藻植株鮮嫩,葉片柔搬,適口性好,其營養價值明顯高於苦草、輪葉黑藻,是河蟹喜食的優質飼料,特別是早春秋末生長旺盛、生物量高。缺點:不耐高溫,而且生長旺盛。當水溫達到30℃時,基本停止生長,也容易臭水,因此這種水草的覆蓋率應控制在20%以內,養殖戶可以把它作為過渡性水草進行種植。 種植和管理: ①秋冬季或早春栽種1公斤伊樂藻營養草莖,專門種草的池塘當年可產鮮草百噸左右。營養豐富。伊樂藻的干物質佔8.23%,粗蛋白質佔2.1%,粗脂肪佔0.19%,無氮浸出物佔2.5%,粗灰分佔1.52%,粗纖維佔1.9%。據試驗,伊樂藻長得好的池塘,蟹生長好,病害少,品質佳。伊樂藻既可作為蟹的優質青飼料,又可作為蟹棲息、隱蔽和蛻殼的好場所,還有助於凈化水質、增加溶氧。 ②栽培伊樂藻採取莖栽插法,一般在冬春季進行。如冬季栽插須在成蟹捕撈後,抽乾池水,讓池底充分凍曬一段時間,再用生石灰、茶子餅等藥物消毒後進行;春季栽插應事先將蟹種用網圈養在池塘一角,等水草長至15厘米時再放開,否則栽插成活後的嫩芽能被蟹種吃掉,或被蟹的巨螯掐斷,甚至連根拔起。栽插方法:將草截斷成10厘米左右的莖,象插秧一樣,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株行距為20厘米×20厘米,栽插要預留一些空白帶,作為日後蟹的活動空間,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厘米深的水位,待水草長滿全池後逐步加深池水。 4.苦草(又稱為扁擔草、麵條草): 優點:蟹喜食、耐高溫、不臭水,缺點:容易遭到破壞。特別是高溫期給河蟹餵食改口季節,如果不注意保護,破壞十分嚴重。有些以苦草為主的養殖水體,在高溫期不到一個星期苦草全部被蟹夾光,養殖戶撈草都來不及。如撈草不及時的水體,甚至出現水質惡化,有的水體發臭,出現"臭綠莎",繼而引發河蟹大量死亡。 種植與管理: ①苦草一般在清明前後種植,在水溫回升至15℃以上時播種,每畝(實際種植面積)播種苦草籽100~150克。精養塘直接種在田面上,播種前向池中加新水3~5厘米,最深不超過20厘米。大水面應種在淺灘處,水深不超過1米,以確保苦草能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選擇晴天晒種1~2天,然後浸種12小時,撈出後搓出果實內的種子。並清洗掉種子上的黏液,再用半干半濕的細土或細沙拌種全池撒播。搓揉後的果實其中還有很多種子未搓出,也撒入池中。 ②種後管理。一是水位調節。苦草在水底蔓延的速度很快。為促進苦草分櫱,抑制葉片營養生長,6月中旬以前池塘水位應控制在20厘米以下。6月下旬水位加至30厘米左右,此時苦草已基本滿塘。7月中旬水深加至60~80厘米,8月初可加至100~120厘米。二是加強飼料投喂。當正常水溫達到10℃以上時就要開始投喂一些配合飼料或動物性飼料,以防止苦草芽遭到破壞。當高溫期到來時,在飼料投喂方面不能直接改口,而是逐步地減少動物性飼料的投喂量,增加植物性飼料的投喂量,以讓河蟹有一個適應過程。但是高溫期間也不能全部停喂動物性飼料,而是逐步將動物性飼料的比例降至日投喂量的30%左右。這樣,既可保證河蟹的正常營養需求,也可防止水草遭到過早破壞。三是設置暫養圍網。這種方法適合在大水面中使用。將苦草種植區用圍網攔起,待水草在池底的覆蓋率達到60%以上時,拆除圍網。同時,加強飼料的投喂。四是勤除雜草。每天巡塘時,只要發現水面上浮有被夾斷的水草,就要把它撈走,以防止其腐爛敗壞水質。 經實踐證實蟹池中以種植輪葉黑藻為最佳。輪葉黑藻因每一枝節均能生根,俗有「節節草」之稱,其再生能力特強,植株被河蟹夾斷漂浮水面後能夠重新生根而不會死亡,而且河蟹也喜愛採食。伊樂藻亦被生產實踐證實是一個優良的養蟹水草品種。該品種生長期長,能再生,冬天亦不會枯萎。 (三)水草的合理搭配 水草在蟹池中的分布要求均勻,種類不能單一,種類要合理搭配。一般情況下,水草覆蓋面積約佔蟹池的1/3~1/2。蟹池實行複合型水草種植(指水草品種至少在兩種以上),不但河蟹品質得到明顯提高,而且養殖產量平均增加20%以上。 ① 池塘或稻田養殖:在蟹池中種植水草應以沉水性植物(如輪葉黑藻、苦草、菹草、伊樂藻、金魚藻等)為主,浮水性植物(如紫背浮萍、鳳眼蓮)為輔。種植面積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過2/3,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蓋水面面積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淺水區域,種植面積不超過1/5, 沉水性植物可選擇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利用伊樂藻發芽早、長勢快的特點,把它作為過渡性水草,為河蟹早期生長提供一個棲息、蛻殼和避敵的理想場所。高溫期到來時,要將伊樂藻草頭割去,僅留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防止其死亡後腐爛變質臭水死蟹。這種水草的早期覆蓋率應控制在20%左右,高溫期逐步淘汰。利用蟹喜食苦草的特點,把它作為河蟹的"零食",以保證河蟹有充足的植物性飼料來源。這種水草的覆蓋率應控制在20%~30%,而且為了長期給河蟹供應新鮮可口的"零食",苦草要分期分批播種,錯開生長期,防止遭河蟹一次性破壞。利用輪葉黑藻喜高溫、蟹喜食、不易破壞的特點,把它作為池塘或稻田養殖類型的主打草進行種植。輪葉黑藻的覆蓋率應控制在40%~50%,為河蟹的中後期生長提供一個避暑、棲息、蛻殼和避敵的理想場所。水草種植應距池邊3~4米,水草間行株距1~2米。 ② 河溝或湖泊養殖:以金魚藻或輪葉黑藻為主,以苦草、伊樂藻為輔。金魚藻或輪葉黑藻一般種植在淺水與深水交匯處,水草覆蓋率可控制在40%~50%。苦草一般種植在淺水處,覆蓋率控制在10%左右。"光水塘"如果想在當年培育成草型養殖水體,可在早期種植一些伊樂藻,覆蓋率控制在20%左右。高溫期將伊樂藻草頭割去,僅留根部以上10厘米左右,防止其死亡後腐爛變質臭水死蟹。不論哪種水草,都以不出水面、不影響風浪為好。 (四)栽培水草的方法 栽植水草可在蟹种放養前進行,也可在養殖過程中隨時補栽。無論何種水草都要保證不能覆蓋整個池面,至少留有池面的1/3作為河蟹自由活動的空間。栽植的水草應隨取隨栽,決不能在岸上擱置過久,影響成活。蟹池水草,可因地制宜地採取下列幾種栽植方法: ①栽插法:這種方法一般在蟹种放養之前進行。簡便的方法是:首先淺灌池水,將輪葉黑藻、金魚藻等帶莖水草切成小段,長度約15~20厘米,(把切段後的水草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釋液中浸泡1個晚上),然後向插秧一樣,均勻地插入池底。若池底堅硬,可事先疏鬆底泥;池底淤泥較多,可直接栽插。 栽培伊樂藻採取莖栽插法,一般在冬春季進行。如冬季栽插須在成蟹捕撈後,抽乾池水,讓池底充分凍曬一段時間,再用生石灰、茶子餅等藥物消毒後進行;春季栽插應事先將蟹種用網圈養在池塘一角,等水草長至15厘米時再放開,否則栽插成活後的嫩芽能被蟹種吃掉,或被蟹的巨螯掐斷,甚至連根拔起。栽插方法:將草截斷成10厘米左右的莖(把切段後的草莖在健草養螺寶100倍的稀釋液中浸泡1個晚上),然後象插秧一樣,一束束地插入有淤泥的池中,株行距為20厘米×20厘米,栽插要預留一些空白帶,作為日後蟹的活動空間,栽插初期池塘保持30厘米深的水位,待水草長滿全池後逐步加深池水。 ②拋入法:菱、睡蓮等浮葉植物,可用軟泥包緊後直接拋人池中,使其根或莖能生長在底泥中,葉能漂浮水面。每年的3月份前後,也可在渠底或水溝中,挖取苦草的球莖,帶泥拋入池中,讓其生長,供河蟹食用。 ③移栽法: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應連根移栽(把根部在健草養螺寶100倍的稀釋液中浸泡1個晚上),移栽時,應去掉傷葉及纖細劣質的秧苗,移栽位置可在池邊的淺灘處。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20厘米之間。整個株數不能過多,每畝保持30~50棵即可,否則會大量佔用水體,反而造成不良影響。 ④培育法:青萍等浮葉植物,可根據需要隨時撈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繩等隔一角落,進行培育。只要水中保持一定的肥度,它們都可生長良好。若水中肥度不大,則可用六抗培藻膏兌水潑灑,促進其生長發育。水花生因生命力較強.應少量移栽,以補充其他水草不足之用。 ⑤播種法:近年來最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苦草的栽植採用播種法,對於有少許淤泥的池塘最為適合。播種時水位控制在15厘米,先將苦草籽用健草養螺寶100倍的稀釋液浸泡1天,再將泡軟的果實揉碎,把果實里細小的種子搓出來,然後加人約10倍於種子量的細沙壤土,與種子拌勻後即可播種。播種時要將種子均勻地撒開。播種量為每公頃水面用種1千克(乾重)。種子播種後要加強管理,使之儘快形成優勢種群,提高苦草的成活率。 (五)水草的養護: 對於水草,只種不管,不但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且大面積敗草時易污染水質,進而造成河蟹死亡。 河蟹養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種草、種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過濃影響水草光合作用的,應及時調水或降低水位,增強光合作用。二是水質渾濁、水草上附著污染物的,應及時使用卓越黑金神或粉劑活菌王進行分解。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應及時用健草養螺寶進行追肥和健草;後期要求控好草:一是控制水草的覆蓋數量在50%~60%。二是對水草超出水面的,在6月初割除老草頭,讓其重新生長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在颱風季節,適當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莖浮空離底,造成枯爛,污染水質。 水草管理常見的問題: 1.水草老化: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由於水體中肥料營養供應不足水質不清爽,因而造成污物附著水草,葉子發黃,草頭貼於水面上經太陽暴晒,從而停止生長,嚴重的出現水草(主要是伊樂藻)下沉、腐爛。因此敗壞水質、底質。對於以上老化的水草要進行「打頭」或「割頭」處理後,用1桶健草養螺寶加1袋黑金神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可用8~10畝, 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長。 2.水草過密:對於生長旺盛、過於茂盛的水草要進行分塊,有一定條理的「打路」處理,一般6~8米打一寬2米的通道以加強水體間上、下水層的對流及增加陽光的照射,有利於水體中有益藻類及微生物的生長,還有利於河蟹的行動、覓食,增加河蟹的活動空間。處理水草後,全池潑灑卓越應激寧(1包可用2~4畝)來緩解河蟹因改變光照、水體環境帶來的應激反應。 3.水草過稀:影響水草過稀的情況有: ①水質老化渾濁:水草上附著大量的污泥物,從而阻礙了水草的生長發育,此時先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4畝),第3天用卓越黑金神+健草養螺寶。 ②河蟹割草:由於水質的老化渾濁,水體中水草營養供應不足,水體中的河蟹如少量割草屬正常,此時,要根據蟹池的實際情況合理投放一定數量的螺螄,有條件的盡量投放仔螺螄,並適當增加投料量;同時全池潑灑解毒超爽(1瓶用3~5畝)進行解毒,3小時後使用健草養螺寶1桶加黑金神1袋全池潑灑,可用8~10畝。若河蟹大量割草,那是河蟹是飼料不足或者河蟹開始發病的徵兆,可使用綠康露或活性蒜寶進行預防(全池潑灑,1瓶可用3~5畝) ,第2天將卓越黑金神(經浸泡1夜)配合六抗培藻膏使用。 ③水草根部腐爛、霉變:養殖過程中由於大量投餌或使用化肥、雞糞等導致底部有機質過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氫、氨、沼氣等有害氣體和有害菌侵蝕下極易腐爛、霉變,使整株水草枯萎、死亡。此種情況要及時處理,第一步先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全池潑灑用量1瓶3畝。同時內服活性蒜寶(0.5%)、護肝寶(0.5%)、多維(1%)每天1次,連續3~5天。防止河蟹誤食此霉變水草中毒。第二步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畝)對已腐爛、霉變的水草進行氧化分解。同時底健康對有害氣體及有害菌能起到抑制、減少作用,從而保護健康水草根部不受侵蝕腐爛、霉變。真正實現強壯水草,從根部做起。 ④水草的病蟲害:特別是黃梅季節期間,是各種病蟲繁殖的旺盛期。細心的養殖戶傍晚或者早晨可以看到很多的飛蟲撲向水面,這些飛蟲將自己的受精卵產在水草上孵化。這些孵化出來的幼蟲通過噬食水草來獲取營養,從而導致水草慢慢枯死。預防水草病蟲害,可用活性蒜寶兌水與食醋混合後噴洒在水草上(每瓶活性蒜寶兌水50公斤與2公斤食醋混合後可噴洒2~3畝水草),活性蒜寶是經過天然大蒜髮酵的,能有效驅蟲和溶化分解蟲卵。 ⑤高溫季節、高密度、高投餌、高排泄、高殘留、低氣壓、低溶氧,水質、底質容易變壞,對水草的健康生長帶來不良影響,是河蟹養殖的高危期,建議每5~7天在水草生長區和投餌區拋灑六控底健康或保底安,以解決水質通透,防止底質腐敗,消除有毒有害物質(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甲烷、重金屬、有害腐敗病菌等),保護水草健康。 (六)蟹池水草「瘋長」應對措施: 高溫季節,如果蟹池中水草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出現「瘋長」、腐爛現象,會導致水質變壞,水中嚴重缺氧,給河蟹造成危害。對水草「瘋長」的蟹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人工清除:隨時將漂浮的水草及腐爛的水草撈出。池中生長過多的水草可以用刀具割除,撈出,割除量控制在水草總量的1/3以下。也可在蟹池中間割出一些草路,讓河蟹有自由活動的通道。      緩慢加深池水:發現池中水草生長過快,應加深池水讓草頭沒入水面30厘米以下,以抑制其生長。加水時,應緩慢加入,不能一次加得過多,讓水草有個適應的過程,否則會發生死草,適得其反。        使用納米氧:水草過多的池塘,在天氣悶熱、氣壓過低、一時難以割草的情況下,不要臨時割草和加換新水,以免攪動池底,讓污物泛起。正確的方法是先將納米氧稀釋後潑灑(每瓶用5~6畝),以補充水體溶解氧的不足,或使用六控底健康消除水面張力和水體分層,使池塘里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的有機物或氣體溢出水面,待天氣和氣壓狀況好轉後,再割草和加換新水。      調節水質:水草「瘋長」的池塘,爛草及污物一般較多,若在大雨過後及人工割除的情況下,短期內水質都會不好,這時應使用綠康露(每瓶用3~4畝)全池潑灑,爛草和污物多的地方適當多灑,第二天上午使用解毒超爽(1瓶用5~6畝),3小時按6畝將1包卓越黑金神(經浸泡1夜)與蟹立安2包混合後全池潑灑。 關鍵控制技術五:保健養螺 1.放養螺螄的意義: 螺螄的價格較低,來源廣泛,蟹池中投放螺螄可明顯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產量、改善品質,從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在成蟹養殖池中,適時適量投放活螺螄,任其自然繁殖,能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凈化水質、維護水質清新的作用;螺螄不但稚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利用率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優質鮮活動物性餌料, 所以又能為河蟹的整個生長過程,提供源源不斷的、適口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種活性物質的天然餌料,可促進河蟹快速生長,提高成蟹上市規格。但須提醒注意的是:螺螄又是蟲病菌或病毒的攜帶和傳播者,因此,保健養螺又是健康養蟹的關鍵所在。 2.選擇螺螄的注意事項: ①選擇螺螄要求個體較大,貝殼面完整無破損,受驚時螺體能快速收回殼中,同時蓋帽能有力地緊蓋螺口,螺體無螞蟥等寄生蟲寄生。 ②螺螄殼要嫩光潔,殼堅硬不利於後期河蟹攝食。 ③引進螺螄不能在寒冷結冰天氣,避免凍傷死亡,要選擇氣溫相對高的晴好天氣。 ④引進螺螄,避開血吸蟲病易感染地區。如江西省進賢縣、安徽省無為縣等。 3.螺螄的放養: 分三次放養,總量在800~1200斤/畝。投放時應先將螺螄洗凈,先用綠康露或保底安加100倍水稀釋或溶化後對螺體進行消毒殺滅螺螄身上的細菌及原蟲,然後把螺螄放在新活菌王100倍的稀釋液中浸泡1個晚上。投放螺螄應以母螺螄占多數為佳(田螺為雌雄異體,母螺左右兩觸角頭相同,而雄螺左右兩觸角頭不同,雌性個體大於雄性個體,一般一冬齡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季節為每年3~10月,分批產仔,每次20~50個,每個母螺年產仔100~200個)。 第一次放養:放苗後,投放螺螄100~200斤/畝,量不宜太大,如果量大水質不易肥起來,就容易滋生青苔、泥皮等。 第二次放養:清明前後,也就是在4月到5月份之間,投放400~500斤/畝,在循環溝里少放,盡量放在蟹塘中間生在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養200~300斤/畝。有條件的養殖戶最好放養仔螺螄,這樣更能凈化水質,利於水草的生長。到了6~7月螺螄開始大量繁殖,仔螺螄附著於池塘的水草上,仔螺螄不但稚嫩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利用率很高,是河蟹最適口的餌料,正好適合河蟹旺長的需要。 投放螺螄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畝,改善底質,活化淤泥,給螺螄創造良好的底部環境,減少螺螄在池塘中所攜帶有害病菌。三天後使用健草養螺寶(1桶用8~10畝)來肥育螺螄,增加螺螄肉質質量和口感,為河蟹提供優良的餌料、增強體質。 4.保健養螺: ①增強螺螄的營養適口性:視水質情況,定期將健草養螺寶和特力鈣混合使用(1桶健草養螺寶和1包特力鈣用8~12畝)。 ②高溫季節,定期(每5~7天)使用保底安或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5畝,控制蟲病毒和病菌在螺螄體內的寄生和繁殖,從而大大減少攜帶和傳播。 關鍵控制技術六:底質、水質的養護與改良   「河蟹養殖,溶氧是核心,健草是基礎,培藻是前提,護水是關鍵,養底是重點」。水質、底質、水草、藻相、溶氧互相關聯,互相影響,因此,養水、護草、改底、培藻協調管理很重要。要想養好活爽的水質,必先培出優良的藻相和健壯的水草。要想水色藻相穩定,底質的改良和養護不可麻痹大意。下面從養殖前期、中期、後期分述水、底養護與改良的一些細節性的經驗與做法供大家參考。 (一)前期的水質養護 施完基肥培起水色,放苗3~4天後,用黑金神浸泡1夜於第2天上午配合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用量為:1包卓越黑金神加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用7~8畝;或藻健康(每畝按1包藻健康配300克粉劑活菌王浸泡3~5小時後於中午前全池潑灑),三種產品取其中一種使用。因藻類生長繁殖的初期對營養的需求量較大,對營養的質量要求較高,如不及時補施高品質的肥料養份,水色容易掉清,藻相因營養供給不足或者營養不良而「倒藻」。水色掉清會導致天然餌料缺乏,水中溶氧偏低,蟹苗很快就會出現游塘伏邊等應激反應,活力減弱,免疫力下降,影響蟹苗的成活率,最終影響回捕率。前期水質的養護可參考採用「肥水培藻、保健養苗」的具體操作方法。 (二)中後期底質的養護與改良 蟹養到中後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河蟹排泄物越來越多,多種動植物的屍體累加沉積,塘底的負荷逐漸加大。這些有機物如不及時採取正本清源的措施進行處理,造成底部嚴重缺氧(有機質的腐爛至少要耗掉總溶氧的50%以上),在厭氧菌的作用下,就容易發生底部泛酸、發熱、發臭,滋生致病原,引起蟹爬沙、伏邊、上岸、割草等應激反應,特別是弧菌在這種惡劣的底部環境下容易大量繁殖,使河蟹活力減弱,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交叉感染,容易暴發細菌性與病毒性併發症疾病,如:顫抖病、黑鰓、爛鰓等病症。其危害的後果之大之嚴重,應引起養殖戶的高度重視。養殖到一個月,就要開始做清理底質隱患的工作。所謂隱患,是指剩餘飼料、糞便、動植物屍體中殘餘的營養成份,怎樣消除這些隱患呢?使用針對殘餘營養成份中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澱粉等進行培養馴化的具有超強分解能力的複合微生物底改與活菌製劑,如水底雙改、黑金神、靈活100、新活菌王、粉劑活菌王等。既可避免底質腐敗產生很多有害物質,還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將有害物質轉化成水草、藻類的營養鹽供藻類吸收,促進水草、藻類的生長。增強藻相新陳代謝的活力和產氧能力,穩定正常的pH值和溶解氧。實踐證明,採取上述措施處理行之有效。反之,我們不注重改底,任塘底的有機物腐敗,前面所講的底質腐敗的危害,就會毫無疑問的發生。特別提示: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耗氧是暫時的,是可以防控的(補充外源氧),是變害為益(有機物通過生物合成,可轉化成促進有益藻類生長的營養鹽)。但有機物腐爛耗氧是長期的,是極其有害的隱患,是致病源。 關於底改產品的選用,養殖戶要理性的選擇,不要被概念的炒作所迷惑。比如「增氧型底改」、「清涼型底改」。這類底改大多是以低質石粉為材料做成的吸附型產品,用戶只是憑表面直觀的感覺判斷其作用效果,比如用了這類產品後表面看起來水體中的懸浮顆粒少了,水清爽了一些,殊不知這些懸浮顆粒被吸附沉積到塘底,就會加重塘底的「負荷」,一旦塘底「超載」,底質就會「爆胎」(惡化)!加上這些顆粒狀的底改,沉入塘底後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來溶散,用後不僅增氧效果不明顯,反之還會降低底部溶氧,要不為什麼這些底改用得越多,黑鰓、肝臟壞死等癥狀不僅得不到控制,反而會越來越嚴重?!所以使用產品時,理智的選擇是關鍵,不要被「概念」迷惑。否則用了產品,花了成本,效果卻大打折扣。 氣壓低,悶熱無風天,白天潑灑蟹立安和健草養螺寶,防止應激和缺氧。一般情況下,凌晨1點至早晨7點為池塘溶氧量的至低期,晚上9點左右潑灑蟹立安或納米氧比較好,納米氧能從源頭上解決養殖池塘溶解氧低下的問題, 蟹立安通透水體,增強水體的活性。當池塘溶氧量處於至低期時,應適逢其時恰到好處的補充外源氧。中後期改底每7~10天進行一次;高溫天氣(水溫超過30℃)每5天1次,但底改產品用量稍減,即少量多次,因塘底水溫偏高,有機物的腐爛要比平時快2~3倍,所以改底的次數相應地要增加,建議用六控底健康改底。〕 (三)中後期的水質養護 水質的好與壞,優良水質穩定時間的長與短,取決於水草、菌相、藻相是否平衡。三者共生於水體中,就象一個三角架一樣,缺任何一邊都不會牢固。水體中缺菌相,水質不穩定,缺藻相,水體易泛濁(水中懸浮顆粒多),缺水草,河蟹就好像少了把「保護傘」,所以養一塘好水,就必須適時地定向護草、培菌。 根據水質肥瘦情況,應酌情將肥料與活菌配合使用。如水色偏瘦,可採取以肥料為主以活菌為輔進行追肥。其方法可選用以下三項中的任何一種:1.健草養螺寶1桶+2包粉劑活菌王混合浸泡3小時左右全池潑灑,可用8~10畝; 2.每包藻健康配250克粉劑活菌王浸泡3小時左右全池潑灑,每包1畝;3.陰雨天用健草養螺寶每桶用8~10畝。上述產品屬氨基酸和小肽型的培藻養草專用肥,可全溶化於水,既不消耗水中溶氧,又容易被藻類吸收,是理想的追施肥料。追肥時不宜採用生物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這兩種肥料有機質含量較大,既消耗溶氧,又容易使氨氮升高。如水質過濃,可先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畝)全池潑灑,第二天再用靈活100加藻健康潑灑(3包靈活100+1包藻健康混合浸泡後用5~8畝),晚上潑灑降解靈或納米氧,3~4天內,水色就可變得清爽嫩活。 (四)中後期危險水色的防控和改良 蟹養到中後期,在水質的管理與養護上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中後期不用追肥,因為有大量的有機物沉於塘底是種植水草很好的肥料。其實不然。水草、藻類對營養的需求有其特殊的個性,除氮、磷、鉀外,還要補充一些必須的微量元素。中後期塘底的有機質除了耗氧腐敗底質外,對水草、藻類的營養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單純依靠它作為促進水草、藻類生長的營養。為了防止危險水色的發生,請認真參考前面所講的「中後期的水質養護與改良」的細節進行防控。 下面列舉一些中後期容易發生並對養蟹造成危害的幾種危險水色供大家識別,並就這類水質提供一些改良的經驗和辦法供大家參考運用。 濃綠渾濁:(又稱藍綠或暗綠水色)這種水色的表面有時會產生一些漂浮物,水體中存在大量的懸浮顆粒,水面呈現油污狀,水質濃濁、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難消失,這說明有害藻類的濃度大,並開始死亡。下風處泡沫堆積的表面有明顯污物粘附,並伴有腥臭味,增氧機打起的水為暗綠或暗藍綠色。這種水質中的河蟹減料明顯,空腸空胃,活力衰弱、蟹體癟瘦,如不及時得到妥善的改良處理,同樣會導致如前所述的疾病危害。具體處理辦法排換水:15cm左右,潑灑綠康露,每瓶2畝,1~2天後的上午8點左右潑灑解毒超爽或凈水王解毒,同日中午12點左右潑灑靈活100加藻健康(將兩者提前浸泡1夜,每3包靈活100加2包藻健康用4~5畝),傍晚時潑灑降解靈或納米氧,1~2天後用六控底健康改底後可酌情潑灑健草養螺寶。 暗黃色:這種水色是以甲藻為優勢種群的水體。這是由於池中存積的有機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質酸化、pH值下降所引起。這種水是致病水質。處理方法:潑灑綠康露,兩天後引進3~5cm的含藻新水,用解毒超爽解毒,然後用黑金神+健草養螺寶調水(1包黑金神浸泡1夜後於第二天上午配合1桶健草養螺寶用8~10畝),1~2天後用新活菌王穩定水色,再用六控底健康改底。 白濁色(又稱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遊動物如輪蟲、橈足、纖毛蟲過剩繁殖,藻類被浮遊動物吃掉,水中的有機碎屑較多,這種水質屬致病性的水體。處理方法同「暗黃色」。 青苔、泥皮、絲狀藻:蟹池中青苔大量繁衍對河蟹苗種成活率和養殖效益影響極大。造成青苔在蟹池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①水位較淺和光照較強。水草發芽期和早期生長階段,為保證水草能夠獲得足夠的光照正常發芽和生長,養蟹戶通常將水位控制在10-20厘米。長時間保持較低的水位,將導致青苔暴發。②水源中有較多的青苔。蟹池進水時,水源中的青苔隨水流進入池塘並大量繁衍。③大量施肥。養殖戶發現水草長勢不夠理想或發現已有青苔發生,採用大量施無機肥或農家肥的方式進行肥水,施肥後青苔生長加快,直至全池泛濫。④過量投喂。河蟹養殖過程中投喂飼料過多,剩餘飼料沉積在池底,發酵後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徹底。若上一年蟹池發生過青苔危害,第二年養蟹前又未清塘或曬塘,則青苔發生率很高。此外,防止蟹病時亂用藥物造成水質污染,過量施用碳酸氫銨、磷肥和未經發酵的有機肥使蟹池生態受到破壞,或在移植水草時將青苔帶入蟹池,均會造成青苔泛濫。   青苔大量發生後,由於蟹池中有大量的水草需要保護,因此常用的硫酸銅及含除草劑類藥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撈除往往又會加快青苔擴散,因此青苔的控制應重在預防。常見的預防措施有:①種植水草和放養蟹苗前干塘曝晒1個月以上;②清塘時每畝蟹池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③消毒清塘5天後,務必用卓越黑金神和粉劑活菌王進行生物凈化,不僅消除養殖隱患,同時還消除青苔和泥皮;④種植水草時水體施健草養螺寶,促進水草生長,適度肥水,防止青苔發生;⑤種植水草後採用低水位催芽,隨著水草生長及時加高水位,長江流域在4月中下旬時池水水位不低於40厘米,5月中旬時不低於60厘米;⑥施用不含動物糞肥的酵素鈣肥和全水溶性的六抗培藻膏;⑦合理投喂,防止飼料過剩,飼料必須保持新鮮。 南京高淳劉老闆: 剛放苗時,用了很多廠家的肥水產品,可是無論怎麼肥也肥不起來,而且還導致塘里長了很多青苔和泥皮,水質特別的清瘦,後來按照卓越公司編寫的手冊,使用了黑金神和粉劑活菌王加藻健康一起浸泡一個晚上(用量是按5畝.米用黑金神1包+粉劑活菌王1包+藻健康2包),於第2天上午九時潑灑,當天下午就起到很明顯的效果,塘里大部分泥皮都浮了起來,而且水質也變得嫩綠,第2天再將酵素鈣肥+六抗培藻膏鞏固肥效, (用量是按5畝.米用酵素鈣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水質很快肥起來,達到了「肥、活、嫩、爽」的效果,這種水色保持了很久. 黃泥色(俗稱泥濁):源於蟹塘底質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底泥喪失 應有的生物活性,遇到天氣變化就容易「泥濁,且極其難調。養殖戶大多採取聚合氯化鋁、硫酸鋁鉀等化學凈水劑處理,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使泥濁水的處理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即:泥濁—聚合氯化鋁等—泥濁—聚合氯化鋁等。近兩年來養殖形勢在全國來說一年更比一年難,與有些養殖戶不理性的用藥,導致養殖環境惡化不無關係。泥濁水質要耐心地漸進處理:(1)引進10cm左右的含藻水源;(2)按8~10畝.米將特力鈣1包+健草養螺寶1桶+藻激活4瓶1包混合浸泡1個晚上於第二天(晴天)上午9點全池潑灑。(3)待培起水色後,再用黑金神+藻健康追肥以穩定水相。    分層水:有水體表層呈帶狀或雲團狀水色不同的分層;有水體上層水濃下層水清分層;有水體表面潔凈,但中下層水很混濁,這些分層水質容易導致溶氧分層、pH值分層、鹽度分層。主要是因氣候惡劣.底質惡化,氣壓低,水面張力大,水體上下層交換能力差.底質變壞,微生態循環受阻,用藥施肥不當生態循環被破壞所引起;預防:如氣壓低或陰雨天前後,潑灑蟹立安破壞水面張力,促進恢復水體上下層的生態循環;處理:用綠康露全池潑灑,2~3天後選擇天晴按5畝.米用量將黑金神1包+靈活100(2包)+藻健康2包浸泡混合潑灑都可有效解決水體分層的問題。 油膜水:起因1.水質惡化,底部惡化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類的大量死亡,在下風口水面形成一層油膜。2.大量投喂冰鮮野雜魚、劣質飼料;形成殘餌等物質漂浮在水面上。3.水草腐爛、霉變產生的爛葉、爛根;岸邊垃圾等漂浮在水中與水中懸浮物構成一道混合膜。 處理: 1.巡塘時,關注下風口處,把爛草、垃圾等漂浮物打撈乾凈。 2.排換水5~10公分,使用底健康1包用4~5畝全池潑灑,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質,2小時後使用綠康露1瓶用3~5畝全池潑灑,破壞水面膜層。 3.兩天後用解毒超爽進行解毒,解毒後使用養螺健草寶1桶+黑金神1袋+2包活菌王粉劑可用8~10畝,修復水體,強壯水草,凈水水質。 上述處理方法雖然有些麻煩,處理成本稍高,養殖實踐中,因上述危險水質處理不當導致排塘的例子很多,但可以有效的防控排塘。 關鍵控制技術七: 掌握蛻殼規律,防控蛻殼隱患 (一)河蟹脫殼的分類: 1.生長蛻殼: ①正常蛻殼:河蟹的一生,從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到成蟹,要經歷許多次蛻皮。幼體每蛻一次皮就變態一次,也就分為一期。從大眼幼體蛻皮變為第一期仔蟹始,以後每蛻皮一次殼它的體長,體重均作一次飛躍式的增加,從每隻大眼體6—7mg的體重逐漸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蛻殼數十次,因此,河蟹蛻皮是貫穿整個生命的重要生理過程,是河蟹生長、發育的重要標誌,每次蛻皮都是河蟹的生死大關。 ②應激蛻殼(非正常蛻殼):氣候、環境的變化,用藥、換水等都會刺激蛻殼。 河蟹完成一次蛻皮所需的時間約3~5分鐘,通常個體愈小,蛻皮愈快,蛻殼後的新體身體柔軟,活動能力很弱,無攝食與防禦能力,1~2天後,隨著新殼的逐漸硬化,才開始正常的活動。如果蛻殼過程發生故障,蛻殼時間就會延長,甚至因蛻殼不遂而死亡。蛻殼並不限於在水中進行。仔蟹、蟹種和成蟹蛻殼往往是離開原來的棲息隱藏場所,選擇比較安靜而可以隱藏的地方(通常潛伏在盛長水草的淺水裡)進行。 2.生殖蛻殼:9~10月中旬,黃殼蟹蛻變成青殼蟹就是生殖蛻殼。 (二)河蟹蛻殼與生長 1.蛻殼次數:河蟹蛻殼是脫去堅硬的外骨骼,使身體的體積和重量得以增加。蛻殼既是身體外部形態的變化(主要指幼體),也是內部錯綜複雜的生理活動,既是一次節律性生長,又是一場生理上的大變動。究竟河蟹一生蛻殼多少次,目前尚無統一說法。有人認為17次,也有人認為19次,還有人說是28~32次。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兩點已統一:一是河蟹蚤狀幼體經過5期蛻皮蛻變為大眼幼體,大眼幼體經一次蛻皮蛻變為1期幼蟹;二是河蟹在性腺發育到一定程度進入生殖前的生殖蛻殼,即一生中最後一次蛻殼。 2.影響河蟹蛻殼的因素:從河蟹生命的全過程來,河蟹的生長速度或蛻皮間隔時間與所生活水溫、餌料、生長階段等有關。在長江口區的自然溫度條件下,出膜的第一期蚤狀幼體要發育到大眼幼體,約需30~40天,而在人工育苗條件下,在水溫23℃左右、餌料豐富的情況下,第一期蚤狀幼體經過20~30天即可變成大眼幼體。當水溫降低時發育時間則延遲。大眼幼體放養以後,在20℃的水溫條件下,3~5天即可蛻皮一次變為第一期仔蟹,以後每間隔5~7天,可相繼蛻皮發育成第二期、第三期仔蟹。隨著身體的增大,蛻殼間隔的時間也會逐漸延長。餌料供應不足、水溫下降、生態環境惡化也會影響河蟹的生長,即減少蛻皮的次數。因此,即使同一單位、同樣條件繁殖同一批蟹苗,放養條件不同,到收穫時往往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河蟹蛻殼時表皮分泌一種酶,將幾丁質溶解,同時使角質層破裂,個體鑽了出來,並重新分泌外骨骼,而在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個體得以增大體積。河蟹經過一次蛻皮後,體重和體寬均有較大的增大,在仔蟹階段這種變化更為顯著。幼蟹蛻殼一次,體長、體寬的變化也較大,例如,一隻體寬2.8厘米、體長2.5厘米的幼蟹,蛻一次殼,體寬可增大到3.5厘米,體長可增大到3.4厘米。 3.河蟹蛻殼過程:先在頭胸甲與腹部交界處產生裂縫,蟹背不斷隆起,裂縫不斷加大,然後蟹體腹部後縮,肢體不斷擺動,向中間收縮,這樣最後一對步足先蛻出,接著腹部蛻出,然後螯足蛻出,從而完成蛻殼過程,新的蟹體擺脫舊殼的束縛,體形得以伸展、變大。河蟹在蛻去舊殼的同時,它的內部器官也都一一蛻去幾丁質的舊皮。新蟹顏色黛黑,身體柔軟,螯足絨毛粉紅,習慣稱之為「軟殼蟹」。因此河蟹在蛻殼的進程中和剛蛻殼不久,尚無禦敵能力,是生命中的危險時刻,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設法保護軟殼蟹的安全。 4.河蟹硬殼過程:分為A、B、C、D四個階段。A階段是每次蛻殼後,蟹不進食,這個階段時間較短,約佔整個過程的2%;B階段為新殼鈣化變硬期,也不攝食,時間約佔整個蛻殼過程的8%;C階段外殼已經變硬,但早期仍在鈣化中。這個階段蟹恢復進食,其時間約佔整個蛻殼過程的71%;D階段是為下次蛻殼作準備的時間,出現鈣的重新吸收,並分泌外層新殼。本期後期進食中斷,開始大量攝取水分,其時間為整個過程的10%,河蟹每蛻殼一次後體積和體重就得到增加,即蛻殼與生長有著密切關係。 (三)脫殼難和殼軟的原因 ①水質惡化,表現在舊殼僅脫出一半或脫出舊殼後身體反而縮小; ②長期餌料不足,成飢餓狀態;飼料質量差,含鈣低或原料質量低劣或變質; ③放養密度過大、密集殘殺、互相干擾會延長脫殼時間或脫不出而死亡; ④水溫突變,低溫阻礙脫殼,; ⑤藥物影響:亂用抗生素,濫用消毒藥,影響脫殼或產生不正常現象; ⑥光照太強或水的透明度太大,水清到底。 ⑦池水pH高和有機質的含量下降,水中和飼料鈣磷含量偏低, 缺少鈣源,甲殼鈣化不足脫殼更難; ⑧纖毛蟲等寄生蟲寄生。 軟殼蟹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①為河蟹蛻殼提供良好的環境,給予其適宜的水溫、隱蔽場所和充足的溶氧;增喂鈣質和含蛻殼素的餌料;建池時留出一定面積的淺水區,供河蟹蛻殼;種植一些水花生、水浮蓮等作為蛻殼場所。 ②放養密度合理,以免因密度過大而造成相互殘殺。 ③放養規格盡量一致。 ④收取剛蛻殼的河蟹另池專養。 (四)安全蛻殼管理 1.確定河蟹脫殼的方法 ①檢查河蟹體色:蛻殼前河蟹體色深,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銹(黃褐色)多。而蛻殼後,河蟹體色變淡,腹甲白色,無水銹,步足軟。 ②看河蟹規格大小(以放養相同規格的蟹種為前提):蛻殼後殼長比蛻殼前增大20%,而體重比蛻殼前增長了近一倍。在生長檢查時,捕出的群體中,如發現了體大、體色淡的河蟹.則表明河蟹已開始蛻殼了。 ③看池塘蛻殼區和淺灘處是否有蛻殼後的空蟹殼:如發現有空殼,即表明河蟹已開始蛻殼了。 ④檢查河蟹吃食情況:河蟹在蛻殼前不吃食。如發現這幾天投餌後,餌料的剩餘量大大增加,如未檢查出蟹苗,則表明河蟹即將蛻殼。 2.蛻殼期間和蛻殼後應注意的問題 ①蛻殼來臨前,不僅要投蝦蟹活力素和離子對鈣,力求同步蛻殼,而且必須增加動物性餌料的數量,使動物性餌料比例占投餌總量的1/2以上,保持餌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殘食軟殼蟹。 ②發現個別河蟹已蛻殼,可潑灑六抗培藻膏、特力鈣和蟹立安,5畝池塘潑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鈣+2包蟹立安,加水溶化後全池潑灑。 ③蛻殼期間,需保持水位穩定,一般不需換水。 ④投餌區和蛻殼區必須嚴格分化,嚴禁在蛻殼區投放餌料,蛻殼區如水生植物少,應增投水生植物,並保持安靜。 ⑤清晨巡塘時,發現軟殼蟹,可撿起放入水桶中暫養1~2小時(水桶內放入3克離子對鈣用水化開),待河蟹吸水漲足,能自由爬動後,才放回原池。 ⑥河蟹在蛻殼後蟹殼較軟,需要穩定的環境,此時不能施肥、換水,餌料的投喂量也要減少,以觀察為準。待蟹殼變硬,體能恢復後出來大量活動,沿田邊尋食時,可以大量投餌,強化河蟹的營養,促進生長。 3.扣蟹脫殼管理:在扣蟹養殖期間,由於群體蛻殼時間太長,對養殖不利,因而需採取措施,促進河蟹集中蛻殼。 ①每次蛻殼來臨前,動物性餌料需佔50%以上。 ②發現個別蟹種蛻殼,即每畝潑灑特力鈣和蟹立安,同時適量移入水生植物等,以增加蟹種蛻殼所需的附著物。3)在蛻殼期間,一般不換水。 (五)「補鈣」,是河蟹養殖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關鍵:   1.水草、藻類生長需要吸收鈣、鎂、磷等元素:鈣是植物細胞壁的重要組成成分,缺鈣會限制藻類的繁殖;鎂是葉綠素的重要成分,各類藻類都需要鎂。放苗前肥水,如水中(尤其是淡水養蟹)缺鈣、鎂、磷等元素,則藻類、水草難以生長繁殖,導致肥水困難或水草老化、腐敗,因此肥水前或肥水時要先對池水進行「補鈣」,傳統的方法是先用白雲石粉再肥水,我司研製的新產品酵素鈣肥、特力鈣,利用新技術對富含鈣、鎂、磷的稀有原料進行發酵活化而成。活性鈣、鎂、磷不僅易被藻類、水草吸收轉化,也容易被養殖對象吸收利用,有利於河蟹蛻殼、硬殼。 很多難肥的水將特力鈣、酵素鈣肥、六抗培藻膏配合使用都能迅速起效,達到「肥、活、嫩、爽」的效果,於是養殖戶把特力鈣和酵素鈣肥、六抗培藻膏稱為補鈣肥水類的革命性產品。 2.養殖生產用水要求有合適的硬度和合適的總鹼度,因此水質和底質的養護和改良需要「補鈣」:養殖用水的鈣、鎂含量合適,除了可以穩定水質和底質的pH值,增強水的緩衝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屬的毒性,並能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加快有機物的分解礦化,從而加速植物營養物質的循環再生。我司研製的特力鈣採用優良的微生物發酵工藝活化而成,富含優質活性鈣、活性鎂、活性磷及多種維生素,用於肥水困難,搶救倒藻、增強水草生命力、修復水色及調理和改善各種危險水色、底質有特效。   江蘇南京、蘇州等地的養殖戶發現pH異常、水質分層、倒藻、調水困難或因水質、底質惡化時,就用特力鈣配合黑金神或粉劑活菌王使用,特力鈣1包+黑金神1包(或粉劑活菌王3包)浸泡3小時後全池潑灑, 可用6~8畝.米,效果非常顯著 3.河蟹的整個生長過程都需要「補鈣」:鈣是動物骨骼、甲殼、鱗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蛋白質的合成與代謝,碳水化合物的轉化、細胞的通透性、染色體的結構與功能等均有重要影響。螃蟹等甲殼類動物的生長要通過不斷的蛻殼和硬殼來完成,因此需要從水體和飼料中吸收大量的鈣來滿足生長需要,集約化的養殖方式又常使水體中礦物質鹽的含量嚴重不足。而鈣、磷吸收不足又會導致螃蟹的甲殼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軟殼病或者脫殼不遂,生長速度減慢,嚴重影響螃蟹的正常生長。為了解決鈣的溶解與吸收這兩個對補鈣至關重要的問題,本司經大量實驗研究,研製出一種全新的、完全離子化、能被養殖動物高效吸收的液態產品--離子對鈣。  養殖高密度,水質高污染,鈣元素匱乏,養殖對象蛻殼不遂,硬殼難的癥狀日益嚴重!而蛻殼不遂硬殼難又極易使病原菌侵入蟹體,導致病害發生。因此,補鈣固殼,可以增強抗應激能力,是加固防禦病毒入體影響健康養殖的「防火牆」! 河蟹生長與水體、餌料中的鈣、磷關係密切。有關試驗表明,剛蛻殼的軟殼蟹,體重比未蛻殼前增加30%—40%,這段時間多則1小時,少者數分鐘,依靠鰓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無機鹽類。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軟殼蟹1—2天殼就變硬。如果放入蒸餾水中飼養軟殼蟹,河蟹在水體中吸收鈣離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飼料中鈣和磷的能力強。河蟹蛻皮前夕要求殼中鈣總量與體內鈣的總量相等,同時河蟹體中的磷總量是殼中含磷的52.2倍。 警惕蛻殼後遺症: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河蟹養殖出現的顫抖病、水腫病、軟殼、蛻殼不遂、甲殼潰瘍等病症,經研究發現均與河蟹蛻殼有密切的關係,有些病因就是蛻殼後遺症。 河蟹蛻殼需消耗比平時大幾倍的溶氧,需消耗比平時多幾倍的能量來增強活力,促進安全快速蛻殼。與此同時還應及時補充高活性好吸收的鈣鎂磷促進硬殼。但養殖高密度,水質高污染,溶氧偏低,能量不足,鈣元素匱乏,鈣質低下,在此情況下,河蟹開始蛻殼時,補充溶氧、鈣、磷、能量非常必要(請注意!在補充溶氧時,千萬不要使用化學制氧,如: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鈣、雙氧水或其它液態氧,以免刺激傷蟹,造成死蟹,河蟹蛻殼時,不能使用消毒劑,不宜使用微生物製劑),可潑灑蟹立安解毒增氧,潑灑健草養螺寶增強河蟹活力,潑灑特力鈣或者離子對鈣補充鈣、鎂、磷,每畝用量配比為:蟹立安1包,特力鈣800克(或離子對鈣350克), 健草養螺寶300克,三者混合加水稀釋後全池潑灑。河蟹蛻殼時少量投料甚至停料。恢復投料後,可在飼料中添加金氨基、酶解多糖、蝦蟹多維等投喂。採用上述方法可有效防控蛻殼後遺症,有效控制顫抖病、水腫病以及其它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發生。高淳吳老闆有2口蟹塘,這2年來養殖河蟹都很成功。問其成功秘訣,王老闆笑說:養蟹最主要是給蟹補鈣,前幾年養出來的蟹,常出現殼軟、色澤暗淡,為此收蟹老闆故意壓價,賣不出好價錢。讀了卓越手冊給我很大啟發,我先買離子對鈣試用,效果不錯,就全程使用卓越公司的系列產品,2年來,都養的很成功,賺了不少錢。王老闆成功秘訣在於:⑴定期用底改霸王或底健康潑灑改善底質環境,定期用健長靈+河蟹多維拌料內服,全程從未出現過亞硝酸鹽或氨氮超標的現象,蟹的腸胃一直都很健康,從沒出現空胃、腸炎;⑵在每次蟹脫殼前2~3天,用健長靈+蝦蟹多維+離子對鈣拌料,補充能量營養和鈣質,確保部分脫殼困難的蟹順利脫殼,全池蟹得以同步生長,脫殼高峰期過後,就用離子對鈣或卓越鈣潑灑,補充充足的鈣,所以整個養殖過程沒出現過軟殼或脫殼不遂的癥狀。所以,養的蟹品相很好,很受收購商青睞。 關鍵控制技術八:培植氧源、排毒解毒、防·抗應激 (一)整個養殖過程確保溶氧充足 「氧,可以說是成功養殖的命根子。」 如何解決養殖池塘溶氧安全的問題,是每一個水產人需要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有人認為開增氧機可以解決溶氧安全的問題,其實,這種理解有些誤會。增氧機的真正作用是推動水體循環,活絡水體,把水草和藻類所產的溶氧通過水流循環載入塘底,增加塘底溶氧量,將底層的有機物進行生物合成轉化為營養鹽類通過水流循環供水草和藻吸收,促進水草和藻類的生長,還可將底層有害的物質通過水體循環交換至水層表面釋放揮發。, , 增氧機本身只是將空氣中少量的氧氣導入水體,但不是主, 要的氧源。 還有人認為,潑灑增氧劑(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鈣、雙氧水等)補充外源氧的方式可以解決水體溶氧缺乏的問題。其實,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應急做法。化學增氧劑的過量使用,使得水草及藻類徹底的「犧牲」,養殖池塘的生態環境被徹底的破壞,水質、底質失去活性,自凈功能喪失,水色很難培養,水草很難修復。亞硝酸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屢見超標。導致蟹病頻發,大面積養殖效益不樂觀。 有實驗表明,池塘水體中70%以上的溶解氧是水草、藻類產生的,因此培育優良的水草和藻相,就是培植氧源。 如何培植氧源呢?水質的調控管理,適時適當使用合適的肥料培育水草和穩定藻相,如苗期的時候,注重「肥水培藻,保健養苗」;中後期的時候注意強壯修復水草防止水草根部腐爛、霉變。在巡塘的時候, 觀察蟹的健康情況,同時也應該觀察水草和藻相是否正常。如水體中的懸浮顆粒是否過多?藻類是不是有益的藻類?是否有泡沫拖尾容易堆積,水質發粘伴有腥臭味?風頭水是否像剝過皮一樣?水色濃綠、泡沫稀少,藻相是否經久不變?表面看有水色,認真看水體懸浮物多,增氧機開處無泡沫等水質水色,都必須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其處理方法可參照「底質、水質的養護和改良」中介紹的方法操作。總而言之,保護健康的水草和藻相,就是保護池塘氧源的安全,保護氧源的安全,就是捍衛成功養蟹的命根子。 (二)定期解毒,消除健康隱患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養殖過程中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各種毒害,如重金屬中毒、消毒殺蟲滅藻葯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硫化氫中毒、氨中毒、飼料霉變中毒、藻類中毒等等,尤其對重金屬對水產養殖之危害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常見的重金屬離子有鉛、汞、銅、鎘、錳、鉻、砷、鋁、銻等,重金屬的來源主要有三方面:1.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種養污水最終都排至大海,導致海水污染日益嚴重,致使養殖抽進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屬就超標,2.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屬超標,3.在養殖過程中濫用各種吸附型水質和底質改良劑等,也會導致重金屬離子就超標。據報道:近年沿海海水重金屬(尤其是鐵離子)含量比往年要高,因此,解毒環節更應引起重視。 重金屬超標會嚴重損害養殖動物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呼吸系統和排泄系統,從而引發神經功能紊亂、代謝失常、肝胰腺壞死、肝臟腫大、敗血、黑鰓、爛鰓、停止生長等癥狀。   凈水王和解毒超爽是一種新型高效的降解劑,合理使用能(1)消除重金屬離子、有毒元素如鉛、汞、銅、鎘、錳、鉻、砷、鋁、銻等;(2)消除水底發熱、防治鐵離污染、水銹和硫、氨超標;(3)消除和緩解養殖動物因激素類、氯系、消毒劑、抗生素、殺蟲藥、有害藻類、飼料霉變以及各種農藥造成的應激反應和中毒反應。最終起到凈化水質、底質,消除養殖對象因重金屬離子超標及各種毒害所導致的肝胰腺壞死、肝臟腫大、敗血、黃鰓、黑鰓、爛鰓的作用。因此,為消除養殖的健康隱患,建議養殖戶使用凈水王和解毒超爽處理水源,並定期使用卓越凈水王和解毒超爽降解養殖水體和底質的重金屬毒性,並經常拌喂凈水王和解毒超爽排解養殖對象體內的毒素。 例如:在蘇州地區,養殖水源污染嚴重, 外河水源的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和重金屬嚴重超標,不經過解毒處理無法放苗。而養殖水體到中後期,塘底的有機物隨著投餌量和蟹糞便以及動植物屍體的不斷增多,底質環境非常脆弱,受氣候、溶氧、有害微生物的影響,容易產生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其中的有些有毒成份可以檢出,有的受條件限制無法檢出。比如重金屬和甲烷。因為管理的疏忽,對塘底的有機物沒有及時有效的處理,造成水質富營養化,產生水華和藍藻。老化及死亡的藻類,以及潑灑消毒藥後投喂的餌料都攜帶著有毒成份,且容易被河蟹誤食。高密度養殖的池塘環境複雜而脆弱,潛伏著致病源的隱患隨時都威脅著河蟹的健康養殖。因此中後期的定期解毒排毒很有必要,出現上述情況之一,就要及時潑灑和拌料內服卓越凈水王進行體內排毒和水體解毒。 (三)高度警惕,防·抗應激 防?抗應激,無論是對水草、藻相和河蟹都很重要。水草、藻相應激死亡,水環境發生變化,河蟹馬上會連帶應激, 大多數的河蟹病害是因應激導致蟹活力減弱,病源體侵入養殖對像體內而引發。水草、藻相的應激反應主要是受氣候、用藥、環境變化(如:溫差、颱風天、低氣壓、強降雨、陰雨天、風向變化、夏季長時間水溫高、潑灑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底質腐敗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為防止氣候變化引起應激反應,應養成關注天氣氣象信息的好習慣,提前聽氣候預報預知未來3天的天氣情況,當出現悶熱無風、陰雨連綿、颱風暴雨、風向不定、雨後初晴、持續高溫等惡劣天氣和水質泥濁等不良水質時,不宜過量使用微生物製劑或微生物底改調水改底,更不宜使用清毒藥;同時,應酌情減料投喂或停喂,否則會刺激河蟹產生強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惡性病害發生,造成嚴重後果。 遇到惡劣天氣,建議採取如下措施防·抗應激:先用解毒超爽(每瓶4畝.米)進行解毒, 2小時後用按6~8畝.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黑金神1包浸泡後使用,可增強水草活力,防止水草老化腐爛, 還能分解水體中懸浮顆粒,降低耗氧量。如遇陰雨天時間過長,可在中途將蟹立安(每包2~3/畝.米)和應激寧(每包2~3畝.米)混合潑灑,不僅可以減輕養殖對象的應激反應,而且可以有效的抑制弧菌的生長繁殖,對顫抖病,黑鰓等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其間,如發現水色藻相有異常變化,應抓緊潑灑健草養螺寶+藻健康,抗倒藻、保水色,壯水草,以穩定pH值和溶解氧,維護健康正常養殖環境,減少和避免蟹因應激發病和死亡。所以,警惕養殖對象應激,應從預防入手,從每個關鍵點抓起。 關鍵控制技術九:補充營養、增強免疫、促進生長 受河蟹自身消化系統消化能力不足的限制,如:河蟹消化道短,內源酶不足;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會導致蟹應激反應;這些因素都會妨礙河蟹營養的消化吸收。再則,飼料本身的營養平衡與生產廠家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配方相關聯。如用部分植物蛋白(發酵豆粕)替代部分動物蛋白(魚粉),生產過程中的高溫環節對飼料營養的破壞,如:磷酸脂等,會導致飼料營養的失衡,同樣也會影響河蟹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及營養平衡的需求。所以,養殖在選用飼料時要理智謹慎,最好選擇用戶口碑好的知名品牌使用。 為了有效彌補河蟹消化能力不足的缺失,提高河蟹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滿足其營養平衡的需求,增強其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飼料中拌入產酶益生菌和乳酸菌,很有必要(如:健長靈,既含有產酶益生菌群,還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產品獨特的醇香味具有極強的誘食性。其強大的有益微生物複合種群優勢,既能補充河蟹的內源酶,增強消化功能,促進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檢測其是否有效方法很簡單,看蟹的腸道是否變得粗健,聞蟹糞便的腥味比以前是否淡化),還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統生長繁殖,維護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復並促進體內微生態的健康循環,預防消化系統疾病。養肝護肝,排毒解毒,保障河蟹肝功能的健康,對河蟹養殖十分重要,在飼料中定期添加護肝寶或者保肝促長靈,有利於保肝護肝,增強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養殖過程中,底質和水質得到良好的養護和及時的改善,能減少河蟹的應激反應,營養保健品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可增強蟹的活力和免疫抗病能力,提高飼料營養的轉化吸收,促進河蟹生長,降低養蟹風險和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特別提示:飼料中拌入保健營養品或藥品時,必須同時添加一些誘食促長劑,如:金氨基、健長靈、活性蒜寶。因為有些藥品或者營養品的味道可能導致河蟹拒食,會影響保健和治療效果,加入金氨基或健長靈、活性蒜寶後,這兩種產品特有的酸、香、甜味是河蟹喜食的味道,用它們的味道來遮蔽營養品或者藥品中河蟹不喜歡的味道,來提高河蟹採食率,增強保健和治療效果。 警惕「病從口入」: 風險和隱患: ①螺螄營養豐富,利用率較高,是河蟹最適口的餌料,但同時也是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攜帶者。是河蟹病害的一個重要源頭 ②養殖戶投喂的冰鮮野雜魚類幾乎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野雜魚中也附帶著大量有害細菌、病毒,特別是已經變質的野雜魚。河蟹在攝食的過程中將有害的病毒和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屬或葯殘帶入體內,從而引發病害,如:肝臟腫大、肝臟萎縮、糜爛,腸炎、空腸、空胃等。 ③高溫時節,投喂乾料,飼料沉入塘底吸水耗氧,特別是所吸之水是塘底的「聚毒」污水(水中含有病毒、病菌、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甲烷、各種重金屬等有毒有害成份),對蝦攝食被重度污染的飼料而導致各種可能的病害發生。 對策和措施: ①投放螺螄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畝,改善底質,活化淤泥,給螺螄創造良好的底部環境,減少螺螄在池塘中所攜帶有害病菌。三天後使用健草養螺寶(1桶用8~10畝)來肥育螺螄,增加螺螄肉質質量和口感,為河蟹提供優良的餌料、增強體質。 ②在投喂冰鮮野雜魚使用活性蒜寶進行拌料處理來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質(1瓶可拌野雜魚100公斤)經過發酵的天然大蒜的殺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無殘留,不形成抗性。在無公害養殖河蟹中可廣泛使用活性蒜寶來處理冰鮮野雜魚類,對商品蟹的品質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高溫水體容易使飼料溶散,不利於河蟹攝食,餌料浪費嚴重,容易造成底質腐敗,溶氧缺乏,病毒、病菌容易繁殖,有毒有害物質容易形成,整個養殖環境處於重度污染狀態。因此,在投喂飼料前,適當配合環保營養型粘合劑「金氨基」,將飼料包裹後投喂,既能起到誘食促食作用,還能增強營養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滲水污染飼料。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餌料係數,減輕底質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從口入,減少病害的發生。肝臟排毒解毒:每公斤飼料添加10~15克(一瓶蓋)凈水王拌料投喂,每三天一次。水體解毒:每畝水面潑灑解毒超爽750毫升,每5~7天一次。 關鍵控制技術十:病害防控 河蟹在天然環境中抗病能力較強,但在池塘集約化養殖情況下,因養殖密度大,活動範圍受限制,加之飼養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導致蟹病發生。 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 ◇水、底致病微生物或浮遊動物濃度大; ◇水中溶氧不足; ◇水、底質有害物質(含氨、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重金屬)超標; ◇底質惡化(腐敗有機質過多、腥臭酸臭、底熱、板結、泥皮等),有害細菌大量繁殖; ◇水體pH值或溫度或鹽度不適; ◇水體透明度太高或太低; ◇水太淺(緩衝能力差)或水太深(容易造成底層缺氧) ; ◇氣候、養殖環境突變、換水量過大產生應激導致發病; ◇水環境交叉感染嚴重; ◇用藥不當(不是對症下藥或用藥量過少或嚴重過量); ◇食物質量差、變質或投料不當(太少或嚴重過剩) ; ◇種苗質量太差或嚴重攜帶病源。 由上可見,大部分病害都是直接或間接與養殖環境有關,因此病害的預防主要是對水質和底質進行科學養護和調控,病害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調養水底,這是水產養殖與其它養殖的根本區別。 河蟹疾病的預防措施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預防措施有: ◇消除垂直傳播的傳染源,不用攜帶病毒的蟹做親蟹; ◇切斷垂直傳播途徑。不用帶病毒的蟹苗; ◇培育健康蟹苗即不帶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體的蟹苗; ◇徹底清塘消毒,應用蓄水池水或過濾池或養魚池水換水,消除病毒的傳播途經; ◇加強水底監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爽、嫩、活,各項理化指標在規定範圍之內,定期使用粉劑活菌王、蟹立安、六控底健康、底改霸王、黑金神等改良水體、底質; ◇建議低鹽度和低氮方法養殖; ◇建議採用淡水添加式養殖模式;。 ◇建議採用少量多次換水方式; ◇建議在大規模河蟹養殖中,實行統一管理,減少病毒傳播; ◇建議使用安全無葯殘的水體消毒劑,盡量使用本草大康、綠康露或保底安進行水體消毒; ◇在蟹脫殼時要注意保健,補充鈣磷元素,保持氧氣充足; ◇選用優質加強飼料。在飼料適當添加蝦蟹多維、保肝促長靈、酶解多糖、健長靈、金氨基等。 河蟹一旦發病,必須注意什麼? 蟹如果發病,必須注意不能馬上消毒,這樣操作,只會加重蟹的病情。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馬上先用蟹立安(250克/畝.米)+應激寧(250克/畝.米)降解水體、蟹體毒性,增強蟹的抗應激能力,並優化、穩定水質,平衡pH值,第二天才進行底質改良、去污或進行消毒等,同時還必須內服補充保肝促長靈、蝦蟹多維、健長靈等恢復、增強體力的產品。 病毒性疾病: 顫抖病(抖抖病、環腿病或痙攣病) 病因:小核糖核酸病毒, 除蟹種攜帶病毒以外,與養蟹環境生態條件的惡化有直接的關係。養殖池塘老化、水質底質惡化、水草缺乏、營養不均衡等易誘發此病,放養密度過大、規格不齊蟹種來源不一等也是發生此病的因素。此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當前河蟹養殖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蟹病。 癥狀:發病初期,病蟹攝食減少甚至停食,蛻皮困難,活動能力減弱或呈昏迷狀態。隨著病程發展,步足爪尖變枯黃,易脫落;螯足下垂無力,連續顫抖、抽搐和痙攣,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稱為「顫抖病」或「抖抖病」,有時可見病蟹步足顫抖環起不能伸展,或撐開爪尖著地;若將步足拉直,鬆手後又立即縮回,故又稱此病為「環腿病」或「彎爪病」、「抖抖病」或「痙攣病」;解剖蟹體,肝胰臟呈褐色或灰白色,嚴重時肝臟糜爛、壞死、體內積水,肌肉萎縮,鰓潰瘍缺損,有的鰓絲髮黑或灰色,三角膜腫脹,胃腸無食,病程從癥狀出現到瀕死僅2~3日。主要危害體重100克以上的二齡蟹,當年一齡蟹發病率較低。溫度在28~33℃下流行最快,10月後水溫降到20℃以下,該病漸為少見。 預防與治療: 1.選擇健壯的蟹種進行養殖,提高蟹種的免疫力,不從疫區引入蟹種,並對蟹種進行消毒。定期內服活性蒜寶(1%)、保肝促長靈(0.5%)、多維(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連喂3~5天。 2.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原則, 為河蟹營造好的生態環境,養殖至中後期,水質、底質嚴重惡化,每7~10天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靈活100(或粉劑活菌王)改底調水或者用黑金神1包+藻健康1包+健草養螺寶1桶混合浸泡後潑灑可用8~10畝,改善水質和池底。 3.在保護好現有優質水草的同時,清除聚草、輪生雜草等低植水草,因地制宜種植輪葉黑藻、苦草等優質水草,並用健草養螺寶防止水草老化、腐爛。 4.發現死蟹及時處理,並用保底安(1包用3畝)全池潑灑,連用2次,預防感染。 5.同時將本草大康(1%)、綠康露(1%)、保肝促長靈(0.5%)、蝦蟹活力素(0.5%)、活性蒜寶(0.5%)、多維(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連喂3~5天。 細菌性疾病: 蟹上岸症(河蟹爬邊上岸不下水症):仔蟹(豆蟹)易發疾病 病因:鰓絲細菌感染、鰓絲長有纖毛蟲、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過快以及一般在水溫較高的池塘、有機質含量比較豐富的池塘、枝角類密度過大的池塘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對水質不適造成的蟹苗應激反應。 癥狀:蟹苗由大眼幼體變態為仔蟹後或在大眼幼體階段,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邊及水草上不下水,如將其潑下水後,便會立即死於水中,現在已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死亡率高達95%。 防治: 1.進水前測定進水口的水質指標,水質指標波動幅度太大一定要調整後再進水, 2.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畝)全池潑灑, 3.第二天按3畝蟹立安2包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次。 弧菌病 病因:河蟹在捕撈、運輸及養殖過程中受傷,致使養殖環境中的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鰻弧菌等多種弧菌)從傷口侵入,從而引起疾病。 癥狀:被感染的幼體體色變白,活動能力減弱,多在池水的中、下層緩慢遊動,攝食減少或不攝食。病蟹身體瘦弱. 爬動不活潑,呈昏迷狀態。觀察鰓組織中有血細胞和細菌聚結成不透明的白色團塊,在瀕死或剛死的病蟹體內有大型的血凝塊。在高倍鏡下觀察剛從病蟹中抽出的血淋巴,可見大量運動活潑的桿狀細菌。該病發病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高溫時期受感染的河蟹在l~2天就會死亡。這種病對河蟹幼體、幼蟹、成蟹都有很大的危害。 防治: 1.餌料新鮮、清潔,投餌量適宜: 2.發病時用保底安(1包用3畝)全池潑灑 3.第二天按3畝用六控底健康1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次。 4.同時將活性蒜寶(1%)和蝦蟹多維(0.5%)和保肝促長靈(0.5%)添加到飼料中投喂,每天2次,連喂3~5天。 爛鰓病 病因: 由弧菌、產氣單胞菌、愛德華氏菌引起。 癥狀: 病蟹的鰓絲變色,有炎症,並局部潰爛,有缺痕。 防治: 1.用綠康露(1瓶3畝)全池潑灑, 2.第二天按3畝.米用蟹立安2包和六控底健康1包全池潑灑。 3.同時將活性蒜寶(1%)和蝦蟹活力素(0.5%)和離子對鈣(0.5%)添加到飼料中投喂,每天2次,連喂3~5天。 肝壞死 病因:哧水氣單胞菌、產氣菌、弧菌侵襲而成,有毒物質侵害水體水質污染,濫用抗生素等引起。 癥狀:病蟹的肝臟呈灰白色或黃褐色,嚴重者肝臟糜爛、壞死、分解成豆渣樣,甚至消失,病蟹一般還伴有爛鰓病。 防治: 1.潑灑六控底健康(1包用3畝); 2.第二天全池潑灑保肝促長靈(1瓶用2~3畝.米); 3.同時將本草大康(1%)、綠康露(1%)、保肝促長靈(0.5%)、護肝寶(0.5%)、多維(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連喂3~5天。 腸炎病: 病因:餌料質量差,引起細菌感染或攝食某些藻類中毒引起。 病症:病蟹遊動緩慢,食欲不振,吃食減少或絕食,腸炎發炎且無糞便. 有時肝、腎、鰓也會發生病變,有時則表現出胃潰瘍且口吐黃水 防治: 1.檢查餌料是否發霉或變質,或更換優質飼料, 2.用解毒超爽(1瓶用3畝.米)稀釋100倍後全池潑灑,2小時後將浸泡1個晚上的卓越黑金神與健養草螺寶混合全池潑灑。 內服:用活性蒜寶(1%)、保肝促長靈(1%)、凈水王(1%)、健長靈(1%))、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連服3~5天。 腸道水腫病 病因: 嗜水氣單胞菌或真菌中的毛黴菌感染,有毒物質侵害,用藥過量。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 病蟹遊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不振,背甲與腹部之間腫大並開裂,步足關節水腫。解剖可見鰓腔 充滿黏液,肌肉有積水,胃腸膨大、水 腫,腸壁透明、肛門紅腫,晚期整個腸腔腫脹,最後死亡。該病流行季節在6—8月份。細菌性的水腫,發病在夏初至中秋,即從小滿至秋分前的氣溫較高,河蟹生長旺盛的時期;而毛黴菌病引起的水腫發病在秋分以後的天氣涼爽當河蟹成熟的時期。 治療: 1.用保底安(每包用2~3畝)全池潑灑,第2天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畝)全池潑灑,第3天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畝) 2.用活性蒜寶(1%)、保肝促長靈(1%)、蝦蟹多維(按0.5%)、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連服3~5天。 腸胃氣病 病因:腸型點狀氣單胞菌感染。投喂難於消化或腐敗變質的飼料引起。在池水惡化、水溫高的環境中,引起消化不良,腸胃發炎。 癥狀:病蟹體表清白,打開腹蓋,輕壓肛門,可見黃色黏液流出,病蟹消化不良,胃腸發炎、無食,有較多的淡紅色黏液。病蟹不吃食,若不及時治療,不僅影響其生長,還會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1.投喂新鮮無霉變的飼料,飼料應投放在淺水灘處,隔日清除殘餌,保持池水清新。 2.定期輪流將凈水王(每瓶用4畝)和活性蒜寶(每瓶用3畝)全池潑灑。 3.在飼料中拌活性蒜寶(0.5%)、凈水王(0.5%),每天1次,連續投喂3天,每10天重複一次,可有效的預防該病的發生。如果已經發病,在飼料中拌入活性蒜寶(1%)、凈水王(1%),每天2次,連續投喂5天,同時將活性蒜寶全池潑灑。 甲殼潰瘍症 病因:蟹體受傷後受細菌感染,同時水中銅、鋅等重金屬離子偏高。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甲殼表面有多個形狀、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潰瘍斑,有的呈鐵鏽色,主要分布在蟹的腹面和步足。蟹病初期在蟹的背殼上有若干個黃色潰瘍病灶。甲殼被侵襲成洞,可見肌肉或皮膜,最終導致河蟹死亡。該病是因河蟹步足尖端受損傷後被一種破壞幾丁質的細菌感染所致。此種細菌能夠消化幾丁質。此外,出現潰瘍的病蟹還可被其他細菌或真菌感染。 預防: 1.避免損傷蟹體表、附肢及其他部位 2.定期使用解毒超爽解毒,防止重金屬中毒 3.夏季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質清新,並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軟泥,可定期潑灑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善水質和底質。 4.注重蛻殼期間的護理, 定期用解毒超爽解毒,並注重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底,防止底質腐敗,減少弧菌感染。 治療: 1.使用保底安1包2~3畝全池潑灑, 2.第二天使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畝。 3.第三天全池潑灑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畝。 4.同時將保肝促長靈(0.5%)、蝦蟹活力素(0.5%)、離子對鈣(1%)、酶解多糖(0.5%)拌料投喂,每天2次,連喂5天。 5.清除病蟹防止疾病蔓延。 爛肢病 病因及流行:主要是捕撈運輸、放養及生長過程中遭受機械損傷或敵害侵襲,使河蟹局部受傷後感染細菌所致。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爛,肛門紅腫,行動遲緩,攝食減少甚至拒食。最終因無法蛻殼而死亡。該病的起因是捕撈、運輸、放養過程中受傷或生長過程中被敵害致傷,引起病菌感染。 防治:在捕撈、運輸及放養過程中勿使蟹體受傷。治療方法同甲殼潰瘍病。 寄生蟲疾病: 蟹奴病: 病因:池水含鹽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寄生,幼體擴散感染所致。蟹奴是在形態上高度特化了的寄生甲殼類,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的體液作為營養物質。蟹奴體呈扁平圓形,似棗狀,白色;1隻蟹通常有幾個到10幾個蟹奴寄生。蟹種易感染蟹奴而得病,往往由引種而帶入內陸池塘。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腹部的臍略顯臃腫,揭開臍蓋,可見2-5毫米,厚約1毫米的多個乳白色或白色或半透明的粒狀蟲體寄生於附支或胸板上,病蟹不吃食,生長遲緩,脫殼困難,切肢再生能力喪失,性腺不發育,被蟹奴嚴重寄生的河蟹,蟹肉發臭,不能食用,俗稱「臭籠蟹」。河蟹寄生蟹奴後,不能再蛻殼,一般不能長成商品規格。 防治: 1.在投放蟹種之前徹底清池,殺滅池內蟹奴幼蟲。 2.嚴格檢疫,剔除患病的幼蟹; 3.在蟹池中混養一定量的鯉魚,可抑制蟹奴幼體數量。 4.定期(每7~10天)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調養水質和底質,改善池塘養殖環境。 5.在有發病預兆的池塘,徹底更換池水,注入新水(鹽度小於1‰),降低池水鹽度,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可以控制蟹奴繁殖速度,減少蟹奴的發展擴散。 6.發病時按5畝.米用綠康露2瓶全池潑灑。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2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拋灑。 纖毛蟲病 病因:聚縮蟲、累枝蟲、單縮蟲、鐘形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在蟹塘有機物多,pH值較低,流水不暢的污濁水中生長繁殖,游泳體附在卵、幼體、蟹的體表、鰓、附肢上而發病。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纖毛蟲常固著生長在河蟹體表各部位,呈棕色、黃綠色或灰黑色絨毛狀,病蟹體表污物較多,蟹體消瘦,行動遲緩。呼吸困難,進食減少,常溜邊不動,用手易抓到,手模體表和附肢有滑膩。剝開甲殼,鰓呈黃色或黑色且附著許多污物,說明鰓部受到侵襲,嚴重時,可堵塞進出水孔,使河蟹窒息死亡。 防治: 1.徹底清塘,改善養殖環境; 2.向池中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3.加強飼養管理,勤換水,投喂優質飼料,投飼量適宜,合理密養和混養; 4.用茶粕5~10mg/l,全池潑灑.用後3天先用解毒超爽進行解毒處理,再用卓越特力鈣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同時內服健長靈(0.5%)+多維(0.5%),每天兩次,連用2~3天。 5.也可以採用促進蟹脫殼的方法來防止纖毛蟲的危害,操作方法:每畝.米用綠康露(1瓶用3畝)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或者底改霸王+蟹立安改良底質。同時內蝦蟹活力素(0.5%) +離子對鈣(0.8%),每天兩次,連用2~3天。用這種方法安全無副作用。 黑鰓病(俗稱「嘆氣病」): 癥狀:該病的主要特徵為鰓部病變,蟹的鰓部顏色由紅、棕色變成黃色、黑色或藍色,或腮部腫脹,鰓絲上粘液增多,嚴重時鰓絲萎縮、糜爛和壞死等。病蟹行動緩慢,拒食,白天匍匐在池邊不動,呼吸困難,呈嘆氣狀,俗稱「嘆氣病」,嚴重的可導致死亡。該病在7—9月份較易發生,主要危害成蟹。 病因與對策: 原因1:中毒性黑變。養殖水體受到化學物質的污染,特別是重金屬離子,如銅、鎘、汞、錳等,氨氮、亞硝酸鹽濃度過高,pH值長期偏低,產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變。 對策:經常檢測水質,使用清潔水源,定期使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1瓶2畝)。 原因2:藥物性黑變。由於使用藥物不當造成,如高錳酸鉀、硫酸銅用量過大,藥物粘附於蟹鰓絲表面,損傷鰓絲,引起黑變。 對策:避免使用此類藥物,或使用後加強換水,切勿超量使用,換水後及時用解毒保康解毒,同時將解毒保康(1%)、健長靈(1%)拌料內服,連續拌喂3天。 原因3:營養性黑變。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或維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鰓絲黑變。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對策: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高穩C、多維、金氨基和活性蒜寶。 原因4:環境性黑變,細菌、真菌(如弧菌、絲狀菌)感染。水質、底質惡化,養殖水體淤泥、有機碎屑、殘留飼料、糞便等有機污染物含量過高,粘附於蟹鰓絲,常伴有固著類纖毛蟲,引起黑變。 對策:強化換水,抽除池底污泥,開啟增氧機增氧,先用綠康露(每瓶2畝.米)或六控底健康(每畝.米100克),隔天先用凈水王解毒,3小時後用降解靈+新活菌王全池潑灑, 並結合內服綠康露、護肝寶、高穩C、活性蒜寶、等藥物防治。 原因5:應激性黑變:遇暴風雨或連續陰雨天,惡劣天氣,引起強烈應激反應,蟹免疫力下降也會引起黑變。 對策:注意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應激工作:全池潑灑蟹立安+健草養螺寶,並在飼料中添加高穩C、健長靈、護肝寶。 肺吸蟲病 病因:由肺吸蟲這種寄生蟲引起。肺吸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它一生有三個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間宿主,是肺吸蟲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則是它的第二中間宿主,尾蚴侵入到河蟹體後,形成囊蚴。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蟹有了囊蚴後,行動遲緩,甚至死亡。人或狗、貓、豬等生食了帶囊蚴的河蟹,囊蚴就會在其體內發育成肺吸韭!成蟲進行有性繁殖,人患病後主要表現為咳痰和咳血。 防治: 1.千萬不要用動物糞便直接肥塘,也不要使用以動物糞便為原料做成的肥料進行肥水,卓越系列肥水產品以保證安全為前提,精選原料,不含畜禽肥料,味香,可放心使用。 2.投放螺螄需先消毒; 3.在投放幼蟹前嚴格清塘,殺滅塘內肺吸蟲幼蟲,通常所用藥物有漂白粉、生石灰等; 4.經常檢查蟹體,發現河蟹被肺吸蟲寄生,立即將病蟹取出,並用保底安或綠康露全池潑灑,消除病害。 藤壺病 病因:由藤壺足類寄生蟲寄生在河蟹的背面引起。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在河蟹的背部附著有堅硬的蔓枝狀生物。 防治:全池潑灑保底安(1包用2~3畝)。如少量河蟹患病,也可將其放在保底安或綠康露(用100倍水溶化或稀釋)浸浴20分鐘殺滅病害。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因:常見有水黴菌和綿黴菌,為絲狀真菌。由於蟹體機械損傷或被其他病菌侵襲,導致水霉、綿霉的遊動孢子侵入蟹體傷口,吸取營養,迅速萌發成菌絲。水黴菌繁殖的最適宜溫度在13~20℃之間,10℃以下或20℃以上繁殖力較差。此病對河蟹的卵、幼體、成體均造成危害。 癥狀:蟹體表菌絲大量繁殖,生長成叢,像一團團灰白色陳舊棉絮。菌絲長短不一,約2~3厘米。向內外生長。向內深入肌肉,蔓延到組織間隙之間;向外生長成棉團狀菌絲,俗稱 「生毛」。由於黴菌能分泌一種酵素分解組織,蟹體表受刺激後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動遲緩,攝食量減少,傷口不癒合.活動遲緩,攝食量下降,最終因體質衰弱,蛻殼無力而死亡。 防治: (1)河蟹捕捉、運輸、放養等操作要細緻,謹防蟹體受傷;放養時用保底安或食鹽浸洗消毒。 (2)病蟹用3.0%~5.0%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並用5%碘酒塗擦患處。 其它疾病: 性早熟: 病因:1.種源遺傳,育苗場為了追求利潤,在購置親蟹中為了省本,買50~70克左右「小老蟹」做種;2.育苗採用高溫、高葯、高密度、嚴重損害蟹苗健康,培育過程中有效積溫增加和營養過剩,導致種質退化;3.放養蟹苗過早;4.生產中濫用促生長素和蛻殼素之類的藥物造成的;5.養殖過程中營養過剩;6.河蟹生長期水溫高;7.土壤和水中的鹽分含量高;8.水質過肥效;9.pH值高等均可導致性早熟。 癥狀:蟹種規格一般多在15~50克左右,體內性腺卻已發育成熟,雄蟹蟹足絨毛變黑變粗,雌蟹腹臍長圓,邊緣長出黑色剛毛,第二年不再蛻殼生長。如繼續養殖會因脫殼困難而大量死亡。 防治: 1.進行種質改良,培育優良品種。 2.適當晚放苗 3.降低池塘、沼澤、稻田水溫:蟹塘應盡量選在有豐富水資源的地方, 在夏、秋高溫季節,便於在高溫季節補充水,提高水深;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不停地向塘中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水的溫度;蟹溝的水深要保持在70厘米以上;栽植水生植物蔽蔭,降低水溫。適當加深養殖池的水位,以水深適當控制水溫升高,盡量使塘水的溫度保持在20~24℃,以延長蟹種的生長期,降低性早熟蟹種的比例。 4.適當增加蟹苗放養密度,等蟹苗變成仔蟹時候,再根據仔幼蟹的實際情況適當增減其數量,調整其密度。 5.調整餌料結構:在培育扣蟹的整個餵養過程中,蟹種的餌料結構要堅持「兩頭精中間粗」的原則。在仔蟹培育階段,剛放入大眼幼體,要投喂以枝角類為主的浮遊動物和魚糜等精餌料,便於河蟹消化和保持水質清潔,以防止產生懶蟹。20天後(三期幼蟹後),投喂的備料要以水草、浮萍、麥麩、玉米等植物性餌料為主。如發現幼蟹生長過快,則要停止餵食或三四天投喂一次。9月中旬後.為增強蟹種的體質,以便能順利越冬,還要投喂20天至1個月的精料,品種以小魚蝦、豆餅和人工配合飼料為主。無論精料還是粗料都用健長靈拌喂。 6.改善池塘條件:鹽鹼地區的農戶如在塘中培育扣蟹,應經常排出池塘中鹽度逐漸升高的陳水,注入新鮮淡水。沒有新鮮淡水的地方可以打井。井水特別是深井水既無污染,鹽度又極低,很適合養蟹。 懶蟹 (又名「僵蟹」): 在一齡蟹的飼養過程中,由於多種原因,產生了生長的不平衡現象。個體大的河蟹,當年背甲長就可達到5.5厘米,體重達100克,個體小的當年背甲長只有l~2厘米,體重僅1~2克。這些個體奇小的河蟹往往棲居在遠離水面的穴洞里,懶得出來活動和覓食。這樣小的河蟹被稱為懶蟹,又稱為「僵蟹」或「落腳蟹」。 懶蟹產生的原因 1.養殖水體溶氧太低:當水中溶氧低於3毫克/升時,河蟹部分離開水體上岸棲息,時間一長,它就能適應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覓食,由於岸上食物少,上岸後的河蟹因缺少營養而影響生長,成為懶蟹; 2.水位變動太大:河蟹在正常情況下,常打洞於「潮間帶」,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於水面,有少量水。如果養殖池水位忽高忽低,河蟹的穴洞也就隨之變動。當水位上升時,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穴居,一旦水位下降時,它們來不及向下遷移,久而久之,穴居洞中,攝食不足,造成個體差異。 3.河蟹密度高,投餌不均勻:因為河蟹多集中在一起,造成部分小蟹覓不到餌料,爭食力強的幼蟹迅速長大,而爭不到餌料的蟹個體長不大,時間一長,個體規格差距就增大,小的河蟹也自然成為懶蟹。 4.生態條件差:生態條件不能滿足河蟹生長的需要,例如水中無水生植物,不適合河蟹的隱居穴洞的生活,破壞它的正常生活而造成懶蟹的形成。 防止懶蟹產生的措施: 1.改善水域條件:定期施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殘餌和排泄物,防止污染水體,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水位保持相對的穩定。 3.均勻投餌:1齡蟹飼養,每日投餌1次,時間放在傍晚,便於夜間覓食活動。投餌要分散,防止餌料過分集中,造成強的爭食力強,弱的因爭食力小影響個體生長。 4.增加漂浮物:種植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既可作河蟹的餌料,又可供河蟹攀爬。面積較大的養蟹池,中間要建人工蟹島。 5.控制養殖密度。 懶蟹的養殖 1.建立精養蟹池,集中養蟹:將懶蟹集中在一起,確保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投喂優質餌料。在餌料中拌喂健長靈或蝦蟹活力素和離子對鈣,促進蛻殼生長。 2.增加投餌,強化培育:首先要滿足懶蟹的攝食需要,在懶蟹「穴居」附近投餌.以引誘它出洞覓食,增強體質,逐漸加快生長。 3.人工分養:因對密度過高,餌料不足引起的懶蟹,根據情況及時分養出去,使其在良好的條件下繼續生長。分養時,在同一池塘里。其分養的規格,盡量一致,起到同步生長的效果。 中毒病 病因:池塘水質惡化,產生氨、硫化氫等大量有毒氣體;清塘藥物殘渣、過高濃度用藥、進水水源受農田農藥(化肥)、工業廢水污染、重金屬超標中毒;投喂被有毒物質污染的餌料;水體中生物(如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所產生的生物性毒素及其代謝產物等都可因起河蟹中毒。 癥狀:河蟹活動失常,背甲後緣與腹部交接處脹裂出現假性『『蛻殼」,或三角膜呈紅黑泥性異色,鰓絲粘連呈水腫狀,或河蟹的腹臍張開下垂,肢體僵硬,步足撐起或與頭胸甲離異而死亡。死亡肢體僵硬、拱起,腹臍離開,胸板下垂,鰓及肝臟明顯變色。 防治: 1.清塘忌用有殘毒藥物,消毒清塘後第3天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降解殘毒; 2.在河蟹苗种放養前,徹底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只需保留15厘米厚的塘泥, 切記要用卓越黑金神和靈活100進行生物凈化,消除養殖隱患; 3.凡進水和換水,及時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解毒。嚴格控制已受農藥 (化肥)或其他工業廢水污染過的水進入池內; 4.池中栽植水花生、聚草、風眼蓮等有凈化水質作用的水生植物,同時在進水溝渠也要種上有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5.投喂營養全面,新鮮的餌料; 6.一旦發現上述癥狀,立即將解毒超爽或凈水王(1瓶2~3畝)全池潑灑,適當換水,同時將凈水王(1%)和開胃解毒靈(1%)拌料內服,每天2次,連喂3天。 軟殼病: 病因: 1.投喂的飼料單一或飼料營養不全面,缺鈣或鈣、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飼料投喂量長期不足,這是蟹發生軟殼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某些殺蟲劑不當,直接導致產生軟殼病。 3.水體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中後期水質惡化。 癥狀:河蟹蛻殼後,長時間甲殼不變硬(超過33小時),用手捏,甲殼薄而軟,殼與肉接近分離,有時殼下有積水,甲殼粗糙。病蟹不吃不動,易遭受敵害侵襲。 防治: 1.嚴把飼料質量關,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切勿投喂霉變過期飼料。 2.全池潑灑離子對鈣(1瓶2畝.米)或特力鈣(1包5~6畝.米),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金氨基、多維、酶解多糖、離子對鈣。視蟹吃料具體情況,增加投喂數量。 3.適當排換水,定期施用新活菌王、靈活100、黑金神等微生物活菌製劑改善水質和底質,維持水體生態系統平衡。 4.合理種植水草,凈化水質。養殖後期注意保養池底,防止蟹池底質惡化。 5.如使用殺蟲劑和因重金屬超標導致軟殼病,應立即全池潑灑解毒超爽和凈水王(1瓶用2~3畝.米),並將解毒超爽或凈水王拌料內服,以排毒解毒。 蛻殼不遂病: 病因:1.蟹感染慢性疾病,進食減少,體質衰弱,脫殼時體力衰竭,導致死亡;2. 水質不良,底質惡化,池水長期處於低溶氧狀況下,或夜間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質含量過高,蟹處於高度應激狀態,無力脫殼;3. 飼料缺鈣或蟹體鈣代謝出現障礙,造成脫殼困難。 癥狀:病蟹頭胸甲後緣與腹部交界處或側線板線出現裂口,但不能蛻去舊殼或只能蛻去部分舊殼,最終導致蟹死亡。 防治: 1.保持水質清新,水位適宜,環境安靜。保持水草健康,以供河蟹蛻殼時隱蔽和附著; 2.定期用蟹立安和六控底健康全池潑灑,2天後黑金神或活菌王(粉劑),維持良好的水質和底質。 3.嚴把飼料質量關,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 全池潑灑蟹立安+離子對鈣(1瓶2畝.米)或特力鈣(1包6畝.米),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酶解多糖(1%)、蝦蟹活力素(0.5%)、離子對鈣(1%),如有條件可加強換水,增強蟹對鈣磷的吸收能力。 蟹窒息症 病因:①一般河蟹養殖池要求池水溶氧量為5毫克/升,若低於2毫克,升則會發生缺氧窒息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換水、無增氧設備和飼養密度超限;②池水中有機物過多(殘食、爛草、淤泥、排泄物),即水過肥,導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耗氧及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①臨床檢查觀察時,病初可見河蟹食慾降低,活動力下降,頭不時浮出水面困難的呼吸;病後期不食、不動,浮於水面。最後窒息死亡,漂浮水面或沉底;②剖檢時,單純缺氧症屍體一般鰓部色澤不發黑,但會有細沙附著,不見其他病灶。③檢測水中溶氧量,可以確診。 防治: 1.立即全池潑灑蟹立安(每包1~2畝),同時換新鮮水或開動增氧設備,同時清除池中過多的水生植物,特別是腐爛的植物。這項措施越早越快,越見效; 2.也可將爬到草上和上岸呼吸的蟹撈出,放入新鮮水池中飼養,以緩解病情; 3.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進行池水溶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檢測.以便於採取換水或清池消毒等措施,從根本上防止此病的發生。 4.放養密度始終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之一。過密,可引發缺氧、外傷以及污染,使池水水質變壞,促使大量生物((藻類、微生物、寄生生物等)滋生。 河蟹綜合症 病因:經查明是由於池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較高,以及弧菌感染引起的甲殼潰瘍病。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河蟹甲殼潰瘍及重金屬離子偏高綜合症。 防治:先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1瓶用3~4畝)全池潑灑,第二天潑灑六控底健康(1包用3~4畝),同時投凈水王(1%)和活性蒜寶(1%),每天2次,連喂3~5天)。 小結: 當養殖技術遭遇瓶頸,解決不了養殖危機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養殖管理細節上有沒有因疏忽而出的問題。但願本文的觀點對您有些啟示,歡迎交流探討並賜教,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養蟹亦如此。 , , 增氧機本身只是將空氣中少量的氧氣導入水體,但不是主, 要的氧源。 還有人認為,潑灑增氧劑(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鈣、雙氧水等)補充外源氧的方式可以解決水體溶氧缺乏的問題。其實,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應急做法。化學增氧劑的過量使用,使得水草及藻類徹底的「犧牲」,養殖池塘的生態環境被徹底的破壞,水質、底質失去活性,自凈功能喪失,水色很難培養,水草很難修復。亞硝酸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屢見超標。導致蟹病頻發,大面積養殖效益不樂觀。 有實驗表明,池塘水體中70%以上的溶解氧是水草、藻類產生的,因此培育優良的水草和藻相,就是培植氧源。 如何培植氧源呢?水質的調控管理,適時適當使用合適的肥料培育水草和穩定藻相,如苗期的時候,注重「肥水培藻,保健養苗」;中後期的時候注意強壯修復水草防止水草根部腐爛、霉變。在巡塘的時候, 觀察蟹的健康情況,同時也應該觀察水草和藻相是否正常。如水體中的懸浮顆粒是否過多?藻類是不是有益的藻類?是否有泡沫拖尾容易堆積,水質發粘伴有腥臭味?風頭水是否像剝過皮一樣?水色濃綠、泡沫稀少,藻相是否經久不變?表面看有水色,認真看水體懸浮物多,增氧機開處無泡沫等水質水色,都必須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其處理方法可參照「底質、水質的養護和改良」中介紹的方法操作。總而言之,保護健康的水草和藻相,就是保護池塘氧源的安全,保護氧源的安全,就是捍衛成功養蟹的命根子。 (二)定期解毒,消除健康隱患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養殖過程中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各種毒害,如重金屬中毒、消毒殺蟲滅藻葯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硫化氫中毒、氨中毒、飼料霉變中毒、藻類中毒等等,尤其對重金屬對水產養殖之危害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常見的重金屬離子有鉛、汞、銅、鎘、錳、鉻、砷、鋁、銻等,重金屬的來源主要有三方面:1.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種養污水最終都排至大海,導致海水污染日益嚴重,致使養殖抽進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屬就超標,2.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屬超標,3.在養殖過程中濫用各種吸附型水質和底質改良劑等,也會導致重金屬離子就超標。據報道:近年沿海海水重金屬(尤其是鐵離子)含量比往年要高,因此,解毒環節更應引起重視。 重金屬超標會嚴重損害養殖動物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呼吸系統和排泄系統,從而引發神經功能紊亂、代謝失常、肝胰腺壞死、肝臟腫大、敗血、黑鰓、爛鰓、停止生長等癥狀。   凈水王和解毒超爽是一種新型高效的降解劑,合理使用能(1)消除重金屬離子、有毒元素如鉛、汞、銅、鎘、錳、鉻、砷、鋁、銻等;(2)消除水底發熱、防治鐵離污染、水銹和硫、氨超標;(3)消除和緩解養殖動物因激素類、氯系、消毒劑、抗生素、殺蟲藥、有害藻類、飼料霉變以及各種農藥造成的應激反應和中毒反應。最終起到凈化水質、底質,消除養殖對象因重金屬離子超標及各種毒害所導致的肝胰腺壞死、肝臟腫大、敗血、黃鰓、黑鰓、爛鰓的作用。因此,為消除養殖的健康隱患,建議養殖戶使用凈水王和解毒超爽處理水源,並定期使用卓越凈水王和解毒超爽降解養殖水體和底質的重金屬毒性,並經常拌喂凈水王和解毒超爽排解養殖對象體內的毒素。 例如:在蘇州地區,養殖水源污染嚴重, 外河水源的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和重金屬嚴重超標,不經過解毒處理無法放苗。而養殖水體到中後期,塘底的有機物隨著投餌量和蟹糞便以及動植物屍體的不斷增多,底質環境非常脆弱,受氣候、溶氧、有害微生物的影響,容易產生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其中的有些有毒成份可以檢出,有的受條件限制無法檢出。比如重金屬和甲烷。因為管理的疏忽,對塘底的有機物沒有及時有效的處理,造成水質富營養化,產生水華和藍藻。老化及死亡的藻類,以及潑灑消毒藥後投喂的餌料都攜帶著有毒成份,且容易被河蟹誤食。高密度養殖的池塘環境複雜而脆弱,潛伏著致病源的隱患隨時都威脅著河蟹的健康養殖。因此中後期的定期解毒排毒很有必要,出現上述情況之一,就要及時潑灑和拌料內服卓越凈水王進行體內排毒和水體解毒。 (三)高度警惕,防·抗應激 防?抗應激,無論是對水草、藻相和河蟹都很重要。水草、藻相應激死亡,水環境發生變化,河蟹馬上會連帶應激, 大多數的河蟹病害是因應激導致蟹活力減弱,病源體侵入養殖對像體內而引發。水草、藻相的應激反應主要是受氣候、用藥、環境變化(如:溫差、颱風天、低氣壓、強降雨、陰雨天、風向變化、夏季長時間水溫高、潑灑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底質腐敗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為防止氣候變化引起應激反應,應養成關注天氣氣象信息的好習慣,提前聽氣候預報預知未來3天的天氣情況,當出現悶熱無風、陰雨連綿、颱風暴雨、風向不定、雨後初晴、持續高溫等惡劣天氣和水質泥濁等不良水質時,不宜過量使用微生物製劑或微生物底改調水改底,更不宜使用清毒藥;同時,應酌情減料投喂或停喂,否則會刺激河蟹產生強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惡性病害發生,造成嚴重後果。 遇到惡劣天氣,建議採取如下措施防·抗應激:先用解毒超爽(每瓶4畝.米)進行解毒, 2小時後用按6~8畝.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黑金神1包浸泡後使用,可增強水草活力,防止水草老化腐爛, 還能分解水體中懸浮顆粒,降低耗氧量。如遇陰雨天時間過長,可在中途將蟹立安(每包2~3/畝.米)和應激寧(每包2~3畝.米)混合潑灑,不僅可以減輕養殖對象的應激反應,而且可以有效的抑制弧菌的生長繁殖,對顫抖病,黑鰓等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其間,如發現水色藻相有異常變化,應抓緊潑灑健草養螺寶+藻健康,抗倒藻、保水色,壯水草,以穩定pH值和溶解氧,維護健康正常養殖環境,減少和避免蟹因應激發病和死亡。所以,警惕養殖對象應激,應從預防入手,從每個關鍵點抓起。 關鍵控制技術九:補充營養、增強免疫、促進生長 受河蟹自身消化系統消化能力不足的限制,如:河蟹消化道短,內源酶不足;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會導致蟹應激反應;這些因素都會妨礙河蟹營養的消化吸收。再則,飼料本身的營養平衡與生產廠家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配方相關聯。如用部分植物蛋白(發酵豆粕)替代部分動物蛋白(魚粉),生產過程中的高溫環節對飼料營養的破壞,如:磷酸脂等,會導致飼料營養的失衡,同樣也會影響河蟹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及營養平衡的需求。所以,養殖在選用飼料時要理智謹慎,最好選擇用戶口碑好的知名品牌使用。 為了有效彌補河蟹消化能力不足的缺失,提高河蟹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滿足其營養平衡的需求,增強其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飼料中拌入產酶益生菌和乳酸菌,很有必要(如:健長靈,既含有產酶益生菌群,還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產品獨特的醇香味具有極強的誘食性。其強大的有益微生物複合種群優勢,既能補充河蟹的內源酶,增強消化功能,促進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檢測其是否有效方法很簡單,看蟹的腸道是否變得粗健,聞蟹糞便的腥味比以前是否淡化),還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統生長繁殖,維護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復並促進體內微生態的健康循環,預防消化系統疾病。養肝護肝,排毒解毒,保障河蟹肝功能的健康,對河蟹養殖十分重要,在飼料中定期添加護肝寶或者保肝促長靈,有利於保肝護肝,增強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養殖過程中,底質和水質得到良好的養護和及時的改善,能減少河蟹的應激反應,營養保健品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可增強蟹的活力和免疫抗病能力,提高飼料營養的轉化吸收,促進河蟹生長,降低養蟹風險和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特別提示:飼料中拌入保健營養品或藥品時,必須同時添加一些誘食促長劑,如:金氨基、健長靈、活性蒜寶。因為有些藥品或者營養品的味道可能導致河蟹拒食,會影響保健和治療效果,加入金氨基或健長靈、活性蒜寶後,這兩種產品特有的酸、香、甜味是河蟹喜食的味道,用它們的味道來遮蔽營養品或者藥品中河蟹不喜歡的味道,來提高河蟹採食率,增強保健和治療效果。 警惕「病從口入」: 風險和隱患: ①螺螄營養豐富,利用率較高,是河蟹最適口的餌料,但同時也是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攜帶者。是河蟹病害的一個重要源頭 ②養殖戶投喂的冰鮮野雜魚類幾乎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野雜魚中也附帶著大量有害細菌、病毒,特別是已經變質的野雜魚。河蟹在攝食的過程中將有害的病毒和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屬或葯殘帶入體內,從而引發病害,如:肝臟腫大、肝臟萎縮、糜爛,腸炎、空腸、空胃等。 ③高溫時節,投喂乾料,飼料沉入塘底吸水耗氧,特別是所吸之水是塘底的「聚毒」污水(水中含有病毒、病菌、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甲烷、各種重金屬等有毒有害成份),對蝦攝食被重度污染的飼料而導致各種可能的病害發生。 對策和措施: ①投放螺螄前1天,使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5畝,改善底質,活化淤泥,給螺螄創造良好的底部環境,減少螺螄在池塘中所攜帶有害病菌。三天後使用健草養螺寶(1桶用8~10畝)來肥育螺螄,增加螺螄肉質質量和口感,為河蟹提供優良的餌料、增強體質。 ②在投喂冰鮮野雜魚使用活性蒜寶進行拌料處理來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質(1瓶可拌野雜魚100公斤)經過發酵的天然大蒜的殺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無殘留,不形成抗性。在無公害養殖河蟹中可廣泛使用活性蒜寶來處理冰鮮野雜魚類,對商品蟹的品質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高溫水體容易使飼料溶散,不利於河蟹攝食,餌料浪費嚴重,容易造成底質腐敗,溶氧缺乏,病毒、病菌容易繁殖,有毒有害物質容易形成,整個養殖環境處於重度污染狀態。因此,在投喂飼料前,適當配合環保營養型粘合劑「金氨基」,將飼料包裹後投喂,既能起到誘食促食作用,還能增強營養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滲水污染飼料。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餌料係數,減輕底質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從口入,減少病害的發生。肝臟排毒解毒:每公斤飼料添加10~15克(一瓶蓋)凈水王拌料投喂,每三天一次。水體解毒:每畝水面潑灑解毒超爽750毫升,每5~7天一次。 關鍵控制技術十:病害防控 河蟹在天然環境中抗病能力較強,但在池塘集約化養殖情況下,因養殖密度大,活動範圍受限制,加之飼養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導致蟹病發生。 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 ◇水、底致病微生物或浮遊動物濃度大; ◇水中溶氧不足; ◇水、底質有害物質(含氨、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重金屬)超標; ◇底質惡化(腐敗有機質過多、腥臭酸臭、底熱、板結、泥皮等),有害細菌大量繁殖; ◇水體pH值或溫度或鹽度不適; ◇水體透明度太高或太低; ◇水太淺(緩衝能力差)或水太深(容易造成底層缺氧) ; ◇氣候、養殖環境突變、換水量過大產生應激導致發病; ◇水環境交叉感染嚴重; ◇用藥不當(不是對症下藥或用藥量過少或嚴重過量); ◇食物質量差、變質或投料不當(太少或嚴重過剩) ; ◇種苗質量太差或嚴重攜帶病源。 由上可見,大部分病害都是直接或間接與養殖環境有關,因此病害的預防主要是對水質和底質進行科學養護和調控,病害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調養水底,這是水產養殖與其它養殖的根本區別。 河蟹疾病的預防措施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預防措施有: ◇消除垂直傳播的傳染源,不用攜帶病毒的蟹做親蟹; ◇切斷垂直傳播途徑。不用帶病毒的蟹苗; ◇培育健康蟹苗即不帶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體的蟹苗; ◇徹底清塘消毒,應用蓄水池水或過濾池或養魚池水換水,消除病毒的傳播途經; ◇加強水底監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爽、嫩、活,各項理化指標在規定範圍之內,定期使用粉劑活菌王、蟹立安、六控底健康、底改霸王、黑金神等改良水體、底質; ◇建議低鹽度和低氮方法養殖; ◇建議採用淡水添加式養殖模式;。 ◇建議採用少量多次換水方式; ◇建議在大規模河蟹養殖中,實行統一管理,減少病毒傳播; ◇建議使用安全無葯殘的水體消毒劑,盡量使用本草大康、綠康露或保底安進行水體消毒; ◇在蟹脫殼時要注意保健,補充鈣磷元素,保持氧氣充足; ◇選用優質加強飼料。在飼料適當添加蝦蟹多維、保肝促長靈、酶解多糖、健長靈、金氨基等。 河蟹一旦發病,必須注意什麼? 蟹如果發病,必須注意不能馬上消毒,這樣操作,只會加重蟹的病情。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馬上先用蟹立安(250克/畝.米)+應激寧(250克/畝.米)降解水體、蟹體毒性,增強蟹的抗應激能力,並優化、穩定水質,平衡pH值,第二天才進行底質改良、去污或進行消毒等,同時還必須內服補充保肝促長靈、蝦蟹多維、健長靈等恢復、增強體力的產品。 病毒性疾病: 顫抖病(抖抖病、環腿病或痙攣病) 病因:小核糖核酸病毒, 除蟹種攜帶病毒以外,與養蟹環境生態條件的惡化有直接的關係。養殖池塘老化、水質底質惡化、水草缺乏、營養不均衡等易誘發此病,放養密度過大、規格不齊蟹種來源不一等也是發生此病的因素。此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當前河蟹養殖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蟹病。 癥狀:發病初期,病蟹攝食減少甚至停食,蛻皮困難,活動能力減弱或呈昏迷狀態。隨著病程發展,步足爪尖變枯黃,易脫落;螯足下垂無力,連續顫抖、抽搐和痙攣,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稱為「顫抖病」或「抖抖病」,有時可見病蟹步足顫抖環起不能伸展,或撐開爪尖著地;若將步足拉直,鬆手後又立即縮回,故又稱此病為「環腿病」或「彎爪病」、「抖抖病」或「痙攣病」;解剖蟹體,肝胰臟呈褐色或灰白色,嚴重時肝臟糜爛、壞死、體內積水,肌肉萎縮,鰓潰瘍缺損,有的鰓絲髮黑或灰色,三角膜腫脹,胃腸無食,病程從癥狀出現到瀕死僅2~3日。主要危害體重100克以上的二齡蟹,當年一齡蟹發病率較低。溫度在28~33℃下流行最快,10月後水溫降到20℃以下,該病漸為少見。 預防與治療: 1.選擇健壯的蟹種進行養殖,提高蟹種的免疫力,不從疫區引入蟹種,並對蟹種進行消毒。定期內服活性蒜寶(1%)、保肝促長靈(0.5%)、多維(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連喂3~5天。 2.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原則, 為河蟹營造好的生態環境,養殖至中後期,水質、底質嚴重惡化,每7~10天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靈活100(或粉劑活菌王)改底調水或者用黑金神1包+藻健康1包+健草養螺寶1桶混合浸泡後潑灑可用8~10畝,改善水質和池底。 3.在保護好現有優質水草的同時,清除聚草、輪生雜草等低植水草,因地制宜種植輪葉黑藻、苦草等優質水草,並用健草養螺寶防止水草老化、腐爛。 4.發現死蟹及時處理,並用保底安(1包用3畝)全池潑灑,連用2次,預防感染。 5.同時將本草大康(1%)、綠康露(1%)、保肝促長靈(0.5%)、蝦蟹活力素(0.5%)、活性蒜寶(0.5%)、多維(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連喂3~5天。 細菌性疾病: 蟹上岸症(河蟹爬邊上岸不下水症):仔蟹(豆蟹)易發疾病 病因:鰓絲細菌感染、鰓絲長有纖毛蟲、pH值忽高忽低、淡化速度過快以及一般在水溫較高的池塘、有機質含量比較豐富的池塘、枝角類密度過大的池塘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對水質不適造成的蟹苗應激反應。 癥狀:蟹苗由大眼幼體變態為仔蟹後或在大眼幼體階段,在水中不吃食,爬上岸邊及水草上不下水,如將其潑下水後,便會立即死於水中,現在已在全國各地普遍發生,死亡率高達95%。 防治: 1.進水前測定進水口的水質指標,水質指標波動幅度太大一定要調整後再進水, 2.用六控底健康(1包用3畝)全池潑灑, 3.第二天按3畝蟹立安2包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次。 弧菌病 病因:河蟹在捕撈、運輸及養殖過程中受傷,致使養殖環境中的致病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鰻弧菌等多種弧菌)從傷口侵入,從而引起疾病。 癥狀:被感染的幼體體色變白,活動能力減弱,多在池水的中、下層緩慢遊動,攝食減少或不攝食。病蟹身體瘦弱. 爬動不活潑,呈昏迷狀態。觀察鰓組織中有血細胞和細菌聚結成不透明的白色團塊,在瀕死或剛死的病蟹體內有大型的血凝塊。在高倍鏡下觀察剛從病蟹中抽出的血淋巴,可見大量運動活潑的桿狀細菌。該病發病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高溫時期受感染的河蟹在l~2天就會死亡。這種病對河蟹幼體、幼蟹、成蟹都有很大的危害。 防治: 1.餌料新鮮、清潔,投餌量適宜: 2.發病時用保底安(1包用3畝)全池潑灑 3.第二天按3畝用六控底健康1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2次。 4.同時將活性蒜寶(1%)和蝦蟹多維(0.5%)和保肝促長靈(0.5%)添加到飼料中投喂,每天2次,連喂3~5天。 爛鰓病 病因: 由弧菌、產氣單胞菌、愛德華氏菌引起。 癥狀: 病蟹的鰓絲變色,有炎症,並局部潰爛,有缺痕。 防治: 1.用綠康露(1瓶3畝)全池潑灑, 2.第二天按3畝.米用蟹立安2包和六控底健康1包全池潑灑。 3.同時將活性蒜寶(1%)和蝦蟹活力素(0.5%)和離子對鈣(0.5%)添加到飼料中投喂,每天2次,連喂3~5天。 肝壞死 病因:哧水氣單胞菌、產氣菌、弧菌侵襲而成,有毒物質侵害水體水質污染,濫用抗生素等引起。 癥狀:病蟹的肝臟呈灰白色或黃褐色,嚴重者肝臟糜爛、壞死、分解成豆渣樣,甚至消失,病蟹一般還伴有爛鰓病。 防治: 1.潑灑六控底健康(1包用3畝); 2.第二天全池潑灑保肝促長靈(1瓶用2~3畝.米); 3.同時將本草大康(1%)、綠康露(1%)、保肝促長靈(0.5%)、護肝寶(0.5%)、多維(1%)混合拌料投喂,每天1~2次,連喂3~5天。 腸炎病: 病因:餌料質量差,引起細菌感染或攝食某些藻類中毒引起。 病症:病蟹遊動緩慢,食欲不振,吃食減少或絕食,腸炎發炎且無糞便. 有時肝、腎、鰓也會發生病變,有時則表現出胃潰瘍且口吐黃水 防治: 1.檢查餌料是否發霉或變質,或更換優質飼料, 2.用解毒超爽(1瓶用3畝.米)稀釋100倍後全池潑灑,2小時後將浸泡1個晚上的卓越黑金神與健養草螺寶混合全池潑灑。 內服:用活性蒜寶(1%)、保肝促長靈(1%)、凈水王(1%)、健長靈(1%))、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連服3~5天。 腸道水腫病 病因: 嗜水氣單胞菌或真菌中的毛黴菌感染,有毒物質侵害,用藥過量。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 病蟹遊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不振,背甲與腹部之間腫大並開裂,步足關節水腫。解剖可見鰓腔 充滿黏液,肌肉有積水,胃腸膨大、水 腫,腸壁透明、肛門紅腫,晚期整個腸腔腫脹,最後死亡。該病流行季節在6—8月份。細菌性的水腫,發病在夏初至中秋,即從小滿至秋分前的氣溫較高,河蟹生長旺盛的時期;而毛黴菌病引起的水腫發病在秋分以後的天氣涼爽當河蟹成熟的時期。 治療: 1.用保底安(每包用2~3畝)全池潑灑,第2天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4畝)全池潑灑,第3天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畝) 2.用活性蒜寶(1%)、保肝促長靈(1%)、蝦蟹多維(按0.5%)、金氨基(1%)拌料早晚各1次,連服3~5天。 腸胃氣病 病因:腸型點狀氣單胞菌感染。投喂難於消化或腐敗變質的飼料引起。在池水惡化、水溫高的環境中,引起消化不良,腸胃發炎。 癥狀:病蟹體表清白,打開腹蓋,輕壓肛門,可見黃色黏液流出,病蟹消化不良,胃腸發炎、無食,有較多的淡紅色黏液。病蟹不吃食,若不及時治療,不僅影響其生長,還會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1.投喂新鮮無霉變的飼料,飼料應投放在淺水灘處,隔日清除殘餌,保持池水清新。 2.定期輪流將凈水王(每瓶用4畝)和活性蒜寶(每瓶用3畝)全池潑灑。 3.在飼料中拌活性蒜寶(0.5%)、凈水王(0.5%),每天1次,連續投喂3天,每10天重複一次,可有效的預防該病的發生。如果已經發病,在飼料中拌入活性蒜寶(1%)、凈水王(1%),每天2次,連續投喂5天,同時將活性蒜寶全池潑灑。 甲殼潰瘍症 病因:蟹體受傷後受細菌感染,同時水中銅、鋅等重金屬離子偏高。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甲殼表面有多個形狀、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潰瘍斑,有的呈鐵鏽色,主要分布在蟹的腹面和步足。蟹病初期在蟹的背殼上有若干個黃色潰瘍病灶。甲殼被侵襲成洞,可見肌肉或皮膜,最終導致河蟹死亡。該病是因河蟹步足尖端受損傷後被一種破壞幾丁質的細菌感染所致。此種細菌能夠消化幾丁質。此外,出現潰瘍的病蟹還可被其他細菌或真菌感染。 預防: 1.避免損傷蟹體表、附肢及其他部位 2.定期使用解毒超爽解毒,防止重金屬中毒 3.夏季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質清新,並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軟泥,可定期潑灑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善水質和底質。 4.注重蛻殼期間的護理, 定期用解毒超爽解毒,並注重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改底,防止底質腐敗,減少弧菌感染。 治療: 1.使用保底安1包2~3畝全池潑灑, 2.第二天使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畝。 3.第三天全池潑灑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畝。 4.同時將保肝促長靈(0.5%)、蝦蟹活力素(0.5%)、離子對鈣(1%)、酶解多糖(0.5%)拌料投喂,每天2次,連喂5天。 5.清除病蟹防止疾病蔓延。 爛肢病 病因及流行:主要是捕撈運輸、放養及生長過程中遭受機械損傷或敵害侵襲,使河蟹局部受傷後感染細菌所致。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爛,肛門紅腫,行動遲緩,攝食減少甚至拒食。最終因無法蛻殼而死亡。該病的起因是捕撈、運輸、放養過程中受傷或生長過程中被敵害致傷,引起病菌感染。 防治:在捕撈、運輸及放養過程中勿使蟹體受傷。治療方法同甲殼潰瘍病。 寄生蟲疾病: 蟹奴病: 病因:池水含鹽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寄生,幼體擴散感染所致。蟹奴是在形態上高度特化了的寄生甲殼類,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的體液作為營養物質。蟹奴體呈扁平圓形,似棗狀,白色;1隻蟹通常有幾個到10幾個蟹奴寄生。蟹種易感染蟹奴而得病,往往由引種而帶入內陸池塘。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腹部的臍略顯臃腫,揭開臍蓋,可見2-5毫米,厚約1毫米的多個乳白色或白色或半透明的粒狀蟲體寄生於附支或胸板上,病蟹不吃食,生長遲緩,脫殼困難,切肢再生能力喪失,性腺不發育,被蟹奴嚴重寄生的河蟹,蟹肉發臭,不能食用,俗稱「臭籠蟹」。河蟹寄生蟹奴後,不能再蛻殼,一般不能長成商品規格。 防治: 1.在投放蟹種之前徹底清池,殺滅池內蟹奴幼蟲。 2.嚴格檢疫,剔除患病的幼蟹; 3.在蟹池中混養一定量的鯉魚,可抑制蟹奴幼體數量。 4.定期(每7~10天)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調養水質和底質,改善池塘養殖環境。 5.在有發病預兆的池塘,徹底更換池水,注入新水(鹽度小於1‰),降低池水鹽度,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可以控制蟹奴繁殖速度,減少蟹奴的發展擴散。 6.發病時按5畝.米用綠康露2瓶全池潑灑。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2包和蟹立安2包全池拋灑。 纖毛蟲病 病因:聚縮蟲、累枝蟲、單縮蟲、鐘形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在蟹塘有機物多,pH值較低,流水不暢的污濁水中生長繁殖,游泳體附在卵、幼體、蟹的體表、鰓、附肢上而發病。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纖毛蟲常固著生長在河蟹體表各部位,呈棕色、黃綠色或灰黑色絨毛狀,病蟹體表污物較多,蟹體消瘦,行動遲緩。呼吸困難,進食減少,常溜邊不動,用手易抓到,手模體表和附肢有滑膩。剝開甲殼,鰓呈黃色或黑色且附著許多污物,說明鰓部受到侵襲,嚴重時,可堵塞進出水孔,使河蟹窒息死亡。 防治: 1.徹底清塘,改善養殖環境; 2.向池中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3.加強飼養管理,勤換水,投喂優質飼料,投飼量適宜,合理密養和混養; 4.用茶粕5~10mg/l,全池潑灑.用後3天先用解毒超爽進行解毒處理,再用卓越特力鈣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同時內服健長靈(0.5%)+多維(0.5%),每天兩次,連用2~3天。 5.也可以採用促進蟹脫殼的方法來防止纖毛蟲的危害,操作方法:每畝.米用綠康露(1瓶用3畝)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或者底改霸王+蟹立安改良底質。同時內蝦蟹活力素(0.5%) +離子對鈣(0.8%),每天兩次,連用2~3天。用這種方法安全無副作用。 黑鰓病(俗稱「嘆氣病」): 癥狀:該病的主要特徵為鰓部病變,蟹的鰓部顏色由紅、棕色變成黃色、黑色或藍色,或腮部腫脹,鰓絲上粘液增多,嚴重時鰓絲萎縮、糜爛和壞死等。病蟹行動緩慢,拒食,白天匍匐在池邊不動,呼吸困難,呈嘆氣狀,俗稱「嘆氣病」,嚴重的可導致死亡。該病在7—9月份較易發生,主要危害成蟹。 病因與對策: 原因1:中毒性黑變。養殖水體受到化學物質的污染,特別是重金屬離子,如銅、鎘、汞、錳等,氨氮、亞硝酸鹽濃度過高,pH值長期偏低,產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變。 對策:經常檢測水質,使用清潔水源,定期使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1瓶2畝)。 原因2:藥物性黑變。由於使用藥物不當造成,如高錳酸鉀、硫酸銅用量過大,藥物粘附於蟹鰓絲表面,損傷鰓絲,引起黑變。 對策:避免使用此類藥物,或使用後加強換水,切勿超量使用,換水後及時用解毒保康解毒,同時將解毒保康(1%)、健長靈(1%)拌料內服,連續拌喂3天。 原因3:營養性黑變。飼料中缺乏維生素C或維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鰓絲黑變。這種情況比較常見。 對策:定期在飼料中添加高穩C、多維、金氨基和活性蒜寶。 原因4:環境性黑變,細菌、真菌(如弧菌、絲狀菌)感染。水質、底質惡化,養殖水體淤泥、有機碎屑、殘留飼料、糞便等有機污染物含量過高,粘附於蟹鰓絲,常伴有固著類纖毛蟲,引起黑變。 對策:強化換水,抽除池底污泥,開啟增氧機增氧,先用綠康露(每瓶2畝.米)或六控底健康(每畝.米100克),隔天先用凈水王解毒,3小時後用降解靈+新活菌王全池潑灑, 並結合內服綠康露、護肝寶、高穩C、活性蒜寶、等藥物防治。 原因5:應激性黑變:遇暴風雨或連續陰雨天,惡劣天氣,引起強烈應激反應,蟹免疫力下降也會引起黑變。 對策:注意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應激工作:全池潑灑蟹立安+健草養螺寶,並在飼料中添加高穩C、健長靈、護肝寶。 肺吸蟲病 病因:由肺吸蟲這種寄生蟲引起。肺吸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它一生有三個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間宿主,是肺吸蟲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則是它的第二中間宿主,尾蚴侵入到河蟹體後,形成囊蚴。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蟹有了囊蚴後,行動遲緩,甚至死亡。人或狗、貓、豬等生食了帶囊蚴的河蟹,囊蚴就會在其體內發育成肺吸韭!成蟲進行有性繁殖,人患病後主要表現為咳痰和咳血。 防治: 1.千萬不要用動物糞便直接肥塘,也不要使用以動物糞便為原料做成的肥料進行肥水,卓越系列肥水產品以保證安全為前提,精選原料,不含畜禽肥料,味香,可放心使用。 2.投放螺螄需先消毒; 3.在投放幼蟹前嚴格清塘,殺滅塘內肺吸蟲幼蟲,通常所用藥物有漂白粉、生石灰等; 4.經常檢查蟹體,發現河蟹被肺吸蟲寄生,立即將病蟹取出,並用保底安或綠康露全池潑灑,消除病害。 藤壺病 病因:由藤壺足類寄生蟲寄生在河蟹的背面引起。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在河蟹的背部附著有堅硬的蔓枝狀生物。 防治:全池潑灑保底安(1包用2~3畝)。如少量河蟹患病,也可將其放在保底安或綠康露(用100倍水溶化或稀釋)浸浴20分鐘殺滅病害。 真菌性疾病: 水霉病: 病因:常見有水黴菌和綿黴菌,為絲狀真菌。由於蟹體機械損傷或被其他病菌侵襲,導致水霉、綿霉的遊動孢子侵入蟹體傷口,吸取營養,迅速萌發成菌絲。水黴菌繁殖的最適宜溫度在13~20℃之間,10℃以下或20℃以上繁殖力較差。此病對河蟹的卵、幼體、成體均造成危害。 癥狀:蟹體表菌絲大量繁殖,生長成叢,像一團團灰白色陳舊棉絮。菌絲長短不一,約2~3厘米。向內外生長。向內深入肌肉,蔓延到組織間隙之間;向外生長成棉團狀菌絲,俗稱 「生毛」。由於黴菌能分泌一種酵素分解組織,蟹體表受刺激後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動遲緩,攝食量減少,傷口不癒合.活動遲緩,攝食量下降,最終因體質衰弱,蛻殼無力而死亡。 防治: (1)河蟹捕捉、運輸、放養等操作要細緻,謹防蟹體受傷;放養時用保底安或食鹽浸洗消毒。 (2)病蟹用3.0%~5.0%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並用5%碘酒塗擦患處。 其它疾病: 性早熟: 病因:1.種源遺傳,育苗場為了追求利潤,在購置親蟹中為了省本,買50~70克左右「小老蟹」做種;2.育苗採用高溫、高葯、高密度、嚴重損害蟹苗健康,培育過程中有效積溫增加和營養過剩,導致種質退化;3.放養蟹苗過早;4.生產中濫用促生長素和蛻殼素之類的藥物造成的;5.養殖過程中營養過剩;6.河蟹生長期水溫高;7.土壤和水中的鹽分含量高;8.水質過肥效;9.pH值高等均可導致性早熟。 癥狀:蟹種規格一般多在15~50克左右,體內性腺卻已發育成熟,雄蟹蟹足絨毛變黑變粗,雌蟹腹臍長圓,邊緣長出黑色剛毛,第二年不再蛻殼生長。如繼續養殖會因脫殼困難而大量死亡。 防治: 1.進行種質改良,培育優良品種。 2.適當晚放苗 3.降低池塘、沼澤、稻田水溫:蟹塘應盡量選在有豐富水資源的地方, 在夏、秋高溫季節,便於在高溫季節補充水,提高水深;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4時,不停地向塘中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水的溫度;蟹溝的水深要保持在70厘米以上;栽植水生植物蔽蔭,降低水溫。適當加深養殖池的水位,以水深適當控制水溫升高,盡量使塘水的溫度保持在20~24℃,以延長蟹種的生長期,降低性早熟蟹種的比例。 4.適當增加蟹苗放養密度,等蟹苗變成仔蟹時候,再根據仔幼蟹的實際情況適當增減其數量,調整其密度。 5.調整餌料結構:在培育扣蟹的整個餵養過程中,蟹種的餌料結構要堅持「兩頭精中間粗」的原則。在仔蟹培育階段,剛放入大眼幼體,要投喂以枝角類為主的浮遊動物和魚糜等精餌料,便於河蟹消化和保持水質清潔,以防止產生懶蟹。20天後(三期幼蟹後),投喂的備料要以水草、浮萍、麥麩、玉米等植物性餌料為主。如發現幼蟹生長過快,則要停止餵食或三四天投喂一次。9月中旬後.為增強蟹種的體質,以便能順利越冬,還要投喂20天至1個月的精料,品種以小魚蝦、豆餅和人工配合飼料為主。無論精料還是粗料都用健長靈拌喂。 6.改善池塘條件:鹽鹼地區的農戶如在塘中培育扣蟹,應經常排出池塘中鹽度逐漸升高的陳水,注入新鮮淡水。沒有新鮮淡水的地方可以打井。井水特別是深井水既無污染,鹽度又極低,很適合養蟹。 懶蟹 (又名「僵蟹」): 在一齡蟹的飼養過程中,由於多種原因,產生了生長的不平衡現象。個體大的河蟹,當年背甲長就可達到5.5厘米,體重達100克,個體小的當年背甲長只有l~2厘米,體重僅1~2克。這些個體奇小的河蟹往往棲居在遠離水面的穴洞里,懶得出來活動和覓食。這樣小的河蟹被稱為懶蟹,又稱為「僵蟹」或「落腳蟹」。 懶蟹產生的原因 1.養殖水體溶氧太低:當水中溶氧低於3毫克/升時,河蟹部分離開水體上岸棲息,時間一長,它就能適應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覓食,由於岸上食物少,上岸後的河蟹因缺少營養而影響生長,成為懶蟹; 2.水位變動太大:河蟹在正常情況下,常打洞於「潮間帶」,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於水面,有少量水。如果養殖池水位忽高忽低,河蟹的穴洞也就隨之變動。當水位上升時,有些河蟹在水面附近打洞穴居,一旦水位下降時,它們來不及向下遷移,久而久之,穴居洞中,攝食不足,造成個體差異。 3.河蟹密度高,投餌不均勻:因為河蟹多集中在一起,造成部分小蟹覓不到餌料,爭食力強的幼蟹迅速長大,而爭不到餌料的蟹個體長不大,時間一長,個體規格差距就增大,小的河蟹也自然成為懶蟹。 4.生態條件差:生態條件不能滿足河蟹生長的需要,例如水中無水生植物,不適合河蟹的隱居穴洞的生活,破壞它的正常生活而造成懶蟹的形成。 防止懶蟹產生的措施: 1.改善水域條件:定期施用六控底健康和黑金神,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殘餌和排泄物,防止污染水體,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水位保持相對的穩定。 3.均勻投餌:1齡蟹飼養,每日投餌1次,時間放在傍晚,便於夜間覓食活動。投餌要分散,防止餌料過分集中,造成強的爭食力強,弱的因爭食力小影響個體生長。 4.增加漂浮物:種植水葫蘆、水浮蓮、水花生,既可作河蟹的餌料,又可供河蟹攀爬。面積較大的養蟹池,中間要建人工蟹島。 5.控制養殖密度。 懶蟹的養殖 1.建立精養蟹池,集中養蟹:將懶蟹集中在一起,確保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投喂優質餌料。在餌料中拌喂健長靈或蝦蟹活力素和離子對鈣,促進蛻殼生長。 2.增加投餌,強化培育:首先要滿足懶蟹的攝食需要,在懶蟹「穴居」附近投餌.以引誘它出洞覓食,增強體質,逐漸加快生長。 3.人工分養:因對密度過高,餌料不足引起的懶蟹,根據情況及時分養出去,使其在良好的條件下繼續生長。分養時,在同一池塘里。其分養的規格,盡量一致,起到同步生長的效果。 中毒病 病因:池塘水質惡化,產生氨、硫化氫等大量有毒氣體;清塘藥物殘渣、過高濃度用藥、進水水源受農田農藥(化肥)、工業廢水污染、重金屬超標中毒;投喂被有毒物質污染的餌料;水體中生物(如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所產生的生物性毒素及其代謝產物等都可因起河蟹中毒。 癥狀:河蟹活動失常,背甲後緣與腹部交接處脹裂出現假性『『蛻殼」,或三角膜呈紅黑泥性異色,鰓絲粘連呈水腫狀,或河蟹的腹臍張開下垂,肢體僵硬,步足撐起或與頭胸甲離異而死亡。死亡肢體僵硬、拱起,腹臍離開,胸板下垂,鰓及肝臟明顯變色。 防治: 1.清塘忌用有殘毒藥物,消毒清塘後第3天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降解殘毒; 2.在河蟹苗种放養前,徹底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只需保留15厘米厚的塘泥, 切記要用卓越黑金神和靈活100進行生物凈化,消除養殖隱患; 3.凡進水和換水,及時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解毒。嚴格控制已受農藥 (化肥)或其他工業廢水污染過的水進入池內; 4.池中栽植水花生、聚草、風眼蓮等有凈化水質作用的水生植物,同時在進水溝渠也要種上有凈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5.投喂營養全面,新鮮的餌料; 6.一旦發現上述癥狀,立即將解毒超爽或凈水王(1瓶2~3畝)全池潑灑,適當換水,同時將凈水王(1%)和開胃解毒靈(1%)拌料內服,每天2次,連喂3天。 軟殼病: 病因: 1.投喂的飼料單一或飼料營養不全面,缺鈣或鈣、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飼料投喂量長期不足,這是蟹發生軟殼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某些殺蟲劑不當,直接導致產生軟殼病。 3.水體中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中後期水質惡化。 癥狀:河蟹蛻殼後,長時間甲殼不變硬(超過33小時),用手捏,甲殼薄而軟,殼與肉接近分離,有時殼下有積水,甲殼粗糙。病蟹不吃不動,易遭受敵害侵襲。 防治: 1.嚴把飼料質量關,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切勿投喂霉變過期飼料。 2.全池潑灑離子對鈣(1瓶2畝.米)或特力鈣(1包5~6畝.米),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金氨基、多維、酶解多糖、離子對鈣。視蟹吃料具體情況,增加投喂數量。 3.適當排換水,定期施用新活菌王、靈活100、黑金神等微生物活菌製劑改善水質和底質,維持水體生態系統平衡。 4.合理種植水草,凈化水質。養殖後期注意保養池底,防止蟹池底質惡化。 5.如使用殺蟲劑和因重金屬超標導致軟殼病,應立即全池潑灑解毒超爽和凈水王(1瓶用2~3畝.米),並將解毒超爽或凈水王拌料內服,以排毒解毒。 蛻殼不遂病: 病因:1.蟹感染慢性疾病,進食減少,體質衰弱,脫殼時體力衰竭,導致死亡;2. 水質不良,底質惡化,池水長期處於低溶氧狀況下,或夜間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質含量過高,蟹處於高度應激狀態,無力脫殼;3. 飼料缺鈣或蟹體鈣代謝出現障礙,造成脫殼困難。 癥狀:病蟹頭胸甲後緣與腹部交界處或側線板線出現裂口,但不能蛻去舊殼或只能蛻去部分舊殼,最終導致蟹死亡。 防治: 1.保持水質清新,水位適宜,環境安靜。保持水草健康,以供河蟹蛻殼時隱蔽和附著; 2.定期用蟹立安和六控底健康全池潑灑,2天後黑金神或活菌王(粉劑),維持良好的水質和底質。 3.嚴把飼料質量關,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 全池潑灑蟹立安+離子對鈣(1瓶2畝.米)或特力鈣(1包6畝.米),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酶解多糖(1%)、蝦蟹活力素(0.5%)、離子對鈣(1%),如有條件可加強換水,增強蟹對鈣磷的吸收能力。 蟹窒息症 病因:①一般河蟹養殖池要求池水溶氧量為5毫克/升,若低於2毫克,升則會發生缺氧窒息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換水、無增氧設備和飼養密度超限;②池水中有機物過多(殘食、爛草、淤泥、排泄物),即水過肥,導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耗氧及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①臨床檢查觀察時,病初可見河蟹食慾降低,活動力下降,頭不時浮出水面困難的呼吸;病後期不食、不動,浮於水面。最後窒息死亡,漂浮水面或沉底;②剖檢時,單純缺氧症屍體一般鰓部色澤不發黑,但會有細沙附著,不見其他病灶。③檢測水中溶氧量,可以確診。 防治: 1.立即全池潑灑蟹立安(每包1~2畝),同時換新鮮水或開動增氧設備,同時清除池中過多的水生植物,特別是腐爛的植物。這項措施越早越快,越見效; 2.也可將爬到草上和上岸呼吸的蟹撈出,放入新鮮水池中飼養,以緩解病情; 3.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進行池水溶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檢測.以便於採取換水或清池消毒等措施,從根本上防止此病的發生。 4.放養密度始終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之一。過密,可引發缺氧、外傷以及污染,使池水水質變壞,促使大量生物((藻類、微生物、寄生生物等)滋生。 河蟹綜合症 病因:經查明是由於池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較高,以及弧菌感染引起的甲殼潰瘍病。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河蟹甲殼潰瘍及重金屬離子偏高綜合症。 防治:先用解毒超爽或凈水王(1瓶用3~4畝)全池潑灑,第二天潑灑六控底健康(1包用3~4畝),同時投凈水王(1%)和活性蒜寶(1%),每天2次,連喂3~5天)。 小結: 當養殖技術遭遇瓶頸,解決不了養殖危機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養殖管理細節上有沒有因疏忽而出的問題。但願本文的觀點對您有些啟示,歡迎交流探討並賜教,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養蟹亦如此。

推薦閱讀:

人工怎樣黃蜂養殖不知黃蜂怎樣人工養殖
觀賞魚養殖技術
黃鱔的生活史和生態習性-黃鱔的生物學特性-養殖商務網
【頭條】乳酸桿菌助豬的綠色養殖一臂之力
蛇的人工養殖的種類有哪些?

TAG:健康 | 養殖技術 | 養殖 | 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