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不打緊,針葯並用有良效!
小編導讀
有些久坐的朋友,當忙完一天的工作,想要扭動身體,活動活動筋骨的時候,卻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腰痛得不行!有的女性朋友,每到「大姨媽」報到的那幾天,也會腰痛難耐。現如今,很多人由於坐著的時間太長或是生活方式不合理,腰痛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如何搞定腰痛的困擾?針葯並用有良效~
病證綜述腰痛是指腰部或因感受外邪,或勞傷,或腎虛而引起氣血運行失調,筋脈攣急,腰府失養所致的以腰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病證,其主要部位包括腰骶椎及其相應的椎間盤、韌帶、筋膜、肌肉病變而引起的疼痛。常見於腰椎間盤退行性變、腰椎間盤膨出、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退行性關節痛、腰椎關節滑膜嵌頓、腰椎關節連綴錯位、腰骶關節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骶髂關節炎,等等。屬中醫「腰痛」或「痹病」範疇。
張吉認為,本病的發生以腎虛為本,風寒濕等外邪侵襲或外傷瘀血為標,導致腰部筋脈氣血「不通」或「不榮」而發為疼痛。張吉強調本病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還要注重物理診斷和西醫分型,從而進一步精確診斷,提高療效。
經驗總結1病因病機《素問·脈要精微論》云:「腰者腎之府。」腰痛有因內傷、感受外邪與外傷之不同,但均與腎關係密切。《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虛實之分,所謂虛者,是兩腎之精神氣血虛也,凡言虛證,皆兩腎自病耳。所謂實者,非腎家自實,是兩腰經絡血脈之中,為風寒濕之所侵,閃肭挫氣之所礙,腰內空腔之中,為濕痰瘀血凝滯不通而為痛,當依據脈證辨悉而分治之。」故腰痛常因腎虛為本,而兼風濕、風寒、濕熱諸邪為患,以致經絡不通,氣血不暢。《證治匯補·腰痛》指出:「唯補腎為先,而後隨邪之所見者以施治,標急則治標,本急則治本,初痛宜疏邪滯,理經隧,久痛宜補真元,養血氣。」因此治療時,臨床必當細辨其所因:是「不通則痛」還是「不榮則痛」,祛瘀則「不通」者可通,補腎則「不榮」者可榮。辨證時,辨清標本緩急、內傷外感、虛實。
2辨證分型以臨床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例,以內因、外感及外傷分為6型。
(1)腎虛精虧:腰背腿痛,酸軟乏力,疼痛綿綿,喜揉喜按,遇勞加重,反覆發作,或伴耳鳴耳聾,行動遲緩,舌淡少苔,脈沉細數。
(2)腎陰不足:腰痛酸軟,下肢無力,遇勞加重,伴顴紅咽干、五心煩熱、多夢盜汗、心悸心煩等陰虛火旺之證,舌紅少津,脈沉細數。
(3)腎陽不足:腰痛酸軟,時發時止,遇勞加重,伴肢冷畏寒,面色白,頭暈目眩,或有陽痿,舌淡,脈沉細。
(4)跌仆閃挫,血瘀腰脊:急劇腰痛,疼痛難忍,痛如刀割,活動受限,輕則扶腰跛行,重則不能行動。腰部壓痛,以L4~L5或L5~S1多見。壓迫時有下肢放射痛、咳嗽噴嚏等腹壓增大情況時腰痛加重,舌淡紫,脈弦緊或沉澀。
(5)跌仆創傷,血瘀經脈:腰痛明顯,痛如針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經久不愈,或有時發時止之勢,遇勞或閃挫病情加重,或伴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質淡紫或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澀。
(6)寒濕瘀阻:腰痛漸起,腰腿沉重酸痛,腰背寒涼,行動遲緩,疼痛重著,遇寒濕加重,得溫燥則減,腰部輾轉不利,逐漸加重,休息後腰痛亦無明顯減輕,甚則加重,或伴脊柱側彎,生理曲度消失,亦有椎旁壓痛或放射痛,遇天氣變化加重,舌淡苔白膩,脈沉遲或沉緩。
3治療特點
(1)針灸治療:腰為腎所居之處,《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且腎脈貫脊抵腰中。《素問·骨空論》指出「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不可以轉搖」,而督脈亦貫脊入腰。《靈樞·經脈》指出「膀胱足太陽也,是動則病……脊痛,腰似折」,膀胱之脈亦夾脊抵腰中。由此可見,腰痛與腎經、督脈、膀胱經等有密切關係。因此,主要選取上述經脈的相關腧穴進行針刺治療,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取穴。
督脈為「陽脈之海」,又「總督諸陽」,於大椎會於各陽經之脈,其陽氣最為充盛,有興陽壯督強腰之功,故腰痛首選督脈命門、腰陽關及腰俞等穴。足太陽膀胱經為「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之會」,位於督脈的兩側,也是陽氣最為充盛之脈,且臟腑之背俞穴皆在足太陽膀胱經上,因背俞穴內通於諸臟腑之俞竅,通過針刺背俞穴,可調整各臟腑之功能。而腰背疾病可影響內在臟腑功能,內在臟腑疾病也可反應於腰背部,因此,取背俞穴既可調整臟腑功能,又可起到局部治療作用。張吉治療腰背痛:L2~L3病變常取命門配腎俞,L3~L4病變可取氣海俞及兩側阿是穴,L4~L5病變常取腰陽關配大腸俞,L5~S1以下病變可取腰俞及上髎、中髎,如果針刺到位則療效極佳。
根據經絡循行分布,再結合腰痛部位及特殊的臨床表現進行分經辨證。《素問·刺腰痛》已有明確記載,結合兼見的特殊臨床表現將腰痛分為「十二經脈腰痛」和「奇經腰痛」。腰背痛連脊內,且痛引項尻,為太陽經腰痛:取腰部夾脊穴配太陽經穴委中、承山、崑崙、後溪;腰脹痛連脅,為少陽經腰痛:取局部阿是穴配少陽經穴支溝、陽陵泉;腰脊痛連腹,不能左右,為陽明經腰痛:取腰部夾脊穴配陽明經穴梁丘、足三里;腰困重痛連脊內,為太陰經腰痛:取局部阿是穴配太陰經穴地機、陰陵泉、三陰交;腰酸痛連脊內及腹,且不能俯仰,為少陰經腰痛:取腎俞、命門配少陰經穴太溪;腰痛筋急連及陰器,為厥陰經腰痛:取局部阿是穴配厥陰經穴太沖、蠡溝。
如疼痛部位除腰部外尚見於經脈循行部位者,在下肢取穴方面,多以循經取穴為主。如腰痛兼膀胱經循行部位疼痛者,加承扶、殷門、委中、承山、崑崙等穴;如兼胃經循行部位疼痛者,加陰市、梁丘、足三里、解溪等穴;如兼膽經循行部位疼痛者,加環跳、風市、膝陽關、陽陵泉等穴;如兼脾經循行部位疼痛者,加陰陵泉、三陰交、公孫等;如兼腎經循行部位疼痛者,加陰谷、太溪、照海等。另外,張吉也常因症加減辨證取穴,如屬風勝者,加風池、風府等;濕甚者,加陰谷、三陰交、陰陵泉等;寒勝者,加關元、氣海(灸);血瘀明顯者,加膈俞、血海等。
(2)中藥治療:臨床治療應具體辨證論治,以臨床常見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為例,外傷及風寒濕等外邪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外因,腎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內因。如腰背腿痛屬腎虛精虧者,以當歸地黃飲加減益腎填精,生髓養骨;如腰痛偏腎陰虛者,以左歸飲加減益腎滋陰,填髓養骨;如腰痛偏腎陽不足者,以右歸丸加減溫補腎陽,填精壯腰。如跌仆閃挫,證屬血瘀腰脊者,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活血祛瘀,理筋壯腰。如因外傷,腰痛明顯痛如針刺,證屬跌仆創傷,血瘀經脈者,以身痛逐瘀湯加減活血通絡,祛瘀止痛。證屬寒濕瘀阻者以獨活寄生湯加減,壯督益腎,散寒祛濕。中藥常用獨活、桑寄生、秦艽、杜仲滋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當歸、白芍養血活血。
驗案精選
張某,男,28歲。2006年12月3日初診。
主訴:腰腿疼痛3年余。
現病史:患者3年前因經常加班出現腰部疼痛,後逐漸加重,遂在當地醫院就診,CT掃描示:L5~S1椎間盤偏右突出。曾以抗炎止痛藥物治療(具體藥物及劑量不詳),服用藥物後疼痛未見明顯減輕。
刻下症:腰背腿冷痛,轉側不利,行動緩怠,喜溫燥惡寒濕,右下肢放射痛,時而麻木,且日輕夜重,甚至晚上時因疼痛嚴重而不能入睡,多夢,小便可,大便燥結,苔白滑,脈細遲。
查體:脊柱未見明顯畸形,雙側腰肌緊張,L5~S1棘突右旁壓痛,無放射痛,右側直腿抬高試驗(+)(40°)。
中醫診斷:腰腿痛,證屬寒濕瘀阻型。
西醫診斷:L5~S1腰椎間盤突出症。
治法:溫化寒濕,通絡止痛。
處方:
①方葯:獨活12g,桑寄生12g,青風藤12g,海風藤12g,豨薟草12g,秦艽12g,威靈仙12g,穿山甲12g,防風10g,牛膝15g,當歸10g,白芍15g,杜仲15g,薏苡仁15g,伸筋草15g,甘草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②針灸:大椎、命門、腎俞、腰陽關、關元俞、大腸俞、委中。針刺得氣後,行提插捻轉補瀉法,腰部穴位針灸並用。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二診:治療1個療程後,療效顯著,疼痛已大大減輕,尤其夜間疼痛次數減少,並且疼痛程度也在減輕,偶爾放射至右下肢,睡眠轉佳,苔薄白,脈弦細。守上方繼續針葯治療1個多月,腰腿部疼痛明顯減輕,基本無右下肢放射痛,生活質量提高。隨訪3個月,患者未見明顯不適或複發。
按語
理:腰椎間盤突出症屬中醫「腰痛」範疇。《素問·刺腰痛》云:「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對於腰痛的病因,《證治準繩·腰痛》云:「有風,有寒,有熱,有挫傷,有瘀血,有氣滯,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故以腎虛為本,跌仆閃挫、寒濕內侵為標。然本病在臨床所見,往往標本同在,虛實相兼,寒熱錯雜,且互為因果,故臨證當分清標本主次、輕重緩急,方能無失其宜。
經:由於腎經、督脈、膀胱經的循行均與腰部密切相關,因此,張吉針灸治療腰痛,主要選取腎經、督脈、膀胱經等經脈的相關腧穴進行治療,再結合病因病機及經脈循行部位進行辨證選穴。
葯/穴:中藥獨活、桑寄生、秦艽、杜仲、牛膝、伸筋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當歸、白芍以養血活血;薏苡仁健脾燥濕;甘草調和諸葯。腎俞、命門為補腎之本,針灸並用以祛寒除濕;腰陽關為局部取穴,疏通局部經氣,以行氣止痛;配關元俞、大腸俞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循經取穴選取委中,取「腰背委中求」之義,疏通膀胱經經氣。針葯並用,內通外達,以溫化寒濕,通絡止痛,從而取得良好臨床療效。張吉強調,在選取治療方法時,必須是在辨證審因的基礎上,採用中藥、針刺並用或加灸法,或加走罐拔罐,內通外達,往往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有效治療腰痛4個中藥方
※男人腰痛與前列腺炎有關嗎
※宮寒腰痛怎麼辦?練這6個瑜伽體式試試!
※破腹產後腰痛?
※食療腰痛
TAG:腰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