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德與家風

緊扣時事道德話題和美德人物、美德故事等,挖掘現代社會中的道德閃光點,用評論的力量解讀當代人身上的美德傳承與積澱,引發社會思考,推動社會文明向善發展。有了這份明白,才更能清晰地做出取捨,把最有代表性和最精彩的部分,呈現給觀眾。 江蘇電視台《德行天下》之《老馮家的傳家寶》榮獲第26屆中國新聞獎電視訪談類一等獎。這個節目講述的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和諧勵志家庭故事。節目通過主持人與現場嘉賓、評論員及觀眾的訪談,藉助87歲的馮樹憑老先生及夫人榜樣先行、潛心育子、辦家庭報弘揚良好家風家訓的細節和經歷,評述現代社會小家庭模式中長輩與晚輩之間的交流方式,傳統美德在家庭成員中的接力,良好家風家訓對年輕一代的熏陶和教育等。節目從對這個典型中國家庭的橫向解讀中,尋找家風家訓的歷史傳播規律,找到國人在當下社會中最容易被隱沒和忽視的美德基因,不僅符合習總書記加強家庭建設工作的要求,也溫暖社會、鼓舞人心。激動之餘,分析節目的生產過程,希望對同行有所啟發。 節目創作背景 《德行天下》是江蘇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和江蘇廣電總台聯辦,於2013年1月開播的一檔道德評論周播節目,江蘇城市頻道負責欄目的製作與播出。節目開播以來,緊扣時事道德話題和美德人物、百姓中的美德故事等,挖掘現代社會中的道德閃光點,用評論的力量解讀當代人身上的美德傳承與積澱,引發社會思考和推動社會文明向善發展。 2015年3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指示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進一步落細落小落實,江蘇省委宣傳部與江蘇省婦聯聯合組織開展了「和美家庭·德潤江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實踐活動。2015年4月的一天,時任江蘇省婦聯副主席的常勝梅突然給我電話,問詢《德行天下》欄目。原來,是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楊志純同志在活動運行的宣傳策劃中提到了《德行天下》。在兩位領導的建議和指導下,《德行天下》緊急召集專家策劃,在2015年5月即推出了五集系列節目「家庭·家風·家教」。 這五集專題是我們根據社會敏感度和符合當下家庭關係建設急需關注的話題設立:如何營造良好親子關係;晚輩對長輩如何「好好說話」;如何關護單親家庭孩子成長;如何避免家庭暴力;如何傳承好的家風家訓。根據這五個話題,我們挑選典型家庭故事做深度評論,並結合騰訊大蘇網進行話題的網路互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該系列節目在播出之後,即受到全國婦聯的表揚。《老馮家的傳家寶》就是該系列節目中的一集。 現代社會還需要家風家訓嗎? ——從身邊典型中找答案 習總書記曾在2015年春節團拜會上語重心長地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家庭是國家和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美才有社會和諧,家庭興旺才有國家昌盛;而家風則是家庭的靈魂和內核。 可當下社會,家庭、家風建設狀況並不容樂觀,各類家庭矛盾頻發,成為一大社會問題。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國內2~3人組成的小型家庭佔到了總家庭數的一半以上。現代社會大家族不再是常態,家庭規模縮小,家庭成員分散。小家庭更崇尚自由寬鬆的家庭氛圍,在這個以小家庭為主的社會,我們是否還需要家風家訓呢?優良家風又該如何接續呢? 這個問題,我在策劃節目之初也沒有想明白。為了增強互動效果,也為了了解社會大眾的觀點,我們提前在騰訊大蘇網發布了一個網路互動:「晒晒」你的家風家訓。結果,一個晚上便收到120條回帖。網友各自曬出自己的家風家訓,其中不少還都挺有哲理。比如網友「絕壁空靈」留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是從小父親教導我們的,一直記在心上。」網友「哀木梯」留言:「從小聽到老爸的一句話:自力更生。老爸做到了,我也做到了。」看來,家風家訓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隱形、高深,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時候,我們不夠敏感沒有察覺。 根據節目生產流程,針對這個話題,我們要組織專家做前期的策劃。南京日報首席評論員劉根生和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金一虹受邀和我們的嘉賓共同探討。通過海量素材的搜尋,我們從江蘇「最美家庭」和南京市「最美家庭」的獲獎名單中,找到了一個鮮活樣本,那就是南京市夫子廟小學校長馮愛東所在的馮家。馮校長的父母都是80多歲的高齡老人。二老不僅身體康健,每天還飽含熱情、興緻勃勃地採制著一份自創的「馮家家庭報」。再看這份家庭報,不僅足夠正能量,還有不少警世諺語和家風家訓。最關鍵的,這個擁有四代17口人的大家族,雖也是小家庭模式分散居住,但祖孫之間關係融洽、氣氛和睦,家庭成員個個精神飽滿、工作業績也都不錯。從這樣的「最美家庭」著眼挖掘家風家訓的價值內涵,應該會容易些吧? 果然,節目策劃時,大家一眼便看到了馮樹憑老先生主持編訂的家庭報上,那句醒目的家訓:「堅持和諧,追求卓越,爭取奉獻。」前來參與策劃的馮愛東校長介紹:「堅持和諧」就是一個家庭必須和諧,和諧才能團結;「追求卓越」就是工作上要做最好的;「爭取奉獻」,就是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都要講一個奉獻精神,要能吃虧會包容。這話雖然說得對,可怎麼就影響到了馮家人?要知道,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標語橫幅,自小到大我們學習到的名人名言也不少,又有多少是對我們的行為有影響和約束力的呢? 家風家訓如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精心設計,訪談談出精彩 編導深入馮家去採訪了,回來整理出台本了,我卻總覺得缺少那麼一點最重要的魂。在老馮家,家風是有的,也是好的,但是如何讓觀眾從中體會到這種傳承是真實發生的,對家庭成員是有能量傳播的?或許,編導領會了,我還沒有領會到,畢竟我沒有去現場採訪,還沒有和當事人見面呢。 帶著心中的疑問,我們開始了演播室的錄製。馮樹憑老先生和夫人都來了,老先生精神矍鑠,腰桿挺拔,雙目炯炯,看上去自然有一種精氣神。開場,曾獲全國金話筒主持獎的主持人趙丹軍溫婉善言,與老先生的訪談十分自如。而馮樹憑老先生不慌不忙、自成語態的談吐頓時讓我內心的擔心放了下來。 趙丹軍提問:辦報是為了傳家風,您家的12字家風是怎麼來的? 馮樹憑老先生不緊不慢地回答:我爺爺是私塾先生,我從小也接受過私塾教育,比如孔子提倡和諧,我也把家庭和諧放在家訓的首位。但我也不會照搬傳統。比如傳統文化提倡「和為貴,忍為高」,對此我並不認同,我覺得是「和為貴,愛為高」,家人之間要講愛,才能和諧。「和為貴,愛為高,溝通包容路一條」,這是我總結的。 根據事先的策劃,我們還要給老先生提幾個犀利的問題。隨後,趙丹軍拋出郭德綱的「另類」家訓問老人:「江湖險,人心更險。春冰薄,人情更薄。一入江湖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有人誇你,別信。有人罵你,別聽。」很多人都說,郭德綱這個家訓雖然不怎麼好聽,但是很現實。您怎麼看? 只見馮老先生睿智機敏,依然不慌不忙。他並未接住主持人的提問,而是話鋒一轉,巧妙避開了鋒芒:「悲觀的人看花,是悲傷;樂觀的人看花,是芬芳;達觀的人看花呢,是花果的希望。你心裡是怎麼想的,眼睛看到的,其實就是什麼。社會其實什麼都有,什麼樣顏色都有,就看你怎麼樣去把握了。如果你老看社會是烏七八糟的,那麼你永遠走不出來,所以要看好,看優點。」 老人這一番話,回答得實在太巧妙了,讓現場人震驚。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或者說祖輩傳下來的家風家訓好,又為什麼好?眼前的這位老人用簡單智慧的語言,詮釋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講得那樣自然,大家聽得也十分走心。突然間,我從老人的沉穩和淡定中讀出了一個體悟:所謂家風家訓,其實就是像馮樹憑老先生一樣的祖輩們,根據他們生活的經驗總結出的哲理,或是用他們的言行感染後人;或是用成文、不成文的警句和故事代代相傳,逐漸形成了有形無形的精神資產。這些話,現在說出來似乎落了俗套,但在我卻是實實在在的心靈體驗。在領會到這一份體驗之後,再去探尋好家風的價值內涵,我就不再覺得空泛了。 在演播室的訪談,我們邀請了馮家三代人的代表。馮老先生的小女兒馮愛東介紹,馮家四個子女,或是知名排球教練,或是高級工程師,或是小學校長,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那也是受了父母的影響。馮老先生的孫子介紹,他們看到祖輩恩愛和睦,自家小夫妻也學會了包容和謙讓,小家庭自然也和和美美了。最小的四歲重孫,據說也是在家人的良好教育下,不爭寵不霸氣,正在學習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明理守德。看來,不管家庭模式如何改變,這一脈相承、代代延續的家族的魂,是一直都在的。 前面問馮老先生設立的家風家訓,那他的這些家訓又從哪裡來呢?主持人趙丹軍巧妙布局,在和其他人談了一圈兒後,臨近結束時又向老人提了這個問題。馮老先生隨後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他說他的成長過程中,也是經受過家風家訓的熏染的。如抗日戰爭時期,馮老先生的家鄉在偽滿洲國的一個省。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馮老先生的祖父不讓孩子們去上日本人開的學校,自辦私塾,在家教育子孫讀古書。而當時,馮老先生每年都要跟著祖輩貼對聯。而這對聯竟年年一個樣:「大樹捍威,武功報國。詩書繼世,文教傳家。」 好個「文教傳家」!近百年的風雨,這不變的愛國報國情懷和敬業進取精神,在馮家一代一代人身上傳承接力,到了今天,其實一樣在繼續。如果說有一點小不同,那就是根據時代發展,馮老先生把戰亂年代祖輩的家訓修改成了今天的「堅持和諧,追求卓越,爭取奉獻」。 家風家訓在時代變遷中如何接力更新? ——巧設立場辯論,挖掘深度內涵 作為一檔道德評論節目,《德行天下》絕不止是講故事聽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故事解析背後的思辨與哲理。2013年,欄目開播以來合作組建了一支優秀的評論員隊伍,他們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媒體記者,有的是行業精英,還有在校大學生等。為了保證評論員的穩定性,欄目還與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人文學院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充實節目的專業力量。2015年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的作品《炎黃是你也是我》,就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葛晨虹老師來參與評論,為節目主題的提煉與升華做了極好的評述。 本次節目的評論員設置,我們根據專業分工和話題特點,邀請了南京師大教育學院教授劉晶波、新華社資深記者劉兆權以及研究家訓歷史的國內知名教授陳延斌。好的家風家訓需要傳承,可是現代社會的人有多少能夠接納這個觀點呢?他們不接納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為了增加現場討論的激烈效果,提高訪談熱度,我們習慣性地想給家風家訓這個看似古板的老話題找對立觀點。很快,我們就找到了持反對觀點的年輕人。他們成為埋設在觀眾席中的反對者:「我是不太支持這種家風傳承的,因為我覺得家風的形成,就是前一輩人的經驗,但是每一輩人都有每一輩人自己的想法與態度。把我父母、我爺爺奶奶他們的想法落在我的身上,那可能就會阻止我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非常犀利的表達。年輕觀眾的反對聲一出,現場評論員就立即展開了回擊:「可能你這一代跟上一代和上上一代,有非常非常多的不一樣,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同樣有一個共同的基點。就是我們都是人,我們有共同的人性當中所關注的東西,這個東西無論三千年之前,無論是五千年之後,只要人類在,它就會傳承下去的。有哪些共同的東西呢?比如忠誠,比如公正,比如積極向上。人類發展過程當中,那種精神文明當中的要素,將代代相傳,不因任何境際而消失。」 這段交鋒完全是現場自然發生,我們事先並未策劃。可正因為前期設計中,我們安排了持對立觀點者,現場評論就自然發生衝突,觀眾和評論員就自然對辯起來了。藉此機會,南京師大教育學教授劉晶波也把家風家訓的內涵做了更深入的解析,讓我們受益匪淺。 現代社會「官二代」「星二代」問題頻出,大家知道為什麼嗎?談完好家風存在的必要性之後,我們又遞進一步,引入社會敏感話題來評說優良家風家訓存在的重要性。 這時,專門研究家訓歷史的陳延斌教授打開了話匣子。他脫口而出,一下子說了十幾個案例,全是經典:「包公的家訓:『後世子孫如有貪贓枉法的不得放歸本家』。被開除了,死了以後,不能葬入祖墳。而且包公讓他兒子包珙把這個家訓刻在石頭上。包氏家庭有一兩千人,沒有一個因為犯罪被處理的。寇準,這也是一個很有名的官吏,但是他生活到後來就居功自傲,生活很奢侈。所以他的後人就跟他仿效。到了第二代,叫『官二代』的時候,這個家族就破落了。」 「當下社會,很多人受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各自為政。在家裡面,大家都在想著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在這個家裡,我還和誰之間有更好的依戀、信任、依賴這樣的一種關係。我覺得,這是我們需要去關注和尋找的一個部分。」 新華社江蘇分社資深記者劉兆權也提出告誡,古代的家風家訓也有糟粕,大家要辯證看待。家風家訓也要與時俱進,好家風才能代代延續。他的觀點也豐富了我們的話題。 孟子說過: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一個家庭中,其實發生作用的是每一個個體的人。每一個人做好了,家庭就好了,社會才會和睦。家風正,國風清,這個社會風氣才能正。 在完成這期節目錄製以後,我對古聖先賢的這些哲言彷彿更能看懂和體會了。現場演播室錄製了一個多小時,後期節目製作中,因為有了這份明白,我們也更能清晰地做出取捨,把最有代表性和最精彩的部分,呈現給了觀眾。 好家風家訓提煉出的是人性中共同的美德 ——政府引導社會建設,節目將持續關注 《老馮家的傳家寶》及五集系列專題「家庭·家風·家教」播出之後,2015年6月,我們又聯合江蘇省婦聯權益部圍繞「孝道、夫妻婚姻關係經營及父母與子女婚戀關係」等話題製作了三集系列專題。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訓家風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等多位代表聯名提出有關「加強家庭與家風建設的建議」。其中的內容是:一、建議通過加強家庭、家風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準;二、動員全社會重視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齊家之道在當代家庭、家風建設中的作用;三、建議中央設立家庭、家風建設指導協調管理機構;四、建議為家庭、家風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制度支持;五、設立相關的家庭救助機構;六、加強宣傳教育,為家庭、家風建設尤其青少年教育提供切實指導等。 家訓是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家規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風是家族子孫代代恪守家訓、家規而長期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族成員自豪感的源泉。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要求之後,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全社會都掀起了一股濃厚的營造良好家庭文化的風潮。《德行天下》欄目也緊跟發展,及時跟進做了新的專題。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身邊朋友都在朋友圈曬出各自的家庭美照。有的是帶著孩子回家探親,有的是陪伴老人外出旅遊,還有的是攜家帶口參加公益活動……我想,老馮家用家報記錄和傳承家風,社會人也正在用新媒體記錄和傳播著各自家族的文化與美德。這種全新的交融,必然能夠推動我們的社會向著更文明、更友善、更和諧的方向發展。 (作者系江蘇廣播電視台城市頻道《德行天下》製片人) 責任編輯:楊芳秀
推薦閱讀:

「順風順水」的家風水
良好家風代代傳 好家風身教勝於言傳
【詩詞家風采】岳紅霞近作選登
怎樣查看自家風水好不好?
莫讓家風「傳家寶」沉睡在箱底

TAG:美德 | 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