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一個不關注成績的另類媽媽
不過問成績、不報一個課外班、業餘時間帶著孩子四處玩、凡事以孩子的意見為主,這似乎和一般媽媽的做法不太一樣。「另類」背後,是一種更智慧更包容的母愛。
秦文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入圍世界最大兒童文學獎「林格倫紀念獎」第一人,著有《男生賈里》《女生賈梅》《會跳舞的向日葵》《你好,小讀者》等。近期又與女兒戴縈裊合著《寶貝書女》《親愛的書櫥》。
戴縈裊是一個多才多藝、熱愛生活的女孩。鋼琴十級,曾獲「白雪杯」全國兒童簡筆畫大賽二等獎、上海兒童博物館「現代兒童想像畫大展」一等獎,長篇小說《被磕疼的心》獲冰心兒童文學獎。目前在美國某知名大學讀數學碩士。
戴縈裊曾由衷地稱讚道:「秦文君是我崇拜的好作家,也是一個我很愛的好媽媽。」秦文君為何能得到女兒如此盛譽,她又是如何培養出優秀女兒的呢?深入採訪後,記者發現秦文君的教育理念比較「另類」,同時又充滿了智慧和大愛。
多活動多體驗,保持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
雖然戴縈裊各方面都出類拔萃,但秦文君沒有給她報過一個課外班,唯一從小就開始學的鋼琴,也只是抱著「陶冶女孩情操」的目的。秦文君還經常拖女兒後腿,跟鋼琴老師說:「老師,我們每天只學一點,不著急,不學太多的技巧和方法。」她在家不規定固定的練琴時間,對女兒的成績也很少過問。
對學業和技能沒有要求,秦文君注重的是女兒的實踐和社會活動能力,讓她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課外時間和周末,夫婦倆就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看電影看話劇看畫展,參加朋友聚會,出去郊遊,到廣場上和小朋友一起畫畫、騎車等。
看電影時,年幼的戴縈裊對舞台上的燈具感興趣,秦文君會鼓勵她自己上前觀察。戴縈裊對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產生興趣時,秦文君都會敏銳捕捉到,並且支持她去探究。
有一回,秦文君帶女兒去飯店和朋友吃飯。飯菜都上桌了,戴縈裊卻不在座位上,而是跑到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螞蟻搬家。朋友準備叫戴縈裊過來吃飯,秦文君卻笑著制止了。秦文君沒有打擾女兒和螞蟻的交流,更沒有強硬地拉她來吃飯,而是在一旁悄悄為女兒打包一些食物,保證戴縈裊探究完畢後,不至於餓肚子。
「其實,每個孩子最初都是對世界充滿興趣的,只不過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家長壓制了。有很多家長太注重成績、學業,扼殺了孩子體驗和探索的機會。一個孩子只有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時,才會如海綿般吸納到各種營養,滋養他的心靈。」採訪之中,秦文君感嘆到。
而她的做法確實和一般媽媽不一樣。戴縈裊對生物課十分感興趣,課外作業經常是解剖和觀察小動物。很多孩子會參照書本直接填上答案,但秦文君會讓孩子親自實踐。比如買來蜥蜴,讓戴縈裊觀察它腿上的絨毛,根據觀察的結果來填寫答案。有一次,生物作業是觀察牛腰的橫截面。家裡不吃牛腰,但秦文君專門買回來一塊。結果戴縈裊解剖得不到位,位置有一些偏離。雖然答案寫上了,但戴縈裊不太滿意。於是,第二天秦文君又買回一塊,讓女兒重新解剖。
保持一顆好奇心,需要體驗和實踐,也需要廣泛的閱讀。為了培養戴縈裊對閱讀的興趣,秦文君十分用心,方法也比較獨特。
戴縈裊小時候特別不愛看書。秦文君為了勾起女兒對書籍的興趣,特意將書從書櫥抽出,擱在地上,結果戴縈裊卻將玩具放到書上玩。秦文君繪聲繪色地讀書給戴縈裊聽,她也只是偶爾從玩具里抬起頭,根本不能完整地聽下去。幾番思索,秦文君根據女兒愛探索愛體驗的特點,決定讓書籍「動」起來。全家人一起和戴縈裊扮演書里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讓女兒愛上讀書。果然,戴縈裊對這種方式很感興趣,興沖沖地為自己選角色。而爸爸媽媽會全力配合她,為了表演得更逼真,還會專門買來面具等道具。扮演「彼得?潘」時,4歲多的戴縈裊幽幽地說:「媽媽,彼得?潘被長大的文蒂忘記了,真可憐。」通過將書里的內容演出來,孩子更能體會主人公的心情和當時的情境,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這種適合孩子的方法,為戴縈裊開通了一條愛上閱讀的路。之後,她沉迷書中,成了秦文君的「寶貝書女」。每晚,戴縈裊都會要求媽媽講一個故事,「枕著」故事酣然入眠。等戴縈裊能自主閱讀時,她就會自己選擇書籍閱讀,幽默或優美的文學作品、植物昆蟲、歷史百科。廣博的知識面,使戴縈裊得到一個美譽:會走動的百科全書。在美國參加面試時,戴縈裊出眾的口才和廣泛的知識面,令她脫穎而出。
適時放手,尊重孩子的選擇
尊重孩子是家長都懂的道理,但在執行中,有很多家長卻總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比如,漫長的暑假,大多家長會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會讓孩子做大量的作業,很少有家長會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自主安排。
但戴縈裊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自己制定暑期計划了,計劃精確到幾點起床,幾點看電視。而且她的計劃琳琅滿目:暑假裡睡幾次懶覺;要去看大海,在沙灘上晚餐,等待夜幕中的星星出現;要逛逛書店和百貨商場;去同學家玩;按烹調書學做日式甜點;到電影院看大片……
沒有提到作業,也沒有說到練琴,孩子渴望自由的心可見一斑。秦文君也不強求,只要戴縈裊能完成學校的暑期作業即可。
當然,作為母親也不能完全置身其外。秦文君和戴縈裊協商好,暑假中,平時按她的計劃執行,雙休日是「家庭日」,全家一起活動。比如,一起游泳、看畫展等,還邀請戴縈裊的同學到家裡做客,由戴縈裊和爸爸採購,媽媽掌勺。邀請的人有戴縈裊的好友,也有曾鬧過彆扭的「冤家」,在放鬆的氛圍之中,女孩子之間特別容易和解。每年的暑假都是如此,既給了戴縈裊自我空間,又製造了她與父母、同學之間的交流機會。
暑期的時間由戴縈裊自主支配,平日的學習也由她自己負責。秦文君很少要求她考多少分,占第幾名。媽媽的放手,反而讓戴縈裊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下學得更好,成績一直遙遙領先。但小學四年級期中考試,戴縈裊的數學和英語考得很差。當她哭哭啼啼回到家中,迎接她的不是父母的呵斥,而是溫柔的勸慰,之後媽媽還幫她分析失利的原因。經過一番了解,發現一些同學在外面上過補習班,提前學過,所以他們上課時不太注意聽講。而戴縈裊是第一次聽,她也分心了,結果就一知半解。在父母的引導下,找到原因的戴縈裊上課更專註,最後數學和英語學得很好。秦文君讓女兒準備一個錯題集,將易錯的題型都記下來。父母的放手和信任,還有出現問題後的及時幫助和補救,都讓戴縈裊特別感動,也讓她對自己更負責,從那以後成績再沒有出現過波動。高三時,她主動向父母提出補習物理,秦文君全力支持。
當然,秦文君偶爾也有糾結的時候。比如,戴縈裊在高三時狂熱地寫作。有時,已經深夜,她還在燈下奮筆疾書。眼看高考臨近,作為母親,秦文君內心也有小小的擔憂。但她沒有阻止戴縈裊,因為她知道阻止不了。孩子即使當著你的面寫作業,可等你離開,肯定會繼續她的愛好。身為兒童文學作家,她也能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理解女兒這樣的舉動可能是高考重壓下,一种放松和發泄的方式。所以秦文君為女兒煮好夜宵,除了提醒她早點休息外,不多說一句話。結果,戴縈裊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復旦大學,她高三時擠時間寫的小說《被磕疼的心》也獲得了「冰心兒童文學獎」。
在美國期間,戴縈裊的業餘時間,也常常是在圖書館看書至深夜。有時間她會獨自去藝術館看展覽、去聽樂團的演出,身邊的同學都在忙著未來的職業,只有她相對自由散淡。但秦文君對女兒這樣的狀態十分放心。「我也是那樣的人,在最忙的時候常常一個人去看電影,但什麼重要的事也沒有耽誤過,因為心裡有譜。」
這個有譜的女兒難道就沒有讓媽媽煩心的時候嗎?難道她沒有過青春叛逆期嗎?面對記者的逼問,秦文君笑著回答:「青春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但我們之間沒有大的衝突。即使有矛盾衝突,也都是我自己慢慢消化掉情緒,絕對不會對孩子發脾氣。」
多年前,秦文君應邀去大連參加一個筆會,想到女兒尚未去過大連,便跟主辦方協商好,準備帶女兒過去,機票也已訂好。但她出發前告訴女兒時,戴縈裊卻拒絕了媽媽的美意,因為她約好了同學,有自己的安排。秦文君很沮喪,很多媽媽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強迫孩子去,而不管他去後是否開心。但秦文君很快平息心情,尊重了孩子的選擇。通過這件事,秦文君也會自我反思,懂得以後有安排要提前和女兒溝通,而不是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流暢溝通,做女兒最親密的好友
秦文君一直覺得「女兒是上天賜予我的厚禮」。秦文君有兩個弟弟,沒有姐妹,所以特別渴望能生一個女兒,陪伴女兒一起成長。戴縈裊降臨的那一刻,秦文君對生活充滿了感激,決定做女兒無話不說的好友。
她們經常一起看電影,手牽著手,一桶爆米花,兩個冰激凌,如同兩個長不大的孩子。從電影院回家的路上,秦文君時常會彎下腰來,聽女兒竊竊私語,兩人的笑聲常常會感染路人。母女牽手,一路走到女兒亭亭玉立時,依然無話不說。
記得上初中時,和媽媽在月光下散步,戴縈裊還會聊自己的擇偶標準。今天她喜歡又高又瘦的男孩,隔天她又喜歡長得壯有學識的。秦文君總是在旁邊頷首微笑,從不發表評論。但她會以身邊好友為例,以家常閑聊的方式告訴女兒:這個阿姨是怎樣的人,她的丈夫是怎樣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在聊別人的同時,慢慢將自己的觀點滲透到女兒心中:「只有價值觀一致,兩個合拍的人在一起才能幸福。」因為戴縈裊也認識這些阿姨,所以相處之時會留心觀察,領悟她們的幸與不幸,修訂自己的擇偶標準。
秦文君家中有一個固定的溝通時間,一直延續至今。豐盛的晚餐之後,在身體能量最充足、精神狀態最放鬆的時候,一家三口不急著離開飯桌,而是暢談各自當天遇到的人和事。明亮的燈光下,常常說著說著,大家笑得前仰後合。身處異鄉,想家之時,戴縈裊心中總會浮現出這幅場景,談話的內容早已經忘記,但那種溫馨的感覺卻記憶猶新。
做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就一定要了解孩子,想她所想,做她所做。戴縈裊10歲時,還不太會跳橡皮筋。因為這是女孩最常玩的遊戲之一,所以戴縈裊在無意中被女同學孤立,心裡很難受。秦文君借著帶女兒去南京旅遊之機,邀請女兒一個好友同行。這個女孩跳橡皮筋跳得特別好,在旅遊之餘,她教會了戴縈裊跳橡皮筋。因為跳得好,戴縈裊的自信和快樂又回歸了。
跳皮筋這樣的小事,很多媽媽也許都不會關注到,即使了解到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問題,秦文君卻知曉這樣的小事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會全力幫孩子去解決。
秦文君還有一種和女兒溝通的獨特方式,就是「媽媽的親筆信」。在女兒10歲生日、14歲成長為少年時、去參加學農活動和夏令營時,她都會飽含深情地寫一封信,裝在信封里從隔壁的書房直接「快遞」到戴縈裊的房間。
嘮叨似乎是母親的天性,但文字有時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因為寫信比談話要鄭重,讀信比交談記憶更為深刻。
戴縈裊也學會了這樣的情感交流方式。她會在秦文君出遠門之時,給媽媽的包里裝一點零食,寫一張小便簽。有一天深夜,秦文君乘坐的大巴車壞在半山腰,一群人凍得饑寒交迫。當她翻包時,意外地發現了女兒裝進去的巧克力,還有一張畫著笑臉的字條:「媽媽,我怕你餓時找不到吃的,給你裝了一點兒零食。」那一刻,秦文君感動得熱淚盈眶,覺得女兒真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秦文君很感謝女兒讓她體驗到了做母親的滿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也讓她的心變得更柔軟,更關注其他的孩子。而戴縈裊一直覺得媽媽是自己崇拜的人,是身邊最親密的好朋友。
從事兒童文學創作30年來,秦文君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8000多封小讀者來信。20多年前就存在的問題,現在依然是孩子們向她傾訴的主題。比如「爸爸總想讓我考第一、媽媽不讓我看課外書、和爸爸媽媽無話可說……」苦惱的孩子們總在信中感嘆:「我真想有一個像您這樣的媽媽!」
「現在,很多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與父母之間都有很深的代溝,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太心急,在孩子的根基還沒有長好之時,就恨不得它能長出葉子來。」採訪結束,秦文君不無擔憂地說。
其實,每個孩子出生時,媽媽都是滿懷欣喜,也自認為將最好的東西給予了孩子。但在激烈競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媽媽過度關注孩子的學業忽視他們的內心需求,越來越多的媽媽因為焦躁不安而缺乏耐心,導致苦悶的孩子越來越多。
願多一些像秦文君這樣的智慧媽媽,淡定、平靜、包容,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給孩子成長的時間,這樣的愛才是孩子想要的。
推薦閱讀:
※寶寶長牙關鍵時期,媽媽必須讓他避開不良習慣
※吃母乳的寶寶要對媽媽說十句話
※她鉤的相框太好看了,竟然每個媽媽都想要
※全職主婦意味著什麼?工齡7年的媽媽真誠分享
※孩子,媽媽欠你童年太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