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琉球的陷落:釣魚島是怎樣失去的?
轉載▼
標籤: 林世功琉球宋體薩摩藩何如璋文化 |
琉球的陷落:釣魚島是怎樣失去的?
作者:金滿樓
1879年10月,3名衣衫襤褸的海外客匍匐在總理衙門的門口痛哭不已,引起了眾多過路人的圍觀。他們是誰呢?原來是做了「亡國奴」的琉球耳目官毛精長等3人,他們在國王尚泰被日本人擄走後,歷經千辛萬苦前來母邦求援,以「盡逐日兵出境」,但在他們的痛苦哀號聲中,他們的母邦無能為力,事後只能發給他們300兩銀子作為川資,讓他們設法自行回去。在求助無望的情況下,琉球國使者林世功在悲憤中自戕,希望以自己的死來喚醒母國的關注。
林世功曾留下一份「以死乞師」的請願書,情極可憐:「琉球國陳情通事林世功謹稟,為一死泣請天恩,迅賜救亡存國,以全臣節事。竊功因主辱國亡,已於客歲九月,隨同前往進貢正使耳目官毛精長等,改裝入都,疊次匍叩憲轅,號乞賜救各在案,惟是作何辦法,尚未蒙諭示。昕夕焦灼,寢饋俱廢,泣念奉王命抵閩告急,已歷三年,敝國慘遭日人益肆鴟張,一則宗社成墟,二則國王世子見執東行,繼則百姓受其暴虐。皆由功不能痛哭請救所致,已屬死有餘罪,然國主未返,世子拘留,猶期雪恥以圖存,未敢捐軀以塞責,今晉京守侯,又逾一載,仍復未克濟事,何以為臣?計惟有以死泣請王爺,暨大人俯准,據情具題,傳召駐京倭使,諭之以大義,威之以聲靈,妥為籌辦,還我君王,復我國都,以全臣機節。則功雖死無憾矣,謹稟。」
林世功自戕後尚有後話。十餘年後,江西名士文廷式在筆記《聞塵偶記》中有這樣一則記載:「甲午之役,有奏請緝姦細者,言其人住南城外羊肉衚衕,謝姓。廷寄命給事中唐椿森緝拿之。唐至,令軍役勿遽,先撿其來往書札,則琉球遣臣來救於中朝者,流寓京師十二年矣。每歲皆有表文,而總督不為達,其旅費則琉球遺民傾助,流離瑣尾,備極可憐。」由此看來,這位謝姓人士並非「姦細」而是琉球使臣求助團的成員,沒想到流落京城街頭巷尾十餘載,實在可悲可嘆。
從地圖上看,琉球群島像彎曲的鬍子一樣散佈於東海,距中國浙江、福建約千餘里。《隋書.流求傳》中將之稱為「流虯」,其中就頗為形象地描繪了它的地理形狀。中國古代出海打漁的漁民,對這個海外大島多有提及,其名字也因各朝而變化,或作流求,或作琉球,《元史》中也稱之為「瑠求」。
元朝末年,因地理形勢的緣故,琉球形成北山、中山和南山3個獨立王國。洪武五年時,明太祖派楊戴出使琉球,分別冊封了這三國國王,琉球也由此成為明朝的藩國。數年後,中山國統一南北兩島,中山王也就被明朝正式冊封為琉球王,這種藩屬關係一直保持到清朝。
不過,琉球與明清的藩屬關係,其間也出現過一定的波折,那就是日本的介入。明朝中後期,日本豐臣秀吉北侵朝鮮時,曾派諸侯島津氏派兵三千征伐琉球,在俘虜了國王尚寧後,又令其向日本薩摩藩輸送錢財糧食,以供軍餉之需。直到50多年後,琉球王才擺脫了薩摩藩的控制,隨後又主動遣使到中國,請求大清皇帝冊封。當時的順治皇帝應允其要求,將琉球王冊封為尚質王,規定兩年進貢一次(古代藩屬關係下的「進貢」,一則是表示臣服,二則是換貨貿易,進貢國的所得往往比貢物豐厚得多)。
在地理位置上,琉球與日本也頗有關係,除了明末薩摩藩曾攻伐過琉球一段時間外,後來的日本也常假借琉球與中國交通。明清時期,琉球也與日本發展貿易,薩摩藩一度將之視為屬下,由於古代航運條件的限制,清廷也未予過問,而日本也未做進一步要求。因此,這種「兩屬關係」,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中日因為琉球問題發生衝突,是近代以後的事。1873年,琉球所屬的宮古島、八重山島漁民因風暴而漂流至台灣南部,後有54人被生番(即台灣原住民)所殺,剩下的12人死裡逃生,回到琉球。事後,日本向清廷提出抗議,稱琉球屬民被台灣人所害,而總理衙門卻以「台灣生番之地,置於化外,政教未逮」加以敷衍,日本人由此抓住把柄並在次年出兵征伐台灣。
當時的中國官員缺乏最基本的國際法概念,日本人很好的利用這點。事實上,琉球乃是中國的藩屬國,琉球漁民被台灣原住民所殺,此乃本國內政,日本豈有干涉之理?即便琉球是「兩屬之國」,日本也無權獨霸其管轄權。再者,即使中國官員稱琉球漁民被殺系台灣生番,其所謂「化外」,也不過稱其未經儒家教化,並非是擱置不理,又豈能成為代琉球出兵的理由?日本之強蠻無理,由此可見一斑。
有一點必須指明的是,征伐台灣的並非是日本政府,而是違抗政府命令的西鄉從道,其行為只能算地方軍閥所為。在中方的強大壓力下,加上日軍在台灣感染時疫,西鄉從道不得不自行撤退,征台之舉完全失敗。
可惜的是,在此事件之後的談判中,清廷在此犯下重大錯誤,那就是在1874年的《中日北京專條》(又稱《台灣事件專約》)上,寫有台灣生番「將日本國屬民等妄加殺害」;「日本國此次所辦,原為『保民義舉』,中國不指以為不是」等語,從而造成了一種外交事實,即凸現了琉球與日本的特殊關係、日本有權保護琉球之後果。不僅如此,清廷還為日本此次出兵賠付了白銀50萬兩,作為撫恤銀和日軍在台灣修路及營房的費用。
清廷在這次事件中的妥協,主要原因還在於當時缺乏可供出洋作戰的戰艦,而這也成為中國近代海軍之發軔。從那一年開始,李鴻章便開始從英國、德國購買或者建造軍艦,以期捍衛遼闊海疆。
打造一支近代海軍,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而此時的日本抓住時機,加快了吞併琉球的進程,這就是所謂的「琉球處分」。1875年,日本權臣大久保利通以替琉球討伐生番的名義,將琉球三司官池城安規等召至東京,要求他們停止向清廷朝貢,不再接受清廷的冊封,撤銷在福州的琉球館、今後琉球的外交事務統由日本外務省負責等。琉球三司官以害怕冒犯中國的理由拒絕了大久保利通的提議,要求仍按傳統習慣行事。
在日本的一再威逼之下,琉球一邊遣使說理,一邊派人到中國乞援。1877年4月,琉球國王密遣紫巾官向德宏來華陳情,告以日本阻止琉球朝貢中國之事。經閩浙總督何璟、福建巡撫丁日昌上奏後,清廷頒下諭旨,稱「琉球世守藩服,歲修職貢,日本何以無故梗阻?是否借端生事,抑或另有別情?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傳知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等,俟到日本後,相機妥籌辦理。」
1877年底,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到達東京,隨即就日本阻止琉球朝貢之事展開了交涉。而琉球官吏也分別拜會了駐東京的英、美、荷蘭等國公使,以爭取這些國家的同情與支持。日本政府得知此事後,隨即對琉球藩吏下驅逐令,禁止他們繼續在東京停留。受此侮辱,琉球官吏「全都面露憤然之色」,並赴日本官員私邸發泄他們的不滿。
對於中方的抗議,日本外務卿寺島宗則卻借口何如璋的照會「言辭激烈」而屢屢糾纏不休,不予正面回復。究竟何如璋在照會中是如何強硬的呢?在現在看來,不過是一說理帖子。試節錄如下:「查琉球國為中國洋面一小島,地勢狹小,物產澆薄,貪之無可貪,並之無可並。孤懸海中,從古至今,自成一國。自明朝洪武五年,臣服中國,封王進貢,列為藩屬;惟國中政令許其自治,至今不改。我大清憐其弱小,優待有加;琉球事我,尤為恭順。定例二年一貢,從無間斷。所有一切典禮,載在《大清會典》、《禮部則例》及歷屆冊封琉球使所著《中山傳信錄》等書,即球人所作《中山史略》、《球陽志》,並貴國人近刻《琉球志》,皆明載之。又琉球國於我咸豐年間,曾與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荷蘭國立約,約中皆用我年號歷朔文字,是琉球為服屬我朝之國,歐美各國無不知之。」這段是梳理琉球的歷史。
接著,何如璋又稱:「今忽聞貴國禁止琉球進貢我國,我政府聞之,以為日本堂堂大國,諒不肯背鄰交,欺弱國,為此不信不義無情無理之事。本大臣駐此數月,查問情事,竊念我兩國自立《修好條規》以來,倍敦和誼,條規中第一條即言『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互有侵越』,自應遵守不渝,此貴國之所知也。今若欺陵琉球,擅改舊章,將何以對我國?且何以對與琉球有約之國?琉球雖小,其服事我朝之心,上下如一,亦斷斷難以屈從。方今宇內交通,禮為先務,無端而廢棄條約,壓制小邦,則揆之情事,稽之公法,恐萬國聞之,亦不願貴國有此舉動。本大臣奉使貴邦,意在修好。前兩次晤談此事,諄諄相告,深慮言語不通,未達鄙懷,故特據實照會,務望貴國待琉球以禮,俾琉球國體政體一切率循舊章,並不准阻我貢事,庶足以全友誼,固鄰交,不致貽笑於萬國。」
日本外務卿寺島宗則抓住「日本堂堂大國,諒不肯背鄰交,欺弱國,為此不信不義無情無理之事」數句斥責之語大做文章,非要何如璋做出解釋,實則是在迴避「琉球歸屬」的真問題。
李鴻章對於何如璋的強硬頗有點不以為然。之前,何如璋曾給李寄過一函,其中稱:「如璋熟知中國此時決非用兵之時,即慮日人,亦我天恩寬大,必不因彈丸之地,張撻伐之威。口舌相從,恐無了局。然無論作何結局,較之今日之隱忍不言,猶為彼善於此。即終無了期,而日人有所顧忌,球人藉以苟延,所獲亦多。失此不言,日人既滅琉球,練之為兵,驅之為寇,轉恐邊患無已時,斯又度時審勢,反覆躊躇,而以為不得不言者也。」
李鴻章接信後,儘管其在復函中也痛斥日本「阻貢不已,旋改年號;改年不已,復欲鎖港。無理已極!」但他又認為,「琉球以黑子彈丸之地,孤懸海外,遠於中國,而邇於日本」;「琉球朝貢,本無大利,若受其貢而不能保其國,固為諸國所輕;若專恃筆舌,與之理論,而近今日本舉動,誠如來書所謂無賴之橫,瘛狗之狂,恐未必就我範圍。若以威力相角,爭小國區區之貢,務虛名而勤遠略,非惟不暇,亦且無謂」。
在交涉沒有結果的情況下,何如璋致函總理衙門,提出「上中下」三策:一是遣兵船責問琉球,征其入貢,示日本以必爭;二是據理言明,約琉球令其夾攻,示日本以必救;三是外交辯論,或援萬國公法以相糾責,或約各國使臣與之評理。總理衙門在徵求李鴻章意見時,李鴻章從功利的角度出發,認為暫時可用第三策應付。
清廷的妥協主要還是因為海軍剛剛起步,外購軍艦尚在詢價當中,無力承擔起對琉球的保護責任,對於日本的舉動,當時能採取的方法也只能是外交羈絆。事實上,日本在1877年至1878年的國內政局也極為混亂,先是西鄉隆盛在薩摩藩發起叛亂(史稱「西南戰爭」)最終失敗戰死。次年,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大久保利通被人暗殺。可惜的是,清廷當時連一艘巡洋艦都沒有,因而也就未能抓住這短暫的機遇。
1879年3月,日本政府對琉球下達「廢藩置縣」令,曰:「琉球藩舊服王化,實賴復育之德;今乃恃恩挾嫌,不恭使命,是蓋舟程遠隔,見聞有限所致。朕一視同仁,不深譴既往之罪。茲廢該藩,移置尚泰東京府下,賜以第宅。且以尚健、尚弼置於華族之列,俱置籍東京府,著所司奉行。」由此,日本將琉球王尚泰抓到東京軟禁,琉球群島也被日本鹿兒島縣與新設置的沖繩縣一分為二:北部數島併入鹿兒島縣,餘下諸島則成立新的沖繩縣。對於清政府的強烈抗議,日本充耳不聞。
受辱之下,北洋海軍的建設也大大提速。1879年11月,「鎮北」等四艘炮艦抵達天津大沽口;1880年12月,簽訂第一艘鐵甲艦「定遠」號的建造合同;1881年11月,巡洋艦「超勇」、「揚威」號由中國官兵駕駛回到中國;1882年11月,第二艘鐵甲艦「鎮遠」號下水;1883年12月,穹甲巡洋艦「濟遠」號下水;1885年11月,「定遠」、「鎮遠」、「濟遠」三艦抵達天津,同一年,北洋艦隊又分別向英德兩國分別訂造兩艘巡洋艦,即「經遠」、「來遠」「致遠」「靖遠」四艦;1887年,四艦回到中國,北洋艦隊基本成軍,一度排名世界海軍前八。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在朝鮮等問題上一再被挫敗,和北洋艦隊的存在有著很大的關係。作為琉球的宗主國,清廷始終不承認日本吞併琉球的事實,並向日本進行了多次交涉和抗議。由於琉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後來李鴻章邀請來華旅行的美國前總統格蘭特設法調解。在壓力之下,日方提出將琉球群島三分,北部歸屬日本,南部即宮古、石桓、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當時已為日本控制)歸中國,中間的琉球主島仍劃為日本之沖繩。更為居心叵測的是,日本在這份《擬稿》中加上了一個附加條件,即日本也要像英美等國一樣,取得「最惠國待遇」。
當時中俄因為伊犁問題也在展開談判,其間也是危機四伏。由於擔心日本與俄國勾結起來,李鴻章主張對日本的《擬稿》採取拖延戰術,等待中俄談判結果的明朗化。日方急於騙取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多次催問簽約事宜,但最終因為中俄在伊犁問題上達成妥協,總理衙門拒絕在日方擬就的《擬稿》上簽字,日本公使宍戶璣最後只好悻悻離京而去,以示決裂。琉球群島主權歸屬一案也就此擱置,最終未能了結。
直到甲午戰爭後,中國戰敗,日本從《馬關條約》里割佔中國台灣及彭湖列島,「琉球問題」也就不再是主要問題。1901年,琉球最後一位國王尚泰在日本死亡,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琉球國也就變成了日本的沖繩縣,琉球的復國運動也日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只能保有其本土四島及其他由盟軍確認的小島,其他武力吞併的領土必須放棄。由此,台澎歸還中國,朝鮮獲得解放,但琉球的地位卻未能得到明確的處置。二戰後,琉球和釣魚島均被美國所佔領。1947年4月,根據聯合國《關於前日本委託統治島嶼的協定》,這兩處地方交由美國「託管」。
1972年,美國與日本私下達成《歸還衝繩協定》,將琉球的「施政權」交還給日本,而與琉球同時被交的,還有中國固有的領土釣魚島。這顯然是極其荒謬的。按《波茨坦公告》及聯合國委託管轄原則,美國無權擅自處置琉球的主權歸屬,而日本從美國手中接收琉球群島,也是缺乏國際法理依據。美日兩國間這種形同「私相授受」的做法,既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是難以得到二戰期間同盟國家的共同認可的。對此,中國大陸不予承認,台灣當局也從沒有承認過日本對琉球和釣魚島的擁有權。
附:關於釣魚島
釣魚島又稱釣魚台列嶼,其由五個無人小島與三個岩礁組成,總面積六點五平方公里,最大島稱釣魚台,面積四點五平方公里,散布在北緯二十五度四十分到二十六度及東經一百二十三度到一百二十四度三十四分之間。列嶼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東海中,南距基隆一百零二海里,北距沖繩首府那霸為二百三十海里,距最近的中、日領土(含無人島)則各為九十海里。該列嶼位於黑潮流經之處,並與台灣屬同一季風走廊,來往台灣甚為方便,去往琉球甚為不便。明清兩朝赴琉球之冊封使,釣魚島為必經之航線。釣魚島位於東海大陸礁層邊緣,為台灣北部大屯山、觀音山脈延伸入海底之凸出部分,往東與沖繩海槽(歷史上所稱的「黑水溝」)相隔。中國古代文獻中,多次提到釣魚島為中國所有,如最早的《順風相送》(1403年)、陳侃《使琉球錄》(1534年)、鄭舜功《日本一鑒》(1556年)等、鄭若曾《萬裏海防圖》(1561年)、胡宗憲《籌海圖編、沿海山沙圖》(1562年)、黃淑璥《台灣使槎錄》(1722)、乾隆年《台灣府志》、蔡鐸《中山世語》、蔣友仁《坤輿全圖》(1767年)、官修之《皇朝中外一統輿圖》(1863年)等。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隊從舟山群島(大陳島)撤退時,也曾一度駐紮釣魚台。數百年來,台灣漁民一向在釣魚台水域捕魚或避風,這不是日本所能抵賴的。
推薦閱讀:
※談談最近熱門的琉球主權歸屬問題
※日本、朝鮮、越南的古代漢文史書相比中國史書而言寫作水平如何?能否舉例說明?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轉載]琉球七問
※曾經向中國朝貢的這個小國,後來怎麼歸屬了日本?地球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