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記憶的特點與定義的研究
07-14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6 17:21 新浪教育(2)對記憶的特點的研究進入二十世紀,各國相關學科的科學家們在近百年里發揮了各自獨有的優勢,研究了記憶的特點,並取得了趨一的如下認識:①易變性每個人對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都是原封不動的。其中的一些常在莫名其妙地變化著——內容或形式或形象在潛移默 化地或多或少地改變著;一些原有的經驗在新經驗的不斷記住中不斷地豐富完善,有的內容或形式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新,對此,有人取得了心理實驗學的依據:實驗1: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一次心理學家烏爾夫拿出一張臉微向左偏的人物肖像給一位富有經驗的藝術家看。幾天之後,他要這位藝術家回憶他所看到的那 張肖像,這位有經驗的藝術家隨即速寫了一張——畫中人的臉向右轉過了一半。過了一個星期,這位有經驗的藝術家憑記憶又作了一張畫——只畫出了人物肖像臉的 一個側面。烏爾夫解釋道,隨著時光的流逝,一旦顯露出特徵比如頭微偏,便下意識地以更為明確的不容分辨的形式表現出來——把頭整個偏向一邊。實驗2:巴特萊特曾將一張畫依次給18個人看,要每個人最後畫出。結果有8個人畫的顯然不同。因此,巴特萊特強調說,記憶包括重現與創造性的重新構造兩個方面,記憶的表象在某種程度上被想像、形象補充著,同想像、形象結合著。實驗3:有人在回憶「降落傘慢慢地落下來了」這個句子時,用「掉」字替代了「落」字。在這裡,遺忘表現為同義詞代換,即在無意中用一個詞去代替另一個詞義相同的詞。②不可見性不可見與非直觀性,是記憶的一個重要特點。只要你不肯將記在腦中的內容轉錄——說、寫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出來,別人就無法得到它。③不完全可靠性回憶起來的知識、經驗、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確保是首次識記時的原型。其中的一些可能隨著時間的順延而莫名其妙地變化著,可能向著更完備的方面變化;可能出現殘缺;還可能走形或變樣;亦可能整體地或局部地擴大或縮小。實際上,是記憶的易變性產生了回憶時的不完全可靠性——不完全準確性。有時,背景知識廣博的人在回憶過程中常會不加區別地使用相似的詞語、同義的概念,因而就產生了雖無礙大局但不全是原型的記憶。④瞬捷性正常人的大腦可在一眨眼之間記住感興趣的知識、經驗、事件……據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鐘的時間裡,人腦可以記住4個不同的數據。人們所記住的內容,在日後取用時也具有瞬捷性。瞬捷性還表現在,能與短瞬間去比照記住的信息,如此事與彼事、近事和遠事、過去和現在、中國的事與外國的事、公事與私事……⑤潛力大無窮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個正常人的記憶潛力都大無窮。達尼爾·達寧還將「記憶」與「力」化合為記憶力,並形象地描述說:「我們的記憶力活像娃娃抱(一種農婦裝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質製作,最外邊的一個個頭最大):卸下一個,裡頭還有一個。」(3)對記憶定義的研究在古希臘大悲劇詩人阿斯基洛斯的「記憶是智慧之母」的定義之後,二十世紀的各國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們都發揮了各自獨有的優勢,對記憶的定義進行了不同風格的研究。總的來說,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大腦中的反映,亦可視作是經驗的保持,有時在保持中還經歷了一個積極的創造性過程。分開來講:①心理學家認為,記憶是大腦的一種複雜而又積極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認知(再認)或回憶這三個依序發展又密不可分的環節,還是「整個心理活動的基本條件」。識記——識別和記住事物的特徵與聯繫,是大腦皮層形成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繫;保持——暫時聯繫的痕迹在腦中保留,表現為鞏固已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再認——事物重新呈現時能夠再認識;回憶——事物不在當前時能夠回想起來;再認或回憶——在不同條件下暫時聯繫的再活躍。由於記憶,人們才能保存過去的反映,使當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礎上進行,從而使人能積累和擴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經驗,使其對行動更具指導價值;有了記憶,先後經驗才能聯繫起來,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發展的統一的過程。②信息控制論專家說,記憶是貯存知識經驗的有效方式,是信息的接收——編碼——貯存——提取的過程。③哲學家講,記憶是對經驗過的事情能夠記住,並在以後回憶或認知時能再認識的過程,還是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橋樑,亦是人藉以認識周圍世界的一種積極的有目的性的過程。④生物學家提出,記憶是大腦的一種機能——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特殊的機能,其本質是一種生物化學的過程,即腦生理活動的過程。記憶是生物(人)腦接納——貯存——提取事物訊息的一種極其複雜的心理和生理協同合作的綜合過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道家小六壬神通:六神基本定義(邵一塵)
※十神定義
※幸福可以定義嗎?
※刑法解釋:第三百二十一條【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定義、量刑】
※關於旅遊產品概念定義的再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