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地球步入新一輪大滅絕時期
2015-06-21 04:55:05 來源:現代快報 #container .time-fun .time-source{width:420px} #container .time-fun .time-source .source{width:293px} #container .time-fun .function .phone-ctcp a{padding-left:16px;background:url(http://news.sohu.com/upload/article/2012/images20140613/down.gif) no-repeat 0 1px}
地球或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80
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里,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狀況,或許將成為早期受害者之一。
滅絕速度越來越快
過去5.4億年間,由於地質或天文事件,地球發生過5次大規模物種滅絕。國幾所高校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進展》雜誌發表報告稱,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研究中,基於脊椎動物滅絕的化石記錄和其他歷史數據,研究人員把脊椎動物物種在現代的滅絕速度和人為活動佔據主流前的自然滅絕速度、即研究所稱的「背景速度」進行了比較。
由於人類無法確切掌握地球45億年歷史進程的點點滴滴,因此難以估算出「背景速度」。為此,研究人員特意把「背景速度」設定為普遍估算速度的兩倍。也就是說,即便基於最保守的估計,如果每100年里每1萬個脊椎動物物種中有兩個哺乳動物物種滅絕,那麼「過去一個世紀里,脊椎動物物種的平均滅絕速度是人為活動出現前自然滅絕速度的近114倍」。
儘管這已經是自恐龍滅絕時代以來地球物種經歷的最快滅絕速度,但報告仍然寫道:「需要強調的是,由於我們的目的是衡量出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真實下限值,這一計算結果很可能低估了(物種)滅絕危機的嚴重性。」
人類首先遭殃?
報告第一作者、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研究員熱拉爾多·塞瓦約斯說:「如果(這樣的滅絕速度得以)持續下去,這些物種可能需要數百萬年時間才能恢復,而人類自身有可能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初期便消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發布的數據表明,目前有大約41%的兩棲類動物物種和26%的哺乳動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報告認為,物種滅絕的原因與氣候變化、環境污染以及亂砍濫伐等人為活動的影響息息相關。
為此,報告呼籲人類「迅速採取強有力措施保護瀕危物種,減輕這些種群的生存壓力」,尤其要在保護棲息地、限制為追求經濟利益而過度開採以及控制氣候變化方面下工夫。據新華社
恐龍滅絕原因尚待進一步探究
長期以來,最權威的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650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星墜落地球有關。
除了「隕星碰撞說」,關於恐龍滅絕的主要觀點還有以下幾種: 一、氣候變遷說。6500萬年前,地球氣候陡然變化,氣溫大幅下降,令恐龍無法生存。二、物種鬥爭說。恐龍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出現了,這些動物屬嚙齒類食肉動物,他們吃光了恐龍蛋。 三、大陸漂移說。由於地殼變化,導致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恐龍因此而滅絕。 四、地磁變化說。對磁場比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場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能導致滅絕。由此推論,恐龍的滅絕可能與地球磁場的變化有關。 五、被子植物中毒說。恐龍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漸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沒有的毒素,形體巨大的恐龍食量奇大,大量攝入被子植物導致體內毒素積累過多,終於被毒死了。 六、酸雨說。白堊紀末期可能下過強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鍶在內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龍通過飲水和食物直接或間接地攝入鍶出現中毒,最後一批批死掉了。 綜合
資料
地球5次物種大滅絕
物種滅絕,泛指植物或動物的種類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壞,稱為物種滅絕。自從6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物種大滅絕現象已經發生過5次。
地球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發生了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遭到重創。而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地球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了。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是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
推薦閱讀: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
※前沿速報||地球上的水形成於什麼時候?月亮告訴你答案。
※天氣這麼熱,難道地球離太陽近了?
※如果外星人和我聯繫,我該怎麼辦?
※畜博會驚現每公斤三千的天價牛肉!這是地球上的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