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當孩子向你挑釁的時候,你有信心做一名「零吼叫父母」嗎?
「零吼叫父母」會想:我要怎樣才可以理性地處理孩子情緒化的攻擊呢?讓我們逐一來探討「零吼叫」之路上經常會遇上的一些測試。
「我很無聊!」這是孩子們的經典戰帖。而大多時候我們都是馬上接受邀戰,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我們感到很生氣。「無聊?你怎麼會無聊?為什麼不上樓去玩那些我辛辛苦苦給你買的玩具?」「你知道什麼叫做無聊?為了給你買那些玩具,我得每天上班,那才真的叫做無聊!」然後你就開始焦慮了,「這孩子真的厭倦生活嗎?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最後為了讓孩子高興起來,你會對孩子說:「好了,你可以出去找吉姆玩,你也可以回你房間,你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吧。」而「零吼叫父母」永遠不會在第一時間拾起戰帖,他們會說:「嗯,你很心煩?我能理解,我也很討厭這種感覺。不過,你打算怎麼辦呢?」你沒有否認孩子的情緒,你順應情勢並且與你的孩子一起面對他的困境。
「我們到了沒有?」
這是另一個經典戰帖。上車還不到十分鐘,后座就已經開始傳來不斷的抱怨聲了。事實上還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呢!假如你被焦慮驅使,當然就會接受戰帖了。
「還沒,我們還有一個小時的車程(當然,這是在撒謊),所以給我好好地安靜地坐在那裡,耐心一點。」現在,戰爭已經開始了。「一個小時?我肯定會受不了的!出發之前你沒有說要那麼久。還有,一個小時到底是多久啊?我現在已經覺得很無聊了。」相反,「零吼叫父母」永遠不會在第一時間接受戰帖。「噢,你也在想這個問題啊?你今天一定是很討厭坐車吧。」和他們有相同心理,「其實我也不想坐車,我真的不想開上整整兩個小時的車,我比你更希望可以馬上就下車!你說是吧?」跟孩子一起抱怨,你們可以同病相憐一番(而且事實上可能還會玩得很開心)。
「媽媽,我不會做作業。」全世界都盛行緊盯著孩子做功課,這正是本書所談的一切的最佳縮影。盯著孩子做作業就是在說:「我要為你負責,兒子,所以我必須確定你把應該做的功課全部都完成了。因為你在完成作業之前,不能做其他任何事,而我也什麼事都沒辦法做。所以我們要一起來完成這件事,確保你把作業做完而且全部做對。」這些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父母們很難明白,盯著孩子的每一個舉動只會讓問題更嚴重。因為孩子的動機就會完全被混淆了,完成作業變成了是為了讓媽媽爸爸不抓狂、為了平息他們的焦慮。孩子下意識的想法會是:「阻擋我與跟朋友玩耍的不是作業,而是媽媽的焦慮。那真的很討厭,因為當媽媽覺得焦慮的時候,我就會更難全神貫注,也更難去動腦筋了。」
你不可能天天圍著孩子轉,卻幻想不會留給他整個世界都圍著他轉的印象。然後當他有一天變得自私與無能的時候,你又會很吃驚。你盯著孩子做作業是因為你忘了,家庭作業究竟是屬於誰的。當你學會不再對他的學業成績焦慮時,你根本不需要接下這份戰帖。「你今天的家庭作業很難嗎?無法解決事情的時候我也會覺得很討厭。你打算怎麼辦?你可以打電話給哪個能幫你的同學呢?」
孩子們的功課本來就是設計出來讓他們覺得有些困難,讓他們只有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好的,這件事的本意就是如此!對這件事過度幫忙,就像是天天幫他們舉重,到頭來卻疑惑為什麼他們鍛煉不出肌肉一樣!讓你自己平靜下來,讓他們去掙扎吧。讓他們在掙扎的過程中主動來尋求你的幫助,但是你不必費盡腦筋地隨時陪伴在他們左右。要知道,那是他們的問題,不是你的。
當孩子說「我恨你」「我不會去做」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我恨你!」
聽到這句話你第一反應會是什麼?你是不是也想對孩子說出同樣憤怒的話?你是不是想說:「為什麼?!但我可絕對是很愛你啊,大小姐!」還是「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竟敢對我說出這種話!」
多年前,我有一位客戶,她十七歲的兒子想盡各種辦法,來表達對父母的憤恨,於是決定不拆開他們送的所有聖誕節禮物,一件都不拆。整整一年,那些禮物原封不動地關在樓上的一個柜子里。那可真是一張超大戰帖啊。那位媽媽很想順著情緒的衝動接下戰帖,她覺得如此痛苦,以至於很想把他丟出去,甚至每天痛打他一頓、撕毀他的東西……你想得到的她都想過了。
終於她決定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對於陷入困境的親子關係,她問了自己一些非常深刻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關係走到今天這種地步呢?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孩子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怨恨,甚至拒絕送給他的禮物,難道一切就只是為了要報復父母?難道他天生心理有問題?還是說一直以來我都是導致這種狀況的罪魁禍首?」
在這個反思之後,這位媽媽開始問自己這世上最棒的幾個問題:「我該怎樣改變、該怎麼修復這種關係呢?我要怎麼做才可以不失去冷靜,不出現衝動的反應,以至於把事情搞得更糟呢?」
「零吼叫」之道最棒的地方就是,當你打算採用它的那一刻,你就已經開始平靜了。無論這位媽媽最後跟兒子達成什麼協議,從她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開始,情況就肯定有變好的契機了,因為她是根據自我的意識與自主性而行動。只要簡單地退後一步、不接下戰帖,就能確保自己不會做出衝動反應。然後她就可以更進一步,脫離以前的對峙模式。
「我不想做,而且我也不會去做的!」
即使我是在寫書,我也忍不住想要接下這張戰帖。「不,你一定要去做,年輕人,你得有點自知之明了。我已經厭煩、而且聽膩了你老是說你要做什麼和不要做什麼了。這個家可不是你說了算,現在你該接受這個事實了。」即使你沒說出這些話,你肯定也這樣想過,是嗎?反正我是這樣想過。
「零吼叫父母」會有不同的反應,由於他們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他們會這樣反問自己:「為什麼在他伸展自我意志時我會以為是在針對我呢?我是不是覺得受到了威脅?怕他不在我的控制之中?怕他會變本加厲?怕我會養出一個希特勒?」諷刺的是,我們越是把孩子自我意志的伸展看做是對我們的威脅,就越容易有衝動的反應。情緒化反應只會導致更多的情緒化反應。
我再重申一次,教養的最大目標是要放手讓孩子進入這個世界,讓他們成為獨立自主的成年人。我們希望他們能夠說出自己的渴望,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安身立命,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我們只不過是不喜歡他們在我們身上試驗他們伸展的意志罷了。
「當然,我希望他在夥伴們要他試抽大麻時說『不』,可是我不希望在我叫他進來的時候他對我說『不』。」我們的目標不是壓抑孩子表達自我的意志、渴望和情緒,我們的目標是要幫助他們正確地表達自己。當你學會讓自己保持冷靜時,就可以把這種傲慢無禮看做是另一張戰帖,那就可以選擇不接下來。「你不打算進來嗎?我想你是真的不想進來,因為平常你不會這樣和我說話。我可以給你幾分鐘好好想一想。」幾分鐘之後,你再回來給他一個選擇,他可以進來或是面對別的後果,而且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
「呃,你不能命令我!」也許他會這樣回復你,這又是另一張故意丟給你的戰帖。
「你知道嗎,兒子?你說得對。我不能命令你,只有你才能命令你自己。既然你可以命令自己,那你必須做一個選擇,你可以在兩分鐘之內進來,或者你也可以在兩天內不能看電視。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對釋迦牟尼都無法生起足夠的信心(相對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地外生命而言)?
※索達吉堪布藏密問答錄——藏傳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
※藥師法門:信心抉擇行法(作者:行願無盡)
※明代董其昌書 《信心銘》,真是精彩!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