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媒:要密切觀察中國的研發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教育參贊艾宏歌(右)接受採訪

在很多中國人看來,韓國是一個文化上和中國一脈相承、政治上和中國無直接衝突的友好國家。但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和英國廣播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就「中國形象」進行的調查顯示,韓國人對中國經濟崛起持負面態度的比例全球最高,約為80%。為什麼韓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如此之低?近日,在韓國採訪的一周里,《環球時報》記者都在思索這個問題。

記者在韓國外交通商部聽取東北亞三課許承宰課長的中文演講,他曾在北京留學,漢語非常流利。面對台下的眾多中國採訪者,許課長一開始就強調韓國和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如何「主導」東北亞發展歷程,如「中國隋朝被高句麗打敗,導致唐朝出現」。在許課長開始演講前,播放的韓國文化推介片則不遺餘力地強調韓國傳統文化如韓紙、韓瓷、書藝、韓國音樂和舞蹈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很少提及它們和中國文化的相通之處。

當記者以蓋洛普民調為例問許課長「韓國人厭華情緒的原因」時,他沉默了一段時間,然後說:「我也想不通這個問題。但我知道中國有很多人討厭韓國。」他接著解釋說,韓國人厭華可能是因為「兩國太過接近,如果是西方國家,更容易相互理解……韓中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就像一對夫妻相處時間長了,也會吵架。」隨後,記者到韓國成均館大學聽一名中國教授演講。這名旅居日韓多年的教授在這裡教中文,他對韓國表現出的對漢文化的排斥感觸頗深:「全球化在很多國家都很時髦,但韓國是特例,比如大學要求中文系老師用英語教中文。現在的韓國,除了歷史遺迹和中餐館,很少能見到漢字。」這名中國教授還說,很多中國人到韓國旅遊會發現,韓國一些地鐵報站時也會用中文,但是用中文說「下一站是」,再用韓語報站名,中國人根本聽不懂到了哪裡,「真不知這樣的中文報站到底是讓誰聽的」。

在互聯網上,韓國某教授主張「漢字由韓國人發明」、「孔子是韓國人」等言論最易激發中國網民的反感情緒。當記者向韓國首爾大學法學院一名大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他顯得非常憤怒:「韓國確實有一些不像話的人這樣說,但大多數人都明白事理,不相信這樣的鬼理論。」他對記者說,他身邊真正「厭華」的人並不多,但中國對韓國文化的獨立性和獨特性尊重不夠,這確實是韓國人對中國持負面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中國人以大國自居,在韓國明顯表現出對『小韓國』的蔑視,我們覺得很難受。」

和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韓國平面媒體正在遭受網路媒體的挑戰。數名韓國青年對記者表示,韓國網路媒體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力比平面媒體大得多。首爾大學這名大學生說,韓國網路的民族主義傾向非常嚴重,但主要表現為反日情緒。

儘管中韓民間看似有不少互不理解的情緒,但此行記者也明顯感覺到韓國年輕人對中國的「無法忽視」。「每10個韓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從事和中國相關的工作」,這是記者此行聽到總結兩國經濟關係時提到最多的話,這個事實比那些乾巴巴的巨額貿易數字更能觸及韓國人的神經。首爾大學的學生說,韓國年輕人已經不抗拒中國的崛起,他們清楚地知道韓國應該搭順風車,希望中國成為韓國未來的「依靠」。(本報記者 王盼盼)


推薦閱讀:

日俄兩條瘋狗在中國互咬 清政府卻派間諜聯日抗俄
中國最美的一千首婉約詞(四十四)
對中國夢的誤讀需要澄清——十二論中國夢
馬格寧思:中國:四條道路!

TAG:中國 | 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