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必知:這些因素影響糖化血糖蛋白!
一、先說下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糖尿病
理想的診斷指標應兼顧實驗室檢測方法和生物體內的變化狀態。對於糖尿病的診斷,實驗室傳統的手段採用空腹血糖(FPG)和口服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目前採用的是WHO 1999年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其採納了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1997年建議的診斷切點FPG≥7.0mmol/L、2小時血糖(2hPG)≥11.1mmol/L,但這些方法診斷糖尿病受較多因素影響,其一,血糖反應的是急性糖代謝水平,個體內和個體間的生物學變異均較高(見表1),導出的檢測允許總誤差較大,大的偏移必然會給臨床診斷帶來大的不確定性;其二,由於葡萄糖酵解的影響,實驗室檢測前誤差較大;其三,OGTT操作複雜,臨床實施比較困難,患者依從性較差。
糖尿病對患者的損害以及慢性併發症的出現是一個長期的連續過程,因此僅用個體一個檢測「點」的血糖水平進行診斷和管理糖尿病,不足以客觀地反映患者狀況,無法起到全面監控、減緩併發症的出現。
為此,業界專家積極找尋應對的方案,探索新的診斷方法和指標。兩個堪稱里程碑式的糖尿病流行病調查: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和美國糖尿病控制和併發症試驗(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DCCT)分別從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起進行了近十年的研究,其中,均將最早由Rahbar發現於上世紀60年代的糖化血紅蛋白作為糖尿病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結論是一致的:通過治療,控制平均血糖水平,控制HbA1c可以有效地治療糖尿病,大大降低如視網膜疾病、腎病和神經病變等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和嚴重性;任何糖尿病終點事件發生率都隨著HbA1c增加而增加。HbA1c以其較傳統血糖檢測的優勢(見表2)、糖尿病診治中的重要作用在臨床上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至2010年,ADA頒布的《2010年糖尿病診療指南》和同期發布的《糖尿病診斷和分類》中均正式確定將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的一種方法,診斷切點為≥6.5%。
二、再說下影響糖化的幾個因素:
那什麼因素影響血糖呢?來看看哈佛醫學院教授的研究:四種行為可影響糖化血紅蛋白:
1、每天遵循固定的飲食計劃。
努力做到每餐攝入相同數量的碳水化合物(差值在10克以內,比如每天午飯在40~50克)。這有利於使胰島素水平和攝入的食物量相適應,也有助於控制血糖。
2、根據攝入食物的不同調整胰島素的使用。
了解每頓正餐或零食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應該使用多少胰島素,當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比平時多或少時,有利於對胰島素的使用做出相應調整。
3、通過減少飯量或採用少量的胰島素應對高血糖。
這被稱為胰島素糾正因子,對一個人而言,一個單位的胰島素能降低約50個百分點的血糖,但每個人的糾正因子可能不同。
4、吃夜宵要固定。
如果習慣吃夜宵,也要保持定量,這樣會使整晚的血糖保持相對的穩定,並能將糖化血紅蛋白保持在較低水平。人們睡覺的8小時佔一天時間的1/3,如果晚上血糖較高就會使血糖平均值升高。
在美國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研究中,兩種生活習慣都與糖化血紅蛋白升高有關:
1、低血糖(血糖低於70mg/dL)治療過度。
不停地吃東西直到感覺好轉,就可能導致高糖化血紅蛋白。因此,確保對低血糖的適當治療,預防治療後血糖高低震蕩。
2、多吃宵夜與高糖化血紅蛋白有關。
因此睡前吃宵夜一定要定量以保持血糖的穩定,原因在前面已經介紹過了。
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因此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權威機構對於糖化血紅蛋白有著明確的控制指標,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於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為小於6.5%,目前我國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定為6.5%以下。
平常時候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健康!
關注微信公眾號tnbtb88(糖尿病同伴),跟我學靠譜控糖技能!
推薦閱讀:
※五大因素影響精子活力
※影響孩子長高的因素和對策
※愛情的因素
※影響得氣的因素(中)
※竇卵泡數與多囊卵巢綜合征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