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好人
徐金鐘:熱心公益發揮餘熱
寧德黃田鎮衛生院院長徐金鐘一生樂善好施,樂於助人。多年來共資助200多名優秀學生,捐助金額達10多萬元。他還熱心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幾十萬元用於改善群眾的文化、健康生活。
一、捐資助學
該同志1990年10月響應號召由其出資港幣10萬元設立古田縣海外聯誼會獎學基金會。該同志成立基金會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和支持優秀學生完成學業,將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並以獎勵勤學的方式,影響學生自覺樹立"關愛他人,回饋社會"的高尚情操,帶動社會逐步形成"人人重視教育事業,共同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風尚,從而促進我縣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該基金會每年對古田縣高考成績優秀、中考成績優秀且貧困的學生開展獎學資助活動,10幾年來累計資助196名優秀學子,資助金額達90000元。此外1995年徐金鐘同志還設立古田縣第八中學獎學金,10幾年來共資助了24名優秀學生,資助金額達17300元。其資助的感人事迹比比皆是,如1995年古田八中李堅同學,父親病逝後,哥哥也相繼病逝,一家人生活全靠母親體力勞動苦苦支撐,當李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古一中時,全家人高興之餘卻為學費發愁,當徐金鐘同志得知此消息時,當即給他們家送去了1000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二、熱心公益事業
該同志省吃儉用投資20萬元修建了江濱居委會"神怡園"公園。10幾年前為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水口水電站建設,莪洋鎮搬遷到黃田,因當時移民安置點基礎設施條件差,徐金鐘同志就提出了在安置點的中心地段建老人活動樂園的建議。他的建議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與擁護,然而,資金短缺,建設"移民公園"的計劃長時間未能得到實施。為此,他傾所有積蓄,並發動事業有成的兒女都來資助,他要為村民建設這個百姓群眾活動場所。到此時,他已經年過80歲了,可他全然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親自設計規劃、聘請工人。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2006年重陽節前建成此園,公園內有四個小活動場所,每個場所各有一個主題。在這基礎上,他又建設了管理房和公廁,增添了路燈、護欄等,使老人在園內活動更安全。老人需要讀書看報,他又用自己的退休金訂閱了《每周文摘》、《閩東日報》、《福建老年報》等滿足老人的需要。公園的周邊有群眾住房,但沒有鋪設水泥路,群眾上下十分不便,老人又將兒女寄給他準備用於辦壽宴的2萬多元錢用於建設通往居民住宅的通道,如今,居民上下十分方便。徐金鐘老人一生都樂善好施、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年輕時就慷慨地將他祖傳的全部醫療器械無償捐贈給當時醫療設備極端匱乏的醫療機構,其中包括當年用9兩黃金購買的美國製造的顯微鏡等,造福一方百姓。此外,他對鄰里困難戶的資助那就比比皆是了。黃田鎮有個坑前村,群眾進出靠走機耕路,十分不便,特別是地處偏僻,辛苦勞作的村民連想喝一杯茶都覺得奢望,他深深體會到農民兄弟的辛苦,便用退休金在此路的必經之地上建一座涼亭,讓所有過路農民到此都可以歇息一陣,同時他還雇請了一位附近的村民每天在涼亭里免費供應茶水,村民的工資和茶葉等費用均由他負責,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為確保涼亭里免費供應茶水工作能長期堅持下去,他還特意在黃田鎮區買一間小店,小店出租收入專門用於確保支付村民工資、茶葉等費用,這樣一來,涼亭里免費供應茶水工作就不會停止。
湯建端:好女兒--不是親生勝似骨肉
寧德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職工湯建端,在其幾十年的風雨人生路上完美演繹著好女兒、孝兒媳的角色,堅持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待養父母和公婆,她孝敬有加,照顧的無微不至,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公公、婆婆三十多年的相處,孝敬有加,從沒有與二老紅過一次臉,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次氣。與丈夫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在丈夫二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中,為了使丈夫安心在部隊工作,她承擔了家庭的所有家務、贍養老人、撫養弟弟、教育孩子。1992年她被福建省軍區授予"軍人好妻子"稱號。
湯建端,女,53歲,她是一個平凡普通的女子,卻在其幾十年的風雨人生路上完美演繹著好女兒、孝兒媳的角色,堅持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1992年她被福建省軍區授予"軍人好妻子"稱號。
好女兒--不是親生勝似骨肉
湯建端是養父、養母抱養的,在她16歲那年,養母生下了弟弟。1975年,湯建端分配到省城工作,1982年,因她養父的肝硬化腹水嚴重,為了方便照顧生病的養父,她放棄省城的優越條件,回家日夜陪伴生病的養父,盡心儘力地照顧他。半年後,她養父的疾病越來越嚴重,不久就去世了,留下養母、幼小的弟弟、沉重的債務以及養父讓她把弟弟培養到初中畢業的遺願。
八十年代,由於老人年老多病,湯建端家庭的經濟也十分困難。為了給家庭增添一些收入,她背著三位老人和丈夫,利用照顧老人、孩子之外極其難得的空餘時間為人家洗衣服,每月賺三四十元,解決生活燃眉之急。十年前,她的養母患上冠心病、高血壓、行走不便。為了方便照顧母親,湯建端買來了小床鋪,每天都在母親的旁邊睡覺,方便老人晚上一醒來就能找到她。她每天給母親洗腳,隔幾天,給母親洗澡、洗頭、修剪指甲。十二年前,她舅舅(養母的弟弟)一個人孤苦伶仃在老家,患有白內障、耳聾,無人照顧,她便把她舅舅接到家中,精心照料。不僅為舅舅治好了眼睛,還給舅舅配了助聽器,而且用自己省下來的錢帶舅舅到北京旅遊。湯建端對老人的愛是沒有邊界的,她曾幫助貧困的孤寡老人謝欽孫,她盡著兒女的職責,在物質上、生活上都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在老人去世後,為老人料理後事,每年清明節都去掃墓,在社會上贏得很好的口碑和讚譽。她為了方便大甲鄉彭厝里村村民出行,自籌部分資金參與修建村道,鄉親們有感於她的孝順,都稱這條路為"媳婦路"。2009年,她還捐助過杉洋鎮白溪村老人會2000元。
好媳婦--孝親敬老成"明星"
湯建端是古田大甲鄉遠近聞名的好媳婦,與公公、婆婆三十多年的相處,孝敬有加,從沒有與二老紅過一次臉,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次氣,公公婆婆總是愛昵地稱呼她"妹兒"。婆婆的手患風濕關節炎,不能抬高,從結婚之後,湯建端堅持在生活各方面上都幫婆婆料理。1986年,為了搶救因肺癆病出血嚴重的公公,她無法抽空帶正在發燒的女兒沒去看醫生。等搶救完公公之後,她女兒卻因肺炎嚴重,連續注射鏈黴素造成藥物中毒,雙側耳聾。2002年,她公公被貨車碰撞致使腿骨斷,生活不能自理,為了使老人早日康復,湯建端連續半年時間在醫院照顧公公,洗臉、喂飯、翻身、端倒便盆,照顧地無微不至。待公公腿愈出院時她已經瘦了一圈。2005年婆婆不小心從床上跌下,手骨折,作為媳婦的她為婆婆四處奔波,請醫,找葯,盡心照顧。她不僅和公婆相處得很好,而且妯娌之間像姐妹一樣。丈夫的幾個兄弟生活比較困難,兩位老人都是務農為生又體弱多病,三十年來都是她和丈夫承擔起公婆的一切生活費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好妻子--男人眼中好妻子的新標準
1980年結婚以來,湯建端夫婦已經走過三十個春秋,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在丈夫二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中,為了使丈夫安心在部隊工作,她承擔了家庭的所有家務、贍養老人、撫養弟弟、教育孩子。也許這些都是小事,但是做一件小事簡單,難的是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現在她完成了父親的遺願,弟弟大學畢業已經成家立業。但是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照顧家裡三位老人,如今養母八十歲、婆婆八十五歲、舅舅七十六歲。
"為一時之孝易,為一世之孝難"。湯建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這句話,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別人做榜樣,感染了身邊的每個人。
推薦閱讀:
※想要好人緣?學這8大定律
※山環水繞好人家(三)
※好人缺錢
※4個安全要素,輕鬆擁有職場好人緣!
※好人沒好報?「行善」都該跟和珅學學!
TAG: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