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米里設計局與他的直升機十一——米24直升機

米-24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設計的蘇聯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1969年9月首次試飛,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試飛並投入批生產,1973年正式開始裝備部隊使用。米-24共發展了A、B、C、D、E、F、BMT及偵察、出口等眾多型號,其中A型是最初生產型;B型是改進型;C型是教練型;D型是主要型別;E型是武器改裝型;F型是空中格鬥型;BMT型是掃雷型;K型是炮兵偵察型;DU型是教練型;R型是輻射與化學偵察型。各種型別共生產了大約2300架,現約有120架仍在俄羅斯和周邊國家服役。單價約為550萬美元。該機綽號「母鹿」(Hind)。

歷史和任務

  

  蘇聯陸軍最初於1968年提出設計要求,米里本人親自擔任總設計師。1970年在米里逝世後接任其職務的季申科主持設計了真正大量裝備部隊的米-24D。1972年西方首次報道這種直升機的情況,1972年底試飛並投入批生產,次年1973年裝備部隊。

  米-24設計時規劃的主要任務包括:為己方坦克集群提供掩護,壓制地面敵軍和防空火力,強行空降少量步兵部隊,壓制空降區敵人的先頭部隊。但經過長期訓練和使用,米-24更多的擔當了反坦克任務,並具有了一定反直升機的能力。米-24還可以擔負為米-8和米-17機群護航的任務。

  米-24出口型還出口到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亞、尼加拉瓜、越南、葉門等國家,參與了兩伊戰爭等多次局部戰爭。

  

  美軍擁有的一架可使用的米-24

機體結構

  由於米-24A並未大量裝備部隊,這裡主要研究成熟的米-24D的機體結構。米-24D所有的動部件以米-8相應部分為基礎。5片槳葉的旋翼採用等弦長翼弦,翼型為NACA230。3片槳葉的尾槳類似米-8,但在改進型上,尾槳均改裝在尾斜梁的左側,與米-8演變為米-17相似。

  旋翼大梁採用鈦合金,敷以玻璃鋼蒙皮,以蜂窩結構夾芯填充。旋翼槳轂為鍛造/機加工鋼製槳轂,採用傳統的全鉸接式旋翼。槳葉大梁充增壓氮氣,以便檢查裂紋。每片槳葉安裝液壓擺振阻尼器、平衡調整片、前緣防冰裝置和標準的剎車裝置。尾槳使用鋁合金材料。

  

  D型的座艙

  米-24延續了米-8寬大的機身,有一個裝8名步兵的運兵艙,這是米-24與AH-1為代表的西方武裝直升機的重大差異。這一運兵艙使得米-24能先以自身火力壓制地面敵軍,然後迅速將步兵空投到特定區域,非常適合用於陸軍部隊協同空降作戰。但這也使得米-24機體臃腫,比AH-1要碩大得多,飛行性能下降,被敵方命中的幾率增大。在多年的阿富漢戰爭中,米-24反覆使用上述戰術攻擊游擊隊,能有效的克服高山峻岭的阻礙,甚至直接攜帶航空炸彈進行轟炸。但米-24也被游擊隊擊落了不少。

型號變革

  米-24A,初期生產型,駕駛艙內有4名機組人員(

  米-24D,主要型別,目前是俄國武裝直升機群的主力,機身為重新設計的窄機身,駕駛艙改為前後串列式布局,炮手坐在前面,有較寬的視野(水平視野為270度,前下方視野為45度),駕駛員坐在後面,視野較差(前下方視野為15度)。機頭防彈玻璃在上方裝有一低空速探測器,用來指示火箭彈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條件,機頭下方改裝一挺4管12.7毫米機槍炮塔,旁邊是KPS-53A光電瞄準具艙。短翼上所掛的武器與A型基本相同。

  米-24BMT,掃雷改型。

  米-24E,武器改裝型,採用無線電制導的9K114「螺旋」(Shturm,北約代號AT-6)反坦克導彈,改裝TV-3-117A發動機。相應的在機頭下方左側改裝大型制導設備艙。有4個翼下掛架,可選裝R-60紅外製導空空導彈。駕駛艙加裝平視顯示器,代替了以前的反射式射擊瞄準具。

  米-24R(「雌鹿」G1)。G1是用於原子戰、生物戰、化學戰的改型。可進行土壤樣本採集工作,每次可採集6個土壤樣本。在1986年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後,首次被西方發現。該型去掉了翼尖武器掛架,在翼下加長的武器掛架上加裝機械爪,用於執行核/生物/化學戰用途。該型單獨部署,不編入陸軍航空兵一般部隊。

  

  米-24F,空中格鬥型,在1982年首次被西方發現。該型與E型相似,但機頭右側裝一門以GSH-230機炮為原型的AO-18型雙管30mm機炮,取消了機槍炮塔。該炮採用30×165mm炮彈,彈重400克。初速850到950米/秒,射速3000發/分,炮重105千克。可掛AS-10空地導彈。出口型為米-35P。

  米-24PS,警用/半武裝改型,下門可作為跳板。

  米-24K(「雌鹿」G2)類似於同米-24R。機艙中有大型照相機,右側開有鏡頭艙門,用於偵察和高炮射擊觀測。

  米-24VP(「雌鹿」V)機頭炮塔改裝雙聯GSH-23L型23mm機炮,出口型為米-35VP。GSH-23L炮採用23×115mm炮彈,炮重50千克,射速3200發/分。該炮可看作12.7mm機槍和30mm機炮之間的優化選擇,能較好的兼顧空戰和對地攻擊要求。

  米-24VM(「雌鹿」VM)改進了夜戰能力,採用了部分西方電子設備,實際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

段武器系統

  

  米-24的武器配備火力強大。機頭下方炮塔裝有一挺可俯仰旋轉的12.7mm四管「加特林」機槍,部分後期型號採用了雙聯23mm或30mm機炮。短翼翼尖武器掛架可掛4枚AT-2「蠅拍」反坦克導彈,其他掛架可攜帶UV-32-57 32管57mm火箭發射器、其他大口徑火箭發射器、1500千克常規/化學炸彈等。

改造方案

  

  2007年6月6,法國Sagem防務安全(Sagem Defense Securite)公司負責發展航空商務的經理宣布,法國Sagem公司與俄羅斯的「米里」公司將對俄羅斯生產的攻擊直升機米-24進行現代化改造。法國Sagem公司官員表示,預計將與一些國家,特別是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簽訂合同。這些國家希望用新的標準改造米-24直升機。而法國的Sagem公司將與俄羅斯的「米里」公司一起願意向所有感興趣的外國訂購商提供該型攻擊直升機的改進升級。目前已有若干國家,尤其是保加利亞和塞普勒斯對俄羅斯-法國的米-24改造方案表現出了興趣。法國Sagem公司的代表指出,法國方面正通過"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與「米里」公司進行合作談判。改造的可能方案是,在米-24的結構中配置法國生產的新型導航設備和光電設備。

性能數據

  旋翼直徑17.10米

  尾槳直徑3.90米

  短翼(包括翼尖掛架) 6.65米

  機長(不包括旋翼、尾槳、機槍)17.50米

  (旋翼和尾槳轉動)18.80米

  機高(旋翼和尾槳轉動)6.50米

  (至旋翼槳轂頂端)4.20米

  水平安定面翼展3.27米

  主輪距3.03米

  前主輪距4.39米

  旋翼槳盤 235平方米

  空重8200千克

  最大外部載荷24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12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500千克

  最大槳盤載荷0.5千牛/米2(51.1公斤/米2)

  最大平飛速度33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270千米/小時

  經濟巡航速度217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12.5米/秒

  實用升限4500米

  懸停高度(無地效)1500米

  作戰半徑(最大武器載荷)160千米

  (2個外掛油箱) 224千米

  (4個外掛油箱) 288千米

  航程(標準內部燃油)500千米

  (帶副油箱)100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4小時

相關內容

  米-24飽經戰火的洗禮,在當今世界的武裝直升機中,米-24擁有最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曾參與3大洲超過30場戰爭和武裝衝突。

  

  米-24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政府軍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來對付阿富汗游擊隊。同年5月1架米-24被擊落,首開「雌鹿」被擊落的紀錄。受制於阿富汗多山高溫的環境,米-24不但無法表現其高速的優點,反而在起飛降落時十分危險。高速的轉彎,也易使米-24失速墜落。光是駐紮在庫因都茲的部隊,頭一年就因此損失了6架。在這場戰爭中,直升機乘員的傷亡率高居所有飛行員之冠。造成「雌鹿」最大損失的最初是高射機槍和小口徑高炮,分佔全部損失的42%和25%。

  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場大戰。伊拉克空軍以米-24A和米-25攻擊伊朗的美製AH-1J武裝直升機。在兩伊戰爭中,曾經發生118場戰機與直升機間的空戰,56場直升機之間的空戰。其中10場是伊拉克的Mi-24與伊朗的AH-1J之間的空戰。兩型直升機交手的結果是米-24以10:6的戰績勝出,伊拉克並宣稱曾經擊落伊朗的美製F-4「鬼怪」式戰鬥機。

  此外,米-24還隨利比亞軍隊進攻查德,協助敘利亞在黎巴嫩對付以色列坦克,參與非洲安哥拉內戰,協助印度對付斯里蘭卡的分離主義者,並成為尼加拉瓜政府軍對抗游擊隊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儘管米里設計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機,但由於米24至今仍是俄陸軍航空兵、獨聯體各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空軍的主幹,米里設計局便繼續以米-28的技術改良米-24,以達到現代化的標準。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為了爭奪市場而推出米-24的改進型,從中不難看出米-24在武裝直升機中的重要地位。

推薦閱讀:

巴基斯坦確定買30架土耳其武裝直升機,直10為何輸?
直升機起降場申請流程須知
各國軍機識別(直升機篇)[65P]
俄羅斯KA-52武裝直升機
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武直10強勢上榜

TAG:設計 | 直升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