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兩軸」指沿長安街的東西軸和傳統中軸線的南北軸。——「兩帶」指包括懷柔、密雲、順義、通州、亦庄、平谷的「東部發展帶」和包括延慶、昌平、門頭溝、房山、大興的「西部發展帶」。——「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市域範圍內建設多個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城市功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綜合競爭力。二、調整區縣功能定位在新的城市空間格局基礎上,根據各區縣之間不同的自然條件、發展環境、資源稟賦、人口及經濟發展基礎等比較優勢和承擔的不同功能,將全市十八個區縣從總體上劃分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四類功能區。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這個區域是集中展現古老特色,體現北京作為我國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區域,也是首都功能及「四個服務」的最主要載體。
城市功能拓展區包括朝陽、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個區,這個區域是實現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質功能的重要區域。要成為拓展首都城市功能、特別是面向全國和世界的外向型經濟服務功能,推進生產者創新的重要基地,為提升首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做出貢獻。城市發展新區包括通州、大興、順義和昌平四區,這個區域是北京發展製造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的主要載體,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區產業與人口的重要區域,是未來北京經濟重心所在。要依託新城、國家級和市級開發區,營造環境,增強生產製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載功能,成為首都城市新的增長極。生態涵養發展區包括門頭溝、房山、平谷、懷柔、密雲、延慶六個遠郊區縣,這個區域是北京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是保證北京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區域。要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引導人口相對集聚,引導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成為首都堅實的生態屏障和市民休閑的理想空間。三、加快重點功能區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科技園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府將進一步改善該地區的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力爭用十年左右的時間,把中關村地區建成:國家科技創新示範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產業的孵化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推動科技興國戰略、實現兩個轉變的改革試驗區和世界一流的科技工業園區。
北京商務中心區充分發揮北京商務中心區的管理、集散、服務與交往功能,立足於首都,服務於全國,輻射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以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和地區總部為重點,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導,以培育國際金融產業為龍頭,抓住加入世貿組織和舉辦奧運會兩大機遇,把北京商務中心區建設成為北京重要的國際金融功能區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聚集地奧林匹克公園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市區北部,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1135公頃,其中包括:北部森林公園用地約680公頃、奧運中心區用地約405公頃、中華民族園及部分中軸路用地約50公頃。共布置有13個奧運會比賽場館,包括國家體育場、國家體育館、國家游泳中心、國家網球中心、國家曲棍球中心5個新建永久場館;奧體中心體育場、奧體中心體育館、英東遊泳館3個改擴建場館;此外還有5個臨時場館。奧林匹克公園的規劃將著眼於城市的長遠發展和市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為一個集體育競賽、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和休閑購物於一體,空間開闊、綠地環繞、環境優美,能夠提供多功能服務的市民公共活動中心。
亦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區以亦庄高新區為核心,向東涵蓋通州的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基地,向西輻射大興的新醫藥產業基地。要引導其發展電子、汽車、醫藥、裝備等高新技術與現代製造、研發、商務等功能,構建產業發展新區,形成產業發展與新城建設協調統一、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積極推動開發區向綜合產業新城轉變。海澱山後地區和昌平科技創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區核心區的拓展基地,也是城市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保護區。要引導發展高新技術研發與生產、旅遊服務、教育等功能,逐步形成北京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創新與產業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首都機場周邊區域包括西部的出口加工區和高新技術我、東部以汽車為主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北部的物流園區和南部的國門商務區,是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和北京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承載著發展現代製造業以及空港物流、會展、國際交往、體育休閑等功能。
通州新城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是城市核心區功能轉移和拓展的承接地。要積極引導其發展行政辦公、商務、文化、會展等功能,作為中心城區行政辦公等職能的拓展和補充配套,形成北京未來發展的新城區和城市綜合服務中心。四、推動京津冀區域合作(一) 《京津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報告》2000年—2002年間,由吳良鏞教授領銜,百多位科學家完成了「京津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課題。報告通過了國家建設部的審定,同時,前國家計委、京津冀三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均參與了項目研究。該報告提出了京津冀地區「三地帶——三軸——兩綠心」的空間發展規劃。「三地帶」——實施區域的「疏散、轉移和重新集中」燕山山脈與太行山脈地帶——上游生態敏感區:城市化水平低,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口應向外疏解、轉移;中部的華北平原帶——城市密集區:工業化仍然是京津冀北地區實現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沿海是大工業發展的最佳區位。濱海地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生態容量。
「三軸」——重點發展走廊,「葡萄串」型城鎮布局沿京石、京沈和京津塘高速公路,形成京、津、唐、保大都市帶;燕山山前軸線(向東):通州、燕郊、三河、薊縣、唐山、豐潤、北戴河、秦皇島等;出海軸線(向東南):亦庄、廊坊、楊村、天津、塘沽;太行山山前軸線(向西南):良鄉、涿州、高碑店、保定、石家莊。三條軸線緩解北京舊城和密集建成區的壓力,帶動區域發展。「兩綠心」——薊縣綠心和白洋淀綠心(二) 推進五大領域合作堅持市場化方向,從短邊入手,創新合作機制。具體上遵循「統籌協調,互利互惠,突出重點,從實起步」的原則,依靠市場、企業、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動。產業分工主要是製造業、流通業分工。通過加強區域內各地經濟發展規劃的銜接,合理引導區域內產業梯度布局和集群發展,促進結構調整。支持中心城市優勢企業加速產業升級、向周邊地區轉移傳統產業和配套產品,在圈域內打造分工合理、銜接緊密的產業鏈、產業群,發展跨區域的大企業集團,逐步形成合理分工、互相促進的區域產業結構新格局。交通構建目前,北京與河北、天津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已有良好開端(如京承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複線建設的合作),北京建立了現代化國際物流港,實現了北京朝陽口岸與天津海港口岸的集裝箱貨物直通;組建了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機場為主要成員的首都機場集團公司,首都機場與天津機場的客貨分流也在積極推進。下一步,要聯合制定現代化區域交通網路規劃,共同推進區域城際快速通道建設,搞好區域航空港、海港的共同開發、利用,搭建區域客、貨運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構築區域一體化的現代化區域綜合交通網路。市場培育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本上要靠區域市場體系的完善。一是要聯手完善商品市場,發展物流與貿易合作,實現物暢其流,當務之急是建設區域農副產品統一市場。規劃建立京津冀農副產品產銷信息中心、綠色食品配送中心和一體化的質量監督體系。二是要相互開放和發展要素市場,突破體制障礙,合作發展勞務、金融、產權、房地產、技術等要素市場,實現資金、技術、人才、物資等在地區間的自由流動,城市間的自由重組,促進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環境改善由於整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水源、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逐步強化,加強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區域內各方的共識。區域內各方要根據《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和《京津風沙源治理規劃》,加強在水資源保護開發和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合作。旅遊發展京津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又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要共同制定旅遊發展規劃,發揮各地特色,共同規劃旅遊精品線路,打造區域旅遊市場,發展區域一體化大旅遊。與此同時,以區域合作機制創新推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在產業發展規劃、重大項目布局等方面的重視與支持;另一方面,在內在機制上,著重推動信息交流、要素流通、市場開拓、利益共享、政策協調、爭議解決等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新型合作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形成。
推薦閱讀:
※戴斌: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李揚:破解發展"雙缺口"是中國了不起的奇蹟
※萬友生對脾胃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淺析坦培拉畫種在日本的發展
※八字命運預測看你究竟能不能在外地發展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