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魯迅為何不寫長篇小說

  【核心提示】德國文學大師歌德曾經這樣評價長篇小說的寫作:「如果你腦子裡老在想著寫一部大部頭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邊站,一切思慮都得推開,這樣就要喪失掉生活本身的樂趣。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魯迅一生共創作了三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和十幾部雜文集,還有大量的日記、書信、翻譯作品等。但奇怪的是,在魯迅豐厚的文學遺產中,竟然沒有一部長篇小說,這讓不少人深感遺憾。其實,在魯迅的創作生涯中,曾有過三部長篇小說的寫作計劃,只是沒有完成。

  第一部是歷史小說《楊貴妃》。1924年,魯迅應西北大學邀請到西安講學。魯迅當時的想法是沿途好好考察,回來後完成長篇小說《楊貴妃》。關於這個寫作計劃,魯迅曾多次向許壽裳、郁達夫等人提及。但是,等魯迅從西安回來後卻說不寫了,理由是他到西安後發現西安的天空已經不是唐朝的天空了,藝術感覺全都被破壞了。

  第二部是1932年前後魯迅打算寫的關於紅軍長征的小說。據說,紅軍到達陝北後,陳賡到上海療傷。這期間,馮雪峰約魯迅一起聊天。魯迅很高興,表示他想寫一部關於紅軍長征的長篇小說,並請陳賡畫了好多地圖,供他寫小說時備用。但問題是,魯迅沒當過兵,也不了解行軍打仗是怎麼回事,這部小說自然就沒有寫成。

  第三部是1936年6月魯迅大病後想寫一部反映中國四代知識分子生活的長篇小說。據馮雪峰迴憶,魯迅當時說他要寫一部長篇小說,講四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一代是章太炎先生他們;其次是魯迅先生自己的一代;第三,是相當於例如瞿秋白等人的一代;最後就是現在如我們似的這類年齡的青年。」馮雪峰還說:「大約過了一星期,一晚再去訪問的時候,魯迅先生說道『那天談起的寫四代知識分子的長篇,倒想了一下,我想從一個讀書人的大家庭衰落寫起……』又說,『一直寫到現在,分量可不少。不過一些事情總得結束一下,也要遷移一個地方才好。』」可惜的是,這個計劃最後也沒有完成。

  魯迅為什麼沒有寫出長篇小說?對此,人們有許多不同的解釋。魯迅生前的好友許壽裳、馮雪峰、茅盾等人都認為,是因為魯迅從事了太多的工作,時間、精力不夠;再就是當時的時代、社會需要比長篇小說更迅速、更有力的雜感。今天的學者則更多傾向於認為這與他的創作觀念和個性有關係。無論是哪種解釋,魯迅沒有寫長篇小說確是事實。

  王朔曾經寫文章,說魯迅並不怎麼偉大。理由是他連一部長篇小說都沒有寫出來。言下之意,只有寫出長篇小說的作家才是成功的作家。但果真如此么?最近,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茅盾文學獎評委李星還和我不無憂慮地談起當下中國的長篇小說創作。老先生說,現在許多作家都「一窩蜂」地去寫長篇,這很讓人擔憂。不少作家的長篇小說讓人壓根兒看不下去,很多時候還不如去看學術著作。

  德國文學大師歌德曾經這樣評價長篇小說的寫作:「如果你腦子裡老在想著寫一部大部頭的作品,此外一切都得靠邊站,一切思慮都得推開,這樣就要喪失掉生活本身的樂趣。為著把各部分安排成為融貫完美的巨大整體,就得使用和消耗巨大精力;為著把作品表達於妥當的流利語言,又要費大力而且還要有安靜的生活環境。」歌德這番話,倒讓我覺得魯迅不寫長篇小說非但不是什麼缺憾,相反那是他的高明之處。魯迅有自知之明。


推薦閱讀:

靈山在哪裡?——讀高行健長篇小說《靈山》
2014年長篇小說:在突圍中向著更深處掘進
《失之城》第二幕 骨玉(2)
《失之城》第二幕 骨玉(1)
王安憶:現在中國的長篇小說,真的很差

TAG:小說 | 魯迅 | 長篇小說 | 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