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實習生:不必知道我為什麼奇葩
2015年,95後男模佳駱經常輾轉於鄭州上海之間,參加比賽和培訓。儘管父母盼著獨子回老家鶴壁安穩工作,並能為其安排好大事小情,佳駱還是想出去闖一闖。(資料圖片)
導讀雖然「奇葩」並不是絕對的貶義詞,但反映出一些實習生的行為或言語「不合時宜」。95後的實習生不僅自己想法獨特,個性獨立,更是將實習單位當做了和父母抗爭的「戰場」 。大多95後不喜歡被父母安排,在很大程度上,父母的介入對孩子的實習和就業是一種「負面的外在因素」。暑期已至,一大撥兒實習生再次湧入各種公司與單位,這讓不少人「見識」到了95後大學生的前衛思想和不同於往常實習生的辦事風格。在這些佔領職場的95後實習生中,越來越多的奇葩人和奇葩事也讓「95前」的員工們「大開眼界」。
在實習單位里,95後們展示出他們不同於前輩的「敢說敢幹」,也讓老員工時不時的「一臉懵」。在網上,關於奇葩實習生的吐槽文章層出不窮,白領們在分享自己「遭遇」的同時也在感嘆:「是他們太奇葩,還是我們太保守?」
「端茶倒水」已成過去式
這個暑假,不少「95前」感受到了95後滿滿的「自信」。對於95後實習生來說,曾經讓老實習生十分尊重的前輩,他們眼裡成為了可以「平起平坐」的普通人,這讓「95前」感到更加不適應。
上海某廣告公司總經理樊珂曾遇到過可以「指點江山」的實習生。
剛過完年,樊珂的公司里來了一位湖北某知名高校的大三實習生。前不久,這個實習生直接來到樊珂的辦公室。「他告訴我,我們這個方案有點問題,野心可以更大一些,可以更有擴張性一些。」
身為70後的他在聽過這位95後實習生十幾分鐘的宏觀建議後,苦笑著告訴他:「你很有想法,好好表現,我會給你升職的。」
樊珂感嘆,現在的大學生很有自信,很重視自己的話語權等各種權利,卻忘了人與人之間還是應該互相尊重、互相聆聽。「他們總要求我們要聽他們的意見,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會聽我們在想什麼、說什麼。」
不能加班,成為了一些實習生們最不能觸碰的底線。在浙江省一家私營企業工作的李佳就曾帶過這樣的一位實習生。
「玩手機、刷網頁、吃東西、逛淘寶,這些我都不想提了。」李佳表示,這個公司一般5點半下班,最晚加班到6點多。有幾天李佳走得晚,實習生就跑到領導那裡質問,為什麼實習生還要加班。「關鍵是我加班,她從沒加過班,都是到點就走。害得領導還跟我說讓我別為難她。」
2015年,中國青年報微信公號之一「長大大」曾統計過「奇葩實習生」的種種表現,其中包括簡歷奇葩、穿著奇葩、語言奇葩、想法奇葩、裝備奇葩、行為奇葩等諸多方面,雖然「奇葩」並不是絕對的貶義詞,但反映出一些實習生的行為或言語「不合時宜」。
北京某網路媒體記者林先生帶過幾個95後實習生,整體感覺是眼高手低。
「有的實習生剛來就想接觸時政特稿、非虛構寫作,交流時喜歡刻意用學術辭彙或者新興網路熱詞。但實際上他們很少讀書,整天就是刷手機。做事情時求速成,不夠踏實、不夠重視基礎。」林先生說。
實習也成和父母鬥爭的「戰場」95後的實習生不僅自己想法獨特,個性獨立,更是將實習單位當成和父母抗爭的「戰場」。在父母托關係、找熟人,歷經千辛萬苦把孩子送進一個自己看好的實習單位後,實習生們卻「不吃這一套」。
今年大三的劉莉曾在北京一家翻譯機構實習,過不多久,劉莉就覺得很無聊。「實習老師也不會跟我交流,大家都坐在各自的格子間里默默地翻譯文章,老師交代好任務就再也沒跟我說過話。」
漸漸地,劉莉出現了懈怠情緒。「我每天來回兩個小時地鐵就為了在這裡『自習』幾個小時嗎?」接著,她就開始遲到早退,然後以學校有活動為由請了幾次假,只顧悶頭翻譯的實習老師只是說一句「好的」。
之後,劉莉在沒有告知父母的情況下就以將要期末考試為由提前結束了實習。「我不是那種能坐得住的人,感覺自己偷懶確實挺不好意思的,提前結束也是為了不影響他們工作。」至於父母,劉莉表示,這樣的結果就可以證明他們是錯的了。
而對北京的陳先生而言,和兒子的這場「實習之戰」是以自己的「慘敗」而告終。
正在上大二的兒子在北京一所高校讀工商管理,為了兒子的未來發展,陳先生托自己的朋友,通過各種關係終於聯絡到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市場部的相關負責人,希望公司可以讓兒子參加實習面試。
在反覆請求和多方努力下,兒子終於有機會參加面試。
「我對你們企業不感興趣。」兒子在面試時這樣說。他轉身離開,留下了幾位驚訝得下巴都要掉下來的HR。而這也讓陳先生十分意外和氣憤:「我為他花了多少心血、多少錢,中間求了多少人,這不是把大家都坑了一遍嗎!我還怎麼做人!」
兒子卻認為這次是成功爭取了自己的權益。他向陳先生表示,以前父母總是不和自己商量,就讓他干這兒干那兒,有什麼異議就被「我是為你好」「我在為你設計道路」這種話頂回去。這次兒子故意這麼做,就是為了和父母抗爭。
然而,當這些大學生想著如何在「實習之戰」中讓父母尷尬收場時,另一些大學生卻過著「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的日子。如今,不少實習生都需要依賴父母人脈才能進入實習單位,而對於父母無法「幫忙」的同學來說,即使出身名校、成績優異也很難敲開實習單位的大門。
「不在現場」的生活方式導致「奇葩」事實上,大多數95後開始佔領職場時,更能引起人們注意的是他們鮮明的個性、自信的姿態、專業的業務能力,以及不願被世俗人情綁架的魄力。這不僅是被「前輩」們認可的,也是值得學習和鼓勵的精神。然而,少數95後大學生卻把這些特質當做任性的借口。
對此,一些高校教師表示,95後鮮明的個性值得肯定,但由於缺乏社會經歷,這些大學生在實習中會顯得不夠成熟、不負責任、過於自我,這不僅需要老師們進行引導,也需要學生們多到社會中歷練。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劉樹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認為,老一輩人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在外工作,對於人際交往和社會環境都十分了解,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只知道學習,很少了解學校以外的事。
劉樹勇認為,這樣的情況造成現在的大學生在接觸網路信息後對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很有自信,但缺乏社會實踐經歷,一旦接觸到真實職場就變得受不了委屈和質疑。
對此,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也認為,在了解認識社會、處理人際關係方面,95後非常缺乏相關能力和意識,而造成這種狀況的決定性因素是網路等高科技的發展。
「對於95後來說,很多事情足不出戶都可以在網上解決。」在張寶義看來,這種特點讓他們與社會的接觸比較少。「由於長期在一種『不在現場』的狀態下與人交流和處理問題,一旦到了複雜真實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就很可能不知道怎麼妥善處理問題,怎麼巧妙地把話說好。」
此外,特殊的成長環境讓95後普遍缺乏為他人考慮或者服務的意識,而這一點恰恰是最讓更年長的老職場人不能接受的。張寶義表示,95後的自我意識很強,基本上完成了既定任務後不會去想著過多地表達對年長者或上級的尊重,更談不上付諸實際行動給予幫助了。
在他看來,95後相比於80後等年長一些的青年,優勢是創造力更強、想像力更豐富,在當今市場化大潮的大背景下他們的這種優勢比以前更能得到認可與承認。相比過去,懂禮貌、會為他人考慮等品質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對於很多父母會幫助孩子找實習或工作的現象,張寶義談道,這種現象出發點是好的,但在現實中往往會產生矛盾。
「大多數95後不喜歡被父母安排,很多孩子甚至都不希望父母對自己的未來規劃和工作方向了解很多,更不要說在實習和就業上聽從父母安排或者依靠父母關係了。」在張寶義看來,在很大程度上父母的介入對孩子的實習和就業是一種「負面的外在因素」。
社會資源有限的孩子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單位,很多時候不得不藉助於父母的關係,這就形成了更深的矛盾。張寶義認為,這種情況下的實習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工作和父母介入的關係,如果不感興趣,很多人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後會尋找機會離開。
對於自主觀念更強的95後,父母的干預反而會讓他們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從而導致日後的種種矛盾。因此,張寶義建議,孩子自己能找到工作的情況下父母應該盡量不干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在哪裡。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實習生 胡彥然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推薦閱讀:
※同為95後,李凱馨和我們到底哪不一樣?
※拍攝及後期詳解 95後攝影師教你拍攝城市風光
※95後平均17歲就初嘗禁果?
※95後找對象 首先看三觀
※再過五年,95後將面臨真正的單身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