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學員學鋼琴的幾個通病
印象彈琴
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在兒時接觸過很多歌曲,聽過的、唱過的,都會讓人產生一種種印象,而這樣的印象,是在沒有與歌譜對照的情況下產生的,簡單的說,別人怎麼唱,自己就跟著哼,長期下來,便以為歌譜的音符與節奏便是如此,是正確的。
所以在教授他們學鋼琴的時候,必須帶著他們多次擊拍看譜唱,重新培養樂譜的正確印象,並把容易混淆的地方列出來,讓他們明確並記住,樂譜未必與他們印象中的旋律一致,印象與現實的差別在哪裡。
我們知道,音樂的表達,有時候可以「放寬」要求,根據表演者的情感去抒發,可是這樣的放寬,需合理,不能影響音樂的流動。特別初學鋼琴,節奏的精準很重要,直接影響對位與協調,所以這樣的放寬不能讓學生養成自由發揮的習慣,要糾正好這樣的混淆,才能把雙手彈好、彈對,才能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不能偷工減料啊。
急於求成
老年學員都喜歡瀏覽式的練琴,不管他們學的是五線譜還是簡譜,總喜歡跳過分手練習的步驟,直接合手。除了在老師的引導與監督下,按照老師給予的練習步驟練琴之外,他們在家自行練琴,都講究一個「快」字,家務事多,他們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歌曲練習下來,急於求成,就可以給老師「交作業」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在雙手還未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前,直接合手練,花再多的時間,還是很難解決一些問題。如:對位的準確、節奏的把握、歌曲的連貫度、總是出錯的地方、小節間連接不夠緊湊的地方、反應不過來的地方、跨度大的地方、指法等等。
長期以來會形成慣性,這些惡習會變成草草了事,還會讓部份學生認為,我比其他人強,很快拿下全曲。我們知道,慣性是不容易改的,而當老師每一次指出都是你的那些慣性錯誤時,你不一定會靜下來好好思考,你也許會因為老師的多次點評,而讓自己的學習信心逐漸減退,因為那個時候真的很難改了,自己一個人練的時候更無從下手。當然,還有極個別學生,根本就不聽取老師的點評,意識不到錯誤,依舊信心滿滿的這麼彈下去,樂在其中。
良好的練琴習慣是很容易做到的,可這是不容易堅持的,精品是需要時間與耐性耗出來的,中老年人學鋼琴,絕非易事。
拍不準
多拍、漏拍、搶拍,是很多老年學員犯的通病。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跳過了視唱的環節,對旋律的熟悉度不夠。除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老師給予的練習步驟練琴之外,他們在家自行練琴,都朝著「捷徑」走。節拍、節奏、音高都是陌生的,可為了急於求成,就把音符一個個彈出來,彈對彈准為主,所有的延長拍、空拍、音符原有的時值都不足拍。
簡譜,看到「—」,也就是沒有音,就直奔下一小節,4/4變3/4,心中沒有節奏感,沒有把握住音符的時值,彈之前更沒有好好的視唱。唱譜,不僅指旋律,伴奏型也應該唱唱,擊拍多唱,可以讓大腦對旋律及伴奏產生記憶感、音準感、節奏感,便於避免出現彈錯了也不知道的現象,也避免一開始練就錯,老年學者一旦錯成了慣性,就不容易改了。
無論教授古典鋼琴,還是五線譜鋼琴,我們都要求學生練習應該放慢速度,才能把連貫性、連接緊湊的地方彈好,所以有些老年學員會以為,音與音之間能緊湊的進行,就能有連貫性了。所以教學中最重要的步驟,還是唱!老師必須先開口,學生才會更著你開口,集體課的互動環節之一,也應該是唱!這樣,避免了只說不做的現象出現,避免了課堂氛圍過於安靜,同時是治療「打瞌睡」的癥狀出現。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幾乎是每一位老年人的通病。對於基礎班的學員來說,課堂的掌控是最好的,他們幾乎都從零起步,鋼琴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工具,也是一件奢侈品,要踏出第一步去學,大多都經過深思熟慮的,畢竟他們不希望這個「玩具」,成為一件家居的擺放品。
零基礎的老年學員,踏入課堂開始,信心薄弱,自尊脆弱,只要老師尊重他們,耐心細緻的教,他們都會遵循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計划去學,不管付出了多少時間,他們都會乖乖的聽老師的。
可是隨著年月的流逝,一年一年的學習,即使由始至終堅持下去的,不代表程度跟上進度,水平很高。有些學了五六年,還在原地踏步,他們不是高校生,生活比彈琴占的時間要多,身體的各種因素也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求學目的不僅僅是學會,原因很多,甚至還有隻喜歡課堂的教學氛圍而學的。不管學習程度如何,他們和同學熟悉了,和老師的情誼也不淺了,便對老師有了要求,學習的要求,「我要學《…》」、「我想學…」、「老師,你教《…》吧!」……
學員能和你說出求學意願本是一件好事,可對於老年學員來說,他們的動手能力、反應力、動腦能力都是一些很實際的大問題,他們喜歡的歌曲大多與他們實際的水平不符,甚至超越了自身程度。有時他們只為了喜歡,忘記了一些真實的因素,導致很多老年學員彈琴總是不連貫、不流暢,但我最佩服的是,他們大部份都樂在其中,沒有音樂應該連貫自如的意識性。當然,練琴的步驟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我記得老年大學專修班(學琴五年)的一位學員曾在期末的時候提議,下學期學《秋日私語》。該班級剛學完《梁祝》,耗時半年多了,也是他們喜歡的,但幾個能彈流暢?為什麼他們總喜歡挑戰非自己能力範圍的作品呢?眼高,追求音樂素養。
耗時長、難度大的曲子,能彈流暢的人不到5%,彈來彈去斷斷續續,一是練琴的時間不保證;二是練琴的步驟從基礎課開始缺乏細的慣性;三是為了完成任務瀏覽式的練;四是盲目的練,把音彈對為首,其餘的忽略;五是自我要求低,老師給什麼,彈了就算完成;六是年齡決定真實的能力等等。
集體課,程度不一,那是最普遍的現象了。歌曲選擇太難,難教,歌曲過於簡單,學生覺得沒意思,適中的選擇配合班級的名號(如:基礎、提高、專修、研修、演奏班),還是能讓部份學員把歌曲基本拿下的。所以選曲時,不能考慮每一個人的愛好,只能考慮大部份人的能力已經很難了,學生不理解是正常的,因為他們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考慮問題的,站在講台的前面,只有老師能看清很多東西。
和老年人上課,每一個方面都要儘力,高效率的練習方法與彈奏時的慢速維持,都是良好的練琴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做得更多,才能把歌曲彈得好,若他們能把歌曲彈得稍微像樣已經很棒了。不管有多少人聽你的,你都要在課堂上不斷的重複,只要他們都能夠聽進心裡,程度才能趕上進度,學員才能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看一音、彈一鍵
老年學者是手腦能力最弱的群體,在鋼琴初學的階段,他們一定會形成看一音、彈一鍵的慣性。老年學員學鋼琴,他們會認為,年齡決定能力,所以缺乏自信,他們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能力是可以逐漸改善的,關鍵在課堂中不斷的給予他們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
老年學員幾乎都有老花,而老花眼鏡就像放大鏡一樣,戴上後眼前看到的東西都變大了,「蝌蚪文」放大了,才能看清楚是什麼音,可是琴鍵放大了,手指觸覺就脫離真實感了,視覺與鍵面的距離也變得不一樣了,鍵寬也變得更大,所以他們認為,找鍵要一個一個的找,並且用眼睛看著,才能保證準確度高。
我們知道,五根手指擺在琴鍵上,基本都是一指一鍵,若五根手指都是固定的手位,可讓學生用大腦支配對應的指尖觸鍵,眼睛可以不看琴鍵。而老年學員不一樣,這些你認為「自然就懂了」的東西,他們偏偏就不懂,哪怕你告訴了他們,他們還是生怕會彈錯音。彈錯了音,耳朵能最直觀的感受到音準的變化,可是他們大多數認為,只有用視覺才能判斷對錯。
所以不看鍵的固定手位訓練,在初級階段要不斷單獨拿出來訓練,每一種新的手位,都可以按手指順序,或打亂手指順序觸鍵訓練,而練習的前提是不看琴鍵,在經過不斷的實踐後,才能讓他們明白,琴鍵不一定要看著才能彈。經過這樣的訓練,當面臨合手練習時,才能減低脖子兩頭跑、及抬頭低頭望的頻率。
推薦閱讀:
※869、彈鋼琴的女孩
※鋼琴視奏的方法(鋼琴考級必看)
※和我一起學彈鋼琴(樂理知識 之 認識音符)
※91《Run Away With Me》鋼琴曲
※鋼琴 |《如詩般 寧靜》靜聽水流 ,靜候心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