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後
4 人贊了文章
姜洪智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核彈研究裝備了大半個世紀,最終大概不會被銷毀,總是會用的。據說這會造成核冬天。那麼冬天之後,人類會怎樣呢?核戰之後,各國都會相繼推出糧食出口禁令,想盡一切辦法地屯糧,這成為所有國家的核心任務。不過是否會出現核冬天,專家層面肯定會分歧巨大,爭吵不休。而有戰略遠見的政治家們會立即不計代價地買入糧食,任由核冬天討論麻痹對手。這個冬天時限可長可短,畢竟人類從來沒有經驗。那麼備荒必定要按最長的算,寧可多困苦幾年,不能把自己的人民餓死在備荒的半途上。這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包括不是本國的糧食,只要出現在本國領土範圍內,也就會截留。活下去最重要,國際道義?還是算了吧!當然,有核彈威脅加劇的情況下,備荒的要求就已經有了,就是確保國家戰略糧庫滿載,並適當擴建糧庫。以應不時之需。這樣做的好處當然還有,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維護農民利益,這是個旗號。
大規模屯糧,並搶收,確保最後一茬糧食顆粒歸倉。烹牛宰羊,存入冷庫,節約肉食。將那些原本作為飼料的糧食統統保留下來。為震懾消費者,及時進入備荒狀態,宣布死人停止活化,一律移至冰庫封存,以備將來所用。叫人們感受到形勢的極為嚴峻,迅速收斂。糧食供應管制,定人定量。由此建立全社會層面的備荒體制。這個體制里,中國的集權模式就比歐美的分權模式更有效了。他們熬不下來。商業要求最低的存儲,最高效的周轉,這樣歐美模式的商業發達社會會在核冬天之時迅速地把血流干,因為他們本來就沒多少血能留存。
此時的人類如果是殺紅了眼,破罐子破摔,大概就是用核彈或者常規導彈襲擊對方的糧庫,讓對方在未來的饑荒中先餓死。雖然,它先餓死也不代表自己不餓死。兩者沒任何關係。純粹見不得人家好而已。
據說中國當下的糧食戰略儲備足夠吃三年,倘若沒有任何水分。那麼僅僅能吃三年是不夠的,這點儲備要求吃個七八年,乃至十來年,開源節流。到人類研發出新的農業科技,如非自然條件下大規模生產糧食的技術,或者核冬天陰霾散去,糧食產量足夠滿足溫飽的程度。當下的存糧估計夠嗆,而且水分也應該會很大。到時候只能把主管人員斃了,懲一儆百。
核冬天的情況下,人類會怎樣生活呢?可預見的是,全世界的血腥戰爭——很多人將不是被糧食減產乃至絕收餓死的,而是在瘋狂的糧食爭奪戰中戰死的。這種戰爭,由缺乏糧食資源的中東各國乃至各工業國開始,漸次向屯糧最豐富的中央集權國家蔓延。戰亦死,不戰亦死。糧食肯定不會和平得到了,那麼還是戰死吧,起碼還有一線希望。
饑荒大概在核戰爭後的半年開始蔓延,絕大多數國家或個人木訥反應,無動於衷,甚至視屯糧者為笑話。歌舞昇平,吃瓜看戲。大家像討論科幻小說一樣討論核冬天的未來。然而畢竟不是科幻。當絕大多數人醒悟時,為時已晚,他們註定是被淘汰的。
首先感受到威脅的是非洲或印度這種不發達國家。此時糧食還夠吃,雖然國際市場上已經買不到了。然而核冬天的寒冷卻侵徹了這些熱帶國家,致使其人民大量凍餒而死,間或餓死。此時各工業國肯定會進行大規模的援助——這無關糧食。尚可接濟。
然而絕大多數國家在頭一個半年就會撐不住了,糧食來源斷絕,戰亂蜂起。各國左派紛紛要求糧食援助。然而各大國負責武力維持國際秩序,但置若罔聞。甚至會派軍艦攔截逃亡自己國家的逃荒者。
核冬天發生半年到一年後,糧荒各處告急。形勢空前嚴峻,各大國也開始面臨糧荒威脅。由此政權急劇轉型,自由主義政黨被排擠消滅,專橫的獨裁者上位。嚴控糧食交易,越民主的國家,反應越慢。最終首先耗死的是這樣的國家。準備充分的中央集權國家則贏得勝利。
倘若核冬天持續五年以上,那麼世界的人口格局就會發生根本變化。七十億人口縮減過半,乃至降低到二十億的水平。持續十年以上,大概能保持十億級規模已經是難事。
對於屯糧最雄厚的國家,當然生存最長。然而糧食吃完了,核冬天還沒結束呢?人們的生存理念就變得更加殘酷。就是人們受到各國人相食的刺激,倫理水準也會一再降低。糧食會「重點供應」,而將生存能力不佳的「弱勢群體」系統地淘汰掉。人干可以拌在食品里,而社會則會發起一輪又一輪的大清洗,比如反浪費運動,不勞動不得食運動等等,用體制的刀子把這些「不受歡迎的人」打成罪人,剝奪其糧食份額,他們自己則成了蛋白質來源。
人們最青睞非洲,因為這是熱帶地區。核冬天時代到來,或許這裡倒成了宜居地。而各國爭相搶佔這個地區,謀求開墾以獲取糧食。當然免不了戰爭,當然,如果還是核戰的話,非洲也不能倖免。
漫長的核冬天裡,人們會做什麼呢?大概日常的新聞就是戰亂。某國與某國又打仗了,或者國內懲治浪費分子的通報。大家慷慨激昂,誰也不想被落下。甚至可能會這樣——國內只許出不許進,你如果覺得他們打仗很正義,自己拉人去支援。這樣少個人少個負擔。
科技方面,人們能做的大概是兩個方面,第一是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即對新型糧食的研製,即不需要光合作用的糧食生產。如模擬葉綠體機制用工業手段生產糧食,避免對陽光的依賴。這最終能不能實現突破,難說。第二大概就是VR等虛擬現實設備的發展,大家的娛樂有了新需求。這個需求就是儘可能少地消耗資源,而儘可能多得得到人生的樂趣。而虛擬現實的設備發展到完善的程度,完全可以在網路空間里形成若干個世界。大家沉迷於虛擬現實的遊戲,餓著肚子打遊戲。一天只吃一頓飯,腦子活著就足夠了。
或許最後的結果是,人類的意識可以全息錄入網路系統,人在網路里實現永生。而現實中這個人卻已經餓死了。人工智慧則不需要糧食,他們操持起了現實的社會。
當大饑荒終結時,這個社會已經不再是人類社會。人類進入了虛擬世界,不想再回來,回來也競爭不過人工智慧。人的生產或許還在繼續,他們與機器實現了結合。技術更先進了,理念更豐富了。那些進入虛擬空間的先前的人們,由於種種不足。最終可能系統停服。當然他們沒有永生,還是死掉了。
這個意義上說,冬天之後,不會有春天。
這只是一部分人類——科技發達的人類。還有一部分人類,則選擇了遠離大城市,回歸叢林。他們真正地回到了前工業時代。機敏的人們,絕對不會在核戰到來前留在大城市或者重要軍事設施或工業基地附近。他們可以選擇在偏遠地區屯糧,自給自足。非洲還是首選。最終,也就他們是人類了。人類走出非洲十萬年,恍若隔世,蒼涼一夢。其間如何文明種種,談笑間,人們忘卻了這個時代。永遠不會再記得了。
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
推薦閱讀:
※地球上的大滅絕,真的是史前核戰爭引起的嗎?
※《輻射4》我恨這片土地,我愛這片土地
※睡前消息【18-03-03】亂噴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