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稱明年建一千萬套保障房動力不足--江西頻道--人民網

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提出,2011年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上調至1000萬套。較之2010年中央政府確定的58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規劃,2011年版的規劃總量,已近翻番。  通知規定,12月10日為最後上報的截止日期,隨同上報的還有各地「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規劃。「目前,各地的規劃正在匯總過程中。」14日,當時代周報記者致電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時,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如是說。  「2011年保障性住房總量有如此規模的增加,表明政府越來越重視保障性住房體系的構建。在此前多次樓市調控不力的情況下,注重保障性住房建設意味著中央對房地產調控方式的轉變。」在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看來,《通知》表明,中央完善房地產市場中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雙體系的決心不小。  每20戶一套  1000萬套,這一數字大大超過了市場預期。  依照11月出台的房地產行業「十二五」規劃初稿,2011-2012年兩年保障性住房總量為1300萬套,上調到1000萬套的確超乎市場的預期。事實上,2009年全國保障性住房及棚戶區改造為330萬套,而2010年計劃推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為580萬套。  鑒於此,市場原來預測的數字在500萬-600萬套之間。「僅僅2011年就上調到1000萬套,足見政府對於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指出。  事實上,一旦2011年1000萬套保障房推出,從數字上看即意味著每20戶家庭將擁有一套保障房。按照《中國城市狀況報告2010/2011》顯示,中國城鎮人口為6.2186億,而且今後5年內,中國城鎮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以每戶3口人計算,目前中國城鎮家庭約為2億戶。  不僅如此,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還意味著全國房地產投資規模的20%。  根據住建部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完成投資4700億元,佔全年計劃的60%,其中中央財政692億元專項補助資金已經全部下達。按這一數據推算,今年全國保障房投資應超過7800億元。明年1000萬套保障房的建設目標,即表明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將超過1.3萬億元,這將達到全國房地產投資規模的1/5左右。(2011年預計10-20%的投資增幅情況下,2011年全國房地產投資規模將保持在不到5萬億元的規模。)  此外,按保障房每套60-80平方米計算,1000萬套保障房的總面積將達到6億-8億平方米,而今年截至11月,全國樓市成交量才接近8.5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大概在7億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說,1000萬套保障房的面積將相當於今年全年的住宅交易量。  「這個1000萬套,包括兩部分,一是保障性住房,二是各類棚戶區改造以及相關的農房改造工程等。」上述住房保障司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轉變樓市調控方式  「從政府上調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看,中央政府試圖打破『重市場,輕保障』的格局,重新理順房地產市場中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雙體系的關係。」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小虎如此看待2011年保障性住房規劃的上調。  原來,自2004年房地產成為主導產業後,造成了過分的市場化,房價越來越高,房地產業走向畸形和極端,出現了「重市場輕保障」傾向,導致市場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中國的房改始於1998年的23號文件。在這份名為《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中,儘管明確提到「最低收入家庭購買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商品住房」的原則,並指出「經濟適用房是住房供應的主體」。但事實上,經濟適用住房占商品住宅投資比重,隨著商品房市場的擴大而逐漸下降。  有數字顯示,2000年我國經濟適用房銷售面積為3760萬平方米,占普通住宅總面積(當年為16570萬平方米)的23%。而2009年,我國經濟適用房銷售面積為3012萬平方米,只佔普通住宅總面積(85294萬平方米)的4%。不僅如此,1998年-2009年,經濟適用房投資額佔住宅總投資額的比重從13%下降到了4.4%。  與之相應,商品房的價格則一路上揚。「第一次房改催生了中國樓市的『黃金十年』,但卻在政策執行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住房保障成為被遺忘的角落。」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部部長楊紅旭表示。  過高的商品房價格讓普通百姓住房困難。為此,中央多次出台措施穩定房價,今年4月、9月國務院先後出台了「國十條」和「新國五條」,意圖遏制房價快速上漲,但效果不佳。據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11月全國房地產運行情況顯示,當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4.5%,絕對量比10月份增加834萬平方米,增長9.0%;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7%,環比上漲0.3%。  基於此,在12月10日-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重點強調: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  對此,北京大學房地產業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將「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在此次會議上並列來提,「以前很少如此」,凸顯了政府試圖通過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來理順樓市的意圖。  「我相信這兩套體系,可以覆蓋所有的人群。」陳國強指出,「保障性住房體系滿足買不起房子的貧困人口的住房需求,商品房來解決有購買能力人群的需求。而按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規模,很多符合準入標準的家庭將會從中受益,這將減少商品住宅的需求,從而為穩定房價創造良好的條件。」  完不成的目標?  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一出台,不少家庭翹盼自己能有一套。但這一目標顯然不易實現。  14日,安徽省宿州市住建局一位負責人向記者指出,他們已經上報了該市的計劃:其中廉租住房家庭約2.2萬戶,經濟適用住房保障對象2000套,公共租賃住房2600套,限價商品房7000套,城市棚戶區改造需安置戶數5.5萬戶。  「我們依照量力而行的原則,制定的計劃還算合理。」上述住建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可是,計劃還是給不少地方出了道難題。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東省住建廳住房保障處副處長陳必暖就倍感壓力。原來,2011年全國要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中,廣東分到了約44.7萬套。  「這個數還要繼續協商,如果一年建這麼多,土地壓力、財政壓力恐怕承受不住。」陳必暖表示,「幾年的任務一年內完成難度非常大,廣州市2009年是4萬套,這個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外,陳還直言廣東一些城市如「深圳找不到地」。陳必暖透露,目前先由各市把建設方案先報上來,大概是10萬套。  除了土地之外,「對於一些城市來說,保障性住房的確面臨著資金饑渴的問題。」胡星斗特別指出,西部省份的一些城市在完成保障性住房方面可能面臨困難。  以重慶為例。按照重慶市長黃奇帆的說法,重慶30%-40%的低收入群體將由公租房來供養,為此重慶需提供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以滿足約200萬人的住房需求,總共需約1000億元投資。黃奇帆稱,1000億元中,政府投入30%的資本金,由土地出讓金收入、對高價房的稅收、土地儲備收入等來負擔,此外的70%要依靠市場融資,包括商業銀行貸款、保險資金、信託等。  對於那些中小城市來說,無論是保證30%的資本金還是通過投融資平台獲取另外70%的資金均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記者從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了解到,如果2011年僅以80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算的話,各級地方政府缺少的資金將高達4450億元。  但有不少業內人士不這樣認為。海鑫靈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輝告訴本報記者:「2011年的保障性住房指標的確比2009年增加不少,但隨著2009年土地價格的大幅度攀高,地方政府在出讓土地方面獲得的收益增長更快、金額巨大,而且2009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設並沒有達到年初設定的580萬套目標,投入仍然比較少,可以說政府的資金並不是問題。」  「此外,與國外保障性住房普遍建在市區不同,我們國家的保障性住房都是建在交通不便、配套不完善的郊區,而郊區的土地供應相比市區而言,可供應量更大。因此,目前建設保障性住房,政府是既不缺錢、也不缺地,而是缺動力和壓力。」湯輝補充道。  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缺動力是不爭的事實。  據中國指數研究數據顯示,自2006年推出保障性住房計劃以來,上海、北京、杭州、武漢、深圳等城市保障性計劃幾乎無一完成。「關鍵是保障性住房不產生GDP,還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和管理。如此一來,沒有利益驅動,地方政府積極性肯定不高,而中央政府也沒有對不執行保障性住房計劃採取過措施,追究領導人的責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告訴記者。  「目前而言,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保障性住房大擴容過程中的『地』和『錢』問題,解決的辦法有很多,拿『資金』來說,既可以從每年大量的賣地收入中支取,同時也可以以土地換房,也就是讓大型開發商建設保障性住房來抵消其他地塊的土地出讓金,還有公積金試點等等。可是,地方政府缺動力就需要政府出台好的制度來監督和執行了,但目前的情況並不樂觀。」湯輝表示。來源:時代周報
推薦閱讀:

人民的名義 祁同偉和高小琴這段話很有教育意義(圖)
打破百年低溫紀錄 北美人民在暴風雪裡快扛不住了!
諂諛者宜惕(金台隨感)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外國禮俗面面觀(禮儀漫談(184))——瑞典
又一大招!中國人民銀行:ATM機轉賬24小時內可撤銷

TAG:政府 | 江西 | 人民 | 動力 | 地方 | 人民網 | 保障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