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式民主」:網路成民意表達重要渠道——中新網
參與互動(41) 【字體:↑大 ↓小】
2010年,在中國民主政治的征程上,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豐收的果實掛滿枝頭。
這一年,我們承受著青海玉樹、甘肅舟曲的傷痛,我們分享著平安世博、平安亞運的喜悅,我們見證著四川地震災後重建的奇蹟,我們描繪著「十二五」的壯麗藍圖。辦成一系列大事、辦好一系列喜事、辦妥一系列難事,在世界關注的目光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勢再次得到生動展示和大力彰顯。
這一年,我們體會著公眾知情的厚度。兩會後不久,當國土資源部、科技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破天荒地在各自網站公布2010年預算表格時,老百姓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政府賬本」的模樣,第一次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政府的決心有多大,信息公開的力度就有多大。從半遮半掩的籠統羅列到乾淨利索的「全裸」曬出,政府賬本曬出的是人民政府的誠信,曬出的是對公民知情權的尊重,曬出的是信息公開的廣闊天地和無限潛力。
這一年,我們親歷著公眾參與的熱度。2月28日,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正式發布時,我們看到的是政府集眾智、求共識的努力與誠意;當公眾廣泛參與討論、積極建言獻策時,我們看到的是公眾參與熱情的激發和釋放。這一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每審議一部法律草案,都要重複一個「規定動作」——向社會徵求意見。人民調解法(草案)、代表法修正案(草案)、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車船稅法(草案)……隨著一系列法律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立法的大門向公眾敞開。可以說,人民大會堂內的每一項表決,都牽動著大會堂外每一個公民的心,凝聚著億萬群眾的熱情與智慧。而正是包括立法在內的公共決策與公共管理向公眾敞開大門,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才使得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充分表達,合理的訴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體現。
這一年,我們觸摸著網路民意的力度。今年以來,當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俞正聲等在內的省市區負責人公開回應人民網網友留言時,當由網友最先發布的一個個監督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時,人們發現,公眾的聲音是如此受到尊重,民意表達的渠道是如此順暢。當今中國,互聯網不僅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民意表達的重要渠道和參政議政的重要平台。眾多具有強烈公民意識、崇尚理性表達的高素質網民,站在維護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立場,正不斷用「帖子」表達著社會責任和正義,用「博客」書寫著國家利益和願景,積极參与管理國家和公共事務,使虛擬的網路力量轉化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
這一年,我們感受著人大監督的深度。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的6個會場,財政部多位負責人略顯緊張地接受著一場特殊的考試——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詢問。委員們提問踴躍,應詢者回答認真。疑問在詢問中化解,共識在互動中形成。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進行中央決策專題詢問,如今,專題詢問正從嘗試走向常態。在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專題詢問第三次進入會議議程,公眾對此已經不再陌生。從深入開展執法檢查到不斷強化專題詢問,人大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展。
「春江水暖鴨先知」,評價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百姓的感受最為真切,也最有發言權。從政府自我放權到自我限權,從村民海選村官到依法罷免居委會成員,從城鄉同權的選舉制度改革到「精神損害」納入國家賠償,從紮實推進黨內民主到深入推進依法行政,這一年,通過社會生活的眾多細節,人們都能感受到民主制度不斷健全,形式日益豐富,公民的民主權益和合法權益日益得到法律保障,「中國式民主」正以其強大生命力散發出獨特魅力。
難忘2010,期待2011!(廖文根)
推薦閱讀:
※今天,怎樣留住古詩文「童子功」(深聚焦)
※多篇文章聚焦癌細胞擴散 有望開發出新型抗癌療法
※【聚焦】?秦前紅、石澤華:論監察權的獨立行使及其外部銜接
※民訴法修改 聚焦五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