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女九帶怎麼破?山西平遙道虎璧王氏婦科來教你

縱觀中醫文獻,論述帶下甚多,俱認為是「水濕之邪,脾胃之虛,氣血之滯,」俱為病也。世人也謂「十女九帶」。豈知,帶下為婦人之常候。其生理上與月經周期的變化和臟腑功能的變化,均有著密切關係。故此,為醫者需了解生理性帶下的特點,對於提高婦科帶下病的診治水平有一定的意義。

帶下源於脾腎,制於奇經

《婦科經論》有云:「婦人帶下之疾,帶者,奇經八脈之一也,腰臍間圍身一周,如車帶焉,八脈俱屬腎經,人身帶脈,統攝一身無形之水,下焦腎氣虛損,帶脈漏下」。《女科證治約旨》也云:「陰中有物,淋漓不斷,綿綿而下,即所謂帶也」。後世醫家也多認為:「帶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正常情況下,女子二七當青春發育之始,腎精始足,脾氣健運,沖任通盛,帶脈時固之時,身體發育逐漸成熟,此際腎之陰液始佈於胞宮胞脈,潤澤於陰道。其色以白為多,或無色,質稀而透明,並隨著月經周期而有量及色質的改變。這是女子正常生理狀態下,月復一月的變化規律。中醫認為,維持這一生理特點,需先天之本腎氣腎精之盛,還須有後天之本脾胃的滋助,以保證機體氣血得到源源資助,而生生不息。同時帶下亦是在任、帶二脈的調節與約束作用下,才分泌有制有節,同時形成了周期性的規律。

帶下在月經周期中的規律

生理性帶下,其分泌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變化。每月經水乾淨後到真機前期(排卵期),此時婦人血海、胞脈空虛,在腎氣的作用下,胞宮開始其「臟而藏」的功能,「藏精氣而不瀉」,其主藏腎精。隨著腎精之聚而多,其陰液也開始佈於胞中,潤澤於陰道。從而見經後期之生理性帶下。直至發生排卵,陰精盛足之時,帶下量由少到多,質稀,粘、色白而呈透明狀,且有一定拉力。醫家稱之為「綿絲帶」。此期,中醫謂「重陰必陽」及「陰陽轉化」前期。現代醫學之排卵前期至排卵期。婦人月經前期,中醫認為是腎中陰精化而為陽氣。由於腎陽之蒸騰,使機體津液相對不足,故胞中陰道之陰液也減少,故見帶下由稀轉稠。故月經來潮之前,帶下又相應增多,質偏粘稠,色白或淡黃無味。此為「由陽轉陰」之先兆。此時「陽中之陰」已萌動,此後隨即進入月經期而經血來潮。如此可見,生理性帶下,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有一定的改變。

脾腎與生理性帶下

生理性帶下之來源,在於腎氣充盛,脾氣健運。任脈通,帶脈固。若腎氣不足,脾失健運,則可致沖任失調,帶脈失約,因而改變正常周期性生理帶下的規律,引發婦科疾病的發生。臨床上治療病理性帶下,多從脾腎著手調治。腎氣者,一則先天腎氣不足,二者各種病因致腎之精氣不足而致腎虛。虛則津液相對不足,則有帶下異常。腎陰不足,可見無帶下分泌,而見陰道乾澀,致性交痛,並伴全身陰虛癥狀。腎陽不足者,則帶下可見量多、稀薄如水,清冷,小便清長伴腰酸肢冷,便溏,面晄白等全身癥狀。腎虛也同時可致月經量少、月經退後、閉經、不孕症等症。腎陰虛者治以滋補腎陰。陽虛者,溫補腎陽,常用左、右歸飲加減化裁。

中醫認為,「帶下者,多為濕症」。然濕者多從脾虛而致。脾為後天之本,受水谷之精氣而生化精微及氣血。脾上輸之精微為腎之精氣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上,若脾氣虛弱,運化失常,水濕下注胞宮胞脈,則見帶下量多、纏綿難愈,伴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面色無華、便溏等症。

帶下者,婦人之常候也。生理性帶下,多與月經周期之動態密切相關,是受腎氣作用之故也。掌握月經周期帶下的變化,可有助於對帶下病的治療。


推薦閱讀:

槐樹下的故事(山西洪洞)
山西大同環境怎麼樣?
為什麼山西人比較戀家?
如何優雅地說太原話?
河東都會,用武之地 山西

TAG:婦科 | 山西 | 怎麼 | 平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