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條約(5)
《天津條約》是《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擴大。通過這一條約,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自主權喪失得更多,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控制進一步加強了。可是英國大資產階級仍不滿足;清政府則對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的條款,感到有損「天朝尊嚴」,也急於改訂條約。可是當時的咸豐皇帝沒有想到,「天朝」的強盛決不會失而復得,中外的軍事力量差距也絕非一日之寒,所謂的「修約」,其結果只能是套在中國脖子上的繩索更多更緊,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更加加深了。
1859年6月,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和法國駐華公使布爾布隆先後抵達上海,為了攫取更多的侵略權益,他們拒絕在上海會見清朝的代表,交換《天津條約》的文本,而是派海軍北上要挾清政府。6月17日,20艘英法美軍艦駛到大沽口,尋釁挑戰。在受到重創之後,1860年2月,額爾金、葛羅再次分別率領大大擴充後的英、法軍隊來到中國,先後佔領大沽北塘、新河、軍糧城等。8月24日,英法聯軍攻陷天津。清政府沒有料到一再退讓,尋求和局的誠意,換來的是這樣一個結局。他們驚恐萬分,急派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
在談判過程中,英法聯軍以繼續進行軍事進攻相要挾,不斷提出更為苛刻的條件,並於9月18日與21日,攻陷張家灣和通州、八里橋等地,咸豐皇帝驚慌出逃。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入北京西北郊,瘋狂搶劫了圓明園。圓明園是明代皇室花園,周圍三十華里,經清朝近兩百年增修擴建,集中了中國封建時代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內有精美建築二百餘座,收藏著大量歷代珍貴文物,圖書字畫和金銀珠寶,其中有無數歐洲人從未見識過的金石、玉器、瓷器、琺琅製品等。侵略軍入園後,將凡能搬動的種種藝術品和精美的文物,統統搶走。搶不走或一時來不及拿走的,便加以打碎、撕毀,就連額爾金也承認說:「劫掠和蹂躪這樣一個地方,已夠壞了,但更壞得多的是破毀,原來總值一百萬鎊的財產,我敢說五萬磅也不值了」。當時參與搶劫的強盜這樣描述自己的醜態:「一大群各種膚色、多種式樣的人,……全部鬧轟轟地蜂湧而來,撲向這一堆無價之寶,他們用各種語言呼喊著,爭先恐後,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來,賭咒者、辱罵者,叫喊者……誰也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為了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鑲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最後,額爾金為掩蓋英法聯軍的搶劫醜行,並給中國皇帝以公開的屈辱,使其永懷恐懼之心,又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延燒三天,煙雲籠罩北京全城。這座凝聚著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萬園之園」,在侵略者的踐踏下,化成一片廢墟!對於這一踐踏人類文明的野蠻行徑,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抨擊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洗動,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在歷史的審判台前,一個強盜將叫做法國,另一個則叫做英國。」
10月13日,英法侵略軍佔據安定門,北京陷落。10月16日,英法代表向清政府主持和議的代表奕訢提出要求賠償英國三十萬銀兩、法國二十萬銀兩,作為撫恤金,在22日交付。並規定23日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訂「續增條約」。在交涉過程中,俄國公使伊格那提耶夫繼續充當可恥的「調停人」角色,從中國東北搶得了更多的權益,強迫清朝同意批准了《璦琿條約》。逃到熱河的咸豐皇帝下令說:英法聯軍已經入城,「一經駁斥,必致決裂,只可委曲將就,以期保全大局」。奕訢秉承此旨,全盤接受侵略者的條件。10月24日,中英《北京條約》簽訂,共九條。次日,中法《北京條約》也簽訂,共15條。與此同時,參約各方還互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兩個《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
一,承認《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二,增開天津為商埠;
三,准中國人出洋做苦工;
四,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五,歸還從前沒收的教主教堂,為進一步擴大對華宗教侵略製造依據,法國統治者還在條約中文本擅自加上了「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的內容。
六, 賠償英、法軍費,各八百萬兩,同時支付英國「撫恤金」50萬兩,法國20萬兩。
推薦閱讀:
※克里米亞簽署入俄條約 西方拒絕承認並持續施壓|俄羅斯|烏克蘭|克里米亞
※簽賣國條約的大漢奸陸徵祥晚年做了洋和尚
※康熙為什麼要簽訂《尼布楚條約》?
※簽訂10多個喪權辱國的條約的北洋先驅,是治世能臣還是賣國賊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 中英簽訂天津條約
TAG: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