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門之學篆刻系列,第二章:篆刻印文的源流
來自專欄我的篆刻藝術夢想12 人贊了文章
篆刻入門之學篆刻系列共十章,本節為入門第二章,篆刻印文的源流,印文受文字書體演變的影響,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展。篆刻印文深流:春秋戰國時期印文、秦漢印文、隋以後印文等,然後介紹了下明清時期篆刻藝術流派。
第二章 篆刻印文的源流
印章所採用的文字,是以篆字為基礎的。印章發展過程中,印文受文字書體演變的影響,不斷地得到完善和發展。我們從兩千餘年間流傳下來的大量古璽印中,可以看到書體多樣、風格各異的印文風貌。
一、篆刻印文深流
(一)春秋戰國時期璽印文字
春秋戰國時期的璽印,是我們現在確切考證到年代的印章實物。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各自為政,影響到文化方面,則文字無統一的規範,新造文字更無標準。「七國異彩」的狀況,反映到璽印的印文,則往往一字有許多種的寫法,顯得紛亂混雜。因此,戰國璽印中,有不少印文至今難以辨認,中國璽印篆刻全集,印章藝術的豐碑,看看你認識不?
戰國璽印採用的文字,基本上是當時銅器上的銘文字體,即稱為大篆的鐘鼎文和箱文.官璽大多為白文,印文體現了銅器鑿款文字的筆法圓渾自然、結體錯落舒展的神韻。
朱白文私璽,在印文的處理中,更是是利用了各國文字不一的特點,注重印面空間的疏密效果,對文字筆畫進行搬移、挪讓、合拼,有些文字後來已被否定,但有些文字的處理則出奇制勝,一些私印又與形式多樣的幾何圖形印面結合,使印章更顯示出奇逸清麗的藝術特徵。
(二)秦漢璽印文字
1.秦篆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在統一貨幣、度量衡的同時,實行「書同文字」,統一了文字。小篆因產生於秦朝,故亦稱秦篆。它的產生代替了繁難複雜的六國文字,使文字的字形、筆畫趨向統一化、規範化。由於秦朝對新字體進行了大力的推廣、傳播,因而秦朝的官私印文字多半採用秦篆。官印四字多加田字格框欄,長方印多有日字格邊欄(又稱半通印),印文或如刻石方中寓圓,或如詔版古勁秀逸。
2.摹印篆
秦朝末期,隸書興起,篆書圓勻彎曲的筆畫變為方直。隸書平方正直的結體,對於印章,較之篆書更有利於印文的安排布局。為此,一種 「曲者以直,斜者以正,圓者以方,參差者以勻整,其文篆而非隸,其體則隸而非篆,其筆畫則隸篆相融,渾穆端凝」的書體——摹印篆應運而生,並成為印章的專用文字。
摹印篆的產生和被使用,對漢代印章的興盛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漢代官私印在製作上有鑄、鑿、琢等多種形式,採用摹印篆為印文的印章規矩中見流動,質樸而又自然。
3.繆篆
繆篆是出現在漢代私印中的一種印章文字。其筆畫如絲之纏綿、屈曲宛轉,系吸取漢碑額篆字和瓦當文字變化而成,用繆篆作為印文只局限於私印。它的宇形不同於摹印篆,同鳥蟲篆類似,但卻沒有鳥蟲篆鳥頭蟲魚的形狀,是介於摹印篆和鳥蟲篆之間的一種字體。
4、鳥蟲篆
鳥蟲篆始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上,到了漢代被列為漢六書之一。鳥蟲篆是依據篆書的字形,將筆畫屈曲盤環,處理成鳥、蟲、魚等形狀,用於印章別具一格。這種字體僅限於私印和吉語印中使用。
5.隸書
隸書自秦末產生,到漢朝漸趨成熟。因而發現晉代開始便有參用隸書作印文的嘗試,為後世八分書入印之濫筋。
(三)隋以後的璽印文字
隋唐一時期起,由於紙張被大量使用,印章摒棄了原來按於泥塊上的「封泥」的使用方法,以蘸上印色直接鈴於紙上來體現其效用。因此,隋唐官印,一方面印面文字開始由凹進的白文改為凸出的朱文,使印一文鈴在紙上更為醒目;另一方面印面尺寸增大,以面積的大小來區別官職和品級的尊卑高低。形制上的變化,影響到印文的分朱布白,加之當時楷書、行書相繼興起,入印文字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唐篆
這裡的唐篆,泛指唐宋官印用的篆書。由於官印印面增大,又改用朱文,造成了印面較多空缺,便把小篆筆畫加以彎轉盤迴來彌補印面的空缺。
2.九疊篆
隋唐以後,官印的面積愈益增大,印文筆畫盤曲更甚,並把印文摺疊布局得平滿均勻。九疊篆之稱,則是取這種字體摺疊繁複,且九為數之終而得名。沙孟海先生說「以九為數之終,言其多也,疊數多寡,大抵因印文多寡而增損。」
3.八思巴文、西夏文
八思巴文和西夏文是宋朝蒙古一帶少數民族官印所用的文字,從形體上不難看出,這種文字是以漢字篆書為基礎而創製的,印文的布局也是依照中原印製的形式——平方正直,屈曲填滿。
4.滿文
滿文印出現在清代的官印中,有半為漢文篆書、半為滿文的;亦有半為漢文篆書、半為滿文九疊篆的;還有篆文、滿文和篆體化滿文三種字體合一的印章。
5.押字
押字亦稱花押印,是把名字花寫變化成一個類似圖案的符號作為私印的印文。押字印起於宋代,至元代很為盛行,故亦有「元押」之稱。其形式,有單一個押字的,也有上刻楷書姓氏,下端為一花押的,還有表示吉祥的和各種動物形狀的押印。
6.楷書
從傳世印章來看,五代起便有用楷書作印文的印例,以後眾多的篆刻家也嘗試用楷書入印。
隋唐以來的印章,雖然仍沿襲古代璽印的形制,發揮其作為權益象徵的效用,但是所用印文卻背離漢字的六書日趨漸遠,而是一種純實用的物品。對此,學習篆刻切不可以其法。
當然,這中間並不包括私印方面,儘管自唐朝起出現了鈴於繪畫作品上的齋館印、收藏印(中國藏書章與藏書印,藏書章內容,藏書章蓋在哪?),印章的使用範圍被擴大了,但這一段時期的私印流傳下來的甚少,從出土的印章看,所用印文基本上還是依循了秦漢印的規範。直至元代趙孟起,文人學士參與印章的製作,繼之湧現了一批試用多種字體入印,並取得可貴成就的篆刻家,篆刻這一傳統藝術從而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二、明清時期篆刻藝術流派
(一)明清時期篆刻藝術流派的形成
我國篆刻藝術的發展,有兩大高峰時期。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時代的印章;一個是明清以來的篆刻藝術流派。明清篆刻藝術流派是由眾多的篆刻家,明清篆刻流派印譜,方去疾,明清124位印家印譜,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形成的。這個局面的出現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篆刻印材大全,篆刻的印材有哪些?137種?首先是找到了理想的印材。宋元時的文人曾積极參与篆刻創作,但只能設計印稿,而缺乏銅、玉等印材的加工能力。元代的畫家王冕發現了便於治印的花乳石,於是文人就有了自篆自刻的理想材料。至明代,文彭、何震在篆刻復興的過程中,使用了燈光石並加以推廣,於是篆刻便在當時的文人中成為一種時尚。
同時,文人治印由於各自的追求、經歷的不同,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文彭治印典雅秀麗,何震治印氣勢強悍,為明清篆刻藝術流派拉開了帷幕。
明清篆刻藝術流派打破了古代篆刻藝術在篆文使用上的局限性。明清流派篆刻對書體的選擇不受任何限制,大篆、小篆、繆篆等得到充分的表現,古陶、碑版、磚銘、錢幣上的各種文字都借鑒用來作印文。同時,豐富了篆刻刀法的表現技巧,篆刻刀法演變,執刀之法,三指執刀法,輔助刀法。
(二)篆刻藝術流派
皖派和浙派是明清時期影響最大的兩個篆刻藝術流派。基本上是以刀法來區分的,但你的先了解小刀法:篆刻邊款刀法詳解,一張圖快速看懂邊款基本刀法。
皖派是指安徽一帶的篆刻家群體,前期以何震為創立,並有朱簡、汪關等為繼,後期則以程邃為代表。皖派慣用沖刀法,重氣勢,多靈動,刻出的線條圓潤而渾厚,屬於相對陰柔的風格。
緊隨皖派之後,丁敬開創了浙派。運行切刀法治印是浙派篆刻最基本的藝術特色。刀湊石上,以切點連接成線,所形成的線條班駁強挺,能恰到好處地體現古樸蒼勁的金石氣。
上面只是對流派做簡單的介紹,要完整了解篆刻的藝術流派,這篇可以可以看看:篆刻流派及印人略談,秦漢至今中國主要流派集。
推薦閱讀:
※登堂趙明篆刻課徒散論 (上)
※篆刻學習讀書筆記:讀周應願《印說》片段,談篆刻的創作原則
※漢印作業之108:漢銅印的「爛銅印」風格
※篆刻學習:我該如何記住這上萬個篆字?
※看道 | 沉香作庭燎——趙明明老師拍攝記(上)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