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學了6門網課,看了54本書,寫了70篇文章,做了184份筆記之後,我收穫了什麼?

今天就來分享一篇文章,同時也在為大家提供一些高效學習讀書的方法,作者在2017年一年內學了6門網課,看了54本書,寫了70篇文章,做了184份筆記,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收穫了什麼?

2017年是我個人學習爆發的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內,準確地說是從今年1月29日開始,一共321天時間內,我學習了6門網課,看了50本書,寫了70篇文章,做了184份筆記,如今正在寫我個人的第一本書。毫不誇張的說,這一年的學習不僅有效,而且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積極的影響。

先來回顧一下這一年都學了和做了什麼:

這是我學的網課列表:

這是我今年的書單:

PDF版本 38本(不同顏色標註代表著:灰色-全書讀完;紫色-讀到80%;藍色-僅讀了第一章, 無標註為舊書重讀)

Kindle版本 僅第一排是今年所讀,6本,每本書都有閱讀進度

ibook版本 10本

這是我今年寫的文章,一共70篇,通過個人微信平台發布,節選目錄:

Linkedin領英文章:

這是我今年做的筆記列表:

通過這一年的不斷學習,我成為了一個可以有效輸入,且高效產出的寫作者。更重要的是,我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自己心儀學校的無條件錄取,也找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目標。我想借這個機會將我這一年的學習心得和學習方法分享給每一個萬門的朋友,來傳遞學習的價值和力量。

我將從「學習方法」和「學習實踐及收穫」這兩個角度來回顧這一年「我的學習之路」。

【學習方法部分】

1、清理筆記,化繁為簡

談及學習方法,無論是市面上可見的書籍,還是現在微信里的文章,都可以找到無數種教你獨到學習方法的內容。但是書和文章的內容多少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寫成的,我們如今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的知識總量也在不斷增加,我們所面對的學習資源更是一片汪洋大海。面對這個現實,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方法論的東西來指導自己學習么?

今年年初,我意識到我並不需要那麼多方法來武裝自己,所以選擇了「空杯心態」。即不依靠任何市面上的學習方法指導書,也不看別人寫的經驗文章,而是自己去摸索一套屬於自己特有的學習方法。

常年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學習方法並沒優劣對錯之分,因為它適合不同的人,應用在不同的環境中。正如多數人在嘈雜的環境中無法有效學習新知識,卻可以高效回顧舊知識一樣,但有部分人缺可以在嘈雜的環境中調動起超凡的記憶力。再者,過去多年來,我嘗試了很多學習方法,比如康奈爾筆記法,金字塔記憶法,番茄工作鍾等等,都是杯水車薪,沒辦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習慣。

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多種多樣,這些知識需要你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來學習,我一般是選擇用筆記軟體來存放,所以「記筆記」也是我常年的主要學習習慣,即把學到的,想到的,隨感而發的內容都記錄下來。然後,我開始自己探索的第一步,就是把過去的知識「清零」。

我在年初的時候,一口氣把自己用了4年的印象筆記賬號註銷了,那裡面累計保存了超過7000條筆記;然後把Google Diver上的歷史文件一口氣全部刪掉。這些都是我的知識庫存,裡面保存了很多精鍊的學習筆記,文摘,網課課件,英文原著,考試乾貨,活動信息等等。但是我全部一視同仁,一口氣,全部清理掉了。

為什麼要這麼絕情呢?因為我深深的知道一件事情,這些「庫存知識」,我是根本不可能再去看了。這裡我反問你一個問題,大家經常在微信中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之後,選擇轉發,或者收藏,甚至綁定雲端筆記(有道雲,印象筆記,OneNote等)保存內容,自稱「Mark一下」,但是你回頭真的看了么?

有些人總是用盡各種辦法追求「高效」,比如年內讀了上百本書,讀了上千篇文章,但是這些真的對你產生實際作用了么?我自己的體會是,剛開始是保持或者轉發內容之後,自己確實會去在之後查看。但是我們面對的信息量實在太大了,需要被「Mark」的內容也太多了:有幾十篇教你如何練習雅思口語的文章,有上百篇教你如何考研的乾貨貼,有成千上萬的內容教你如何成為一個精緻的人……,這樣保存的學習資源越來越多,最後你根本無暇顧及,你的筆記被迫變成了網盤。

然後我從零開始,重新註冊了一個印象筆記賬號(絕無給他們打廣告的心思,只是用習慣了),區別於之前,我這次選擇換繁為簡,在筆記的結構上花費了不小工夫。今年一年,我一直把筆記的目錄保持在11個以內:

這些筆記文件夾中都包含了多個筆記,比如:MOOC學習筆記記錄網路課程的學習;英文學習包括英文閱讀/寫作/翻譯/口語材料;新英國計劃包含了英國留學的必做事項清單等等。

更關鍵的是,這次完全拋棄以往從網路上保存信息的方式,這裡的每個筆記中的全部內容都是我自己敲出來的,這樣你對自己的付出也會有了重視,而不是隨手毫不費力地點擊保存,以後變得越來越不珍惜:

筆記的內容,一定要加上相應的標籤, 因為不同筆記文件夾中的內容可能有重疊,互相聯繫的部分,這樣方便做管理和查詢。

2、有效是王道

以閱讀為例。我至今不相信所謂的「高效讀書法」,讀書在我的觀念中,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一種享受,談及「高效」感覺帶有功利性色彩,不如說「有效」更符合我個人。

雖然今年讀了54本書,和那些號稱每年讀了幾百本的人相差甚遠,但是我這54本書也是有「水分」的。因為有些本書我並沒有讀完全書,僅讀了其中的一部分,這樣算下來,我真正整本書全部讀完的大概是在40本左右。因為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並不是每本書的全部內容都值得去讀完。

比如,伏爾泰的名著《風俗論》,分為上中下三部的巨著,我看到第三部的時候,發現由於作者的時代局限性,所寫的近代史並沒有特別吸引我的地方,我只看到了大約80%就沒有繼續讀下去。這樣的閱讀習慣對我而言才是有效的,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我感興趣的書籍上,而不是一根筋地把那些帶有名著光環的書籍一口氣讀到底。

再來看學習時間,有些人一天可以連續悶頭學習8,9個小時,但是這全部的時間都被充分運用了么?現實情況是,你手機中的聯繫人,社交媒體,購物應用,新聞媒體都會干擾到你的學習,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走神。一天下來,你確實在圖書館/自習室里學了那麼久,但是這可能是中「表象的勤奮」,而不是「有效的學習」。

我在今年用了一個方法,即保證了有效學習,也多出了很多業餘時間來讀書。那就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每處理一件事情或者具體任務時,就把一切和此事不相關的東西完全排除。

比如,我在寫一份政策分析報告,這個時候我只需要用到電腦和圖書館的參考書。這時候我會先把手機關機,然後塞到背包中最難發現的口袋裡。然後找到這份政策報告需要的參考書目的書架旁邊,找個位置坐下,然後打開電腦,把和政策報告不相關的網站,應用全部關掉,然後就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寫作中。這樣下來,一天只需專註工作3-4小時已經足夠完成任務,而且還會訓練到自己不被外界干擾的耐心和毅力。

3、時刻提防知識冗餘

曾經有朋友告訴我,當你沉浸做事的時候,很容易會迷失方向,因為你太專註在某個具體的點上,而失去了全局觀,而如果沒有全局觀那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如果要時刻確信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就需要你具備一種全局觀。

每次筆記做完了之後,我都會關掉筆記本,退回到筆記的目錄主頁面,看看這11個筆記文件夾,再次確定我今天是在哪個文件夾內更新了新的內容,或添加了新筆記。再次思考一下,今天新增的內容是否適合放在這個文件夾內,如果不適合應該是放在何處?如果適合,那這個筆記和同文件夾的其他內容有沒有重合?如果重合,就進行整合併刪除。

建立筆記之後,堅持記錄學習內容,安排學習計劃,最重要的是:時刻提防知識冗餘,要及時清理筆記內容。比如,Career Plan這個筆記我寫過不止一次,我會把所有有關Career Plan的筆記搜查出來,然後把這些筆記內容整合成一份筆記,刪掉多餘的部分。

而這樣的整合是用於應對自己平時記錄快捷筆記的漏洞。由於我們並沒有辦法時刻保證筆記記錄得高效且規整,有些時候為了快速把信息,靈感,感悟之類的東西記錄下來,不得不立刻用最方便的辦法記錄。這種快速記錄的方法可以是立刻拿筆寫下來,也可能是直接記在手機的筆記本子,我一般是用筆記軟體建一個快捷文本框,然後寫下來,此方法雖然可以即使記錄,但是需要後期整理,不然會多出一堆僅是片段和零星內容的知識庫存。

【學習收穫】

學習方法我總結下來也僅是以上三點,看似非常簡單,但是做到並非容易,堅持下來形成學習習慣更是需要日積月累的考驗。往年的很多嘗試都失敗了,但是今年,我很自豪地說我還是把這些細節堅持下來了。也許以上所陳述的內容對於沒有記錄筆記習慣的學習者而言太過抽象,那麼下面我就給出具體實例,加上我從中所得的學習收穫。

1.更專業更科學的實踐

以健身為例子,由於肚子上的腹肌輪廓一直不夠明顯,所以經常不喜歡練腹部,今年痛改前非,把大肌肉群的訓練最後加上腹部訓練。我用筆記安排了訓練計劃和明細,並設置成每天提醒,堅持每次鍛煉後一定加練腹部:

如圖的計劃是我稱為「100天勇士計劃」,針對大肌肉群進行專項突破。我把主要的肌肉群分別列在不同的時間周期內,在這個期間專攻這個肌肉的鍛煉,而不去太多顧及別的肌肉。

比如,階段1,在今年3月6號至3月31號內,我主要訓練胸大肌和三角肌,腹肌在練完大肌肉群之後加練,其餘肌肉都僅是輔助性訓練。

然後給每次的訓練動作定下不同等級的訓練量,分為「一般」,「常規」,「加強」,「挑戰」,一周5到6練,僅休息一天,嚴格進行。這一年堅持下來,也算是初有成效,以下是效果圖:

2、提升了個人寫作能力


推薦閱讀:

播種你才會收穫,種瓜得瓜,敢想你才可能得到!---(周運)貝拉每周星座運勢7.30-8.5
玻纖行業:或將收穫黃金期
收穫的心態必然導致幸福的人生
當你敬畏之時,便已接近收穫

TAG:文章 | 筆記 | 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