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園地|四分之三的人出現過嫉妒

點擊上面藍字

關注 四O四醫院


[中國公立醫院微信閱讀量排行榜]本周冠軍

詩人艾青說,嫉妒是心靈上的腫瘤;現代心理學家卻認為,嫉妒只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心理狀態。最近發表於《基礎與應用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3/4的人在過去一年中出現過嫉妒情緒,30歲以下年輕人比例相對更高。

嫉妒害人傷己

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傾向於嫉妒同齡人的外表、學業、社會成績,以及幸福的情感關係。隨著年齡增長,情感嫉妒變淡,人們對金錢和職業成功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強。

網路中有句流行語叫「羨慕嫉妒恨」,其產生並非毫無道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教授告訴記者,羨慕與嫉妒確有相通之處,相對來說,嫉妒更強調負面體驗。「如果要給嫉妒下一個定義,通俗點說,應該是人們對優於自己的他人心懷怨恨,是一種強烈的負面體驗。」

多數心理狀態的產生都源於先天和後天的綜合作用。單就嫉妒來說,張侃認為,先天因素較少,更多是後天所致,屬於一種「習得性」心理。其中,對嫉妒影響較大的後天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環境、學校培養、社會導向等。

比如,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孩子,通常不會因物質差異產生嫉妒;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可能具有更好的個人修養,有助於對抗不良情緒。另外,社會導向在嫉妒的形成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激烈的社會競爭。社會資源匱乏,導致生活和工作中充滿競爭,想獲得第三者肯定的心理很容易催生一個人的嫉妒情緒。

標準化的社會評價系統。社會規範普遍認為,女性重容貌、男人重地位,這種評價標準的強化,容易導致人們產生脫離實際的目標,並由此促發嫉妒心。

「相對剝奪感」心理的促發。張侃解釋,捲入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事件,並因此產生的心理變化被稱為「相對剝奪感」,這也是嫉妒心產生的原因之一。比如,某女明星和男友相愛結婚,這件事本來與我們無關,但有人就會受此影響產生嫉妒心理,覺得氣憤難平。

嫉妒心可能引發的多種負面影響可歸為兩大類:對內傷己、對外害人。

引發焦慮抑鬱。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卻又無可奈何時就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情緒,久而久之可導致多種疾病。

影響工作生活。時常生活在嫉妒中,做任何事都不會覺得快樂,低落的情緒難免會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

激起破壞行為。嫉妒心裡潛藏著對別人幸福的破壞傾向,情緒不穩或極端的人可能會將不滿轉化為對他人的憎恨,進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嫉妒可轉化為前進動力

張侃指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嫉妒心也是好事,因為只有追求積極向上,才能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有了嫉妒心後,關鍵是學會歸因,找到自己的不足,尋求正確的解決之道,使嫉妒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累積起更多的「資產」,如金錢、房產、社會地位等,所得越多,促發嫉妒的因素就越少。此外,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更加理性,嫉妒心也會隨之減弱。對自己越了解,越容易化解嫉妒情緒的負面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出改善:

轉移注意力。大腦就像一間容量有限的房子,在生出嫉妒心時,盡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上。比如因工作產生嚴重的嫉妒心後,可以選擇休假旅行,遠離工作環境。通常轉移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淡化嫉妒心。

家人引導,正確歸因。所謂旁觀者清,在分析落差時,家人更容易做出客觀評價和歸因,引導一個人走向正面的解決之道。

找到優勢,樹立自信。首先要正視嫉妒的產生,這是有進取心的一種正常反應;其次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發現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任何人都無法十全十美,或許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卻在其他方面更加成功。所以,有些嫉妒根本是不必要的。

《生命時報》張芳文

轉自 健康文摘報

熱愛生活|關注健康

長按指紋,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


推薦閱讀:

如何才能根治甲溝炎?
童年不受父母關愛形同陌路為什麼會導致嚴重自卑?長大後能否改變?
家長們這條心理學規律你知道幾個?
莫嘆綠為青
如何放開自己的性格。,如何改變一個內向,膽小,自卑,跟陌生人說話不自然的男人?

TAG:心理 | 嫉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