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師、學生、家長

老師、學生、家長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問候 「呀,蔣老師,您對學生可真好。您瞧您,這麼忙,還來家訪,我家嫻嫻呀,多虧遇上您這樣的好老師。她以前可不是這樣的,我看她呀,呆在學校里似乎是關在監獄裡一般難受,整天愁眉苦臉的。現在可不同了,整個人都變了,回家也樂意把學校里的事情講給我們聽了,臉上有了笑容,連吃飯都香了!」我才踏進金嫻婷家的家門,她的母親就彷彿看見救世菩薩一樣左謝右謝開了,我倒反而窘迫起來,也不知我何時立下了此等「汗馬功勞」。交談中,我才知道「汗馬功勞」得歸功於一次小小的問候:2002年9月,病休下來的金嫻婷調倒我們班續學,因為了解金嫻婷曾經患心肌炎,且平時體弱多病,所以平時對她的身體狀況就自然多了一份關心,經常叮嚀她:「多穿點衣服,注意保暖。」9月的天氣,夜冷白熱,體弱的她咳嗽咳得厲害,見她這種情景,我不禁走過去,輕輕拍著她的背,詢問道:「看醫生了嗎?怎麼不多穿點衣服呢?」在我看來,這只是一聲最普通不過的問候,未曾想,就是這樣一聲問候,竟讓這樣一個孩子感動了許久,竟然就融化了她心中久凍的冰層。金嫻婷這樣對我說:「蔣老師,您不知道。當時,您的這一問一拍,我所有恐懼、顧慮和壓抑全沒有了,我感覺到站在我身邊的就是我的媽媽、我最親密的朋友,當時我感動得眼睛澀澀的!」她的媽媽這樣對我說:「其實,我也知道我們的孩子以前為什麼會這個樣子,我的孩子成績不太好,以前也從來沒有受到過老師的關注,而你卻不僅不冷淡她,還這樣噓寒問暖,這怎能不讓她感動與快樂?其實對於我們做父母的來說,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孩子身心兩健,而不希望她成為一個成天悶聲不響的書獃子。」細想我們平時的作為,又何嘗不是如她母親所說的那樣!在學生眼裡,我們是如此的偏心:對於優等生,我們總是笑臉相迎、寵愛有加、呵護備至,甚至可以包容他們的錯誤;而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哪怕只是犯了一點小小的錯誤,我們也會小題大做、吹毛求疵,也無怪乎金嫻婷之類的學生會為一句最普通不過的問候感動良久了。這份感動也著實觸痛了我的心靈,可見我們平時是多麼吝嗇自己對學生的問候,尤其是對差生的問候,以致這樣普通的一聲問候竟成了學生慰藉心靈的奢侈品,成了學生快樂生活的源泉,對學生產生如此久遠的影響。想起以前總是在學生面前匆匆收起了自己的笑臉,彷彿那會影響到自己的尊嚴;想起面對學生熱情地問候「老師早、老師好」時,我們回報的總是一聲冷漠的「嗯」,彷彿我們是至高無上的權威,我真的無法想像,在學生的心裡,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不懂人情的怪物,更不知道當學生面對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們要學會尊重人、學會關心人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又會如何地嗤之以鼻!德育,何必非要舉行什麼「意義非凡」的活動,何必非要進行什麼苦口婆心的說教,也許,你的一舉手、一投足,你的一句話、一片情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所以,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問候! 快樂在哪裡?這幾年來,以人為本的思想日漸突出,人們都開始找尋自己的快樂,我也同樣。非常慚愧的是,直到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都活得稀里糊塗,什麼也不懂,更不懂什麼是快樂。於是我便放下手中的事,專門去尋找快樂。我嘗試了很多途徑:旅遊、購物,吃、喝、玩、樂,努力使自己要找到快樂,卻發現吃過喝過玩過樂過以後,一種莫名的失落會籠罩著我,反而,我比原來更不快樂了,這是為什麼?困惑了好久,也痛苦了好久。偶然一天,看了幾篇文章,也許對我來說真可謂「心靈雞湯」吧,恍然大悟:一個人要了解生命的價值,明白自己的需要,懂得怎樣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對未來始終有夢,也許就是這樣,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快樂!我用自己的不大的眼睛看了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不禁為自己惋惜:唉,多好的青春年華呀,居然就這麼渾渾噩噩地過來了,也沒能為世界……哦,錯了,太大……為社會……別抬舉自己了……那說好聽些就為了咱學校、咱的學生吧,竟然也沒做過啥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嗯?說到這兒不忍心再說下去了。得!大牛咱不吹了,就談點實在的吧。說句大、大、大實話,我發現,除了做一個老師教書育人,徹底地把咱這支蠟燭燃滅以外,我還真不會做別的事了(這可是用十幾年的青春換來的!),就這行我還算駕輕就熟,別的行業還真不敢去嘗試,怕砸了。所以,也死心了,不去朝三暮四地想著這山高那山低的,一門心思就做個好老師吧,誰讓咱這麼喜歡孩子呢,也算是上船容易下船難啦!就這麼著我做做深呼吸,回眸凝望,眼波流轉,突然大吃一驚! 原來風景這邊獨好! 我發現: 和學生在一起是快樂的! 看著學生成長是快樂的! 為學生帶來開心是快樂的! …… 工作著是快樂的! 感謝學生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課間十分鐘。孩子們吵吵嚷嚷地跑進音樂教室。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我在鋼琴前面很隨意地彈著。無意間抬頭一看,發現一個孩子在流淚,我以為他有什麼難過的事,便停下來,輕輕地問:「你怎麼了?」 「老師,你彈的是什麼曲子?我好想哭啊!」 「噢?我彈的是《北風吹》,你聽到什麼了?」「老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首曲子很悲,像是生命一點一點地消失!」那一刻,我驚訝極了:不過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呀,而且在平時的音樂課上他總是坐不住,對音樂的感覺竟如此敏銳!同時,他的話也帶給我深深的思索:音樂是什麼?學習音樂應該讓孩子們學會什麼?我想應該是對音樂的感受吧!那麼我們是否給予孩子這種感受音樂的機會了呢?想想我們以前的音樂課,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只是從音樂課上學會唱課本中的歌曲。音樂的美好在音樂課中變得枯燥而乏味,難怪會有這樣的調查結果:「100%的學生喜歡音樂,而80%的學生卻不喜歡音樂課。」我第一次為我的課堂感到如此的不安。 上課鈴響了。我激動地對孩子們說:「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曲子,聽聽我們能從中感受到什麼。」孩子們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結果,有70%以上的孩子能把音樂的情緒說得很棒!我拋開本節課的內容,給他們講白毛女的故事,我講得很投入,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只不過是一個曲子,一個故事,孩子們卻好像長大了很多。 在此後的日子裡,我不再拘泥於課本,孩子們也不再僅限於課堂。貝多芬的奏鳴曲和勃拉姆斯的交響曲成為我們師生共同欣賞的名曲。春天來了,我們一起走出課堂,用我們的歌聲讚美春天;在母親節來臨的日子裡,我們一起欣賞《燭光里的媽媽》、《白髮親娘》;教師節到了,我們一起學習《我愛米蘭》……感謝學生,他們讓我對音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謝學生,他們讓我懂得音樂不是單純的旋律。感謝學生,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他們不再是不懂世事的小孩子,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感謝學生,他們讓我對音樂教學有了更高的追求。感謝學生,因為他們也是我的老師!…… 感謝學生! 信——心靈溝通的橋樑 略帶稚嫩的言語,甚至還帶著一些錯別字。通過孩子在教師節寫給我的一封封簡訊中,我感到我已慢慢走進他們心靈的深處。通過給學生簡單的回信,我努力使自己跟學生貼得更近,溝通得更深、更廣……學生的信:姚同學:9月10日是教師節——慶祝教師的節日。在人們成長的路上不管是偉人,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不能離開老師的關懷。三年來,您每次都有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細心地教導我們,讓我們學會了許多的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還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我記得二年級的時候,您喉嚨痛,您還堅持來上課。可有些同學不聽,有的做小動作,有的講話,你不得不忍著疼痛,提高你的聲音,讓每個同學聽得清清楚楚,我在這兒向您說一聲:真是太對不起您了,徐老師,謝謝您!因為您是我最敬愛的老師,所以我有一句心裡話想對您說,每次你都讓一些你心目中認為好的同學做事,其實他們在做事的時候,我也想做,為班級做事。看著她質樸的語言,真誠的心靈,我心思如潮,特給她回信如下:教師節能收到你的信,我很高興,謝謝你從心中尊敬並感謝老師,這是我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在老師心目中,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聰明可愛的孩子。比如你,熱情大方,經常會主動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你為老師做的一切,讓我十分感動,更使我體會到了做老師的樂趣。知道嗎?每當老師看到你們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在生活中有了長進,我會感到非常欣慰。老師多麼希望和你們能象朋友一樣相處、交流、溝通,有心裡話及時寫信告訴老師,好嗎?家長的信:今天,孩子回來對我說:「媽媽,老師說我也是好學生呢。」我有幾分高興,也有幾分心酸。現在,考試的分數使學生自己把自己歸類好或壞,喪失了信心。同樣,老師的一句話,使她又有了自信。今天,姚燁回來很開心,謝謝你,老師。能對孩子說鼓勵的話,這對她很重要。希望老師你永遠這樣,會在她成長的路上起到積極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只有深深地愛學生才能取得他們的信賴。教師節,在與學生們的書信交流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心靈的溝通是師生交流的最佳橋樑。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可以是田園詩,可以是古體詩,也可以是抒情詩,有各種各樣的情調與內涵。我們更應該走進孩子的心田,用心去譜寫這首詩,因為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我們寫詩的語言! 一次特殊的家訪 這個學生對於我有些特殊:她是我小舅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小表妹。剛畢業那會兒,曾有兩年的時間寄居在小舅家,與那時剛上幼兒園的表妹吃、住、玩在一塊兒,很不陌生。漸漸,她上小學了,越來越大了,雖同校,但不同樓,又是師生,倒不常見到。只是聽她的任課老師說她的種種:知識面廣、反應快、能說會道、愛勞動……也會從親友那兒得知她任性、貪吃、愛看電視……那時的我,只當她是一個小妹,對於這些總是寬容的一笑了之。今年暑假,我被告知要教我表妹的班了。於是,家訪的第一站就是小舅家。門一開,我嚇了一跳,表妹怎胖成這樣子?應聲而來的舅媽倒茶讓座拉開了話匣子。第一句話就是:這孩子,我實在沒辦法了。我聽母親說過,表妹在一次皮膚感染後患上了急性腎炎,上學、病假反覆了多次,每次都因為父母管不住任性、貪吃的孩子,忘記了醫囑,導致病情一點點的加重。果然如此,舅媽絮絮叨叨的說著:「跟她說她又不聽,一個暑假在家,不是吃就是看電視,作業總要催了又催才勉強去做,更不要說複習上學期拖下來的功課了。爺爺又很溺愛,一到身邊什麼都依了她,恨不能給她摘天上的星星。她脾氣一大半都是給老人慣壞的。現在家裡沒一個人的話她聽,看現在胖的……」她說到這裡,我不由想起那一次:在外婆家,我不知教育了她幾句什麼,她竟然理直氣壯地說:「你現在是姐姐,不是周老師。」把我氣得夠嗆,但同時也感到一種無奈及焦慮。由這一次的家訪,我深深地感到,新時代的獨生子女教育,以及如何進行家校聯繫、溝通,尋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問題,已是班主任工作中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獨生子女群體在學生中佔有很大比例。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父母長輩的溺愛,蜜罐里的成長之路,都讓其容易養成驕橫、嬌氣、懶惰等不良習氣。如果在小學期間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導,教師不能與家長分析清其中的利害關係,並配合協作,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新的學期,特別對於我這樣的新接班班主任,應該通過家訪、電話交流等家校聯繫方式,迅速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狀況,建立良好的師生、家校關係,對症下藥,為學生樹典型、找榜樣,多鼓勵、多幫助,給他們自由翱翔的天空,給他們自立自理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擺脫「嬌、驕」二氣,早日成長為展翅高翔的小小雛鷹! 使學生樂於接受批評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是經常的事,但當眾不留情面的數落,或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勸說,往往收效甚微。尤其是粗暴的訓斥,還可能導致壓而不服、口服心不服的師生感情上的對立。每一個學生在其學習生活的每一個階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也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教師的職責,就是恰當運用表揚與批評的方法,引導並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好多學生喜歡聽表揚話,不願聽批評話,甚至一聽批評就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我們在批評其不足前,應真誠地讚揚他的進步,如果能巧妙地用讚揚其進步代替批評其不足,則效果更好。   我班有這樣一個女生,在家父母把她視為掌上明珠,百般呵護,事事順心,因此,她具有強烈的自尊心,有時不能正確看待老師的批評。有一次,數學老師多次發現她抄作業,並私藏答案。針對這種情況,我想通過這件事,教育其他學生能實事求是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我在沒有作全面細緻分析的前提下,當眾批評了她,並要求她在全班作檢查。使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晨,我一到校門口,就發現她母親在等我並告訴我,昨天她女兒回家後傷心地哭了,併流露出不想上學的想法。本來我想重鎚敲響鼓,使她有所改變,同時也起到教育他人的目的,卻忽略了批評她的場合及表揚她的長處,結果引起了她情感上的對立。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為自己的教育方法失當而深感內疚。後來,我改變了只是一味地就缺點批評學生的作法,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在階段測試後,我到這個學生的家裡去家訪,當著家長的面表揚她的優點和進步之處,並抓住時機在班上表揚她的進步。然後,我找這位學生促膝長談,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例如講話中採取間接提醒:「你這個階段進步較快,如果你能進一步抓好課後作業和複習兩個環節,相信你的學習成績會進步更快。」還有我把一些好的事例和文章給他看,去感悟她,這比單調的說教要更有效。其次,我對她循循善誘,引導她掌握一些做人的原則、學習的方法以及心理調節的方法,讓她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再次,我在班級工作中多給他一些鍛煉的機會,給她展示自我的舞台。如經我提名,由她當我班的財政部長管理班費,她擅長唱歌,我就發揮她的優勢,由她負責舉辦班級主題班會,當她在開展活動時,才發現班級同學對她的注視,才更深刻明白想組織好班級活動並非一件很容易的事,這樣既鍛煉了她的組織能力,又讓她深刻地感受到老師在關注她,幫助她。後來,她在周記中真誠地寫道, 「老師,那次的事我錯了,我到如今才真正的明白,你是真誠地希望我進步,希望我成功。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你等著瞧吧。」反思:1、從這件事,我認識到:老師要理解、寬容、善待學生,批評學生,要注意形式與場合,大多數學生是不願意被當眾批評的,在眾目睽睽之下,學生有的情緒對立,有的緊張恐懼,有的無動於衷,有的甚至默默對抗……很難達到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2、任何學生都有進步的可能和機會,老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循循善誘地去促進學生進步,為學生提供成功的平台,這是每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老師教育要善於把握分寸,這既區別於板起臉孔訓話,又區別於毫無原則的縱容遷就。在這裡,教師要及時調整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多表揚,並以側面指正他的不足,進行必要的指導,輔之以效的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漸地克服自己的缺點,不斷地取得進步。 他只是需要關注 案例:班裡有一個叫小文的男生,行為跟名字正好相反,作業不做不說,課堂上屢屢破壞紀律,不是抓女生辮子,就是把書掀得嘩啦啦響,甚至用怪腔學老師說話,經常引起全班哄堂大笑。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雖多次疾言厲色地批評他,制止他種種不良行為,也曾多次聯手班主任、家長力數弊端,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直到他邊流淚邊寫下深刻的檢討。在深感解恨、獲得心理平衡之餘,我才發現又做了一次無用功。他不僅依然我行我素,而且變本加厲了,真讓人頭疼。分析:萬物皆有源,我自己深感沒有對症下藥,沒有了解他真實的想法。如何走進他的心靈?對了,何不利用語文學科特色——寫作,言為心聲,說不定能找到解開心結的鑰匙呢?於是又到了寫作時間,我布置了題為《說說心裡話》的作文,要求:寫真心話,如實記錄學習、生活中的困惑、煩惱、喜悅、憂愁。果然收到了他的一篇讓我既高興又震驚的文章:「其實,我不想和老師作對,只希望你們能多看我的優點,不要用變色眼鏡看我。而且我自認為我就是天才,他們(同學)才是白痴 。班裡沒人理解我,同學老學我說話結結巴巴,模仿我走路跌跌撞撞,笑我唱歌跑調,說我是豬,是班級的災難之星。因此我只能通過搗亂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我也有自尊,可你們都害我,我也害害你們,讓你們嘗嘗被侮辱的後果,讓你們學得不安穩,大家一起完蛋。」這是一種很偏激的逆反心理,看著觸目驚心的話語,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心病還要心藥醫。我想起了心理學上的一句話:當一個人不能從積極的行為上獲得他人的理解、關注時,就會在消極的行為上爭取應得到的關注、重視。對策:關注,是一個最容易做到又最難實現的話題。試想一開始我們固守「嚴師出高徒」的古訓,抓助他的小辮子,一味批評、訓斥,逼其就範,結果註定要失敗,導致你越批評得厲害,他越搗亂得厲害,處處跟你對著干,最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俗話說:軟繩才能捆硬柴。對這樣的學生只能從情感入手,要做有心人,多從正面的、積極的行為上關注他,尋找、發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哪怕這個「閃光點」微不足道。於是我把疾言厲色、苦口婆心放一邊,開始了慧眼旁觀。經過仔細觀察,我發現他字寫得不錯。正好科代表跟我反映他們班的作業本經常收不齊,問及原因,有學生借口上課沒聽清。我靈機一動,何不增設一名科代表,每天專門負責把布置的作業抄在黑板上,讓他一展所長呢?問題是怎麼讓他既當上科代表,又不傷自尊?我找來科代表,說了我的意圖,要他在課堂上幫助我圓一個謊,提小文的名,讓他感覺是同學選的。上課時,我宣布:「現在我班急需再選一名負責抄作業的科代表,要求是書寫工整,你們推薦一下誰最合適。」很多同學舉了手,科代表即使推薦了小文,說他字寫得好,最適合當。我問:「小文,你願意嗎?」他激動得滿臉通紅,一個勁地點頭:「願意!願意!只是我怕……」「怕什麼,我們幫你!」 科代表真誠地補上。「好,全班沒意見,就用掌聲通過!」我故意大聲說,就這樣,他名正言順地上任了。效果:他不僅每天按時抄好作業,字寫得更漂亮了,難得的是有時還向我提建議,如今天其他作業不多,語文可以多布置點。一周下來,我及時進行了總結,表揚全班同學作業進步大,少做或不做的現象越來越少,啟發大家思考進步的原因,同學紛紛舉手稱讚小文工作負責,他作業次次都能按時完成,上課聽不到怪聲了。期中考後,這個班語文成績名列平行班之首,小文考到了平均分之上,同學對他更是刮目相看,很多人紛紛向他取經,他融入了集體。現在,他不僅不再是班級的刺頭,相反還主動協助班委維持課堂紀律,大家都誇他「像變了個人」。反思:他的轉變,告訴我們①教育是喚醒,是激勵,是感化。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哪怕看上去一無是處的學生,也有自己的閃光點。身為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學生。老師的欣賞,如同一顆火種,會燃起學生心中的熱情與想像力,使他充滿活力和激情。②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有差異,允許學生犯錯,全方位地接納學生,包括他的缺點與錯誤,經常用各種方式與學生交心,成為他們可信賴的朋友。走進他們的心靈,選擇人性化的方法,耐心細心,藝術化地處理,用善意的謊言保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逐步改變不良行為。③要樹立全員德育、全程德育、全新德育的思想。德育不僅僅是班主任的事,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在學科教學中,要抓住契機,因勢利導。德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每個人都有被他人認可的願望,當一個人備受歧視,往往會做出極端的、反常規的行為,初一的學生正處於生理、心理巨變的交叉口,即逆反期,如果不正確引導,可能會釀成人格缺陷,嚴重的導致人格障礙。所以 不放棄任何一粒種子,只要是種子,就有發芽的希望。不放棄任何一個靈魂,只要是靈魂,就有蘇醒的可能。——學生,需要關注。 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 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得到老師表揚的是表現出眾的學生,這些學生天資比較聰明,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反應快,也往往能達到老師的要求,他們在老師的笑臉和滿意的目光注視下驕傲地坐在位置上。這時,還有一大片膽小的怕說錯的、沒有思考好的、開小差的和沒有得到機會的學生則露出愧不如人和失望的神情。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總在思考:該如何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今天學習的內容是活動課「有趣的七巧板」。學生都經歷過幼兒園的學習,從小就是在玩積木中長大,每個孩子對積木是非常熟悉,閉上眼睛也能搭些喜歡的形狀。因此在這節活動課上,我把課的重點放在讓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創作上。先電腦演示「七巧板跳舞」,學生看到電腦會變魔術,一會兒是一隻狐狸,一會兒是一個人,激動地跳了起來。老師介紹七巧板後,讓學生動手操作,先拿兩塊板拼一拼,讓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到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再三塊、四塊、五塊板拼,教師同樣選擇學生演示。接著電腦回放有趣的拼圖,鼓勵學生創作。學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後自由走下位置,去猜猜同學拼的是什麼,也可以向其他同學提出建議,最後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交流。並且課堂結束前,由電腦出示一個較複雜的拼圖,讓學生去挑戰電腦博士,開闊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創造和想像力。從整節課我看到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位置,每個學生都在努力。同時我還發現,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也有話說了。 愛 的 心 願 教師,這個稱號實在是沉沉甸甸的。身為一個已有幾十年教齡的教師,在與不同學生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到責任與心血所賦於教師這個稱號的份量。而給我感觸最深的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認同的——那就是無條件的愛學生。尤其是幾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咀嚼過失敗的苦澀,也品嘗過成功的甘甜。我清晰記得與學生第一次見面的激動和欣喜,更難忘與學生分別時的那份牽掛和依戀。每經歷過這樣一次心靈的歷程,我便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工作有了更多的深愛和執著,對做班主任工作更多了一份信心和熱情。長期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告訴我:熱愛學生既是班主任工作的出發點,又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後歸宿。尤其是對後進學生,更要傾注自己的滿腔熱情,時時刻刻關心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揚起自尊、自強、自信的風帆。記得去年開學的第一個星期,由於特殊情況,學校決定由學生自己選擇班級,選擇班主任上課,由於當時我們班有相當一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來到我班,這時,有一位在初二就小有「名氣」的學生拿著書包在我班猶豫著不走,當時班級學生的眼光都盯著他,從他們的眼神中透出不歡迎他的神態,一個個巴不得他趕快離開教室。當時我真有點手足無措,又有些莫名的惱火,因為有關該生不求上進,學習成績極差,頂撞老師,不服管教的「劣跡」,不僅是我,就是班內同學見他都頭疼。然而,從他不經意的向我瞥來的眼神中,我又分明聽到一種無聲的呼喊。那是發自心靈深處的對新班主任的熱切期盼……我的內心不禁為之一顫:這正是一點希望的火花,也是我們班主任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打開學生心扉的最佳切入點。如果我們把這僅有的一點火花也給無情地撲滅,那麼這位學生的心靈之窗將永遠向我們關閉。作為一名神聖的教育工作者,被人們譽為春蠶、紅燭、園丁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能輕易的將這樣的學生拒之門外嗎?不,我沒有這樣的權利!教師的天職就是長善就失。這正是一位我們最需要伸出雙手去援助的同學啊!於是,我欣然接受了他。在同學詫異的目光中為他安排好座位。然後,我向全班同學提出了要求,在這新組成的班級中,希望班級中每一位同學團結合作,共同努力,互相幫助,在這個新集體中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放學後我又找到這位學生,和他語重心長地談了一個多小時。了解到,該生4歲母親去世,殘疾的父親既當爸,又當媽,含辛茹苦把他養大,同時也因為沒有母親的愛護,父親的疼愛過度,導致學生的放任,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不努力學習和不做作業,導致學習成績差。不聽老師管教,那個老師訓他,他就會不上這位老師的課,跑到籃球場打一堂課的籃球。同時又從他談話的字裡行間捕捉一些他自己都不以為然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以肯定。我熱情的鼓勵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有一些曲折坎坷,只要我們不失去前進的勇氣,就一定能走出一條自己輝煌的人身之路。在學習上,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端正他的學習態度,改變他不良的學習習慣。同時只要他在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我就會及時的給予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上課時能認真聽講,能夠獨立完成作業,學習效率提高了,成績也一天天好轉。同時由於他家庭條件比較差,我還在生活上給予他更多的關愛,每逢節假日,給他幾百元錢買些學慣用品,並貼補一些家用,改善改善生活,學校上課放學晚,還買些點心給他充饑。經過一年的悉心培養和照顧,該同學改掉了身上的自由散漫的壞習氣,在思想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並在中考中總分考了500多分,開始了他人身旅程的新的跋涉。讓每一個孩子在愛心下健康成長,這是我作為老師的最大心愿。 帶鎖的日記 由日記而引起的衝突通常是一個令人傷感的話題。孩子們因父母要查看日記而忿懣苦惱,令家長們坐卧不安的則是:孩子竟然把日記鎖了起來!  那麼,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為什麼喜歡寫日記,又為什麼要把日記鎖起來,這對他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站在家長的立場上,查看日記的動機與效果又如何呢?  觀點1 日記是成長中的孩子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青春初期的孩子急於要擺脫父母的保護卻還沒長成完整的自我,他不再輕易相信成人給他的原則卻沒來得及確立自己的原則,他思緒紛繁,心情不安,覺得孤獨,和家裡的每個人不對勁。這個時候,他會想要一個空間,一個完全屬於他的空間。在那裡他可以靜下心,試著讓各種浮躁的感受沉澱下來,把紛亂的思緒梳理清楚。他正在成長,充滿了成長的歡悅、困惑和不安,他需要這樣一個空間,把那個赤裸的、矛盾的、還不夠成熟的自我安全地從內心世界轉移出來,以便他能夠比較從容地去面對他、評價他、安慰他、鼓勵他。這也是第一次,他學著分析自己、把握自己、塑造自己。他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迷惘中走出來,長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好比蛻變中的蠶要把自己封閉在幽暗的繭子里,成長中的少年也不要別人去打擾他。跟以往所有的情形不一樣,這回他想要自己來完成這個轉變。通常就是在這個時候,孩子有了一本帶鎖的日記,或者是一個放日記本的帶鎖的抽屜。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日記看作是青春期的孩子送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少年對於這份禮物懷著特殊的鐘愛。如果說孩子年幼時曾在與父母的融合中獲得完整感,那麼,當少年從心理上把自己從與父母的聯合中切割開來後,他們會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一種"外人感",一種少年所特有的孤獨感。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他既不屬於父母家庭,也不屬於班級學校,在最內在最深刻的體驗中,他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東西,同時也沒有任何東西真正地歸屬於他。少年正是通過這種孤獨感來體驗人生況味,體驗自我存在,並經由這些體驗來完成心智的磨練走向成熟。在這種背景下,日記就成了具有某種象徵意味的東西。在一些孩子心目中,日記是這個世界上惟一完全屬於他也僅僅屬於他的東西。日記是他的表徵,他的另一個自我,是他惟一能夠徹底敞開心扉的地方。  孩子們守護著這份禮物,就像守護著稚嫩的自己。這個正在努力長成獨立個體的人還很缺乏自信。少年敏感、脆弱、羞澀,卻又強烈地嚮往著堅強、優雅與從容,他難以忍受哪怕是一點點略為粗魯的對待。他給日記加上鎖,是想要在一個安全的地帶獨個兒打量自己,他不想被評頭品足,他那點剛剛積聚起來的自信,還需要小心地呵護。這個時候,父母親如果強行或者偷偷看了日記,孩子就會感到無處藏匿,感到羞辱,氣惱,產生令父母驚訝的激烈的情緒反應。可能日記的內容很是平淡,但你窺視了孩子在完全不設防狀態下展露的自我,他會有一種被侵犯的感受。  "孩子有心事為什麼不跟我們說呢?"有些家長會疑惑:是不是自己沒做好,才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呢?"要知道我們一直很願意傾聽孩子,孩子也知道我們很關心他呀!"  其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不能告訴父母,也不是父母親做得不夠好,只是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喜歡"事事都告訴父母"的那種感覺。在學校里,他們也不再像小學生那樣事無具細地一律去告訴老師,他們更熱衷於在老師的視野之外用體力或腦袋來解決同齡人之間的爭端。青春期的孩子寧肯躲在被窩裡傷心地哭泣,想像著自己如何像一隻被遺棄的小貓或小狗無人理睬,他們也不願再像兒時那樣動輒找父母訴說。他們更喜歡跑到樓頂上去罵粗話,趁人不備時朝牆上死命地踢球,或者就在日記本里幽幽地排遣……這讓他們有一種獨立、能自主的感覺。他們喜歡這種感覺,這不是父母的過錯。  我曾讀過一些中學生的日記(偶爾有一些中學女生把她們的日記本打進包裹從郵局寄來),我看不出那裡有什麼秘密。但孩子們喜歡這種擁有秘密、並由自己來決定何時何地把秘密透露給誰的感覺,她們因此而感覺自己與眾不同,並且體驗到自己真的長大了一些。   觀點2 孩子開始寫日記應該是一件令家長感到欣慰的事情  我這麼說,是基於對這樣一個事實的觀察與理解:一個少年開始寫日記,標誌著他開始學習與自己對話,開始關注自己的成長。  許多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情緒激烈之中他重重地關上門,伏在桌上寫啊寫。當他寫完起身時,感到呼吸平緩了,心律也正常了,感覺好多了。雖然可能問題還是存在,事情未有轉機,但他已經把極端的情緒從體內部分地轉移到了日記本上,心裡輕鬆了許多;同時,敘寫的過程,也是他學著分析、整理種種粗糙的感受、情緒、思想,努力去把握內心世界的過程,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孩子一般也就能夠比較妥善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了。可以說,喜歡寫日記的孩子通常比較善於調整心態,修復創傷,從而能以更明凈的心態去學習、生活。他們較少憑單純的衝動行事,是比較令家長放心的孩子。  寫日記是一個邊寫邊想邊體會比較修正的、相對直觀的、可以重溫的過程,成長中的孩子喜歡藉助於這種方式來進行思考,來回答"我是誰""我怎麼啦""我該怎麼做"等等問題,來逐步形成自己的處世原則。喜歡寫日記的孩子通常也是更善於思索、更有主見的。  在某種意義上,孩子選擇了寫日記來記錄自己的青春思緒,他也就是為自己選擇了一位最好的傾聽者。  青春期的孩子心神不定,喜怒無常,你很難想像有誰能不厭其煩地分享他的一切思想與情緒,而一個可以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對象又是少男少女們內心最迫切的需求。日記就是這樣一位能夠全盤接收的聆聽者。  孩子在摸索著前行。他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計劃、理想,但他還不是很有把握,還看不得很清楚,或是一陣子清楚,一陣子模糊。他要嘗試著表述自己,想到哪兒,說到哪兒,說得不滿意還得重新來過。他還受不了被誤解、被挑剔,如果說到一半被打斷,被說三道四,他就會氣餒、會惱火,會不知所措。似乎也只有日記這位傾聽者才具有如此非凡的耐心,也只有它始終如一的寬容的沉默能使孩子有信心繼續前行。  孩子是首次獨立在做一件重大無比的事情--塑造自我。他會覺得累覺得難有時還有點沮喪,他需要發泄情緒,需要安慰自己,但他不要別人看到他的軟弱。日記是他能夠找到的最安全的傾訴對象,在那裡他可以讓心出來透透氣而不用擔心它被傷著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總是被給予過多的忠告而少有聽眾,日記它只是傾聽,只是等待孩子自己作出忠告,這是我們做家長很難做到的。  如果你自己在青少年時代有過寫日記的經歷,那麼你可能會同意這樣一種表述:寫日記的習慣或多或少能夠幫助一個人安然地度過青春期。自卑——心理健康的隱形「殺手」                  一個小學生小心靈歷程  個案背景:丁丁(化名)是一名四年級的男同學,在老師的眼裡他是一個十分內向、孤僻的孩子,在同學們的心裡他是一個什麼事都干不好的人,用孩子們的話來說便是「一點都沒有用!」他的作業總是比別人作得慢,而且質量也不是很好,每次考試,儘管他加倍努力,但成績還是遠遠地落後在其他同學的後面。而且,他長得有點胖,同學們卻又喜歡叫他「小胖子」,平時也不太願意主動與別人去玩,其他人也不會與他玩耍,做遊戲。我作為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實在不忍心看到他在班級中的地位以及其他同學對他的評價。在元旦排練節目的時候,我特地請他去配音,他疑惑地看著我,似乎不相信我黨話,終於慢吞吞地擠出一句話:「老師,我……我……不行的……」我想讓他自信起來,用各種激勵的話鼓勵他,可他還是不肯答應。 丁丁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學習上的挫折,又由於自己長得有些偏胖,再加上同學們不喜歡和他一起玩,便產生了苦悶、憂鬱的情緒,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出現了自卑心理。與丁丁小朋友一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他們究竟是怎樣產生自卑心理的呢?一、自卑心理的成因一般來講,引起當前小學生的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教師對其了解不夠,以致評價有偏差 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地方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歎,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卻慢慢佔了上風。 2、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屢遭挫折與失敗 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易走神,課後的預習、複習工作又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日積月累,學習成績也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開始定的目標是五顆星到最後變成能拿到兩顆星、一顆星了,考試對他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敗多了,如果沒有老師或家長的及時關注,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這是導致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3、家庭環境的影響,「先天」和「後天」的不足 另外,小學生的家庭狀況也影響著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社會地位低下,經濟狀況窘困或單親家庭,會引起小學生「低人一頭,矮人一截」的想法,他們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提及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家庭羞於啟齒,如果當他們因家庭原因受到別人冷嘲熱諷時,便會無地自容。有些學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他們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學習條件又不好,在穿著打扮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學,因這些原因也能使其產生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家長的個性對孩子的個性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孩子一直與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的個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個性,如果父母親生性優柔寡斷,喜歡憂慮,那麼必定會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其變得做事猶豫,一旦因為某事受挫折便會造成自卑心理。 4、生理上的欠缺,導致心理上產生陰影 小學生的五官、容貌、身材、體質等任何方面有缺陷的小學生,常會有「自慚形穢」的心理,如有的學生長得太胖、口吃、有雀斑等,他們害怕這方面的缺陷被人發現,若因此受到嘲弄、冷遇,更覺得無地自容,有此經歷之後,有些小學生就開始懷疑自己的長相,陷入苦惱與怨恨之中,他們害怕出頭露面,不敢在公開場合大聲發表自己的見解。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這又是一個造成小學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5、家長的期望值過高,造成學生壓力過重 但是,導致小學生形成自我意識否定的關鍵原因是教育方面。一些家長對子女成就的殷切期待,老師對少數心目中的優等生日益產生的偏愛,對多數屬於中間狀態的和落後狀態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普遍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長對孩子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導致許多的小學生肩負重擔,過重的壓力在學生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學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安、煩惱、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再加上老師片面地認識學生,對優等生日趨偏愛,更進一步加深小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卑心理日趨嚴重。二、自卑心理的矯治自卑的存在,對人的身心健康、學習和生活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克服小學生的自卑心理呢? 1、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據心理學家研究,世界上大多數人(弱智及大腦受到嚴重損傷者除外)的腦子沒有多少差別,因此不要總是認為自己的腦子比別人笨而看輕自己。作為教師,要多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如跳繩,摺紙,捏橡皮泥等活動,讓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並稍有難度的任務,讓他在取得成功時獲得成功感,並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從而樹立信心。教師幫助他把這種自信心遷移到學習上去。例如對丁丁的引導:我在組織學生跳長繩時,讓丁丁也一起參加,每當他跳過去了我就當眾表揚他,誇他不但跳得好,而且姿勢也很優美,他似乎也顯得很開心,跳得更加好了。以後的日子裡,見到我也會主動和我打招呼了。 2、給予學生更多地關注和鼓勵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關心這些學生,多了解一些學生的情況,並且要多鼓勵這些學生,給予他們正確的評價,因為教師的表揚是有權威性的,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有優點。尤其在班級活動或競賽中,發掘這些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儘可能多的參加活動,鼓勵他們,讓他們有「我也行,我也能!」的想法,建立起自信心。教師還可以給他們講述一些歷史上科學家、文學家年少時別人對他們的評價較低的故事,如愛迪生、海涅等。在一次英語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競賽,凡是表現突出的學生都給他們一個英文名,學生積極性很高。我就故意選了一道較易的題目讓他回答,然後又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You , you , wonderful ! 」(你真了不起!)並且給他一個響亮的英文名。自此以後,他對英語學科有些喜歡了。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其他任課老師,他們也決定一起來幫助他,這其實很重要。 3、讓學生有不斷補償不足的機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教師要告訴小學生,不能光嫌棄自己埋怨自己的短處,而是要千方百計地去彌補這些不足之處。正所謂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在找到了原因之後就要「亡羊補牢」,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彌補知識的缺陷,教師在這裡可以多幫一些忙,只要堅持不懈,不怕艱苦,多花一些精力去頑強克服困難,牢固地掌握知識,持之以恆,必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從而重新恢復自信,慢慢消除自卑感。例如:丁丁的字寫得不是很好,我先選了幾張我寫的鋼筆字給他,告訴他要多練習,其他同學還很羨慕他能得到老師的字。於是,我能經常看到他一個人默默地在座位上練字,而且寫得也挺好的。 4、引導學生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趨向很多產生自卑感的同學,都有一個明顯的比較心理。在同一個班級中,家庭條件的好壞差許多,一些家境不好的同學會羨慕其他小朋友的新衣服,新的文具和玩具,然而又開始覺得自己家庭不富裕,產生羞愧感,造成自卑感。教師要經常告訴學生,真正的財富那便是每一個人的本身,每一個人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與潛力,這才是真正的財富。教師可以舉例告訴學生,有許多偉人小時侯都是家境十分貧寒的,讓小學生明白家境不好不足以令他自卑。 5、通過集體給與學生大家庭的溫暖對於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小學生,要避免小學生因其缺陷受到傷害。在班集體中讓這些學生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而不是嘲諷,讓有自卑感的學生周圍的學生群了解到他有缺陷不是他的錯,我們不應嘲笑他,而應去幫助他。在這裡,教師應起到示範作用,多關心、多照顧、多鼓勵這類學生,讓他們感到生活在這個班集體的溫暖,從而感到自己與別人一樣,建立起自信心。不再自慚形穢,自我否定,從而讓他們正確認識自我。丁丁也時常被同學叫「小胖子」,我單獨找了那幾個愛叫別人綽號的同學談了心,他們決定不再叫同學綽號。「小胖子」這個名字我便再也沒有聽到過,丁丁好像也覺得輕鬆許多。一次,我與丁丁打籃球,趁這個機會我告訴他,其實人胖一點在籃球場上是有一定的優勢的,他聽了挺來勁的,便喜歡上籃球。 現在,丁丁已經有好幾個朋友了,他們一起為班級出黑板報,一起打籃球,人也開朗了許多。看到他能融入這個班級,我覺得很開心。她是裝病嗎? 趙老師,我女兒最近有好幾次在上學時說自己頭暈噁心,開始時帶她到醫院看看吃點葯,可過幾天又犯了。後來發現她差不多都是在星期一早晨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懷疑她是不是不想去上學而裝病呢?有了這種想法後我就批評她偷懶怕苦,她聽了後好象覺得很委屈,好幾天不和我說話。我該怎麼辦?請指教。張琳張女士你好!謝謝你的信任。從所說情況看,可能你確實錯怪女兒了。因為感到頭暈噁心不一定是生病了,有時候心理原因也會導致這種癥狀,尤其是焦慮緊張或恐懼的情緒狀態更容易引起這種現象。這種因為心理問題導致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反應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軀體化」,就是心理問題以生理反應的方式表現出來了。而且那些癥狀往往是真實的而不是「裝」的。就是說,你女兒周一早上頭暈噁心的問題可能需要找到心理的根源。顯然,與到校上課有關的一些因素使她對上學產生了強烈的負性情緒,內心的拒絕與不得不去上學的現實使她內心產生極大的矛盾,導致其植物性神經功能的紊亂。建議你和女兒好好談談,了解導致女兒內心不願意上學的原因。一般來說,因為上學而導致學生不愉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學習壓力過大,使孩子視學習為畏途。2、與同學關係不佳。對有些學生來說,和同伴的矛盾衝突、被排斥甚至被欺凌,都可能使學生心情不好,不願意麵對那些情景;3、與老師關係不良。因為老師的批評、師生之間的衝突、誤解誤會都可能使學生畏懼、迴避老師或學校。4、節假日的安排過於寬鬆自由,和學校生活差距太大,會導致孩子對學校生活適應上的困難,使他們不願意上學。這些都可能是孩子產生強烈情緒反應並引起生理反應的原因。了解女兒的實際情況後,你可以選擇下面的某些方式或內容來幫助女兒:1、聽女兒傾訴:不論什麼原因導致的不愉快,都需要得到適當的宣洩。也許女兒不一定馬上會把所有內心的話說給你,但你一定要耐心。在孩子給你說一些什麼時,千萬不要習慣性地否定她或指責她,而是給予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讓她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信賴感。這樣她才會把更多的心裡話說給你,也才能通過訴說改善心情。完全否定孩子或批評孩子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心理防衛,從而封閉自己,家長就難以了解和幫助孩子。2、和老師溝通:和老師交流有關孩子的情況,尋求老師的更多幫助,包括對孩子給予鼓勵,讚揚,和孩子多接觸,讓師生之間更加親近;降低或調整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體驗更多的學習快樂等。3、對女兒的學習和交往予以幫助或指導: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她提高學習效率,就會在學習中有更多的快樂;交往能力的提高也會讓孩子情緒積極穩定。 4、星期天讓孩子安排一些預習複習的活動,一方面減輕後續學習的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讓孩子對第二天的上學有適當的心理準備。 5、如果認為自己難以做到或效果不佳,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心理諮詢、治療的專門機構請有關專家給予心理輔導或治療。 調皮≠搗蛋 調皮孩子,一般在校不受歡迎,在家受到嚴厲管教,這司空見慣。不過,日前在復旦附中上海康橋學校舉行的上海兒童賞識教育參與式彙報暨主題研討會上,老師講述的不少例子倒形成一個共識: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不能把孩子調教成大人想像的「乖」孩子。對調皮孩子還是要以賞識為主。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假如一個孩子一點兒也不會調皮,在幼兒園一天生活下來,衣服一點兒沒臟,坐在那兒不太動,那倒是真有點問題的。調皮,正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童真與童趣的一種自然狀態。在該校,對低年級孩子的調皮,大多採取呵護加引導的策略,這是很有見地的。  孩子的調皮不能與搗蛋劃等號,更不該與入學掛鉤。有的學校在挑選孩子入學時,就以孩子「乖」與不「乖」作為錄取的標準,使得一些調皮的孩子巴望著好學校而無緣。其實,調皮與搗蛋有著天壤之別,前者是童趣未泯,後者是行為欠缺。  對調皮孩子的不同態度,表現出不同的教育觀。再調皮的孩子也有閃光點,要通過和諧的教育手段,使孩子的調皮變得有水平,學校老師往往通過一句欣賞的話,一次輕輕地撫摸,一份心與心的交流,來調教調皮,顯得很有風度和藝術。  另外,把調皮孩子調教成「乖」孩子,也未必是教育的成功。現在一些大人則以自己的眼光要求孩子,用他們對「乖」的解釋來衡量孩子,結果孩子不該成熟的早熟了,不該老練的世故了,一開口就是「大人腔」。其實這種「乖」是以犧牲孩子的天性為代價的,是以大人意志決定孩子的粗魯行為。事實上,當孩子成為所謂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時,他們的童趣也就被「剝奪」了。孩子經常「害羞」怎麼辦? 我的孩子在學校里,總是感到「害羞」,不願主動參加活動,或上課舉手發言,怎麼辦?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現在,不少家長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教師也反映,不少孩子缺乏個性,面對一些問題,明顯地缺乏自信。常常是事情還沒開始做,便先提出一大堆擔心,或是尚未進行實踐活動,就自以為不行而不敢嘗試。有的學生代表本校外出參加學科競賽,準備了很長時間,卻在臨賽前打了退堂鼓;有的學生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本來明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卻因事先在心理上認定對手比自己強,因為主觀上放棄了全力拚搏,甚至還認為能得個名次就已經不錯了。上述情況並非智力因素不足,而是由於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多造成。 目前,不少家長非常重視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智力因素,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從投資買電腦,到送孩子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輔導班,甚至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而剝奪了孩子家務勞動的自用和權力,可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出高分數,做父母的甘願上天攬星星,可換來的結果又是什麼呢?由於不少家長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挫折教育,忽視培養孩子正視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所以造成了不少孩子「高分低能」或是「低分低能」。 人的個性品質應該從小培養,在培養孩子智力能力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實際上,大多數孩子的智力差別並不是很大,所受教育程度也基本相當,那麼,為什麼有些孩子各方面能夠很優秀,而有些孩子卻令人很失望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決於他們是否有積極的進取心和頑強的意志力,是否有敢於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是否有現代人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而這所有的一切,均與非智力因素是否被認真重視有密切關係。 因此,家長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所有成就,就應當從小開始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等心理品質與素質,而一味地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一味地關注孩子的考試分數,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像一個缺乏自信的人能夠真正做成什麼事情。而自信的對立面恰恰是自卑,一個缺乏自信,遇事就慌、充滿自卑心理的孩子,即使腦子很聰明,反應很靈敏,但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發生問題,孩子智力因素的優勢往往會被其非智力因素的劣勢所削弱,最終的結果也常常是不盡人意。因此,家長在教會孩子認字識數的同時,還要教孩子正確地認識外界事物;在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鍛煉孩子的意志力,讓孩子的潛在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還。這對孩子的整體提高和全面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們之所以能夠攀登事業的高峰,與他們擁有高度民主的責任感、強烈的進取心、百折不撓的毅力、鍥而不捨的精神以及難以動搖的自信心是分不開的。上述這些優秀品質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信手捏來的,而是從小一點一滴培育出來的。栽培者除了學校、老師之外,父母也是其中之一。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充分認識到從小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認識到非智力因素對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和園丁。讓孩子的性格「剛柔相濟」 過硬的心理需要從小培養。在中國家庭里,母親一直擔任著六歲以下兒童的主要養育責任,而在幼兒園和小學,甚至初中的教師隊伍也以女性為主。的確女性能帶給孩子善良、敏感、細膩、溫柔等品質,但女性天生的敏感與脆弱有時會給孩子的心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爸爸們來儘力彌補了。 爸爸們光榮的職責就是在與孩子的交流和相處過程中,讓他懂得勇敢、堅強、理智、達觀等特質。 培養孩子快樂起來的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生來就有各種不同的氣質,但這並不說明孩子天生就有樂觀與悲觀之分。快樂,其實是一種能力,需要後天的培養。 女人通常都比男人敏感,而敏感則容易受傷,另一方面女人還容易鑽牛角尖,喜歡與人攀比,這些都是她們不如男人知足快樂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快樂能力的培養方面父親的責任比母親更重大。 也許有人覺得對孩子而言知不足才能有所進取,可在有些時候太多的不滿足便會讓快樂來得不那麼簡單。父親應該讓孩子知道他有哪些不如別人的地方,更應該讓他能輕鬆地找到自己強過他人之處;父親要培養孩子在逆境中快樂起來的能力,能從內心深處把失敗與挫折視為人生的一種財富,而不僅僅停留於認識的表層;父親應該儘力克服自己與家人的虛榮心,讓孩子沿著正常的軌道生活,因為在現代社會,一個有歸屬感的人比較容易覺得快樂…… 有針對性的壓力訓練 不要太過心疼孩子,特別是對那些生性比較膽小、怯懦的孩子,父親有必要給予他一定的壓力。 比如有的孩子在兒童樂園裡根本就沒有敢玩的東西,他不敢玩滑梯、不敢騎小車、不敢坐飛機,常常只是拉著大人的手默默地坐在旁邊看別的孩子玩,臉上倒也滿是幸福的模樣。這種時候母親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她甚至知足地告訴自己「膽小也不純粹是件壞事,至少這種孩子比較容易管教,不會闖禍。」 可父親就千萬不能這樣了,在這種時候他就要扮演「惡人」的角色,一點點用利誘、用威逼、用各種手段迫使孩子挑戰自己的心理極限。當然,爸爸們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這樣一來孩子不容易反感,二來他可以從容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以此來抵消恐懼的心理。 始終用科學的觀點給孩子解釋事物 在童話里小老虎可能會和小白兔做好朋友,小花貓也可以與老鼠一起快樂地玩耍,天上打雷下雨則是雷公雷母在吵架,……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又被告知一切都不是這樣。別說小寶寶了,有時連媽媽都會覺得迷惑,「為什麼要把童話編成這個樣子啊,搞得我都分不清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還有些時候媽媽為了管教方便,平白地拿出大灰狼、大老虎來恐嚇孩子,或是說什麼「不聽說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於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對黑暗、對動物、甚至對警察生出了沒來由地恐懼,而這種恐懼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種時候又要當爸爸的出馬了。也許,爸爸、媽媽可以來個約法三章,媽媽負責講故事,爸爸則應該一直以科學的觀點來詮釋一切,並且明白無誤地告訴孩子這個才是事實。科學,是戰勝心理障礙最好的法寶。 不讓情緒化影響孩子 女性因為生理周期及心理特徵的影響,情緒經常會大起大落,波動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她對孩子的管理尺度也會有很大的彈性。心情好的時候寶寶把房子拆了也沒關係;而心情不好時,孩子玩水弄濕了地板都變得忍無可忍。相對而言男性就比較理智客觀,受情緒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尤其是處理孩子與母親矛盾上,父親應該持公正的態度,力爭做到不偏不倚。 除了盡量不讓孩子受到成人情緒變化的影響之外,父親還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不讓情緒過多地影響自己的行為與心情。比如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冷處理,無論他痛哭流淚還是摔打玩具,都置之不理,並阻止家裡其它人去哄、去勸;比如在孩子情緒失控時給他一定的個人空間,讓孩子自己給自己找台階下等等,都是不錯的辦法。 適當時候讓孩子明白童話與現實的區別 寶寶的天性中有著太過善良的成份,有的孩子甚至聽不得故事中帶有任何血腥色彩,哪怕是劇情需要獵人打只野兔也不成。媽媽們也許覺得善良也不是什麼壞事,便順從孩子的意見盡挑些情節簡單,故事美麗動人的東西講,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不通世事。長大以後接觸到現實的生活便無所適從。 父親在這種時候應該明白一點:讓孩子永遠生活在童話中是不可能的,與其讓世界來向他展示殘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來一點點地告知。有意識地培養他看看《動物世界》來了解一下小動物們真實的生存環境,講故事時不要刻意迴避那些經典卻有悲劇色彩的童話。你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不是童話,而就算童話也並不完全都是媽媽口中那麼寧靜美好。 教會孩子一些協調人際關係的應變手段 有個媽媽在網上寫了一則日記,她有對雙胞胎寶寶,因為是小孩子,免不了互相打鬧爭吵,搶奪玩具更是家常便飯。在發生搶東西時她總是幫著那個原來的「物主」奪回玩具,並告知那個搶奪者「玩具要哥倆分享,要有先來後到,他先拿到的就應該讓他先玩」。然而情況並沒有因為母親的干預而得到緩解,常常是她剛剛處理完走開,後腳就又聽見了被搶者的痛哭聲以及勝利者的歡笑聲。 後來父親發現了這個問題,他的處理方法與母親不同,他也教育孩子們「玩具要互相分享」,但是分享的概念在父親嘴中變成了「學著大家一起玩」,之後他會教孩子們一件玩具兩個人玩的方法。漸漸的,家裡的爭吵聲少了,媽媽驚異地發現兩個孩子和平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多,齊心協力做一件事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最後媽媽在日記里感慨「看來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父親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啊!」 種下責任的種子 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對國家負責。 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學要經過一場「混戰」。為此,許多年輕媽媽問:早上,孩子不肯起床怎麼辦?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他自己的事,媽媽爸爸沒有義務替他「包辦」一切。學生就 應該按時起床、準時上學,根本不能遲到。遇上颳風或雨雪天氣,要提早一些起床,早一點出家門,坐不上車,走也要走到學校,按時上課,這就是學生的責任。這份責任,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上學的第一天就讓他們明白。孩子剛剛入學,你可以送他一件禮物:一個可愛的、會叫的小鬧鐘,並告訴他:「以後你要跟小鬧鐘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來。媽媽爸爸不再叫你,上學遲到的話,由你自己負責。」這樣堅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鐘調整過來了,到時小鬧鐘一響,他會自己起床的。 說實在話,我們替孩子做得愈多,照顧得愈周到,孩子們就愈是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今天這些依賴性很強的兒童,註定會成為明日無能的父母! 身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從經驗中悟得這樣的道理:做父母的,能夠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應該是「根」和「翅膀」,也就是責任之根與獨立之翼。如果缺少了這兩樣東西,結果會給父母惹來煩惱,甚至會給家庭帶來悲劇。 如何在孩子幼小的心田裡播種下責任的種子呢?許多媽媽爸爸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自己決定。 培養責任感的另一個辦法:在家裡要給予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和崗位。 現在,許多年輕的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家務活根本不讓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有心幫助大人干點什麼,大人便會說:「把你的學習抓好,考試分數上去了比幹什麼都強,家裡的活不用你干。」這樣的家長可真糊塗,如果孩子不幹活,就不會對這個家表示關心,久而久之,可能會變得自私冷漠,好像是這個家的「局外人」。到那時父母醒悟過來,再埋怨孩子不幹活,就已經太晚了。 據一份調查材料介紹,中國城市的孩子每天勞動的時間平均不足0?郾2小時,是世界兒童中參加勞動最少的一群。「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句被大家所熟悉的老話,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地是種出來的,事是干出來的。什麼時候不勞動也不行。」這是一位農民父親教育子女的話。「不勞動者不得食」,我們應該讓孩子體驗到,如果我們把孩子培養成「不勞而獲」的人,那將來大家都會沒有飯吃。 讓孩子在家裡有固定的工作,如洗碗、掃地、拖地板、擦玻璃、取牛奶、拿報紙等天天都要做的事情,分幾件給孩子干,並且負責到底,有利於幫助他們了解生活、了解父母。 對孩子所做的工作,家長要給予認同,以讚賞作為給孩子的獎勵。如果用金錢來獎賞孩子的勞動,最終會培養其濃厚的功利心。 愛心開啟孤獨的心靈 我有一個在北京海淀區群英小學就讀的兒子,他是一個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他的乳名叫虎仔,自小長得虎頭虎腦,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張可愛的笑臉,聰穎靈俐。他幼年的照片多次被報刊採用,可謂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童星。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對他寵愛有加,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人樂意帶他去玩一會兒,才肯還給我們。虎仔成為我們家庭中幸福的「源泉」。二歲之前的虎仔,除了沒有語言之外沒有任何的異常表現,也沒有引起家人的高度重視。直到三歲之前,我們才感到:小傢伙可能有問題!經過多方求醫,最終被診斷為孤獨症!診斷的結果像晴天霹靂一樣,令人難以接受。 孤獨症也稱自閉症。孤獨症兒童是一群缺乏自我意識、自控能力極差,不能與人進行正常交流的人。其中一些兒童終生沒有正常的語言交往能力,還有一些兒童多動,有刻板行為,自虐,等等。孤獨症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被發現命名後,一直病因未明,醫生只能診斷,卻不能予以有效的治療。我的孩子從確診後到五歲之前一直沒有語言,他的任何需求都是靠行為來表示。只有同他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用心來理解他。那時,我們的痛苦是一種從天堂到地獄、撕心裂肺的痛苦。我無法面對天真無知的孩子,經常抱著他放聲痛哭,而他卻沒有任何反應。我的精神崩潰了,因此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一次又一次地想抱著可憐的孩子跳下中央電視塔,和他一併結束這悲慘的命運。有一個孤獨症患兒是我們全家的不幸,但在他康復這條艱難的路上,我們碰到了許多熱心地、真誠地幫助我們的人,讓我們一次一次地經歷人間愛心的可貴、愛心的無價。首先,幫助孩子走上康復之路的,是中共中央警衛局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是她們的理解和接納,以及無私的奉獻,為孩子的康復奠定了基礎;然後,是群英小學的每一位校領導和老師,是他們用愛心開啟了孩子孤獨的心靈。可以說,從孩子邁進學校那天起,他們就成了我的同盟軍,我的孩子成了大家共有的孩子。 當給孩子報名入學時,負責接待的胡校長就發現了孩子的異常,但她還是接納了這個異常的孩子入學。我們在忐忑不安中度過了兩天。當周菊雲校長約家長面談時,我真有一種如赴刑場的感覺。因為我知道有多少這樣的孩子被拒絕在校門外。我哭訴著把孩子是一個自閉兒實情告訴了她,又進述了我們是如何竭盡全力把他從沒有一點語言能力訓練到可以簡單交流的經歷。她默默地聽著,隨著我一起流淚。周校長責怪我為什麼不早點告訴她孩子的情況。她說,其實群英小學已經接收了三名孤獨症兒童,對孤獨症兒童教育很有經驗,非常了解孤獨症兒童家長痛苦的心情,願意幫助她們。在孩子正式入學以後,學校可以安排有經驗的老師教他,減少孩子在校學習的難度。當時的我,激動得淚如雨下,就覺得蒼天有眼,天不絕我,讓我和兒子遇到這麼好的校長。責學前班的胡校長安排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帶他,觀察到孩子上課時注意力分散、多動、危險意識差,就同意家長陪讀一段時間,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正常入學打下基礎。 孩子入學後,被安排到楊光老師的班裡。楊老師為了孩子康復付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辛苦和耐心。她留心孩子的每一個動作,仔細觀察孩子在各種場合時的情緒和反映。她主動提出在數學課、語文課上家長不陪讀。這意味著要讓孩子儘可能的獨自學會與人交流,並讓班上的同學不歧視他。在楊老師的精心安排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調適,孩子基本上適應了校園生活。楊老師把社會交往能力作為康復訓練的重點。因為孤獨症兒童幾乎沒有社交的願望,更沒有社交的能力。課餘時間,楊老師把她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康復訓練上。每天,她安排班上3-4個小同學與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她在一旁觀察指導,並在全班開展了「愛虎仔、幫虎仔」的活動。幾乎每天晚上,楊老師都要給家長介紹孩子在校當天的表現,與我們共同商討訓練的方案,和我們一起分享孩子進步的快樂。孩子的每一個進步與出現的問題都成了她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經過一年多的康復訓練,孩子的進步使每個熟悉他的人都感到吃驚。到目前為止,孩子能獨立上課,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自己記作業,課堂和家庭作業及考試都能獨立完成,各個科目考試都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績。能和同學對話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主動邀請同學出去玩;還學會了滑輪、游泳、打籃球、畫畫兒、彈鋼琴,上學期結束時,他被學校授予「進步最突出的同學」獎狀。看到孩子拿著獎狀那種自豪的神情,我喜極而泣。是周校長、孫校長、胡校長、於主任、楊老師、高老師、徐老師、孫老師和其他的老師以及那些充滿了童真愛心的同學們,是群英小學的校領導和師生們共同創造的這個環境和空間,給了一個孤獨症兒童康復的良好氛圍,是老師們用母親般的愛、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一個孤獨症兒童的逐步康復。孩子得到的是老師們真正發自內心的愛,是在心理上完全接納他的一種愛。 一個孤獨症孩子帶給父母的是煩惱、失敗、痛苦!那些可尊敬的老師,不光用愛心開啟孩子封閉的心靈,也用他們的愛喚起我對生活的希望。可以說,群英小學的師生們不僅幫助了一個孤獨症兒童,而是挽救了一個家庭。目前,中國孤獨症患者至少有50萬之眾,這些家庭都處在萬分的痛苦之中。我無法想像,如果群英小學的老師拒絕我的孩子於校門之外,他今天會是怎樣?當我表達對群英小學的師生們的感激之情時,同時深切地呼喚,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向那些特殊的孩子和他不幸的家庭捧上一顆充滿愛的赤誠之心,世界會因此而更加美好。孤獨的小雨   小雨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父母含辛茹苦,供她上學。小雨懂事很早,她從父母額頭的皺紋、雙鬢的白髮讀懂了人生的艱辛,為此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來改變這種狀況,從此,她再沒有多餘的言語,只知道埋頭苦讀。人際關係、喜怒哀樂,幾乎所有的感受都被她殘酷地壓到心底深處,久而久之,她變得不會哭、不會笑、不會與人交往,總是一副冰冷的面孔,令人見而避之。雖然她平時學習不錯,可是到了中考、高考這樣的緊要關頭,卻次次失利,為此她感嘆老天不公、命運不濟,心裡很不平衡,面孔也更加冰冷,絕望到極點。最終她還是重新鼓起勇氣,跨入不理想的大學之門,希望有一個嶄新的開始,活出自己的精彩,可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壓抑與過分的自製,她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往,別人都三三兩兩,只有她每天形單影隻,像個幽靈飄蕩在宿舍與教室之間,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年級第一的成績成了她唯一的驕傲,成了她的救命草。她與同學在各方面都格格不入,很奇怪為什麼一些食品、衣服……等「無聊」的話題,她們會談得津津有味;每每看見室友的父母來看女兒送衣服、水果時,或者聽到室友給家裡打電話跟父母撒嬌時,她心裡總是酸酸的。漸漸地,她與室友之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從此她害怕回宿舍,怕聽到她們的聲音,更怕她們爽朗的笑聲,這笑聲聽起來那麼刺耳,好像在嘲笑她的孤獨與凄涼。為此她選擇了逃避,她脫離了班集體,像一個邊緣人,班裡有什麼重大活動,她總是後知後覺,同學們說她缺乏集體觀念,她認為是大家剝奪了自己的權利。只有臨近考試的時候,大家都來問她問題,從早到晚沒有片刻空閑,她才覺得充實、開心。可是考試過去後,她的生活又陰雲密布了。故事裡的小雨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又樂於助人,她的天空應該是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她的生活滿布陰霾,壓抑又苦悶。哪裡出問題了呢?究其緣由是長期的自我封閉心理所致。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等以外,大部分時間獨處,不與他人來往。自我封閉的人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是一種與環境不適應的病態心理現象。自我封閉心理實質上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從而引起焦慮。而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較差,使得焦慮越積越多,最終只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迴避環境,降低挫折感。另有些人受錯誤觀念的影響,如「逢人只講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出頭椽子先爛」等,降低了社會交往與自我表現的程度。社會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項基本需求,交往能傳遞情感,滿足人的社會與精神需求。而有自我封閉心理的人則人為地剝奪了這項需求,使得信息狹窄、情感隔絕,孤獨感、隔世感油然而生,從而使心理活動病態化。  故事裡的小雨最初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而主動克制自己的社會交往,主動將自己封閉起來,而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了與環境不適應的病態心理,從而喪失了進行正常社會交往的能力。以致於當她考上大學,希望走出自我封閉時,卻因長期自閉所導致的社交經驗缺乏、強烈的自卑心理以及由此滋生的嫉妒心理,而不敢與人交往,又開始逃避,再次選擇了自我封閉這種不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來減輕自己的焦慮,形成惡性循環,負性情緒日積月累,終使小雨陷入痛苦的深淵,不知何去何從。認識到自我封閉對心理健康的危害,就應儘快調整自我封閉的心態。自我調適的方法具體有三:1.糾正認知,增強自信,客觀評價自己,不宜人為誇大自己的缺點,要樂於接受自己,努力發現自己的優點,時常給自己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如「我很棒」、「今天看上去挺漂亮」等;2.要提高對社會交往與開放自我的認識,社交能提高思維能力、更新思想觀念、豐富情感並維護心理健康。要想融入集體,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就要敢於開放自我、表現自我,讓他人了解自己;3.要勇於實踐,逐步擴大與外界的交往,主動打破與同學之間的隔閡,縮短心理距離。失去了心理成長的勇氣   對於一個青年人,你理解了他的性--包括他的性觀念、性方式,便是對他的最大的理解。因為性是人類生活中最隱秘的部分。在成長過程中,由性而引起的困惑乃至心理障礙是他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楠是一個20歲的在校女大學生, 她有著含羞草似的靦腆神情,說話時扭動著小巧玲攏的身體,看上去像一個還在念初中的小女孩。但是,她卻已經有了多年「強迫症」病史。她能訴說的主要癥狀是「我覺得自己的思想被什麼東西卡住了,我過不去,可又退不回來,因此我不知該怎樣去感覺」。另一個癥狀是「夜晚我想入睡時,卻感到有一樣東西拚命地把我往上拉,令我無法入睡」。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楠自己做了詳細的解釋:五年前,她發現自己的思想常常會情不自禁地集中在某一個念頭上。例如放學後她一離開教室,就反覆回想是否有什麼東西又遺落在課桌里。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搞得她頭昏腦漲。在親戚的建議下,她去了醫院的心理門診看病。可是等她回到家中,卻發現自己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即她按照醫生的要求練習放鬆,改變思想方式後,卻發現自己被卡住了,再也回不來。她說醫生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她的問題,還不如回到以前的感受中好受一些。然而,她驚恐地發現自己已經失落了原來的感覺,回不去了,只能吊在半空中。這個案例反映出來的第一個問題是「逃避成長」。她想退回去的願望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其二是嚴重的依賴心理:在這五年中,她到處求詢、不厭其煩。從中可見她對「諮詢」上了癮,她喜歡通過這種「求詢」關係,來獲得關注,尋求同情。這還只是她表面的問題,更大的隱情還待我去探索。這些「心結」可能被她意識到了,也可能為她所不覺。   「你的人際關係如何?」 我基本上不與人往來,只有一個女友關係還不錯。」你害怕什麼?」 「害怕同學知道我的秘密。有時,我甚至覺得他們已經窺破了我的秘密……」楠說著垂下了頭。通過她的自述,我才知道,原來她有自慰習慣。幾年來,她一直努力地想戒除這種習慣,但不僅未能改變不良習慣,反而愈演愈烈,從而產生了嚴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使得自己失去了心理成長的勇氣,形成強迫癥狀,徘徊在某種觀念中。 強迫症在某種意義上即是對某種無法消除、無法接受的事實的反抗。 父愛日記伴女成長 孩子的成長牽動著父母的心,家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朋友同事在一起,幾句話下來,就自然扯到小孩。為了教育子女,許多父母絞盡腦汁,可往往一肚子的無奈。小孩不知大人心,大人不解小孩意,於是鬥智斗勇,威逼利誘,反覆爭奪。小孩的成長曆程,其實就是父母與小孩的鬥爭史,充滿辛酸的汗水,淚水。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好呢?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女兒做作業,我就在一旁寫。一方面是陪女兒,另一方面是要記下生活中的感悟。我發現女兒喜歡看我寫的日記,常偷偷摸摸地一次又一次地反覆看,特別是寫與她有關的事。於是,我便萌生了給女兒寫日記的念頭,美其名曰:父愛日記。女兒成長中發生的點點滴滴,記下來;教女兒怎麼寫作文,寫在日記上;孩子做錯事了,給她講道理,寫日記…… 文字往往更能打動孩子的心,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再是你苦口婆心,她置若罔聞。這種方式,讓孩子和父母都能更冷靜、更理性地面對生活中喜怒哀樂,孩子樂於接受。現摘抄幾則如下,但願給年輕的父母們一些借鑒。 習慣 2004年9月1日星期三 天氣:晴 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記得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過,他所受的教育,幼兒園影響最大,在那裡,他懂得了把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與人分享……養成好的習慣,生活就會比較充實,容易做出一番事業。一位學生放學回家懂得按時認真做作業,寫字不馬虎,自覺鑽研知識,不懂就問,每天讀一定量的書等,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一個人習慣於懶惰,他就會整天無所事事,消磨光陰。越是成功的人,他越習慣於勤奮,他會擁有決心、意志、耐心…… 壞的習慣禍害終生,容易形成。好的習慣堅持下去,需要克服許多困難,一般人總是做不到。實際上,人生就是與許多惡習鬥爭的複雜過程。 你有多少好的習慣呢?讀書 2004年9月6日星期一 天氣:晴 馬勖讀書一直比較好。今天晚上,我讓馬勖讀《天安門廣場》,馬勖讀得還不錯,聲音響亮,吐字清楚,又有感情。以後,要讓馬勖多練習讀書。書讀得好,語感才好,表達能力才能得到好的鍛煉。 馬勖讀書的缺點是不注意看字,不愛思考,讀過了,收穫不多,今後要改正。 孩子 2005年1月6日星期四 天氣:晴 昨天一放學,馬勖就抑制不住興奮地對我說:「爸爸,今天我又被表揚了。」 我高興地說:「真的。」 馬勖忽然自言自語:「哎!有知識的人想不被人誇都不行……」 我望著馬勖,笑了起來。接著,馬勖更加得意忘形:「我孤獨,我寂寞……」 「為什麼?」 馬勖想笑又笑不出,想了一會兒,說:「因為這幾天除了我,沒人被老師誇這麼多次。我覺得沒人配跟我玩。」 我越發覺得好笑:「王婷不配跟你玩?」 「別說王婷了,就連朱雨露都不配。」 我問:「老師又誇你什麼了?」 「老師誇我作文寫得好!秦老師說我的作文,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用詞華麗,栩栩如生,有聲有色……」 孩子畢竟是孩子,心裡藏不住一句話,天真無邪見於言表。 八、獎狀 2005年1月23日星期日 天氣:陰 獎狀馬勖同學,你在2004年度世界睡懶覺大賽中,刻苦努力,成績顯著,榮獲十歲年齡組特等獎。希今後戒驕戒躁,再創佳績。 特發此狀,以資鼓勵。 世界懶人協會 2005年1月23日 最近,馬勖在學校一次拿了五張獎狀,早上喊她起床,總是賴床,我戲稱給她再發上面的一張獎狀。其實,馬勖的毛病還不少,如亂花錢,好吃,好看電視等。不知何時能改變一些。失聰少年的畫家夢 天沒有給他一雙可以聆聽的耳朵,卻讓他在紛繁的色彩中發現了另一個世界。2002年,當13歲的欒天野從「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國際少兒書畫大獎賽」上連捧兩項大獎時,這個自幼失聰的少年終於會心地笑了——   「我喜歡畫畫,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畫家。」當欒天野一字一頓、用不太清晰的語調把這句話對記者講出時,他彷彿費了很大氣力,頭上微微地滲出了汗珠。然而,當欒天野打開他厚厚的畫冊時,該輪到記者吃驚了,無論是景物畫、寫生還是卡通畫,儘管畫筆還透著絲絲稚氣,卻掩飾不住那洗鍊的線條、斑斕的色彩背後所跳躍的生命力。   作為一名高度失聰者,少年欒天野可能聽不到這個世界的各種聲音,也缺少同他人溝通的能力,但他卻用心營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藝術世界,用色彩和線條繪出了他所理解的美與真。   以畫代話 1月26日,大年初五,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南崗區欒天野的姥姥家中,欒天野在這裡過年。   「過了年,他剛滿15周歲。」欒天野的姥姥高彥青對記者說:「他是1月份出生的,3天前才過了生日。」15歲的欒天野外表和這個年齡的孩子沒什麼區別,一臉青春朝氣,是一個高大的小夥子,身高已經1.82米,只不過很少講話,偶爾說句話,也是一兩個詞往外蹦,而且咬字很不清晰,有時記者聽不懂,還要他的母親做「翻譯」。 欒天野小名叫歡歡,出生在哈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姥爺是大學教授,姥姥、母親也都在學校工作。剛出生時的欒天野活潑可愛,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常,而且理解能力很強,6個月時就能叫媽媽了。他長到7個月時,開始持續發燒,高燒過後,家裡人發現他對聲音不敏感,就領他到211醫院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讓全家人都很難過:欒天野患了重度神經性耳聾,已經基本上聽不到任何聲音。 儘管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但欒天野卻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了興趣和天賦。他喜歡看電視,雖然聽不到聲音,卻同樣可以理解電視的內容。為了和姥姥交流,兩歲多時,他就拿起紙筆,無師自通地畫起東西來。「有時他想吃什麼,就拿筆在紙上畫,而且畫得很像,很有表現力。」高彥青說:「有一天早晨,他畫出了奶牛、餅乾,我就知道他早點想吃牛奶餅乾了。」 欒天野的這一繪畫天賦,給家裡人帶來歡喜,從此,父母就開始刻意培養他這方面的特長。雖然無法用語言交流,但欒天野的繪畫仍然進步很快,表現出很高的悟性。  安上人工耳蝸 8歲時,欒天野上了南崗區聾啞學校,同時在哈爾濱市少年宮參加了一個繪畫班。看著活潑乖巧的孩子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姥姥高彥青心裡很是著急。1999年,高彥青聽說國外有一種電子耳蝸技術,能夠讓耳聾患者部分恢復聽力,就四處打聽,後來聽說北京協和醫院能做這個手術,但手術費很貴,要19.6萬。 為了讓外孫不至於錯過教育期,高彥青決定還是做手術,她把一處房子賣了10萬元,又籌借了10萬元,為欒天野的左耳安裝了電子耳蝸。   1999年12月23日,走出病房的欒天野發現自己可以聽到聲音了,他一下子驚喜異常,那幾天,他畫了很多畫,送給身邊的醫生和病人,希望他們分享自己的快樂。在北京經過兩個月的語言訓練,欒天野回到哈爾濱,並轉學到宣慶小學,重讀三年級。2002年,欒天野升入宣慶中學。   「他現在通過聽聲音和辨口形,已經能夠聽懂一些話了,但講話有時還很困難。」高彥青說:「3歲到5歲是孩子的語言發育區,他已過了這個年齡,學起語言來很吃力。他現在的語言能力大概相當於3歲的兒童,需要每天進行語言訓練。」 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欒天野一刻也沒放下手中的畫筆,他開始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專業美術老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美術基礎知識。2002年5月,欒天野畫的一幅卡通漫畫被《漫畫大王》選用,還寄來了10元錢的稿費。 「孩子高興了好幾天,繪畫給他帶來了自信。」高彥青說:「雖然他是個殘疾人,但我不願看到他成為一個廢人,如果有了繪畫的一技之長,同樣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 畫家的夢想 欒天野最喜愛畫的是卡通漫畫,如今,他繪製的各種卡通人物已經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他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的各種少年美術比賽,取得了很多榮譽。 早在1996年,7歲的欒天野所畫的《紅綠燈》就在全國中小學生優秀美術書法作品邀請大賽中獲獎;2002年,他的兩幅繪畫作品入選「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國際少兒書畫大獎賽書畫展覽」,並分別榮獲銅獎和優秀獎;2003年1月,他的繪畫作品在「北京金秋杯書畫、手工作品大獎賽」中獲青年組三等獎。 欒天野在一篇作文中寫道:「我喜歡畫畫,畫畫要有想像力。有一次課堂上畫海洋世界,我沒有完全按照課本去畫,而是把魚畫成正在遊動的,顯得很生動,原來課本上的墨鬥魚沒有眼睛,顯得沒有生氣,我給墨鬥魚添上了眼睛,很有神,老師給我打了高分。這使我明白,畫畫要有想像力,構思要巧,才能不落俗套。」  15歲的欒天野雖然不善於表達,但已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告訴記者,打算初中畢業後讓他上高中美術特長班,然後考美術學院「我的理想是做一名畫家。」欒天野一字一頓地說,雖然吐字不清,卻語氣堅定,臉上充滿自信。致高三考生的一封信 母校的考生朋友們:大家好!我畢業於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回憶去年參加高考時,我的心情和現在畢業班你們一樣,在夾雜緊張、興奮、擔心的百感交集中度過每一天。在學習生活中有一點點小感悟,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奮鬥到現在,大家一定身心疲憊吧。不過不能因此敗下陣來,事到如今拼的就是身體和心理。大家都全力以赴,自覺地不看電視不看小說不玩遊戲(這點都做不到你真是「昏頭」了,奉勸你不要高考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24小時學習、休息,你想在這種情況下「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就要看你的體力是否充沛,心理是否適應。影響考前學習效果的因素很多,我大致分為三類:「天時」、「地利」、「人和」。正確對待高考的心態,我認為六個字「盡人事,聽天命」。以下我詳細闡述原因。「天時」——關注天氣情況,注意增減衣服,考前來場傷風感冒就虧大了,要是一個禮拜還不見好,必然精神也萎靡不振,勉強學習即沒效果又不利康復,所以最好別生病。外,考試時間決定複習作業時間。例如數學是上午考,你可以安排上午攻數學,物理下午考那就下午鑽物理。生物鐘適應這種時間模式後也有利於考場相應的腦區激活,利於思考。「地利」——考試熟悉考場,生活小區,學校的周邊環境,沒法改變只有適應它,在安靜的情況下能看得進,吵鬧的地方也能背得住。考試不可能周圍一片「死寂」,有點吵鬧是自然的,不要對聲音太敏感,分散了注意力。更不要因為環境吵鬧就產生厭學心理,「為人所不能為」者:高明!這是保證高效的重要途徑。其實你投入進去後,叫你吃飯你都聽不見。人就是有這種潛力,好好挖掘吧。「人和」——維持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這點極為重要,涉及心理健康中社會心理健康一方面,卻又經常為人忽視。人際關係和心理情緒密切相關,而考前的壓力感和緊張感會使人暴躁。如果成績不理想這點就更明顯,看誰都不順眼,動不動大發脾氣,受害者是家人老師同學和你自己,內分泌失調,晚上失眠,白天要麼動怒要麼瞌睡,怎麼可能靜下心來看書解題。其實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你幫助很大。心理方面「心情好,什麼都好」,可以以此對抗長久學習帶來的厭學情緒。怎樣才能獲得良好人際關係能,很簡單: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據不完全統計:「唱反調的都沒好結果。」老師怎麼說都比學生有經驗,尤其是畢業班的老師。班主任說的話不是沒根據的,多年寶貴經驗,財富啊!不要「有眼不識金」!別嫌啰嗦,那些要求你都做到了嗎?存在的問題你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的一些學習經驗也是老師們先人們傳授的,沒有用怎麼會留傳下來。家長們只有你一個掌上明珠,難不成要害你?給個微笑去上學,心情好!大清早就吵一架在去學校,總感覺不爽,上課還想著那點雞毛蒜皮的家庭小糾紛,說不定一個考試要點就沒聽到。同學們不到一個月就各奔東西了,好好珍惜,不過紛繁複雜的感情問題還是暫時甩一邊,來日方長。燃眉之急是用分鐘計時的高考! 對於高考的態度,我們不用去討論它存在的意義、價值。記住:我們是考生,不是教育部長。「天意如此」,我們只能「聽天命」。而我們可以做到的是「盡人事」。窮盡我們的潛力,能使100%的力,絕不使99%,能考90絕不考89,一分相差多少名次!可以說老師們已經窮盡所有智力教授我們知識,家長們也窮盡心力為我們奔波,而我們要做的只有也只能有窮盡心思學習休息。 最後給出幾點建議: 1、保證三餐。 2、學累了就睡覺(睡覺也可以調整心態),可以打個盹,絕不可以浪費體力。 3、不要厭學。(克服厭學上文已經闡述,不再贅余)對於衝刺重點大學的朋友:細心,細心,再細心。考慮全面補漏,高考考的就是細心! 對於成績處於中游的朋友:「黑馬」就在你們中間,相信自己! 對於成績暫時落後的朋友:穩紮穩打,穩中求勝,不考誰會得多,考誰錯得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遙遙祝好!如何告別「數羊」的日子? 我經常失眠。我晚上十點半準備就寢,往往到午夜兩三點才迷迷糊糊的睡去。有時甚至到天亮還不睡。隔天,很累,但還是睡不著,嘗試數羊、數數的方法,好象也是毫無用處。醫生給我吃安眠藥,有時吃了也不能睡。幾天累極之後,才勉強睡去。這樣循環著,我很痛苦,我曾向醫生詢問是否需要看心理醫生,他說沒有必要。但我該如何克服失眠問題呢?解析:失眠症是一種無明顯原因的睡眠障礙,往往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不良。失眠症的表現主要是入睡困難、睡眠淺、易醒、多夢和醒後不解乏。入睡困難表現為翻來覆去睡不著,各種姿勢都無助於入睡,輾轉反側、痛苦煩惱,即使頭腦中什麼都不想,也無法入睡,有時甚至會睜大眼睛等待天明,但多數後半夜能在迷糊中不知不覺地睡去。睡眠淺表表現為「清醒樣睡眠」,即患者在睡眠中能迷迷糊糊知曉周圍動靜,有時也能偶爾聽到自己的一兩聲鼾聲,但醒來後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睡著過,甚至否認自己睡著,但自覺疲乏有所緩解。睡眠時間少表現為很早就醒來,醒來後再也無法入睡,有時半夜醒來後過很長時間仍能迷糊入睡,但睡眠時間也就4-5個小時,甚至更少,白天常常精力不濟、精神倦怠。易醒表現為在睡眠過程中容易被細小的聲音驚醒,有時雖無聲音刺激,也會在上面過程中頻頻醒來,失眠還可伴有焦慮,主要是擔憂失眠對人體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響。長期的失眠症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持續的睡眠不足容易造成抑鬱症和焦慮。此外,失眠患者最常發生的現象是集中力、記憶力、處理日常工作的能力都顯著的下降,連帶影響了人際關係。還有,失眠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生病。因此,及時矯治失眠症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而言,失眠症的治療需要藥物和心理治療結合進行。尤其是心理疏導或改善是不可忽視的。失眠症的矯治(1)刺激限制治療:此方法認為失眠是一種對與睡眠相關的時間(床上時間)和環境線索(床和卧室)的條件反應。按照這一前提假設,這種方法就是訓練病人把入睡與床、卧室等重新建立聯繫。這種聯繫的建立是通過縮短與睡眠無關的活動(包括外顯的和內隱的)和強制執行一個睡眠-覺醒時間表來完成。也就是說要建立一個計劃——縮短與睡眠無關的活動,調整睡或醒的計劃。因為對於大多失眠病人,在床上的時間、卧室環境已經變成了一個強烈的消極暗示,要睡覺但難以入睡,還有挫折感,易激發。具體程序為:①只有當睏倦時才上床;②如果不能在15~20分鐘以內入睡或重新入睡,離開床到另一間屋子,只有當再感到睏倦時才回到卧室;③每天晚上可以經常重複①、②過程;④每天早晨按時起床(有規律)不要計算一晚上共睡了幾個小時;⑤不要在床上進行與睡眠不適應的活動,如在卧室內看電視、小說等;⑥白天的小睡時間不宜太長;⑦僅僅為了睡眠和性才使用床和卧室。(2)睡眠限制治療:是縮短在床上時間,使自己在床上的時間盡量接近所需睡眠的時間。例如,如果你每天晚上睡著5個小時,而在床上的時間為8小時,限定睡眠時間(從開始上床時間到最後起床時間)應該是5小時。我們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睡眠效率=總睡眠時間╱在床上時間×100%。前者睡眠效率為63%,應提高睡眠效率。許多失眠者在心理上對入睡存在一個認識誤區,因為自己晚上入睡時間長,如果和別人在同一時間上床睡覺,就會比別人睡得少。所以,在別人還沒有上床入睡時他們就早早上床了,花很長時間努力去睡眠。而結果則和他們的期望相反,入睡時間不僅比別人更長,睡眠質量也不好,經常出現很多的片段性睡眠,這種睡眠習慣是頑固性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睡眠限制,就要設計一套個人化的睡眠和覺醒程序。這個程序是建立在對睡眠時間的估計上來進行調整,在床上的平均時間被限制,造成了一個輕度的睡眠剝奪,以提高睡眠效率。例如,如果一個病人報告每晚睡6個小時,而在床上時間為8小時,那麼從理論上講他在床上應只呆6小時,但事實上應輕度調節在床上的允許時間,在床上時間應比6小時再增加15~20分鐘,這樣睡眠效率就會超過90%。當睡眠效率低於80%時,就需要減少在床上的時間,應使睡眠效率經常保持在80%~90%之間。有人推薦在床上的時間應比睡著時間長5%左右。睡著(每晚)的平均時間應取一周的平均數,然後再進行調整。但每晚在床上時間不能少於5小時,否則可能會造成白天多睡或出現危險事故。在白天中午的小睡是允許的,特別是在治療的早期階段。(3) 認知治療:認知治療尋求改變病人對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態度。例如,病人經常在上床後表現極大的憂慮,試圖控制入睡時間,總擔心失眠會對自己帶來一些潛在的危害。不合理的信念和態度有:①不切實的睡眠期望(每天晚上我必須睡8小時以上);②對造成失眠的原因的錯誤看法(我的失眠完全是由於體內某些化學物質不平衡);③過份誇張失眠的後果,由於失眠我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失眠會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器質性損害。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失眠會單獨給人身體帶來器質性傷害;④每晚試圖控制睡眠。其實睡眠屬於自主性神經系統調節的一類生理活動,不受意志的直接支配;⑤缺乏睡眠感,失眠者總覺得自己仍在清醒狀態。認知治療是對特定的不合理的睡眠認知的矯正,挑戰它們的有效性,通過認知重構技術,如再歸因訓練、假設檢驗、再評價、注意轉移等技術,重新形成他們的更具適應性的態度。不合理信念和態度是導致經常性失眠、情緒痛苦、對睡眠恐懼的重要中間環節。 (4)放鬆治療:是基於這樣一種觀察,高喚醒水平無論是在白天和夜晚(生理的、認知的)都對睡眠形成干擾。漸近放鬆這一類方法,主要是為了減輕失眠者的心身紊亂(如情緒焦慮導致的肌肉緊張)癥狀,降低失眠者的心理或心理生理喚醒水平。但對於難以維持和難以集中注意力者,這種方法效果不好。 (5)矛盾意向法:此方法就是讓失眠者由原來總想儘快入睡改為有意長時間保持覺醒狀態,拒絕入睡。如果自己放棄了入睡的努力,實際上代之以保持覺醒,結果焦慮將得以緩解,入睡便易於發生。給父母的一封信   我知道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應該好好的去活一回。可是活著的感覺,有時好累。                     偏偏在幻想中看見父母的臉,偏偏在照鏡子中找到自己的蒼白與憔悴。我現在,安靜的躺在床上,茫然的看著看著天花板,等待著。沒有憂傷,沒有嘆息,一切有點疲倦。我的生命,在這種狀態下延續著。                     因為外面的世界如我對它的認識一般灰色,因為外面除了連綿的雨就是猛烈炙痛的光,因為我現在沒有力氣走到外面。兩天了,沒有吃什麼東西:周末的原因,心情的原因,還是,病得真有那麼嚴重。                     父親剛剛回來過,看了我一眼,說了幾句注意身體的話,匆匆的離開。他一離開,我就需要獨守在這個房間,多少天家裡都是冷冷清清、孤孤單單。屋檐上,有灰塵織結的網,屋檐下面,是被網住的我。                     我的鼻子,裡面又有液體要流出的感覺。好些次,我把頭仰過去,不願意看見它,可是這樣做,又會聞到那種發腥的味道了。不敢告訴父母,發生在幾年前的一次意外後,遺留下來的這種癥狀。怕自己傷心,怕自己傷了他們的心。我沒有癌的徵兆,它流出後還會凝結。我不懷疑今天會這樣的過,明天它再來拜訪。                     它太寂寞,所以選擇離開我空洞的肉體,一點一滴的逃散,我理解一如自己的感受。   爸爸媽媽,回來以後我才知道,一家團聚有多麼的重要。我知道這些天我的面色不好,讓你們擔心了。我也不想這樣。不要總是敏感的認為我的身體因為什麼潛藏的病而虛弱了,我在外面過得很好,回到家過得更好。                     好久,沒有和你們聊一聊天了。現在我好想面對你們,看到你們。你們不是說過,我一旦在受傷以後就會想起家,想起你們嗎?其實,我並沒有受傷,我只是走過了任性的歲月後,懂得了什麼才是重要的,我想你們。                     還記得兒時那次離家出走嗎?你們一定記得,只是為了我忘記而不去說。那是我最開始叛逆的傾向,我第一次試圖脫離你們的懷抱。那時那一刻,沒有你們的影子。我聽見風吹的聲音,我聽見靜夜裡蛐蛐的叫聲,我在黑暗中,沿著那條公路茫然的跑著。我因為害怕而忘記疲憊,跑了多遠呢?為什麼要跑呢?再跑遠點是不是父母就永遠找不到我了呢?我的腦中儘是這些奇怪的胡亂的想法。委屈了還是要拚命的抑制淚水,多想回去啊,你們一定急了,我在證明什麼呢?證明我可以不是一個你們眼裡的乖乖寶嗎。媽媽你的聲音我聽到了,你在哭泣,你在喊著我的名字。我躲在路邊,看見你從來沒有過的那種傷心的表情。你們騎著那輛陳舊的自行車,它發出熟悉的咯吱、咯吱的聲音。你們走的遠了,我在你們的後面才喊出:爸,媽。媽媽,你知道嗎。撲到你的懷裡,我才發現,那裡原來那麼的溫暖。你在斷斷續續的說:都是……你爸不好,不應該打你。我這時放聲大哭起來,媽媽,我沒有記恨爸爸的意思,我這樣做我也不知道因為什麼。                     16歲,那次和爸爸吵架後,幾天都沒有吃飯。我把自己關在房間,想著爸爸凶神惡煞的樣子,懷疑自己是不是他親生的。我一向在家裡和學校都是很乖的,可是還要接受他的責罵,我還聽見他說——斷絕父子關係。                     媽,我就知道你會偷偷送來食物。我說我不會吃,還是忍不住最後吃光。那一次,我在門縫的一角,聽見爸說:兒子吃了嗎?我看見爸眼角泛著的淚光。爸爸,對不起,那時我就在心裡這樣說了無數次,可是我沒有勇氣推開那扇門鄭重的向您道歉。                     18歲,我因為學業的不努力而和爸爭吵起來。第一次考試是這樣,第二次考試還是這樣。那是我第一次和爸爸說了這麼多過激的語言,媽媽,您給了我一記耳光,告訴我不應該這樣和父親說話,我記得很清楚:他是你爸爸。我在流淚的時候發現,媽媽也是如此的陌生,這是您第一次打我。                     我真的絕食了,每天安靜的躺在床上。第三天時,媽媽您走了進來,跟我說對不起,還央求我吃點東西。看著您流淚的臉,我有了想哭的衝動,我於是蒙上被子,盡量不讓您發現。中午的時候,當廚房只剩爸爸一個人的時候,我看見他了滿面的淚水,他喝多了。一個勁兒的說著兒子之類的胡話,我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我走過去,跟爸爸說:爸,您別哭了,我錯了,爸。                     高中畢業時,我的初戀結束了。什麼原因,我至今仍搞不清楚。只是記得當時的痛苦。這時,想她的時候,看著那些日記的時候,我就以淚洗面。她離開了,我的生存似乎失去了意義,可是在我準備好那些安眠藥的時候,卻發現爸爸媽媽已不再年輕,他們額頭的皺紋又增加了。叫我如何心痛的割捨下您們呢?                     我在猶豫,走了以後你們會傷心,傷心的。爸爸常說我是他的驕傲,我可以寫一些文字,還可以唱幾首歌曲——我是他的希望。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我只知道我的心在痛。爸爸,那天您看見了我在午夜流著淚,燒那本日記的情景。您說您理解我,所以我第一次在您的懷裡痛哭,從11歲到現在,我們向來都是在爭吵中度過的。可是現在在那個懷抱里,我卻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溫暖。爸,我真的好痛苦啊,我該怎麼辦呢,我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我說著一些語無倫次的話,我的心漸漸平息下來。                     我離開家了,我背著厚厚的行囊,背著你們的寄託,遠走了。開始的日子,總是想家,那個地方,那個校園,離家太遠。                     一個月以後,我大病一場。我的頭上有接近40度的溫度。我不能下床,身體一會兒冷一會兒熱。朋友們走了以後,寢室里空空蕩蕩。如果在家裡,媽媽應該已經拿來很多水果,然後叮囑我吃幾片劑量的葯了。我閉著眼睛,默默的想像媽媽的手,在我的額頭上撫摩的情景。好無助啊,曾經夢想離開的家,離我那麼遙遠。這裡的人和事物為什麼是那樣的陌生呢,爸爸媽媽,您們知道嗎,我現在好難受……                     我沒有打個電話,或寫封家書的習慣。日子久了,戀家的傾向漸漸淡漠起來。有時接到家裡來的電話,噓寒問暖,才不覺流露出傷感:媽,爸還好吧,不要擔心我,我在這裡一切都好。媽,你們要保重身體,別讓爸喝太多的酒了……                     離開以後的日子,恍然發現,隔過山水,那一片珍貴的土地。離開以後的日子,開始惦記父母的樣子,白髮是否多了,是否快樂。離開以後的日子,那些沉重的無趣的記憶變得生動起來。                     每一次回來,都會覺察出父母老了。孩童們叫他們:爺爺奶奶。年輕人叫他們:叔叔阿姨。我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給一個老人讓座時,他十多歲的孫女對我說:謝謝叔叔。這是第一次有作為長輩的感覺。我在哭與笑的時候,自己也在成長,衰老。                     不知道我曾經給父母帶來了什麼,快樂還是憂愁。不知道20多年過去以後,我是否真的變得成熟。不願意去想了。                     和爸爸一起喝酒的時候,他仍一如當年的滔滔不絕的說,而我則在一旁安靜的聽。他說的話,我聽過上百次,上千次。我也回擊過上百次,上千次。現在,我卻不再願意多說一句了,原來,我在外面日思夜想的就是父親的教導,母親的嘮叨。                     爸爸說我小的時候,總是拿他們的愛心去威脅他們。我想了又想,為什麼絕食或者離家出走能一次次的成功呢,是因為愛,父親幾句稀疏平常的話,現在已經感動的我無以用語言去拙笨的表達了,我只是在心裡一遍遍的說:爸爸媽媽,我愛您們。                     爸爸問我他是不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他的脾氣那麼不好。其實我一直隱瞞他,我在小學時寫過一篇命題作文《我最佩服的一個人》,寫的就是他。母親是我心中一直以來最偉大的那個人,這些年在我身上她掉的淚水太多了,我要儘力不再讓她流淚,我還要儘力,以我的力量,讓他們過得好一些。                     寫這種文章,首先就要先賺取自己的眼淚,這是我所難以抗拒的。好久沒有寫信了,寫一封吧,獻給老爸老媽。                     可是在我哭過以後,即將落筆之時。老爸突然從外面回來了,我竟沒有察覺。他推開門,問我做些什麼。我眼淚已干,有澀澀的痛覺。我還是有些慌亂,為了怕讓他看到我寫了些什麼,還是不想讓他知道我哭了呢?                     還好老爸只是責備我身體不好不應該辛苦,然後就進廚房為我準備晚餐了。可是,現在我又在發獃了,鼻子好酸啊,爸爸。                     爸爸媽媽,這封信我也許還是不會讓你們看到。不然,當鼻子里又流出那種液體時,你們又會擔心了,哎。   原諒這樣的一個兒子吧。 給父母的一封信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 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每一次你們出去我就感到非常寂寞,如果你們8點沒回,就證明你們已在牌桌上了。 每一次雙休日,你們都沒時間陪我。記得小時候,你們經常帶我去公園玩,看電影,現在,連在家陪我玩的時間都沒有,晚上,只要你們一出去,准要十一二點才回。現在我一點也不喜歡過「六一」兒童節,因為每次總是奶奶帶我出去玩,有時,甚至誰都不帶我出去,我多想讓你們陪我一次呀! 可是,希望每次都落空了,我多麼想回到小時候! 爸爸,還記得有一次,您說要帶我出去玩,我非常高興,正當我們準備動身時,您的同事來了,我知道,這次又去不成了。果然,您和您的同事走了,留下寂寞的我。 現在,同學們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可我還是希望能和你們多聊聊天,讓你們更加了解我,讓我深入你們的內心,希望你們能多陪陪我,哪怕一次也好,爸爸媽媽,你們能陪我一會兒嗎?女兒:玲玲2005年3月10日致父母的一封信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爸爸、媽媽:你們好!媽媽,您在我3歲的時候,因手術出錯離開了人世;爸爸,您又在我9歲的時候,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從那以後,我成了孤兒,與76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做父母的誰不疼自己的親骨肉?每當看到同學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來學校繳學雜費,或者去買新衣服的時候,我就更加想念你們,淚水也禁不住流下來。爸爸媽媽,我要告訴你們:我現在過得很好。奶奶天天為我煮飯、洗衣服。有時她還戴著老花鏡,穿針引線為我縫補衣服。睡覺的時候,奶奶怕我著涼,每天夜裡都要給我蓋幾次被子。冬天奶奶為我送棉衣,雨天奶奶給我送雨傘。放學回家都能吃上可口的飯菜……三年級上學期,我患了乙肝,沒錢治療。這事被鄉領導知道以後,發動全鄉人為我捐款,僅老師和同學就捐助了7355元。那時,教委辦主任三次專程到醫院看望我。一些不認識的叔叔阿姨給我送水果、鯽魚等營養品。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對我更關懷備至:59歲的班主任王老師天天晚上為我補課,班上的同學給我送來精緻的手工藝品。每年學費都是鄉里為我繳,還讓我到醫院免費檢查身體。去年冬天村支書還給我買了一套運動服……爸爸媽媽,我現在只有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對得起那些疼愛我和關懷我的人,對得起在九泉之下的你們!你們的兒子:石勇1995年12月10日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春天已經來臨,春風料峭,你們可要多穿衣服呀!小心感冒!  爸爸媽媽,女兒要自豪地告訴你們:「我進步了。」我寫的字比以前漂亮了;口算比以前快了……當我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老師會不怕麻煩地給我講解。我對每一門課都很感興趣,因此我上課很認真。現在,我特別喜歡上英語課,不像以前一樣一聽是英語課就頭疼。爸爸媽媽,現在我正在準備參加青島市舉辦的英語故事比賽,你們就等著聽我的喜訊吧!  在宿舍里,我有6個親密的小夥伴,我們像姐妹一樣互相照顧。我們宿舍的7個人有7種不同的性格,我們有時會吵吵嘴,但一會兒後就和好了。  爸爸媽媽,我瘦了,因為我們的運動量增加了,而且我上體育課也活躍了很多。  爸爸媽媽,我上次寫的作業受到了老師們表揚,誇我認真呢!  說來慚愧,爸爸媽媽,我期中考試的成績不是很理想,離我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堅信「我能行」,我能達到我的目標,請你們相信我、鼓勵我,為我加油吧!  祝你們: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女兒:西西                    2004年3月12日K  簡評:離家在外的孩子最讓父母擔心。作者像一個「小大人」似的向父母介紹了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一個懂事、上進的小姑娘的形象躍然紙上。 □青島南洋學校小學部六年二班 李西西 給父母的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嗎? 這是我第一次寫信給你們。因為我從小到大沒有嘗試離開過你們很遠很遠的地方。 記得有一次國慶節,媽媽你要回去陽江參加同學聚會,去看二幾十年沒見的同學,可是我卻哭著鬧著不給你去,到現在我的心裡都有點愧疚,在這裡我對你說一聲對不起。 媽媽你還記得嗎?有一次,我和你還有爸爸一起去家樂福。在裡面我看見了一條褲子,我非常喜歡。然後我就去問爸爸同意了,我又問你可你說不要買。我就非常的生氣不理睬你了,走著走著你又叫我去買那條褲子,那時候我高興極了,可是突然你又叫我回來,說去玩香港之後才買我的心情就從最高點落了下來。不過現在我相信你,你一定不會騙我的你一定會賣給我的,媽媽你說對嗎? 媽媽您真的很辛苦,因為我每天早上都要很早去學校,而你就一樣那麼早起床做早餐給我吃。做完早餐後你又要做衛生,做完衛生後你又要做午飯,大家吃完午飯後你又要洗碗。到了下午你買完菜以後還有洗菜,洗碗菜後你就有炒菜煮飯。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你才有幾個小時看電視。媽媽雖然你的學問問不高,可如果家裡沒有你我們生活上的細節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我真的要非常非常地感謝你。 感謝完媽媽就輪到你了爸爸。你知道嗎?在我四年級的時候,又一次你出差,這是你第一次出差。就在你回來的那天中午,我一直在家裡玩電腦。突然,沖大廳里傳出開門的聲音,我心裡想:「這一定是爸爸回來了。」可是當我從房間衝出去看的時候,這只是我聽錯而已。過了一會兒,已經三點多了。突然我又聽見有開門的聲音,我就衝出去一看果然是爸爸回來了,那時我的心情非常高興。你把東西放下後就把你給我和媽媽買的禮物拿出來,我看到你給我買的禮物非行高興,我真的沒有想到你會給我買那麼多禮物。有三個吊飾的小香包十分漂亮、一個前年甲蟲的鑰匙扣、還有一條手鏈和四個吊飾的小茶壺……在那麼多的禮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條手鏈里,因為這是爸爸您第一次給買手鏈給我,不但是這個,還因為手鏈的每顆珠子上都有一個觀音,真是美麗極了! 可有一天,那條手鏈不見了。那時我真不知道怎麼辦好,心裡特別難受。我想:「這是爸爸給我買的手鏈,現在不見了我一廳要把特招回來才行。」於是我看你和媽媽都不在家,就馬上行動,我把家裡上上下下都找遍了,可是我還找不到那條手鏈。突然間我想起來了,原來那條手鏈我好像放在書包里了,我就馬上去翻書包果然在書包里找到了。那時我十分高興我能找回爸爸給我沒得手鏈了。 還有爸爸我知道你很疼我,只要我喜歡什麼你就會賣給我,無論媽媽同意還是不同意你都會給我買。例如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出去逛街,我又買衣服於是我就問你,你答應了但是媽媽好像不怎麼願意。不過你說過給我買,我們走著走著我看到有我喜歡的衣服,於是你就給我買了。 爸爸你記得嗎?又一次,我穿這一件紅色長長的短袖衣服,我還對你說我這件衣服很像跳街舞的衣服,你卻說:「如果會跳街舞穿這件衣服會很好看的。」我聽到這句話就發愣了。不解的想:「為什麼爸爸會這麼說呢?一般的家長都不怎麼同意自己的孩子跳街舞。」我的心裡有好多不解。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很希望我能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每當我考試考不到九十分以上的時候,你們都會很生氣。不過爸爸你雖然是很生氣,可是你重來都不會罵我打我。媽媽你和爸爸的方法不一樣,你雖然很疼我不過你會很大聲的罵我說我。不過我知道爸爸不打我不罵我不是不疼我。媽媽你很大神的罵我也不是不疼我。我知道你們無論用什麼方法對我,不過你們一定很疼很疼我的,對嗎爸爸媽媽? 十二年了,在這十二年里如果沒有你們我就不會再那麼幸福里生活,你們那麼辛苦的把我養大,我要對你們說聲謝謝,這聲謝謝我還會用實際行動來說的。
推薦閱讀:

戀愛老師:3個聊天技巧,女神被我撩的「合不攏腿」 [一點資訊]
龐明老師的智能氣功功法中關於形意拳明勁的論述1
潘鷹老師研讀系列:先生說立志(上)
祝福*風中卓立*老師書館建館二周年
「不止」與「不只」用法不同(杜老師語文信箱)

TAG:學生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