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才能寫好詩》(中)

孤平的認識

五言詩的四種標準格式:(第一句例)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括弧里指每一句的2,4字和尾字

只要把四種標準句式記住了,再把這一規律掌握了,象學麻將似的,你就已經學會了"推倒胡"。把五言詩的平仄標準句式和基本規則掌握了,再學七言詩就容易了。七言詩句比五言詩多一個音節----頂節

頂節的概念

按句中平仄相間的規則,五言頭節是仄仄的,七言頂節必是平平;五言頭節是平平的,七言頂節必是仄仄。七言的標準句式如下:

頂節,頭節,腹節,腳,

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頂節/頭節/腹節/腳

律詩平仄句式是絕句的重迭。把各型七律標準句式的組合的規則掌握了,七絕標準句式的組合規則也就自然會了。舉例說明

七律1型(首句平起仄收):

頂節 頭節 腹節

西山|白雪|三城|戍

平平 /仄仄 /平平/ ===相對

南浦|清江|萬里|橋

仄仄 /平平/ 仄仄/ ===相黏

海內|風塵|諸弟|隔

仄仄 /平平/ 平仄/ ===相對

天涯|涕淚|一身|遙

平平/ 仄仄/ 仄平/ ===相黏

惟將|遲暮|供多|病

平平/ 仄仄/ 平平/ ===相對

未有|涓埃|答聖|朝

仄仄/ 平平/ 仄仄/ ===相黏

跨馬|出郊|時極|目

仄仄/ 平平/ 平仄/ ===相對

不堪|人事|日蕭|條

平平/ 仄仄/ 仄平/

(註:"南"、"遲"、"人"該仄而平;"出"、"不"該平而仄。)

七律2型(首句平起平收):

頂節 頭節 腹節

紅軍|不怕|遠征|難

平平 仄仄 仄平 〉相對

萬水|千山|只等|閑

仄仄 平平 仄仄 〉相黏

五嶺|逶迤|騰細|浪

仄仄 平平 平仄 〉相對

烏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 仄仄 仄平 〉相黏

金沙|水拍|雲岩|暖

平平 仄仄 平平 〉相對

大渡|橋橫|鐵索|寒

仄仄 平平 仄仄 〉相黏

更喜|岷山|千里|雪

仄仄 平平 平仄 〉相對

三軍|過後|盡開|顏

平平 仄仄 仄平

(註:詩中只有"磅"該仄而平,其餘字字元合標準,律詩平仄如此嚴謹者罕見。)

七律3型(首句仄起仄收):

頂節 頭節 腹節

歲暮|陰陽|催短|景

仄仄 平平 平仄 〉相對

天涯|霜雪|霽寒|宵

平平 仄仄 仄平 〉相黏

五更|鼓角|聲悲|壯

平平 仄仄 平平 〉相對

三峽|星河|影動|搖

仄仄 平平 仄仄 〉相黏

野哭|千家|聞戰|伐

仄仄 平平 平仄 〉相對

夷歌|幾處|起漁|樵

平平 仄仄 仄平 〉相黏

卧龍|躍馬|終黃|土

平平 仄仄 平平 〉相對

人事|音書|漫寂|寥

仄仄 平平 仄仄

(註:"霜"、"三"、"人"該仄而平;"五"、"卧"該平而仄。)

七律4型(首句仄起平收):

頂節 頭節 腹節 腳

別夢|依稀|咒逝|川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對

故園|三十|二年|前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紅旗|捲起|農奴|戟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對

黑手|高懸|霸主|鞭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相黏

為有|犧牲|多壯|志

仄仄 平平 平仄 仄 〉相對

敢教|日月|換新|天

平平 仄仄 仄平 平 〉相黏

喜看|稻菽|千重|浪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相對

遍地|英雄|下夕|煙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註:"故"、"敢"、"喜"該平而仄;"三"該仄而平。)

但此詩每句首字多仄,也屬小毛病

請大家記住,七言詩首句入韻的居多,以2型、4型為常。《毛澤東詩詞集》中所有七言詩,全屬2型、4型。

第二第三講學會了辨四聲,什麼字是仄聲字,什麼字是平聲字,什麼是平水韻。

第三講的五律與剛才七律的四種格式,記熟這四種標準句式,再領會這四種句式的交遞規則,就基本上掌握近體詩的平仄要領了。

初學者只要把前面講過的各型絕句、律詩,多看它幾遍,好好琢磨琢磨,就不難看出,不論五言還是七言,不論絕句還是律詩,平仄基本規則只有三條:

句中音節平仄相間;聯中句間平仄相對;兩聯之間平仄相黏。

三條原則請大家務必牢記

再舉例強調下兩聯之間平仄相黏。

這是初學者容易犯錯誤的地方

一、「粘」就是「連」的意思。詩體結構是講究相粘的。

二、相粘,就是對與對之間前對後句的第二字和下聯前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須相同。

三、舉例:如杜甫詩《秋興》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首聯末句第二字的「露」頷聯前句第二字的「望」都是仄聲)。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來」和「移」字同樣都平聲)。

一卧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繞」和「卧」都是仄聲)

四、五律和絕句類推。

如何記住近體詩的格式?

其實詩的基本句式就四種,七言只是五言的擴展(可平可仄字有規律)。

記住這些後,再掌握粘對規律和拗句拗救,詩律就掌握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面是標準的格律體式。

今天,重點是與大家一起來學習變通,孤平概念,二大禁忌與三小注意。

上一講與剛才所提及的,幾乎每首詩都有變通用字。

作詩,按標準填入漢字,不容易。因為有的漢字,義合適,聲未必合適。

有些字可以換,如"兩"是仄聲,如需平聲可以換成"雙";"此"可以換"茲";"彼"可以換"他";"碧"可以換"蒼","神州"可以換"赤縣";"長安"可以換"日下"……

但許多字、詞很難換,如數字中除"三"、"千"是平聲外,其餘都是仄聲。

中除"十"可以"旬"替代外,別的字都難到找平聲替代。於是古人想出個變通的辦法。

其中除"十"可以"旬"替代外,別的字都難到找平聲替代。於是古人想出個變通的辦法

七言詩的頂節、頭節、腹節,每個音節都兩個字,講究的是第二字,它正在節奏點上,平仄不得通融,第一字好商量,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注意,不是無條件)該平而仄,或該仄而平。

腳節只一個字,硬碰硬,通融不得。通融的規則有深有淺,先講淺的,深的"拗救",下次再講。

關於近體詩的平仄格式,相傳有兩句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說,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至於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則必須依照格式,該平不能用仄,該仄不能用平。這是就七言詩而論的;

其所以不提第七字,因為腳節只一個字,尤其要"分明",自不待言。由此推斷,五言詩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這個口訣簡潔明快好記,但是不全面,不準確,對有些句式不適用。初學者如果僅憑這口訣來作近體詩,定會在平仄上犯規,乃至犯詩家之大忌。

在近體詩句中,有兩種大忌必須避免,有三種小忌應盡量避免。

大忌之一是"孤平"

大忌之二是"三平調"也稱"三平腳",也稱三平尾。

此二種,應該說是禁忌。

孤平的概念現在分為兩派,一種是新派,強調聲韻,一絲不苟,以啟功先生為代表,兩仄夾一平就算孤平。

一種是王力先生為代表,孤平只發生在一種句式中,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當你用這種句式寫詩時,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絕不可將平通融為仄,變成: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這叫"孤平"句,就是除了押韻那個平聲外,只剩下一個平聲了。

詩詞格律專家王力教授找遍《全唐詩》,只找到兩個例子:

醉多適不愁(高適《淇上送韋司倉》)

仄平仄仄平

百歲老翁不種田(李頎《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高適和李頎也許是一時的疏忽,也許他們是盛唐初期人,當時詩律未細,故意用古詩所容許的平仄。

但是,"在唐宋千萬首詩當中,這寥寥的兩個例外適足以證明近體詩的孤平確為詩家的大忌而已。"(王力《漢語詩律學》100頁)

這裡順便提一下,現在報刊上某些詩集中發表的近體詩,常有孤平出現,可能是受了"一三五不論"的誤導,也可能由於作者和編輯疏於檢查。

醉仙老師認同的是王力先生的觀點,也不反對新派觀點。為什麼?

一是新派的兩仄夾一平為孤平,的確從聲韻來講,更為朗朗上口些,但操作難度太大,有時考慮到聲韻,詩的意境拓展會大受拘限。

二是王力派的王力定義的好記,只要記住,平平仄仄平時,會產生孤平,其他三種標準句式不產生孤平,最多屬於拗句。

比如,不押韻的詩句,即五言中的仄仄平平仄或者平平平仄仄,若只有一個平聲,如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這不"孤平",算"拗句",可以用,但最好有補救,這留待以後學習"拗救"時再討論。

按新派觀點,這兩種算孤平

大忌之二是三平尾。三平尾是指詩句末尾的三個字都是平聲。

這種病句的出現,也只發生在一種標準格式中,即五言的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

當你用這句式寫詩時,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絕不可將仄聲通融為平聲,變成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結尾在古體詩中並不少見,在初唐、盛唐的五言近體詩中,也偶爾見之,但詩律漸細之後,因三平結尾破壞了詩句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則視為詩之大忌了。

孤平如何救,下次再講,此二大忌應該說是二禁忌,就講到這。

下面談談哪些是應該盡量避免的小忌呢?三個。

一是"三仄腳"也稱"三仄調",也稱三仄尾。三仄尾是指詩句末尾的三個字都是仄聲。這種句子也只出現在一種標準格式中,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當你用這句式寫詩時,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儘可能不要把平聲通融為仄聲,變成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這樣,詩的出句才會出現三仄尾,古人並不像對三平尾那樣視為大忌,不時可以見到,以五言為多:

城中十萬戶 平平仄仄仄 (杜甫《水檻遣心》)

相看兩不厭 平平仄仄仄 (李白《獨坐敬亭山》

七言詩三仄尾較少,下面舉唐詩中一句:

朝罷須裁五色詔 仄仄平平仄仄仄,(王維《和賈舍人早朝》)

可見唐人並不以三仄尾為詩病。

但詩尾接連三個短促的仄聲,會使詩句節拍界限不清,失去平仄相間的音樂美,後人作詩沒有特別好的詩句,是不輕易用它的。

這點請大家注意,對聯亦如此

陸遊《夜泊水村》頷聯:"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出句是三仄腳。"絕大漠"引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詩人隱然以霍去病自比;

"泣新亭"引自《晉書》的典故:晉室南渡,過江貴族常在新亭飲宴,受王導批評,大家相視流淚。

這一聯的大意是:我年近花甲,倘有用武之地,還能像當年年富力強的霍去病那樣橫渡大漠;諸君大權在握,又何至於束手無策,像晉朝南渡諸人對泣新亭呢?。

這一聯用典精當,充分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激情、獻身豪氣,並痛斥南宋朝庭屈膝投降、偏安一隅的政策

這樣的好詩句,出現了三仄尾,也不以為疵。

又如毛主席的《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萬里,行天遙望一千河"。出句也是三仄尾。詩人"浮想聯翩"從農村的災難轉到天上同牛郎談話。地球赤道四萬公里,合八萬華里,人們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轉,於不知不覺中,一日走了八萬里。

詩人以現代科學與飛騰的想像相結合,寫出大氣磅礴的詩句。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教香菱作詩時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曹雪芹借林妹妹之口說的這段話,是有根據的,歷代大手筆不乏此類出奇之句。

但是對初學者來說,還是謙遜點為好,所以應盡量避免三仄尾。除了三仄尾之外,其他兩種不規範的三字結尾也應盡量避免。

不論五言還是七言詩句,標準的三字結尾共四種: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大家這點應該比較熟悉了,

初學者在未學會"拗救"之前,應按上面四種規範的三字結尾作詩,除了避免三平尾、三仄尾之外,還應避免其餘兩種拗字尾(三仄腳亦屬拗字尾) ,即: 平仄平 仄平仄

這兩個就是另外的三小忌之二三點

所謂"一三五不論",這三個字可以通融的程度是有區別的。完全可以不論的,只有七言的第一字。

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剛才已經說過,凡屬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聲不能通融為仄聲,否則就犯了大忌----孤平。

至於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平仄一般比較固定,不宜隨意機動。如若機動,最好有拗有救。一三五----這三個不在音節點上的字,同腳節越近,其機動性越小

近體詩按照標準格式,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稱為"拗",有拗有救,才為不病。

就是說,按標準句式,這個字該用平聲的,你用了仄聲,"拗"了。如何救?下次

再與大家一起來學習探討。

第六講--拗救

用調節平仄聲的方法,使詩句出現新的和諧,這種方法稱"拗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對句相救。

今天主要與大家來聊聊什麼是拗句?如何救拗?這是初學者的難點問題,

上一講咱們重點談到近體詩句中,有兩種大忌也是禁忌必須杜絕,有三種小忌應盡量避免

大家對四種標準格式應該很熟悉了

1(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平)仄仄平平仄

但真正作起詩來,按上面的標準填入漢字,非常不容易,也會影響到自己詩心詩意的表達

因此變通用字是允許的,但變通可以,得注意兩點:

一是不能犯兩種禁忌---孤平與三平尾。

二是儘可能避免三種小忌---除仄仄仄三仄尾外,還有平仄平,仄平仄這兩種拗字尾。

特別是孤平的概念,大家在本群今後近體詩的學習中,必須高度統一,為什麼?

因為眼下兩種學術觀點鬧得不可開交,最好認同一種,醉仙老師認同王力的,因為太好記了:只有平平仄仄平產生孤平,不用去考慮其它。

如果你認同兩仄夾一平就是孤平,我們也不反對,這觀點的確有它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在詩的音韻上更和諧。

在什麼是孤平上,別再去做無謂的爭論,認同一種即可。等下的學習,就是按王力的主張來談孤平拗救的。除了孤平概念外,還提到一種專門的句式: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有人會問,這不出律了嗎?仄平仄不是拗字尾嗎?下面咱們首先就來談這一格式,作為學習如何拗救的起點。

首先肯定地告訴大家,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屬於合法的特定格式。

可以用約定俗成來表述

不是說"二四六分明"嗎?可是在近體詩中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句式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該用仄聲的偏用平聲,成了: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恰恰在重要的節奏點上平仄不合,乃至句中音節相間,聯中句間音節相對,詩中聯間音節相黏的規則統統不管,這似乎大大違反了平仄規則,違反了前面咱們說過的三條規則。但偏偏又約定俗成,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

這種形式用於五言稱之為四拗三救,七言稱之為六拗五救。拗者,不順也,違反常規也

可是這種五言的第四字該仄而平,第三字該平而仄。七言的第六字該仄而平,第五字該平而仄,在前人詩中屢見不鮮,乃至科舉考試的試帖詩,也容許用此種句式。

這種特許犯規的句式,用的人多了,公認為合轍的句式,也難稱其為"拗"了,故王力《漢語詩詞律學》中稱之"特拗。"特拗"例句:五言:仍鄰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誰能共公子,薄暮欲俱還(杜甫)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遊人(白居易)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這種"特拗"句式,多數用於尾聯的出句,成為唐宋詩人的一種時尚.用於其他聯的出句也有,但較少。現代人作舊體詩,也常用這種句式魯迅詩: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毛澤東詩: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用這種本句自救方式,必須注意的是:五言的第一字平聲,通融不得;七言的第三字平聲,通融不得。一般不能把五言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平仄平仄;不能把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仄仄平仄平仄。如果這樣通融,五言成了平仄間等,七言三仄當頭後面又平仄間等,吟起來拗口,聽著不順。這裡請大家注意,也就說明咱們前面提到的,一三五不論的說法也是不全面,不那麼準確。

平平平仄仄變為平平仄平仄,最好是稱這種特殊格式,是固定的合律格式(如果稱合律,這裡的仄平仄也不能算作拗字尾了)。之所以也將其稱之特拗,之所以將其列為本句自救方式,是因為此格式與孤平一樣,與標準格式相比,畢竟拗了。本句自救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此格式,一種是孤平本句自救,孤平也不存在對句救,只能本句救。白,商隱鈺清照

請大家注意,大家經常聽到的本句自救就這兩種。

下面先談談什麼是拗,再來講孤平如何本句自救,以及其他形式的拗句如何對句救

近體詩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稱為"拗",有拗有救,才為不病。

就是說,按標準句式,這個字該用平聲的,你用了仄聲,"拗"了,

那末在本句或對句相應的該用仄聲的字眼上,換個平聲字,這就"救"過來了,這叫仄拗平救。

仄拗平救與平拗仄救

用調節平仄聲的方法,使詩句出現新的和諧,這種方法稱"拗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對句相救。

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個音節該用平聲的字眼上,你用了仄聲,仄拗了。就在本句下個音節另一個該用仄聲的字眼上,換個平聲,這就平救過來了。

或者上個音節該用仄聲的字眼上,你用了平聲,平拗了,就在下個音節該用平聲的字眼上,換個仄聲,這就仄救過來了。

剛才提到的特殊格式,平平仄平仄,與孤平這兩種都是本句自救。

對句相救,就是在一聯之中,出句該用平聲的字眼上,你用了仄聲,仄拗了,就在對句該用仄聲的字眼上,換個平聲,這就平救過來了。

或者出句該用仄聲的字眼上,你用了平聲,就在對句該用平聲的字眼上換個仄聲,這就仄救過來了。

如果對句拗了,出句也是用同樣的方法來救。

在前人近體詩中,常常出現一聯之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對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與對句相救的複合,這叫作一拗雙救。

拗救有條規矩,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現在分別介紹上述拗救形式。

(一)本句自救。有兩種大拗是必須救的。

第一種也就是剛才提到的特拗,上面已經說過,其實大家完全可以將之認定為特殊格式,認定為合律格式,不列入自救範圍。

平平仄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平仄完全合理合法,可以不算拗,無需救

第二種就是救孤平

前面講了孤平是詩家之大忌,也是大拗,是必須救的

若是你作詩時,用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或七言的第三字非用仄聲字不可,那怎麼辦?

有辦法,很簡單:可將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該用仄聲的,改用平聲,這就把孤平救過來了。

這種救法,五言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簡稱一拗三救),七言叫作三仄拗五平救(簡稱三拗五救)。下面舉例說明

五言一拗三救:

恐驚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仄平平仄平

這句恰在第一個字(頭節上字),該用平聲的字眼上,用了仄聲"恐"字,若不救便成了孤平句。

於是就在本句第三個字(腹節上字),該用仄聲的字眼上,用了平"天"字,這就把孤平救過來了。又如:

北風江上寒(孟浩然)

仄平平仄平

這句的頭節上字該用平聲,而"北"是仄聲,為避免孤平,就將該用仄聲的腹節上字,用平聲的"江"來救。

頭節上字是指頭節第一個字

北風/江上/

頭節/腹節/尾節---

這是前面講過的概念

七言詩的三拗五救,也是用腹節上字(第五字)的平聲去救頭節上字(第三字)的仄聲。就是第三字該平而仄,第五字該仄而平。

例如:

未到曉鍾猶是春(賈島)

仄仄仄平平仄平

這句頭節上字(第三字)"曉"該平而仄,於是就用腹節上字(第五字)該仄而平的"猶"去救。

未到/曉鍾/猶是/

頂節/頭節/腹節/尾節

又如:

一任晚山相對愁(程顥)

仄仄仄平平仄平

這句頭節上字"晚"該平而仄,用腹節上字該仄而平的"相"去救。

那麼,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仄拗了,能不能用第一字的平去救?

不能!

即使第一字用了平聲(平仄仄平仄仄平),還算"孤平"句,必須用第五字的平去救那為什麼?原來救孤平是以五言為準的,五言必須在第三字上救,七言就必須在第五字上救。

孤平的本句自救就介紹到這。

剛才提到本句自救只有兩種,一是那種特殊格式可稱為本句自救(也可不算自救,算合律),二是孤平必須本句自救。

另外還有一種,稱為錦上添花式的本句自救

在前面介紹的律式表中,平仄可以通融的字眼(指的是一般說來一三五可通融),一般無須拗救。可是許多人在作詩時,有意無意間,造成了拗救的局面。這樣,在聲調上更和諧,節奏更鮮明。

例句如下:

1.第一字該平而仄,第三字該仄而平。

鏡湖流水漾清波(李白)

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

只研朱墨作春山(魯迅)

曙光初照演兵場(毛澤東)

第一字:鏡,渚,只,曙,皆仄

第三字:流,沙,朱,初,皆平

第三字的平救了首字的仄拗

2.第一字該仄而平,第三字該平而仄。

亭脊太高君莫拆(白居易)

商女不知亡國恨(杜牡)

心事浩茫連廣宇(魯迅)

班竹一枝千滴淚(毛澤東)

大家讀讀這些句子,通過這種自救法,聲調上是不是更和諧,節奏是不是更鮮明,所以這就叫錦上添花.

(二)第二大拗救方式----對句相救

第一種是腹節上字前拗後救,或後拗前救。

前面曾說過,寫詩時,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腹節上字),盡量按標準句式寫,最好不用拗字

若是腹節上字拗了,要盡量用對句相應的字去救。所謂小拗,就屬這一類。

例如: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王維)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誰言宰邑化黎庶,欲別雲山如弟兄(李嘉佑)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歌聲裊裊出清漠,月色娟娟當翠樓(杜牧)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述拗救方式,叫作前仄拗後平救,但也可能是後平拗前仄救。

詩人寫詩,有時對句腹節上字非用平聲不可,於是就將出句腹節上字的平聲改用仄聲,來個平拗仄救。

大家注意到剛才的小拗句沒有,都是什麼格式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誰言宰邑化黎庶,欲別雲山如弟兄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大家仔細看看,不難看出這種拗救方式只適用於

出句是 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對句是 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 的一聯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五言是仄起仄收式,七言呢 平起仄收。為什麼呢,能說出原因嗎?

其他聯式都不適用。是因為用了這種拗救就會出現三平尾和三仄尾。

小結一下:今晚大家

一是要記住

平平平仄仄可以用平平仄平仄這種合律格式來替代,

二是應該基本掌握

平平仄仄平如果變成仄平仄仄平---孤平,如何本句自救(用仄平平仄平就行了)。

牢牢記住的第三點:剛才這個小拗發生在哪種情況下,如何對句救?(小拗也稱半拗)

也就是發生在出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這中標準格式的變拗中。

練習:

1.從比較著名的古詩中,找出今天所講的每類拗救聯句各一例,並註明屬哪類拗救,簡要說明是如何拗救的、

2.每人還是要寫一首絕句。

讓我們先來理順一下上一講所講到的重點內容。

首先是概念問題,什麼是拗句?

五律、七律、五絕、七絕中,對照咱們應該已經掌握了的四種標準格式,凡是平仄不依常格(標準格式)的句子,稱為「拗句」,不合標準格律的字稱為「拗字」。有些拗不用救,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有一三五不論的說法,但不是絕對的,以前強調過,等下還會分析強調。

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上一講本仙談到本句自救有錦上添花的救法

也就是針對這些不用救的拗,詩者給救了,所以叫錦上添花。

今天要講到的對句救拗,也有錦上添花的救法,也是針對上句不用救的拗字,下句給救了,等會介紹這是概念問題。

那麼如何救拗或者稱拗救,上次重點介紹了本句自救,就兩種必須救的。

一是特拗,平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平變仄,拗了,第四字仄必須變平,也就是三拗四救----平平仄平仄。

如果這樣的話,本句自救就只有孤平一種必須救了,也就是平平仄仄平,首字如果拗了(七言是第三字),變為仄平仄仄平

咱們就稱孤平,並且僅此一種情況叫孤平,這就是王力的孤平定義。

如何救,非常簡單,仄平平仄平就行了,就自救了。

一是拗與拗救概念,二是關於「拗救」的方法,我說了,只有兩種---「本句自救」及「對句救」。關於「本句自救」重點進行了剖析

第三點,談及到了對句救,也是咱們今天要重點繼續的話題。

所謂對句救,也只適合一個句型,請大家記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也只有這個句型,才適合「對句救」「對句救」救的是誰呢?是第五字!平平仄仄仄平仄,這是上周談的小拗或者稱半拗。

對句救才能救這第五字,也只能發生在這個句型中。救的方法也很簡單,把下一句對應的第五字由「仄」換成「平」就可以了。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小拗可救可不救,建議最好是救。

近體詩平仄的可救的「拗句」只發生在二種句型之內一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自救呢,只發生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且只是指第三字,救的方法是改變第五字的平仄。

對句救呢,只發生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且只是指第五字,救的方法是改變下句第五字的平仄。

先提醒大家,等下要介紹的所謂大拗與大拗如何對句救也只發生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變拗中。

平平仄仄平平仄 變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

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 變為 平平仄仄仄仄仄

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 變為 平平仄仄仄仄仄

這樣,關於「拗救」應該說的算是基本清楚了。

在介紹所謂大拗之前,先請問大家一個問題 ,同時談談對句救的錦上添花救法.

先請問一下,如果用平平仄仄平作為出句,也就是入韻詩的首句,腹節上字該仄而平(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平),對句怎麼樣救?

腹節上字的概念上次已經強調過:押平韻,在腹節拗句的是不用救的。例如:

承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庭院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大家看看,何,湖,霜,秋,按標準格式全拗了,下句不用救,懂了吧。所謂一三五不論,其中第五字只有在上述條件下,即仄仄平平仄仄平作為入韻詩的首句時,仄改平而不用抵償。

咱們初學者寫近體詩時,腹節上字盡量不用拗字,如用了,應盡量去救;當然,不救也勉強合轍,故云"小拗可救可救不救"。

何,湖,霜,秋---都是腹節上字

下面講對句救的錦上添花

大家都聽過一拗雙救,下面就會講。

咱們前面說過本句自救有錦上添花救拗一說,那麼對句相救是否也有錦上添花的救拗呢?回答是肯定的

而且還不止一種錦上添花法。先來看看簡單的容易理解的

例如,七言第一字的。

【A】 前平拗後仄救: 才見吳州百草春,已聞燕雁一聲新

-----才字應仄而平,對句已字應平而仄,已字錦上添花救才字,將詩句的聲調調整得更和諧的前拗後救。

【B】前仄拗,,後平救: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草字應平而仄,荷字應仄而平,荷字錦上添花救草字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泰與顏

再來看看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前拗後救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留救映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來救客

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紅救白

井轉轆轤千樹轉,門開閶闔萬山秋----閶救轆

這裡,請大家務必要注意,這種頭節上字的前拗後救,只能用於仄拗平救,若是平拗仄救,這一聯的對句就犯狐平了。

頭節上字,大家應該懂了吧

頭節是什麼,頭節上字就是頭節的第一個字

前仄拗,後平救。閑遣應該是仄仄,現在是平仄

這是七言的第一字,對句首字錦上添花救出句首字

對句相救第二種錦上添花的拗救法相對剛才所說的難以理解一點,也就是大家聽說過的所謂一拗雙救。

如果大家已經很好熟悉了前面所講到的本句自救與對句相救,其實理解起來也很簡單很容易

一拗雙救,就是本句自救和對句相救並用,是自救和相救的複合方式。這也屬錦上添花之列。

自救和對句救的複合方式

例如:七言的第一、第三字既本句自救,又對句相救: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遠救藍,本句自救,玉救藍,對句相救;高救玉,本句自救,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丈擁千官

南苑草芳眠錦雉,夾城雲暖下霓旄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這種拗救,出句和對句平仄字字相對,聲調極為和諧,故詩人最喜愛用它。就象平時大家的對聯,出句對應的字是仄,對句就是平。

在唐宋人的七言律詩中,出現這種雙救句式是很多的。一拗雙救,就是本句自救和對句相救並用,是自救和相救的複合方式。這也屬錦上添花之列。

據王力教授考據,中晚唐以後,使用這種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式,一聯中字字平仄相對,成為一種時尚。比使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標準句式的還多逸

下面來看一拗雙救的第二種形式

再一個,一拗雙救常常與救孤平結合在一起,例如:

久客得無淚,故妻難及晨(杜甫《促織》)

這一聯對句腹節上字"難",該仄而平,既救了本句頭節上字該平而仄的"故",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腹節上字該平而仄的"得"它兼任兩種職能,既救本句孤平,又救出句腹節上字

又如: 荒戍落黃葉 浩然離故關(溫庭筠《送人東歸》)

這一聯出句和對句,既各自本句自救,又相互而救,既救了對句的孤平,又調整音節更和諧。落救荒;離救浩;浩救荒

這種一拗雙救在七言詩中較常見。例如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下面就講下大拗

上面基本的「拗救」概念搞明白之後,在這裡再介紹二個「大拗」的例子。這二個「大拗」的例子,我只做介紹,要認識它並懂它,但不推薦初學者嘗試。認識它的目的,是我們在看古人詩里常見到它。不推薦初學者使用,是因為它不合正體,畢竟也是一種「拗」,而且是「大拗」,不利於我們初學者的正規訓練。有些學者也稱這種大拗為特拗。

為了區別平平仄平仄這特拗,還是稱大拗吧,大拗必救比如剛才說過,這兩種大拗都是從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變體

一種是平平仄仄平仄仄

一種是平平仄仄仄仄仄

如何救,也就是咱們要說的第四種,是特殊的一拗雙救句。

一般對句相救是出句和對句同一位置上的字相救。如出句第一字拗,對句第一字救;出句第三字拗,對句第三字救;出句第五字拗,對句第五字救。

這種特殊的一拗雙救是錯位相救,用對句的第五字去救出句的第六字。不僅可救一個拗字,還可救第五第六兩個拗字。這個對句必須是孤平自救句,即仄仄仄平平仄平。例如:

眼前擾擾日一日, 暗送白頭人不知

眼前擾擾日一日-- 仄平仄仄仄仄仄

對句的"人",平聲,既救了本句該平而仄的"白"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該平而仄"日一"雙拗字。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一身報國有萬死-- 仄平仄仄仄仄仄

對句的"無",平聲,既救了本句該平而仄的"向"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該平而仄"有萬"雙拗字。

下面是以對句五平救出句六仄的例句

五更歸夢常苦短,一寸客愁無奈多

五更歸夢常苦短---仄平平仄平仄仄

對句的"無",平聲,既救了本句該平而仄的"客"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該平而仄的"苦"字。

霜林染出雲錦燦,春色並歸風露秋

霜林染出雲錦燦---平平仄仄平仄仄

對句的"風",平聲,既救了本句該平而仄的"並"字,避免了孤平,又救了出句該平而仄的"錦"字。

還有一種情況,也就是出句三仄尾,對句如何救,必須引起大家的高度注意

也就是出句三仄尾,對句如何救,三仄尾不禁止,有好句可以用

前面曾講過寫近體詩應盡量避免三仄尾,若非用不可,也可以救

但不能在對句同一位置的字眼上救,因為對句腹節上字仄拗平救,就成了三平尾。三平尾絕對不行

碰到這種情況,只能用對句錯位相救。即用對句頭節上字該仄而平去救出句腹節上字的該平而仄。例如: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望一千河

出海曙 五色詔 八萬里,都是三仄尾,對句尾三字都是仄平平

從上面的一些詩例,一些群友很可能會問仙一個嚴重也是很嚴肅的疑問

擾擾日一日,報國有萬死

兩句都是仄仄仄仄仄,這算什麼東東?

其實,這個現象只要大家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這種格式的小拗(也叫半拗)如何救掌握了,在此基礎上再提出這個變體就容易理解多了

這裡,想告訴大家的是,仄仄平平仄,咱們剛才講了變為仄仄仄平仄這對句救法

其實仄仄平平仄如果變為仄仄平仄仄,甚至仄仄仄仄仄,也不算出律,只算拗句,算大拗(或者全拗)。

如上面用例詩所說,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聲(或三四兩字都用了仄聲),就在對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聲來補償

這樣就成 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則成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這是對句相救。而先前所說的,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沒有用仄聲,只是第三字用了仄聲。七言則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是只是小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而先前所說的,在該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沒有用仄聲,只是第三字用了仄聲。七言則是第五字用了仄聲。這是只是小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在近體詩中,我們要說的拗句,相對來說也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這也是狹義上的拗句,我們在具體分析的時候還要分成小拗和大拗來,小拗通常是指1、3、5部位平仄格式發生變化,大拗是指4、6位置(五言4位,七言6位)平仄發生變化。

按這個定義,換句話來說,可以將孤平單列,不作大拗,孤平必救。

那麼大拗就只有兩種,一種就是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變種,允許。

另一種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變種

再羅嗦一句,仄仄仄平仄僅第三字用平變仄,小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如果第三字平不變,第四字平變仄,成仄仄平仄仄

或者第三字第四字都平變仄,成仄仄仄仄仄,七言是平平仄仄仄仄仄

這兩種就是大拗,大拗必救,也只可能對句救,如何救就不再重複。拗救是一個初學者不易掌握的難點問題,所以一般學校授課都要求初學者最好按標準格式來作詩,或者是使用簡單點的拗句,最好是不使用大拗句(除非有絕妙好句子)。

最後,咱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所謂"一三五不論"。

關於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 分明。"這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

意思是說,第一、第三、 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於 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

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這個口訣對於初學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了的。

但是,它分析問題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誤解。這個影響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適當的批評。

先說"一三五不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

這個前面已經講過了

在五言"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論;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

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

至於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

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 個字不論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一 個字不論。"一三五不論"的話是不對的。

再說"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於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

第一個,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六字 並不一定"分明"第二個,如"仄仄平平仄"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 平仄仄",只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了。

七言由此類推。 "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這個要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去體會。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一位日本投資家寫給年輕女孩的回信:怎樣才能跟有錢男人結婚?
搬家也要講風水!年前搬家注意這幾個問題,新房子才能越住越順!
寬運法師:如何才能活得快樂?
「慫媽慫爸」才能養出牛娃
怎樣擼貓才能讓貓舒服?

TAG: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