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互動關係

與孩子的互動關係

心理學已經證實,主要照顧者對嬰兒的互動及溝通就能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以下的回應方式,你是否經歷過,或在無意間也這樣回應了孩子呢?

語言是奇妙的東西,父母的回應反映了教育方式的選擇,更反映了親子關係的質量。

1. 彼此互動型

這是最理想的互動模式,嬰兒自主地微笑,激蕩起父母親的喜悅,父母親也發自內心地對嬰兒微笑;當孩子鬧脾氣父母也能感受到給與難過的感受,父母親以嬰兒的感受為中心,與孩子彼此共振式的互動,給予積極的回應與關注而不溺愛。

這樣幸運的孩子比較容易和周圍的人產生共鳴,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安全感十足。

2. 討好型互動

最早,當嬰兒先對父母親報以微笑時,他們沒有回應。當父母親逗弄嬰兒,嬰兒笑了,他們覺得開心,也笑了。在這種關係中,嬰兒好像是大人的玩具,怎麼逗怎麼反應,得跟大人喜歡的方式一樣。孩子要按照父母的預期來回應,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礎—自己的感受長期被忽視,從而主動壓抑自我,學會一套取悅父母的方法,與照顧者建立一種「沒有自我」的關係。

這樣的照顧者需要孩子成為附屬品,通常會打壓孩子的自主性,把他正常的獨立發展趨勢當成病態行為,比如抱怨孩子「不像以前那麼貼心了」,「有心裡話也不告訴我」。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可能有良好的社會功能,雖然可以適應社會,卻無法融入社會。他們渴求安全感以及被人肯定,逐漸的在職場或家庭都感覺不快樂。

3.無反應互動型

當孩子抓到一隻昆蟲,興奮地拿給媽媽看。如果媽媽說「好可愛啊」或者「小心它咬人」,這些都是對孩子所關注內容的反應,不管是正向反應還是負向反應,至少和孩子關注的是同一個內容。

但如果媽媽說「你的手好臟,快去洗手」,那麼她的反應與孩子所關注的內容就完全不相關了,這種反應被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稱為「無關反應」。

若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無關反應,甚至是漠然的無反應,就會產生巨大的虛無感,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就是「存在性焦慮」。

這樣的孩子,自我無法聚形,總是需要別人不斷給鼓勵及肯定,終生追求別人的眼光而活。

4.情感逆轉型

情感逆轉型的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與正常人的情感反應相反。這樣的母親在教育時,似乎專門和孩子的真實感受過不去,總忍不住要逆轉孩子的情感。

比如:

孩子說:媽媽,我在樓下看到一隻小貓,真可愛!

媽媽:別碰牠!小心有傳染病。

孩子說:我想要自己吃飯!

爺爺說:很多小孩自己吃飯都弄髒,這樣很討厭,我來喂你。

孩子說:明天要去郊遊,好開心。

爸爸說:現在很多抓小孩的壞人很可怕,出去玩你自己注意。

曾經有家長跟我說父母對自己挺好的,很少打罵,物質上也盡量滿足,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感覺很痛苦,做任何事都猶猶豫豫、畏畏縮縮的。我請他描述和父母生活的瑣碎細節,就出現了以上類型的對話。

若你已經為人父母或者準備做父母,那麼有一個光榮的任務在等著你:就是和孩子建立正確的互動關係!

培養「與眾不同」的孩子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關注!

weixin.qq.com/r/1UzH3wv (二維碼自動識別)

【預約試聽】

孩子姓名+孩子年齡+聯繫方式

愛貝克(青島)情商發展中心

地址:青島市南區香港中路6號世界貿易中心B座1908室

聯繫方式:0532-82666577

我們的網址:abacqd.com

團體情商課程 | 家長成長課堂 |一對一 心理諮詢

| 寒暑假兒童、青少年成長訓練營 |


推薦閱讀:

女性是不是對二胎有天生的敵意?
二胎時代,大寶與二寶「相剋」?
作為一個家境普通的二十多歲的獨生女,我不想父母生二胎對嗎?
生二胎,老大老二相差幾歲才最好?
一位二胎媽媽對大寶的愧疚……【漫畫】

TAG:孩子 | 生孩子 | 二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