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正能量同志電影:願終有一天彩虹旗會飄揚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10部正能量同志電影:願終有一天彩虹旗會飄揚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8 人贊了文章本期片單盤點的這10部電影基本都是以真人真事,或者真實的時代背景為基礎,在同志平權的歷史洪流中那些難以磨滅的印記。

正能量並不代表都是喜劇,更多的是過程無比艱辛而結局也並非完美,但至少他們為自己奮鬥過,驕傲的活著,這才是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我們都活在歷史的饋贈中,會越來越好的。

米爾克 Milk (2008)

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戀政治家。本片榮獲2009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Sean Penn)和最佳劇本獎、2009獨立精神最佳劇本獎和最佳男配角獎(James Franco)。

其實這不僅僅是關於同性戀的影片,這些「同志們」完全可以被置換成「黑人」、「猶太人」或者「婦女們」。當米爾克登台喊出「我來召集你們」的時候,我想到的竟然是「i have a dream!」為了那句人人生而平等,我們流血流淚,每次能讓我激情澎湃。希望,不能倚靠它生活,然而沒有希望的生活,將不值得生活下去。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安德魯和米勒認識於法庭上,兩人都是年輕有為的律師,各為其主。然而,年輕的安德魯不久後因為同性戀和身染艾滋病被老闆發現,以莫須有理由解僱了。

遭解僱後的安德魯四處尋找律師為他討回公道。當安德魯找到米勒時,米勒一開始拒絕了他。因為米勒像普通人一樣憎恨同性戀和懼怕艾滋病,但當他看到安德魯在圖書館搜索「艾滋病歧視」時遭到管理員的白眼,聽著妻子緩慢而平靜地說出他們的姨媽、朋友有很多也是同性戀時,他決定受理安德魯的案件。

法律能保證一時的公正,但如果人們不從根本上改變看法,這樣的不公正依然會發生。

審判八號提案 The Case Against 8 (2014)

電影講述08年美國大選期間,美國加州通過了一項極具爭議的8號提案,8號提案將婚姻權界定為僅限於一男一女的婚姻,使加州同志群體喪失了4個月前剛剛獲得的合法婚姻權。隨後為了爭取婚姻平等,兩對最普通的加州同性伴侶與8號提案的支持者就8號提案是否違憲開始了一場法庭上的長期戰役。影片用5年的時間拍攝,對於美國的司法體系制度和上訴最高法院這神秘的歷程做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披露。

同志亦凡人,沒有任何信仰可以踐踏愛,被審判的應該是良心而不只是8號提案。

圈子 Der Kreis (2014)

1932年,一本叫做《圈子》的同志刊物在瑞士的德語區創辦。它不僅在二戰時挺過了納粹迫害同志的黑暗,在50年代亦巧妙逃避了官方出版的檢查,並創下驚人的國際發行量。該雜誌每年舉辦的舞會更吸引大批同志觀光客,令蘇黎世成為歐洲的男色天堂。然而迫於種種世俗壓力,這股同志運動的先聲終究還是黯然掩沒在於歷史的煙塵中......

本片便是以這份同志刊物從輝煌到沒落的歷史為背景,以真實角片和演員表演交替的新穎方式還原動蕩年代中跨越社會階級的激蕩愛情。電影主角是一對同性伴侶恩斯特和羅比,他們因為《圈子》而相遇、相識和相戀,陪伴彼此走過了半個世紀,直到成為瑞士同性登記結婚的首例。

再見,我的新郎 Bridegroom (2013)

《再見,我的新郎》記錄了同志青年肖恩·彼特尼·克羅恩 和湯姆·布萊德格魯感人的愛情故事。他們刻骨銘心的相愛,曾經考慮結婚育子、組建家庭,然而所有可能性隨著湯姆在2011年5月7日由屋頂意外墜落而化為烏有。肖恩不能去醫院見湯姆最後的一眼,他無權處置湯姆的遺物,他甚至被禁止出席湯姆的葬禮,一切只因為他不是湯姆的「家人」,他們的關係得不到法律認可。

以前我一直以為同志婚姻合法化沒用,那只是一張紙,真愛是不需要這些的。後來我才發現即使你不需要,但是社會的制度把這個看成入場券。

瘟疫求生指南 How to Survive a Plague (2012)

二十世紀80至90年代,艾滋如瘟疫般肆虐蔓延,奪走超過四千萬人的生命。一群年輕勇敢的男女同性戀,他們用強大的信念和行動爭取自己的權利。通過走上街頭示威,衝擊政府機構、滲透科學研究和參與臨床實驗,他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成功扭轉了社會的價值認知,尋找到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方法,讓新世代的艾滋患者免於被宣判死刑的命運。

瘟疫是磨刀石。如果不是活在艾滋肆虐的年代,他們只會是平凡的基佬和拉子,不會有機會在生存和死亡的面前揭竿而起,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

平常的心 The Normal Heart (2014)

1981年,艾滋作為一種前所未見的免疫系統缺陷疾病在紐約出現。由於它集中發生在男同性戀當中,所以在當時又被稱為「同志病」。HBO電視電影《平常的心》改編自托尼獎同名戲劇,作者拉里·克萊默親身經歷了80年代的艾滋風暴,他以自己為原型,將紐約同性戀人群以及艾滋病人的生活和感悟寫進劇本。

電影不但描繪了早期艾滋運動的真實和複雜面貌,而且呈現了同志爭取權益的曲折與必要性。無論身處怎樣的時代和環境,去愛、去追求愛都應該與生俱來的權利。

戴上手套擦淚 Torka aldrig t?rar utan handskar (2012)

《戴上手套擦淚》根據瑞典作家喬納斯·嘉德爾的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也被稱為《愛》,是喬納斯「愛、病、死」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說主題是關於80年代艾滋大流行以及兩個男孩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的悱惻愛情。

所有故事都發生在80年代的斯德哥爾摩。同性戀已經去罪化,國家福利陽光普照,年輕人第一次相信他們迎來了所謂的「絕對自由」。但與此同時,一種前所未見的疾病開始蔓延擴散,並且找不到任何診治手段。艾滋病,被稱作是上帝在索多瑪後對同志的又一輪天譴。病魔當前,有人輕易斬斷血緣紐帶,有人退回暗處成為遊魂,有人訃告上一片空白,有人心驚膽戰的出入病院,即便擦淚也要戴上口罩手套。整個故事太沉重,美好轉瞬即逝。好在結局的情緒是上揚了,希望永遠都在,請自由而驕傲的活著。

英倫性醜聞 A Very British Sex Scandal (2007)

從1885年到1967年,英國同性戀的非罪化進程飽經風霜,足足經歷82個年頭。2007年為慶祝非罪化40年,一部《英倫性醜聞》帶我們回望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遺忘的一個強音。 一百多年的風雨兼程,同性戀群體為自己的權利作出了不卑不亢的鬥爭,每一個腳印都深深嵌入血色浸染的土地,每一聲吶喊都高昂響徹硝煙瀰漫的天空。

這是一段不該被忘記的歷史,當彩虹旗終於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迎風飄揚的時候,我們不該遺忘那些為了今天我們日益自由的生活而付出過鮮血、自由乃至生命的人們。我們今日享受的每一寸光明中都存在他們曾經直面的黑暗,每一方舞蹈的土壤都曾是他們身躺的血泊。那還有什麼值得言說呢?讓我們記住這段歷史,為了他們,也該好好活著,為了自由和真我,不斷鬥爭下去。

驕傲 Pride (2014)

1984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採取鐵腕手段打壓工人運動,礦工群體發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罷工。在同年的倫敦同志驕傲遊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戀決定主動為罷工工人籌款。兩個出身背景天差地遠的群體從此產生了意外溫暖的接觸,並且在政府高壓下結成了最不可能的聯盟。

《驕傲》改編自真實事件,不僅擁有80年代工人運動的歷史影像,也記載了英國同志史上最感人的一頁。兩個群體從偏見到包容、從誤解到聯盟的蛻變充滿歡笑和淚水,又讓人為之動容。

這樣的電影其現實意義是超越它本身作為一部電影的好壞的,當看到這樣一段歷史,也許你才能意識到今天你認為稀鬆平常的很多事,都不是天賦人權,而是前人付之血淚甚至生命抗爭而來。當你某一天變為少數人群時,希望這些故事能給你勇氣,驕傲的做自己。

關注公眾號Q叔影院,獲取更多同志電影推薦

推薦閱讀:

同性戀出櫃,如何更好讓親人接受?
現實點,國內同性戀到底有幾條路可以走?
對不起,最後我們沒有在一起
當父母說,不結婚也行,只要生個孩子……
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同志的徵友貼

TAG:同性電影 | 同性戀 | 男同性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