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雜誌:以和平、開放、包容心態發展中國—東盟關係——專訪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 / 羅?潔

2016年6月2日至3日,由中國駐東盟使團主辦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研討會」在印度尼西亞歷史名城三寶壟舉行,來自中國與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和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的近40位專家學者與會,筆者受邀參會。會後中國駐東盟大使徐步接受了《世界知識》雜誌專訪。

徐步大使是《世界知識》雜誌的老作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年輕的他就開始為我刊大量撰稿,與讀者分享他看世界的感受。幾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布了世界的幾大洲,但與《世界知識》的合作一直延續著……

為什麼要設立中國駐東盟使團

筆者首先向徐步大使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中國與東盟十國都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各國也都建有使館,為什麼還要設立中國駐東盟使團?

對此徐步大使表示,東盟於1967年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近50年的發展歷程。去年年底,東盟宣布建成共同體,成為本地區第一個次區域共同體。在東亞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東盟發起並主導了「10+1」、「10+3」、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東亞地區合作機制,是推動東亞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這樣說,亞太地區的任何重大事務,如果沒有東盟參與都是不可想像的。目前,東盟有10個對話夥伴,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歐盟。這些國家或組織都已在東盟秘書處所在地印尼雅加達設立了常駐東盟使團並派出了常駐東盟大使。

中國與東盟於1991年建立對話夥伴關係,於2003年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對話關係特別是戰略夥伴關係後,中國與東盟高層互動頻繁,經貿聯繫深化,人員往來密切。隨著雙方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的不斷增多,設立駐東盟大使的需求日顯迫切。2008年12月15日,《東盟憲章》正式生效,賦予東盟法人資格,為東盟進行制度化合作以及作為一個整體對外交往提供了重要依據。同年,中國任命首位非常駐東盟大使。2011年1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第十四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周年紀念峰會時表示,中國將於次年設立常駐東盟使團。2012年,中國正式設立常駐東盟使團並派出首位常駐大使。這是中國加強與東盟機構聯繫、推動與東盟關係發展的重要舉措。

使團的主要使命和工作內容是什麼

在談到使團的使命時,徐步大使向我們做了詳細的介紹。他說,駐東盟使團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與東盟秘書處保持日常聯繫與溝通,加強同東盟相關的區域組織、國際組織及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二是服務中國—東盟機制化會議的籌備工作。每年中國與東盟都要例行舉辦一次領導人會議、兩次外長會議、兩次高官會議。此外,還要根據雙方關係發展需要召開臨時外長會或高官會。例如,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與東盟方僅在政治外交領域就召開了兩次高官會,並於6月14日在雲南舉行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外長特別會議。這些會議涉及大量前期籌備工作。三是負責與東盟方就雙方重要會議的成果文件進行磋商。例如,2015年使團與東盟方就《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16~2020)》進行了長達數月的磋商,最終達成一致。該計劃明確了未來五年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的方向和具體合作領域,作為第18次中國—東盟領導人峰會成果文件獲得通過。四是協調落實中國—東盟框架下各類務實合作項目。例如,僅在中國—東盟合作基金支持下,雙方就開展了涉及青年交流、外交官培訓、生態保護、食品安全和縮小發展差距等不同領域的合作項目。五是對地區政治安全及經濟形勢等進行跟蹤調研。作為唯一面向整個東盟地區的外交機構,密切跟蹤本地區形勢發展動向,及時為國內決策提供所需信息和參考建議,這是駐東盟使團工作的重要內容。

怎樣看待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勢頭

徐步大使表示,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當前,中國—東盟合作成果豐碩,勢頭良好,潛力巨大。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倡議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中國—東盟關係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強總理進一步提出「2+7合作框架」,包括深化戰略互信、聚焦經濟合作這兩條政治共識和加強政治、經貿、互聯互通、金融、海上合作、安全、社會人文等七個重點領域合作設想,為各領域務實合作做出了規劃。

談到未來的合作重點,徐步大使做了如下概括。中國—東盟未來合作的重點包括幾個方面:一是不斷加強政治互信。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雙方高層交往日漸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加深。但伴隨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以及東亞力量格局的深刻演變,東盟個別國家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和外交政策走向開始產生疑慮,這在中國—東盟關係的實踐當中已有所反映,一定程度上干擾了雙方深化合作的進程。雙方需要共同努力,找到能夠有效增強戰略互信的途徑,使相互關係能夠行穩致遠。二是繼續深化經貿合作。2015年,中國—東盟貿易額達到4721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1564億美元。中國連續七年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四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未來,雙方要抓住東盟共同體建成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協議達成的重要機遇,加快「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南亞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促進中國—東盟經貿關係發展再上新台階。其中,互聯互通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將是雙方重點推進的領域。三是大力推動人文交流。2015年,中國—東盟人員往來突破23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超過18萬人次。現在每周有千餘架次航班穿梭於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下一步,將把教育、旅遊作為人文合作的優先方向,打造中國—東盟關係新支柱。

為什麼選擇三寶壟召開研討會

徐步大使說,選擇在三寶壟舉行中國—東盟對話關係25周年研討會,是因為三寶壟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友好交往的寫照,也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友好交往的典型代表。相傳600年前,中國航海家鄭和率領數百艘船隻於爪哇島中部的這個海港登陸。當地人為紀念這位「三寶公」,便把他首次登陸爪哇的地方叫做「三寶壟」。根據印尼學者奔牙拉查·翁岡·巴林桐安於1964年在雅加達出版的《端古勞》描述,鄭和船隊抵達印尼後與當地民眾友好相處,積極在印尼傳播伊斯蘭教,深受當地穆斯林敬仰,擴大了伊斯蘭教在爪哇的影響和傳播。直到今天,三寶壟還保留著為紀念鄭和而建的大覺寺和三寶廟等一批珍貴遺迹。

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說,「幾百年來,遙遠浩瀚的大海沒有成為兩國人民交往的阻礙,反而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友好紐帶。滿載著兩國商品和旅客的船隊往來其間,互通有無,傳遞情誼,是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真實詮釋」。李克強總理也在2015年11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中馬經濟高層論壇時的演講中稱,「鄭和是和平的使者,所作所為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精髓。中國人幾千年來追求和平、開放和包容,我們將秉承這一優良傳統,與各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這次我們選擇在三寶壟開會,就是為了紀念這段中國與東盟國家友好交往的歷史,繼承先人的遺志,以和平、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實現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友好相處和共同發展。

怎樣看待這個地區日益加劇的戰略博弈

東盟曾經是一個支離破碎的地區,現在建成共同體了,並跟多個大國建立了對話關係,搞大國平衡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平台,戰略博弈在這個地區加劇。筆者請徐步大使就此談談他的看法。他表示,長期以來,東盟歷經冷戰和地區格局演變,根據自身特點形成了以不干涉內政、協商一致和照顧各方舒適度為主要內容的「東盟方式」,有力維護了內部團結,抓住了東亞區域合作的主導權,取得了在本地區事務中的「中心地位」。2015年年底,東盟正式建成共同體,這是東亞一體化進程中新的里程碑,有助於提升東盟在國際上的地位。

近年來,東盟國家憑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總體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其政治和經濟影響進一步上升。各域外大國看到東亞發展的勢頭及其重要作用,紛紛加大對東盟的投入。東盟國家既為獲得大國青睞感到得意,也為如何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感到困惑。在我看來,東盟要想在本地區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主導作用,至少需要處理好三方面問題。

一是要始終把握和平與發展的大方向。多年來,東亞地區之所以能夠領跑世界經濟,主要原因是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東盟國家作為東亞區域合作的主導力量,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局面。在處理地區國家間的爭端和分歧時,要堅持以對話協商的方式談判解決,不應允許個別國家以一己私利,干擾甚至破壞東亞合作大局。

二是要妥善處理與域外大國的互動關係。近來,大國在東南亞地區不斷加強競爭博弈,個別域外大國試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東盟,東盟應避免被域外大國牽著鼻子走,應通過堅持對區域合作的主導,引導各大國有序參與地區事務。大國在本地區的互動應在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框架下進行,域外力量對本地區日益增加的投入應符合地區和平與發展的需要。

三是要注重東盟內部的平衡發展。東盟擁有世界9%的人口,卻只佔全球GDP的3%。這說明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東盟內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差距十分顯著。東盟國家之間要加強相互幫扶力度,實現共同發展。要使東盟各國都能從區域經濟發展中獲益,使東盟一體化進程惠及各國普通百姓,東盟要克服的困難和挑戰還很多。

作為東盟國家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中國始終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不要被南海問題一葉障目

當筆者提出,有人認為南海問題對中國—東盟關係造成了很大的干擾、成為當前雙方最大的問題時,徐步大使說,我想強調的是,當前中國—東盟關係發展的總體態勢良好,正從過去的「黃金十年」邁入未來的「鑽石十年」。近幾年,在西方和域內個別國家的炒作下,南海問題日益突出,似乎成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大問題。事實上,南海問題只涉及中國與個別東盟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並非中國同東盟整體間的問題。東盟10個國家中,只有四個是聲索國,立場與中國分歧較大的也只有一、兩個國家。當我們分析中國—東盟關係時,一定要看全局、全貌,不要被南海問題一葉障目。

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利用南海問題把中國同個別東盟國家間的分歧無限放大,使之變成中國與整個東盟之間的問題,這種用心是非常險惡的。這些人企圖挑撥中國—東盟關係,謀求以個別東盟國家立場綁架整個東盟,使東盟國家抱團對抗中國。很顯然,他們不了解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的基礎有多麼厚實,也低估了東盟國家領導人和廣大民眾的智慧。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國—東盟國家外長特別會議上,各國外長都認為中國—東盟關係已成為東盟與各對話夥伴關係中聯繫最廣泛、成果最豐富、交往最密切的一組關係,有力地促進了各自經濟社會發展和東亞區域合作,成為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的重要支柱。

從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副代表到中國駐東盟大使的角色轉換

徐步大使在赴任中國駐東盟大使之前,是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副代表。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一個熱點轉向另一個熱點,從一個多邊轉向另一個多邊,徐步大使是怎樣實現這種角色轉換的呢?

他說,從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副代表到駐東盟大使,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角色轉換。這要求我適應新環境,學習新知識,應對新挑戰。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工作,作為一名外交官都要牢牢把握三點:一是要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維護和拓展國家利益是外交官的天職,無論是處理半島事務還是促進中國—東盟關係發展,都要求我在開展每一項對外工作、提出每一條政策建議時永遠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要始終緊盯形勢當中的新動向。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大國關係錯綜複雜,這就要求我們精闢分析形勢,提出務實的對策建議。各國政治制度不盡相同,經濟訴求主張不一,也要求我們把中國的立場與其他各方的想法儘可能加以融合。三是要始終加強學習。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是一個外交官終身必修的課程。外交官心中必須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要對本國國情有全面了解,也要對世界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問題有深入研究。只有保持不斷學習的熱情,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勝任在不同崗位、不同場合代表國家開展對外交往的神聖使命。


推薦閱讀:

世界觀被顛覆了!好玩的國標舞冷知識!
准爸爸必須知道的分娩知識,男人的責任很重大!
你貴姓?你姓氏的那些令你漲知識的趣事…
飛盤奇門遁甲基礎知識閑談(上)
服裝面料知識大全你清楚多少?

TAG:中國 | 知識 | 世界 | 雜誌 | 發展 | 心態 | 和平 | 東盟 | 關係 | 包容 | 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