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帶著孩子逃離國內的教育環境?

我為什麼要帶著孩子逃離國內的教育環境?

4 人贊了文章

之前米宅海外(id:mizhaihaiwai)和鄭州樓市推送了我寫的關於霧霾和女兒小M在墨爾本上幼兒園的文章,我看見很多人留言說,為什麼一定要去國外呢,中國也有很多環境好沒有霧霾的地方,海南,雲南,福建等等之類的。

確實吧,如果單從環境來看,國內有很多不錯的城市,可如果從綜合指數,比如教育,食品安全,壓力,社會保障等各方面來看,國內可能很難找到一個城市能綜合上榜了。

而在這麼多因素中,教育,是我作為家長,除了環境因素之外,選擇帶她出來的重要理由。作為一個在國內義務教育中成長,某211高校上過一年半,然後出國留學,學成後又在國內某高校工作的人,談談我的看法吧。

一、小學基礎教育

在中國,小學減負的口號不知道喊了多少年,但成效卻一般,小孩子們每天規規矩矩的,一堂課接著一堂課的坐在教室裡面聽老師灌輸各類知識,放學回到家還要完成各個學科大量的作業。大考小考期中期末考試更是深深刻入教學大綱的骨髓中,升學和評判一個學生好與壞,全憑這些所謂的成績。

在小M出生後,其實我和先生就達成共識,不要求她學習多好,也不讓她上輔導班。可是漸漸的,我覺得這種想法在國內是不太現實的,家長對孩子沒有要求,可是老師和學校會對他們有要求,如果一個孩子學習不好,老師會給他冠上「差生」的帽子,會時刻提醒孩子和家長,你們必須努力了,否則就會怎麼怎麼樣,而這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長是無益的。

我的同事曾給我說過一件小事,她兒子還在讀一年級,某天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比較多,她心疼孩子,有一篇閱讀沒有讓孩子做。第二天,老師就公開在班級的QQ群里批評孩子,同事下午放學去接孩子的時候也被談話,被要求一定要嚴格監督孩子完成各項作業。同事很無語,老師公開批評孩子,孩子也不高興,本來是想減負,反而減出了壞事......

在這種傳統的中國式小學教育模式下,教育水平其實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同年級的澳洲小學生可能還在學習百位數以內的加減法,而中國的小學生早已經公式滿天飛了。所以,很多「磚家」都說這些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根基」。

澳洲的小學沒有教學大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教科書,秉承不留作業不考試的傳統,在孩子該玩耍的年紀逐步學習。就算有作業,也不是我們中國人概念中每天數學語文的抄抄寫寫算來算去。澳洲的作業形式千奇百怪,比如,朋友的孩子就曾要求寫一篇作文,題為:「假如你是這個區的區議員,你覺得這個區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比如,某天上課的內容就是拿著紙筆去動物園,植物園觀察記錄。所以,很多在這邊的華人家長都說,澳洲的小學公立和私立沒區別,都是玩。

身邊有些朋友會認為,國外的小學學得太淺,要自己的孩子在國內上小學,打好基礎。這樣也是可行的,其實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選擇而已,國內的基礎教育之前就提過,水平毋庸置疑。只是,對於我來說,我更希望小M能在輕鬆沒有太大壓力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墨爾本某小學,周一至周五是不允許公眾進入的,周末開放,住在周圍的人可以帶孩子來學校裡面玩,使用學校的遊樂設施。

學校的設施

小學的操場和運動場,相比起國內一些高大上的小學,著實是有點破啊▼

二、中學教育

通常中國人對西方教育的印象是老師幾乎不管學生成績,上學毫無壓力。就像之前說的澳洲小學教育十分輕鬆,小孩子幾乎沒有作業和考試壓力。那麼澳洲的教育是不是永遠都這麼輕鬆加愉快呢?

答案是:NO!

雖然澳洲小學正兒八經的考試和作業少之又少,但是小學畢業,步入中學後,情況就大大不同了,各種考試撲面而來,所以說,天下學生一般苦啊!!!

但是,與國內的考試製度比起來,澳洲的考試好在並不是「一考定終生」。比如高考,澳洲的高考制度很靈活,由各州自行命題舉行。最後的綜合高考成績叫做ATAR(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這同時也是澳洲目前大學錄取的成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州計算ATAR的方式並非完全一樣,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最終決定高中畢業成績的考試有4次,前三次考試成績佔總成績的50%,最後的高考成績佔總成績的50%。

相比起國內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每年高考日成群的家長在考場外等候的高考制度,澳洲的高考無疑淡化了高考的分量,不以一考定終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同時,也使得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學習,考試和作業。其實是更易於形成健康的學習風氣。

三、高等教育

如果說在國外,進入高等學府是一個人學習和鑽研的起點的話,那麼在中國,進入高等學府對於學生來說就是嗨皮的起點了。大部分的高校學生狀態是,大一大二覺得,恩,時間還早,不急,大三驚醒,卧槽,已經大三了,大四感嘆,唉,什麼都還沒學就畢業了......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呢?追根究底,還是跟國內的教育體制有關吧。國外大學是寬進嚴出,而中國大學是嚴進寬出,對於學生來說,經歷了打仗一樣的高中三年,到了大學,基本都能混個畢業,所以真正需要好好學習的大學,很大程度上就被白白浪費了。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學校和學生都是這樣,在國內,或許北大清華這樣的院校會有所不同,同時也有很多從大一開始就努力學習,很優秀的學生。而在國外,也同樣會有不學無術渾渾噩噩度日的學生。個體差異是存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環境和體制還是影響著人的行為和態度。

我在國外留學的時候,每個學期每門課都有很多篇大小論文,老師要求查閱大量的書籍和資料,希望我們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獲取更多的知識。老師也曾要求我們組成小組,共同完成一個課題研究,希望通過小組作業來讓我們知道怎樣才能分工合作更好的完成任務。老師也曾要求我們實地調研一個公司,通過跟公司的職工,高層面談來做出一個詳細的報告,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讓我們認識到怎樣把理論轉化成實際。

當我自己成為老師後,我也曾把這些方法用在教學上,可是,效果卻不甚理想,查閱大量的書籍資料變成了上網複製粘貼,小組作業永遠是那麼兩三個人完成,剩下的人坐享其成,實地調研最後也演變成半調研半百度;是該欣喜目前網路如此之發達,信息如此之全面,還是該感嘆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特色呢?

填鴨式的教育在中國的基礎教育和中學教育中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在大學仍然是秉承十幾年的學習方式,你填一下他們學一下,你壓一下他們努力一下。

曾記得某節專業英語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回去背單詞,下節課提問默寫,結果在下節課上課之前我進教室,基本全班同學都在默默的記單詞,那場面堪比高三教室。可是我不提出這樣的要求,就很少有學生會去主動學習。可是進入高校,更應該的是探究性學習,學生應該鍛煉和培養的是自主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看看國內大學生的狀態,博君一樂吧

尾記:

中國的教育體制雖然有問題,但真的也沒有差到哪去,國外的教育體制也不是說就一定有多先進。環境是一個因素,個人的努力也是息息相關。前面就提到,國外也有混混,國內的大學也有優秀的學生,甚者,上圖中的這些學生,誰敢說就一定沒有作為呢?這小聰明杠杠的,一般人哪能想到,誰又敢輕易這樣做呢。

只是,作為我來說,我希望的是小M能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長大,不必來回於各個補習班,沒有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壓力,不管她能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至少她擁有快樂的童年,健康的人格。我能夠給她提供這樣的環境,付出一些代價也要提供給她,如此而已。

本文作者:一寶

在微信公號米宅海外(微信ID:mizhaihaiwai),每天會更新關於海外風土人情、投資移民、留學教育、商旅遊玩等文章,也有其他作者的優質文章,想要了解也可到微信關注。

另招海外兼職撰稿,稿費優厚~ 投稿郵箱mzhw@mizhai.com,歡迎投稿或發私信詳詢^^

推薦閱讀: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25
《動畫片風波》信任的力量
多多成長日記20180429
六歲之前的孩子適合看哪些動畫片?
陪伴,是家長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的最好方式

TAG:兒童教育 | 國外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