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經典》特別推薦——朱仕明山水畫作品賞析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文聯書畫交流中心書畫家,中國美協培訓中心山水畫創作室創作員,北京南海畫院畫家,《神州集粹》雜誌副主編。籍貫山東臨沂,現任職北京。畢業於臨沂大學美術學院,先後進修于山東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創作研修班、中國文聯山水畫創作研修班、中國美術家協會高級研修班。書法作品和中國畫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中國美協等主辦的全國大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畫院、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等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出版個人書畫集十餘種。2010年和2012年連續兩屆被評為當代3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畫家。
作品連線:13366611286
《崮下風景》136cm x 68cm
抱朴得真 獨運心源
——賞析朱仕明山水繪畫中的書法因素
文/朱凱旋
繪畫上文人氣質的體現主要集中在書法筆墨的運用,中國繪畫發展一直與書法一脈相承,「石如飛白木如榴,寫竹應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趙文敏詩詮解了書畫同源奧義,幾百年來被視為文人畫的共同法則。作為一個傳統藝術的踐行者,朱仕明山水畫中所呈現出的沉穩筆意,飄逸情調和清雅藝術品質,在其繪畫藝術的創作道路上,與其三十餘年的書功積澱息息相關,以書理入畫理,以書法入畫法,書法因素始終貫穿在其繪畫審美之中。
《唯有秋聲最好聽》136cm x 68cm
傳統的山水繪畫推崇「以線立形質」,線條之美在東方藝術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審美體系。朱仕明對於書法用筆和線條的質感是頗為敏感的,其早年習書以唐楷入手,後轉為北碑,行書習二王、米芾、趙之謙等,其書法作品在表現點線厚重的同時強調毛筆的書寫,並通過線條的長短和筆墨的輕重來調節字形,碑的樸拙稚趣被貫穿在氣脈通暢的行筆之中,僅就魏體行書創作而言,其風貌儼然初具。基於此,他對於漢字造型藝術已經有深深的體悟了。故爾,朱仕明由書法而入繪畫,與當今的許多習畫者相比,他有著更為先在的優勢,這也使他更懂得中國繪畫中「筆墨」的涵義:即懂得怎樣的用筆才會使線條更能體現出力量,同時也更富有韻味。於是,當朱仕明把筆下的形象由方塊字轉化為「山水元素」的時候,他仍然保持了「堅守筆意」的慣性。
《扇面小品》30cm x 60cm
展觀朱仕明的山水畫作品,北碑書法之氣一覽無餘,作品中用筆以方筆居多,筆力雄健挺拔,筆調篤定踏實而又不失靈動多變,起收承轉乾淨利落,筆筆生髮一氣呵成,除了用筆富含皴擦點染之外,對線條滯澀婉轉之美的追求也極盡所能。達到用筆抒情的境界不是隨意一揮而就的,而是靠長期的筆墨錘鍊和自我修養的提升。朱仕明的繪畫能有這種品格,從另一方面講也得益於沂蒙革命老區自然山川的多年滋養,正可謂生於斯而長於斯,對家鄉的深沉眷念是朱仕明山水畫由來的初衷。朱仕明在這裡得到了親近山水的文人胸懷和個人情感的神聖皈依。朱仕明作品已不再是山水自然元素的單純組合,而是其內心情感的流露與自我率性表現的載體,那些讓他魂牽夢繞的自然情節已被他賦予了新的繪畫意義。他在繪畫與書法之間找到了一個契合點,即繪畫藝術中書法的線性表現。尤其是近年來他的創作,都是用筆意識和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的作品。他所描繪的自然形態已經在他心靈上打下了繪畫藝術的筆墨符號。
《扇面小品》30cm x 60cm
他筆下的山川巨石深厚蒼拙,蘊含著自然造化之美。站在畫家那氣勢磅礴、空曠浩淼的山水面前,似乎聆聽到希聲之大音在幽謐寧靜的山谷間回蕩……他將書法所得盡情地揮灑在山水上,那些蒼茫渾穆的墨氣,那些沉實中透著靈動的線條,那些生機盎然的樹木,那些妥帖自在的圖式,它們都再現著他的書法所得。所以,與其說朱仕明是一位書法家,不如說他是一位在當下很好地解決了以書入畫的畫家。他的山水畫作品出舊闡新,把中國畫的線條意蘊發揮到了一個高度,書寫點染,繁茂往複,綿密的行筆和鬆動的內部空間相輔相成。蒼茫的書法筆意和生澀的墨韻,自然的鮮活情調和文人寫意的智性內涵,使朱仕明山水畫融合了多種美學旨趣而初具個性化的原創面貌。
《山色寒翠》68cm x 68cm
誠然,書法因素維繫著朱仕明山水畫中的線性美感,但就繪畫而言,其自有一套法則,即畫畫不能只是筆墨技巧的堆砌,如果那樣,只會流於筆墨形式而空洞乏味。畫家筆下的形象,之所以生動傳神,除了優良的造型基礎和深厚的書法功底外,與其重視師法造化是分不開的。要懂造型,會寫生,無寫生則畫不鮮活。古人外師造化,雖未如西畫之微妙微肖,然得自然之理,所繪物象蓋都於自然中來而「中得心源」。朱仕明於此深有感觸,身體力行,常於沂蒙山間寫生年年不輟,亦廣游名山大川,闊其胸次,由此積累的寫生畫稿甚多。觀其創作之時,筆筆生髮,虛實相應,收放自如,不拘於勾皴點染程式,或勾皴同步、或勾皴點染齊頭並進,虛虛實實,不可端倪,若非具有全局之思,心存丘壑和高超的筆墨技巧恐難以達到如此境地。
《秋葉紅如嬌》68cm x 68cm
朱仕明的藝術創作,走得是一條很傳統的路子。對家鄉山山水水的眷戀,使他的畫作不僅僅在於他對於形象的描繪,更在於他對於這種山水情感結構的理解與詮釋。在朱仕明的畫面上,方正巍峨的蒙山崮頂,散落林間溪邊的魯中民居,正是這些讓沂蒙人最熟悉不過的家鄉景物,讓朱仕明的山水畫平添了幾分純樸天真之氣,也正是通過這些對沂蒙山景色元素的描寫,詮釋著他內心對故土最真切的深深眷戀。他把一種思念化解為山水繪畫的符號語言滲透在他畫面的角角落落里,再用樸實勁健的筆觸描繪出來,讓人們去品味。他的繪畫創作秉承傳統,也敢於創新。觀他的近期山水畫創作,用色多有嘗試,畫面中時有跳動的色塊,於傳統啟發而來亦是其對沂蒙山水寫生多年之悟,別緻的設色已顯個性化傾向。其畫面架構也是起伏跌宕、開合有致,對一些西方構成概念的植入也使他的畫作頗具匠心,一片欣然之氣,筆墨當隨時代,在他身上展露無遺,彰顯著畫者對生命意義積極探索的筆墨精神。
《溪山錦繡》136cm x 68cm
以書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文脈。凡書法、詩性、哲思、閱歷,都以某種形式整合進入畫家非凡的筆端,成為畫家重新勃發創造力的來源。傳統底蘊與自然精神的共同作用,提供給了朱仕明「自我」表現的平台,合乎自然之理的結構,與其書法性的用筆用墨結合在一起,使得他的繪畫,能體現出一份堅實、清暢、靈動與豐富。朱仕明正以自己的筆墨語言努力領悟著傳統與自然的互融互滲,探討著筆墨與物象的共存共生,他似乎越來越成熟地以現代眼光挖掘傳統的潛能,在對傳統的繼承與當今藝術思潮轉變的連接點上實現著對古代繪畫精華的轉換,抱朴得真,獨運心源。
《東風灑雨露》136cm x 68cm
《鳥鳴山更幽》136cm x 34cm
《有山皆圖畫》136cm x 34cm
註:
1、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如果您喜歡《國畫經典》,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關注《國畫經典》。
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鼓勵和支持,我們將為您呈現更多精彩。
《國畫經典》展覽委員會
策展工作團隊
公眾微信:guohua_sunjing
官方雜誌:《國畫經典》
推薦閱讀:
※論中國畫的荒寒境界 (二)
※【國畫】李可染繪畫作品欣賞
※天然而成的國畫長卷嫵媚多姿的瘦西湖
※明吳門四家之—文徵明國畫作品欣賞
※張懷勇國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