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館裡的生僻字,你會讀嗎?
博物館大家都去過,可是,那些陳列在展廳里的文物,你都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很多器皿現在都不再使用了,導致這些器皿的名字也就成了生僻字。今天小編把這些字搜羅整理出來,讓你以後再去博物館分分鐘變成學霸!
1、銎[qióng]
銎
指古代兵器或工具上安裝柄把的孔,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解釋為「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
2、盉[hé]
盉
盛酒器和盛水器,大腹斂口﹑前有長流,後有鋬[pàn],有蓋,下多為三足。盛行於殷代及西周初期。「盉,調味也。」——《說文》,即是用於調和酒味濃淡的器物,為酒器。
3、鏃[zú]
鏃
箭頭,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漢·賈誼《過秦論》。
4、簋[guǐ]
簋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簋,黍[shǔ]稷[jì]方器也」――《說文》。
5、甗[yǎn]
甗
蒸食器,分上下兩部分甑[zèng]和鬲[lì],有的是連體,有的是分開的。
6、敦[duì]
敦
古代用來盛放黍[shǔ]、稷[jì]、粱、稻等飯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結合發展而成。
7、轙[yǐ]
轙
古代馬車構件。馬車的車衡兩側各裝一件銅轙,馬嘴上的韁繩分別從四個轙孔中穿過到達駕車者手中,可避免韁繩纏繞在一起。
8、罍[léi]
罍
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9、鬲[lì]
鬲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稜。
10、軎[wèi]
軎
古代車上的零件,青銅製,形如圓筒,套在車軸的兩端。軎上有孔,用以納轄。亦作「轊[wèi]」。
11、甑[zèng]
甑
古代炊具,多為陶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
12、箅[bì]
箅
所以蔽甑底者也。從竹,畀聲。——《說文》。按,甑以蒸飯,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有空隙而能起間隔作用的片狀器具。
13、匜[yí]
匜
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其形制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瓢,前有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
14、匕[bǐ]
匕
古代的一種取食器具,長柄淺斗,形狀像湯勺。
15、觥[gōng]
觥
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約定俗成之名。最早出現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漸消失。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鳥獸形之類。
16、觚[gū]
觚
飲酒器,作用與爵、角相同。初見於商代早期,盛行於商周。
17、觶[zhì]
觶
古時飲酒用的器皿,形似尊而小,或有蓋,盛行於中國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18、斝[jiǎ]
斝
古代青銅製的酒器,圓口,三足。
19、豆[dòu]
豆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
20、彝[yí]
彝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廟常用的祭器。
21、卣[yǒu]
卣
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蓋和提梁。
22、鉞[yuè]
鉞
古代兵器,青銅製,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中國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
23、卮[zhī]
卮
古代盛酒的器皿。
24、盨[xǔ]
盨
古代盛食物的銅器,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
25、甗[yǎn]
甗
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兩層,中間有箅子,陶制或青銅製。
26、鎛[bó]
鎛
1、古代鍾一類的樂器。2、古代鋤類農具。
27、鑃[diào]
鑃
古樂器,形似鐸鈴,以木槌敲擊,祭祀和宴樂時用。
28、缶[fǒu]
缶
古代一種大肚子小口兒的盛酒瓦器。
29、瓿[bù]
瓿
古代的一種小瓮,青銅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30、鐸[duó]
鐸
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
31、鈹[pí]
鈹
長矛。
32、樽[zūn]
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
33、斛[hú]
斛
中國舊量器名,亦是容量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後來改為五斗。
34、簠 [fǔ]
簠
祭祀時盛放稻粱的器皿,方口。現收藏於都江堰文廟。
35、殳[shū]
殳
1、古代的一種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無刃。2、 戟柄。
一共35個字,你認識幾個?快來告訴小編吧!
責任編輯:玄一彥
推薦閱讀:
※部分生僻字列表及其讀音(已經很全了,非常好用)
※請問「埖」字的含義?在中國範圍內是否有用作地名?
※UC頭條:皇帝們起名字, 為什麼愛用「生僻字」?
※3000生僻字進字型檔 解決人名地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