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為何在秦朝覆滅時失去了當年赳赳老秦的抗爭?
劉邦入秦,為何沒遭到抵抗
秦帝國的老秦人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南下楚國,一部分是北上九原,關中並沒有多少老秦人,劉邦打來的時候,章邯手裡的軍隊是刑徒成軍。真正的關中老秦人不是戍邊就是滅國大戰死了,皇族血脈也被趙高殺光了,蒙毅死了則趙高再無顧忌。秦亡罪不在秦人。
關於秦人為何在秦朝覆滅時失去了當年的頑強抗爭,我認為有幾個因素:
1.任何一個王朝在崛起之時其軍民必然具備了超凡的血性和堅忍,而在取得江山以後血性和堅忍會隨著享樂、安逸而逐漸被消磨,好戰尚武的老秦人也不能逃脫這個規律。
2.戰國初期,秦國國力屬七國最弱,又地處西北偏僻之地,被中原諸國所歧視,一直作為「被侵略者」存在,抗爭精神成為支撐老秦人求存的重要信仰一直傳承下來。而秦朝覆滅時,秦朝因常年暴政、腐敗已盡失民心,秦人作為「壓迫者」,在道義上已經讓其喪失了抗爭的決心。
3.劉邦打的是仁義牌,不擾民、不屠城、不殺降,進一步讓秦人喪失了抗爭之心。
還請補充
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國的軍隊經歷了數不盡的戰爭,老秦人損失殆盡。後期滅了一個國家秦國就多了一個兵源地,到統一六國軍隊以六國人民為主。老秦人只能在關內修養生息。秦始皇死後各地起義時老秦人已無力再戰,而且在老秦人的心裡他們的國家在關內,再加上秦二世無能,導致了秦朝滅亡。
秦國在春秋戰國百餘年征戰,固然取得了不凡的戰績,但也沒有多少時間去休養生息。到秦統一天下時,更是動用了上百萬的軍民。後期平叛,為項羽所敗,後投降,下場你知道的,關內剩餘大多老幼婦孺,怎麼反抗?
作為歷史上第一支無敵軍隊,在短短15年便滅亡的確太不合理了。但是就兵力而言,秦國當時能拿的出手的軍隊沒多少。
秦國在統一的時候有100萬軍隊,到了秦末依舊是100萬。
具體的兵力分配有具體數字啊
秦始皇稱帝後的第三年(年號為始皇28年),始皇帝命屠睢和趙佗率領50萬秦軍自長江南下作戰。歷經5年,主將屠睢戰死的代價,平定了南越,讓秦國國境南界從湘江之南一直延伸至大海。後面始皇帝派遣任囂擔任南越軍主將。由於南越地區正規軍比較少,所以50萬軍隊應該不會損失太多。在中原大亂之時,任囂和趙佗並沒有去北上支援,而是留在了南越地區開發新土,在漢高祖統一天下的當年,任囂病逝,副將趙佗降漢,後面經歷了反覆叛變到歸順的過程。建立了南越國,稱南越王。據說活了104歲。輝煌履歷從秦始皇時期一直到漢武帝初期。
這就已經把秦國50%的兵力划走了。而且。。。
在秦軍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北面的匈奴人借中原亂局不斷南下襲擾,秦朝統一後,將北方同匈奴接壤的燕趙長城同自己修築的長城連接到了一起,構築起了第一代萬里長城(現在熟知的萬里長城是明朝的產物),在修築長城之前,始皇帝派遣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上。而蒙恬在修築長城的時候將其改造成攻守兼備的防禦設施。長城修好後,蒙恬率大軍進攻,很快擊敗了匈奴。秦始皇死後,在皇室爭奪戰中,蒙恬不幸捲入其中被迫自殺。在秦末農民起義中,這30萬軍隊也曾在燕趙之地參與平叛,但失去了主帥很長時間的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很快就在起義軍和燕趙軍的打擊中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這就已經把80萬軍隊給交代了,剩下20萬軍隊不用說了吧,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潰,被活埋的很多!
上面提到了,在秦始皇死後曾經有一次皇室爭奪戰,在爭奪戰里,本該繼位的長子扶蘇、相國李斯、大將蒙恬等等都先後死去。中車府令趙高扶植的始皇帝幼子胡亥繼位為秦二世,二世皇帝的殘暴比起他的爹來說不僅沒有束縛,而且更多的是出於滿足自我。將秦國從上自下各個鬧得戰戰兢兢。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六國貴族殘餘紛紛借著秦國內部不穩紛紛起兵復國。也就不奇怪了。而秦國在烏煙瘴氣之後,能征慣戰之將領變得鳳毛菱角,除了章邯、董翳和司馬欣這後來的三秦王之外,沒有幾個能征善戰的大將了(也許是我不知道,歡迎善意舉例),在面對群雄的時候,就力不從心了。
推薦閱讀:
※曾國藩: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暗箭傷人
※歷史科普(14):中國內地有沒有可能恢復繁體字為規範漢字?│脫苦海
※(1)歷史揭秘:韓信為什麼不與劉邦和項羽三分天下?
※為什麼《大秦帝國之裂變》有那麼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