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一扯用筷子吃薯片引發的設計思考

扯一扯用筷子吃薯片引發的設計思考

4 人贊了文章

一次聚會中朋友們無意間提到了吃薯片的問題。我半開玩笑地說:「我都是用筷子吃薯片的。」(其實也就試過一次,但是很爽。)朋友們立刻投來看到潔癖癌的表情看著我:「你咋這麼變態。」當時本人瞬間的反應是:「每次都用筷子吃薯片好像是挺變態的……」但還是為了莫名的面子問題辯解道:「這難道不是筷子所存在的意義嗎?」「那你用完筷子會插在薯片袋裡備用嗎?」「不會啊,吃完洗筷子啊。」「那跟用手吃有什麼區別?反正都得洗,還不能體驗吮手指的快感。」「……」。事後想想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為什麼我試過的那次我會覺得爽?如果洗手與洗筷子沒有區別,那為什麼正常吃飯的時候我們不用手而是用筷子湯勺刀叉?(撇開燙手的原因不談)對了,這個時候吮手指相信風味兒更佳!其實這已經引發了一系列設計領域中的尖銳問題。

用餐工具的發明最直觀的功能就是解決了一部分用餐衛生的問題。我們的雙手需要乾的事很多:看書,寫字,玩電腦,玩手機,穿衣服,抓頭髮,摸臉,摳鼻屎,摳耳屎,等無數存在污染食物隱患的活動。造成了一種活動重合。而這個理論上講,徒手吃薯片的衛生程度要遠比徒手吃正常三餐的衛生程度低很多。為什麼?我們可以正襟危坐地很得體地用正餐,卻萬萬不會如法炮製的去「得體」地「用」薯片。吃薯片這個活動總會與其他日常活動發生重合:看書,寫字,玩電腦,玩手機,抓頭髮,摸臉,摳鼻屎,摳耳屎……這種活動的重合將各個活動的負面影響集合起來並雨露均沾地分擔給其他活動。零食的渣渣猶如跗骨之蛆粘在手上,藉由其他活動污染我們的日常用品:電腦,書本,桌面,衣物,臉……。為了降低影響,我們吃零食時需要更加頻繁地清潔手指,常用方法有:擦手紙,舔手指,簡單用水沖洗。但這不僅不能根除零食的影響(弄不幹凈),還會影響我們享用零食的良好體驗。相信很多人會為了事後收拾的時候更方便,在吃的時候努力地只用兩三個手指捏取食品,束手束腳。寫到這裡也使我想起為什麼當初會有那一次用筷子吃薯片的想法。我發現了我的手提電腦屏幕有一處總有少量油脂粘附,最後發現這處擦完總是又出現的油脂區域正好對上我右手掌控的鍵盤常用區域。

Jon Lang在他的《Designing for Human Behavior》一書中提到活動基地(activity sites),活動模式(activity pattern)等概念,用來解釋空間功能設計(programming)。將具有通用性(compatibility)的兩種活動模式相結合會產生積極地空間影響,反之,若是兩種有抵觸的活動模式之間有聯繫,則會引發空間的機能失調(dysfunction)。然而這看似簡單的原理運用起來相當困難,多數活動模式的組合是利弊共存的,設計師難以把握其中微妙的平衡。邊吃零食邊玩電腦,這兩個活動模式既有相互污染的風險,又同時讓兩方活動增色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手,這一活動發生源重合的緣故。

用區分活動發生源的方法來解決活動重合的消極效應。這種邏輯似乎可以用來解決一些室內建築設計的思路問題。當前辦公空間的設計潮流更注重於休息功能的拓展,也就是做得更趨向於有辦公功能的居住空間。以前辦公室有一個弊端,容易出現「徒手吃薯片」這種活動重合消極影響。上班在座位上休息時培養的放鬆心態並不利於員工快速切回工作狀態,從而造成工作中的失誤。小例子--不小心將咖啡撒到地毯上,文件上,鍵盤上,老闆衣服上……。很多「一本正經」的圖書館或電腦房門口貼有「禁止飲食」的標識,這固然是常用方案之一,而杜絕工作空間中的休息功能不僅老套而且不治本。好比直接禁止網癮少年碰電腦根本不能起到想像當中戒網的作用。如何最大化活動重合中的積極影響才是更為優秀的引導。以紐約Google辦公室的設計為例,實現了功能分區的細化。首先,很多空間充斥著「紐約」元素,比如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這個非正式的會談空間直接被打造成了一個常見的紐約公寓的形態--紅磚牆,現代風油畫,家庭照片,遊戲機……。而過道等動線設計則被安插了紐約街道的特色--地鐵圖,公寓外牆,逃生鐵梯……。有意思的是這些元素都被一看就很假的牆紙給強行帶入室內空間,看似漫不經心,而以Google的財力(以及吃飽沒事做的精神),真材實料地在辦公室里重現這些特色並不是難事。但這反而形成一種調侃,一種時刻提醒員工你並不是真的離開的辦公室的又不失趣味的設計。在這些具有紐約城市元素的空間案設計師的說法是「鼓勵大家的交流」,我們也確實發現員工可以隨時在玻璃牆上寫寫畫畫頭腦風暴。這也是在工作,卻是以一種更為放鬆的心情。而他們正常的辦公區卻是這樣的,

唯獨此處依然是嚴肅的氛圍,意料之中卻又對比強烈。如果其他空間是在鼓勵交流,那麼在這裡便是鼓勵獨自工作的區域。風格化的裝飾在這裡便被賦予了意義,也就是擔任了創造有趣的放鬆的氛圍用於進行非正式會談。在辦公桌區域則完全與此類裝飾隔離,給人以心理暗示--我得認真幹活了。而問題是,並沒有人規定在辦公桌區域就不能進行會談或者休息啊。

那麼這便回到了我們之前所說的,到底要不要用筷子吃薯片的問題。到底是選擇走去設計好的會談空間進行設計好的放鬆地頭腦風暴還是就近交頭接耳,宛如在思考要不要去廚房拿雙筷子來吃薯片。「筷子」已經普遍存在於現代主流設計之中,接下來人們應該思考如何加強引導鼓勵人們使用「筷子」。

推薦閱讀:

酷炫三角大樓 SketchUp 建模實例
正確的蘑菇石做法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我也要建個這樣的幼兒園!
歷史建築與文物建築之間 差異幾何?
瀨戶內海上的建築—小豆島

TAG:建築設計 | 室內裝飾 | 零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