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 老JT郵票:從長城山茶'雙加字'辨偽問題說起(超詳細多圖)
集郵者因為有你,所以精彩
集郵者導讀
⊙頭條:數據 | 大小版"換算套票"發行量你知道嗎?部分單枚小版套票數已超過大版的套票數!
⊙文二:刊於"上海集郵"-關於聯合國2016年《曼谷郵展特別小全張》介紹(發行量12000枚)
⊙文三:推薦閱讀 | 老JT郵票:從長城山茶"雙加字"辨偽問題說起(超詳細多圖)
⊙文四:推薦閱讀 | 談談集郵的心態
來源:集郵吧郵ST文醜,感謝授權集郵者平台發布,分享集郵知識,傳播郵誼友誼!
提起JT中的雙加字,集郵者可謂又愛又恨。金光閃閃的加字配合小型張圖案,稱得上錦上添花。但也是這個技術含量不高的加字,使得防偽問題非常突出。網上關於辨偽的說法眾多,有的語焉不詳,有的複雜難辨,有的甚至相互矛盾。更有甚者,說什麼市面上大部分都是假加字,真品難覓芳蹤……
雙加字的防偽問題過去一直是個讓我頭疼的事情,由於集大全的需要,它又是個繞不過去的坎,所以只有靜下心來,先學習,再下手。
在此要感謝各位貼吧前輩,在貼吧學習了幾年,我個人真是收益匪淺。下面我來談一談對雙加字辨偽的一些心得,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些看法。
PS:由於我對小型張品相要求較高,至今未能集齊JT大全,不過隨著長城加字的入冊,距大全只有一步之遙了,單差一枚大眼妹。本著不主動,不強求,稍安勿躁,寧缺毋濫的原則,等待屬於我的大眼妹吧,
首先是一些誤區。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一些辨偽者喜歡在加字的字型,寬度上做文章。什麼哪一個字哪一筆劃是什麼形狀。我覺得這種比較晦澀難懂,除了區分一些低仿外,於辨偽沒有大的意義。
單看趙湧上不同的加字張,字體粗細就不一,「民」字等也有糊筆和不糊筆之分。我個人覺得燙印油墨深淺都有可能,不能以上述理由作為辨偽依據。
之前眾吧友把顏色深淺作為判斷加字真偽的依據,認為加字一定比不加字顏色深,如果不是,那麼必為假加字。我認為這種判斷基本可行。實測,長城加字必定比不加字顏色深,再次驗證了這個民間辨偽的真理。
但是在實際辨偽中,一般集郵者不可能隨時拿著長城不加字張去做對比。單獨的一枚長城加字怎麼判斷呢?前段時間 @DT飲馬江湖 吧友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長城加字右下角的「J41(1-1)1979」金粉部分並非二次燙印,而是與原票一次採用影寫版印刷而成,只有上邊的「里喬內第31屆國際郵票展覽會 1979年」才是二次燙印。影寫版的金和燙印的金,以及膠板的金有著本質的區別。
燙印的金有壓痕,反光呈類似鏡面效果,而影寫版的金墨層厚實,質感不同。在放大鏡下可見影寫邊緣鋸齒特徵。
影寫版的金粉與膠板金粉的差別主要在影寫金粉厚實,迎光蹭亮,而膠板金粉迎光則要暗淡得多。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大小全張和套票,由於小全張是膠板印刷,套票是影寫版印刷,無氧化的膠板金粉永遠不可能比影寫金粉閃亮,所以有些想找和套票金粉一樣閃亮的科大小全張的吧友,我覺得可以放棄了。
造成長城加字和不加字顏色差異的原因,我覺得是分批印刷。查閱目錄可知,長城普通張是1979年6月25日發行的,而長城加字張則是在兩個月後的8月25日發行。
我沒有掌握確切的資料,但從普遍存在的兩種小型張色差來看,有理由相信它們是分批印刷。
從這個角度講,長城加字辨偽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看右下角志號是否為影寫版金粉即可。我想也是因為容易辨偽,所以同樣是10萬的發行量,長城加字型張的市價比山茶加字高出了1000左右。
有人說上茶加字價格較低,所以假的不多,不用擔心,而長城加字價格較高,所以贗品也多,應當格外小心。
我覺得這句話剛好說反。山茶加字的市價低於長城加字也許正是由於贗品太多造成的。而長城之所以價高反倒是因為不易造假,一票難求的原因。
再說說山茶。很多吧友比較了手裡的山茶加字和不加字後,得出山茶加字型張邊框顏色比普通張顏色更深,並有不少實例佐證。
我在比較了一些山茶加字與不加字後,認為這種說法不完全可靠。
一些山茶加字邊框顏色更深的實例。
但我手上從吧友處好的山茶加字,以及趙湧上一些拍品,加字與不加字卻沒有明顯色差。
查閱目錄可知,山茶花加字與不加字為同一天(1979年11月10日)發行。而山茶加字的字體全部是小型張印好後二次燙印的,從資料上似乎找不到普通山茶M和山茶加字M是分批印刷的依據,那麼它們的這種色差,會不會是個體或者一部分的特例,而並非全部情況呢?
關於山茶加字M的真假,是否可以邊框顏色深淺作為一票否決?是否要回歸到對加字字體、色澤的研究上呢?
另外,從字體看,山茶加字M至少存在筆畫粗細版本兩種,是兩種版本都為真,還是其中一種為假呢?
希望各位吧友,特別是手中有來源穩當的加字M的吧友不吝賜教。
最後,對於郵票辨偽我想說幾點:第一,郵票辨偽應該堅持事實說話,不能道聽途說,以訛傳訛。比如山茶加字M是否有多個版本,多種字體?如果有,應該取得證據支持,並詳細分析不同版本的特徵,如果沒有依據,則最好避免以確定的語氣提及。
第二,郵票辨偽應該有固定標準,不能誇大主觀,糊弄玄虛。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印象,二十年多前的辨偽書籍,很少有講解影寫版和膠板區別的,往往給個局部放大圖,比較細微特徵的不同。然後告訴你,這個圖案字體清晰的是真票,這個模糊的是假票。初學者看完一頭霧水,這樣的書我看了十年,不如在貼吧一個月的收穫大。這種不從定量指標分析的書和文章,就叫故弄玄虛。
第三,郵票辨偽應該推廣普及,不能語焉不詳,敝帚自珍。貼吧有很多吧友寫的辨偽文章就很有實用價值,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hul002 關於猴票的辨偽文章http://tieba.baidu.com/p/4087387376
孔啟軍 關於咕咚小本辨偽文章 http://tieba.baidu.com/p/4315504160
這類文章的特點是研究系統,圖文並茂,以事實說話,具有操作性。
實際上,我認為郵票辨偽,包括識別人為等,其實並不是特別好深的技術,比起大學裡邊的專業課程,這些實在要淺顯易懂得多。但是很多懂的大神不屑於講解,或者不願意講解,於是就以「一眼假」、「要上手才知,講不清楚」來糊弄新人。我覺得這是不可取的。
集郵作為一門相對專業的小眾愛好,集郵知識的普及能夠極大地提高新人的參與熱情。比如看了這篇帖子,新人都能辨別長城加字M了,原來不敢下手的現在敢下手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再一個,新人多懂了集郵知識,也就不會因為雕刻版背墨,正常色差,或者影寫套印不齊的問題,以為買到了次品或者假票,糾紛也就少很多了。
無論如何,我希望懂集郵,愛郵票的人越來越多。不然,你們都不玩了,我花這麼多時間金錢收集到的郵票找誰炫耀?以後我歸西了,子孫後代拿了我的遺產,找誰接盤?對不
推薦閱讀:回復以下關鍵字【發行量】【行情】【軟折】【加群】【投稿】【合作】
推薦閱讀:
※磁州窯瓷真仿品辨偽要點 | 鑒藏講座 | 中華博物
※《硃砂掌功》與鄒氏《紅砂手》辨偽
※古印章的收藏與辨偽
※古錢的作偽與辨偽
※平砂玉尺辨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