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將怎樣改變中國籃球?】

如果你常留言,還可以獲得彩蛋文章,只有留言才能看到。

歡迎關注我的社交媒體——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新浪博客:蘇群

Instagram:QUNSU (籃球不是生活的全部)

蜂鳥網:蘇群 (旅行攝影·我鏡頭裡的世界)

悅跑圈:QUNSU

姚明出馬,一個頂倆,他參加的冬奧會和籃球世界盃的申辦,都圓滿成功。但如果說在冬奧會申辦大會上姚明只是用他幽默嫻熟的英語為宣講增添了色彩,那麼在日本的東京,姚明真的是用他巨人的身材徹底壓倒了世界拳王帕奎奧。

然後,世界盃4年後真真切切地要來中國了,這將是中國球迷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家門口觸摸世界頂級籃球比賽,上一次比較接近的是2006年,由於世界男籃錦標賽在日本進行,包括美國夢之隊在內的一批頂級強隊到中國熱身,參加斯坦科維奇杯。

然而,參加籃球盛宴只是世界盃給中國籃球帶來的小小的變化,世錦賽改為世界盃後,由於比賽的性質和方式已經發生重大改變,它將極大地影響中國籃球的思維。中國籃協如果能跟得上世界潮流的腳步,改變思維,或許能順之而昌,否則,仍然會停留在奧運會籃球賽的怪圈中,甚至被拋棄。

首先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世錦賽」為什麼要被國際籃聯(FIBA)改成「世界盃」,這不是對足球世界盃的簡單模仿,而是準備與奧運會這個強勢賽事的分道揚鑣。國際奧委會(IOC)對大多數體育單項組織都有超強的控制,同一個比賽,奧運會的水平和地位都高於其本身的錦標賽:打個比方,排球的世界錦標賽,其冠軍就不如奧運會重要,籃球同樣如此。

因此,不要說高度集權化的中國籃球,就是金字塔尖的美國籃球,也知道奧運會比世錦賽重要,比如,美國男籃近日重開國家隊訓練營,包括詹姆斯在內的MVP級別的明星,去年為國斷了腿的喬治,都趨之若鶩重回訓練營。

中國籃球是舉國體育的一部分,通俗地說,領導讓怎麼干就怎麼干。舉國體育的核心是「舉國為奧運」,舉國努力奪金牌,最重要的是奪奧運金牌。在短時間內,中國男女籃都和奪金牌沒有關係,但洪流之中難以獨善其身,中國的男女國家隊每四年就做這一件事——奧運。打亞錦賽是為了奧運資格,因為亞洲只有一個名額,打世錦賽是為下一次亞錦賽鍛煉隊伍,打世錦賽前的亞錦賽是為了取得鍛煉隊伍的機會。如果你仔細分辨,相對所謂的錦標賽來說,你可以發現四年一次的亞運會更受重視,因為亞運會是奧運會的亞洲版。

包括水平最高的美國籃球和FIBA市場最大的中國籃球,都不把世錦賽當一回事,FIBA不可能一直無動於衷。奧運會是不許在場地展示廣告的,經營權被IOC獨攬,儘管統計顯示奧運會上田徑、籃球、游泳和體操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但這樣的受歡迎程度無法在錦標賽上體現並得到回報。世錦賽是FIBA的獨立賽事,經營權歸自己,如果長期依附於IOC,FIBA無法壯大。與之相對照,足球早就開始「去奧運會化」,1984年國際足聯規定歐洲和南美參加過世界盃決賽的球員不得參加奧運會;1988年又規定奧運會限齡23歲,每隊允許有3名超齡球員。

國際籃聯的秘書長鮑曼年輕而有野心,像足球那樣辦世界盃是他的終極目標,要知道南非世界盃的總收入已經達到40億美元,而五年前的土耳其籃球世錦賽只有6000萬美元。經他的改革,FIBA和IOC對於頂級賽事的控制來了個逆轉:

每四年一次、橫跨三年、總長度18個月的主客場預選賽成為所有會員的主要賽事——比如亞洲與大洋洲合併的亞太區,分成4組共16隊,從奧運會後的2017年11月起,在那年11月,2018年的2月、6月、9月和11月,2019年2月,共6個比賽段。先打小組主客場循環賽,前三名出線後,要編成2組共12隊,再打主客場循環賽。這等於把原來不到15天的亞錦賽分成18個月來打。世界盃預選賽的出線名額亞太區有7個,假設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肯定出線,亞洲也有5個名額參加世界盃。

將世界盃作為奧運會的前提,即2019年世界盃按成績和各洲水平直接產生8隊參加2020年奧運會,亞洲仍然只有一個名額,剩下4隊或8隊(看2020年奧運會是不是增加到16隊)再打預選賽產生。

至於大家熟悉的亞錦賽(及其他洲的錦標賽)則改成四年一次,完全和世界盃、奧運會無關。參加亞錦賽也得打預選賽,由於夾在世界盃及奧運會預選賽中間,成了四年周期當中最不重要的賽事。

推薦閱讀:

琴聲悠揚——「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中國古琴曲」《平沙落雁》
中國十二時辰,每一個都美出天際
100年前的中國天下第一山和如今的中國天下第一山
溫暖2011·那些感動中國的草根【 轉載】
中國海監發布海監船巡航釣魚島宣傳圖----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TAG:中國 | 籃球 | 世界 | 改變 | 中國籃球 | 世界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