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就沒法在職場混了嗎?
來自專欄職場故事1 人贊了文章
今天逛知乎時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前不久在一家小的公司實習。那天正上著班,領導突然過來對我說,你來做咱們部門今年的活動負責人吧。
我想領導你沒搞錯吧,是不是找錯人了。從小到大都是各種集體活動的"後進生",別說組織活動,連參加都沒有積極過,基本上都是能躲就躲。
當然,我就想想,沒敢說出來。領導走後。坐我旁邊的同事小F說,你說領導這是怎麼了,怎麼讓我這麼內向的人負責組織活動。小F瞪大了他的雙眼,透過700度的近視鏡我都感受到了他的驚異。
「內向的人就沒法在職場混了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還是挺有感觸的。
我小時候內向,別人的童年都是充滿歡樂,無憂無慮的。而我作為一個內向的孩子,我的童年,常常被當成「另類」。幼小的心靈感受到最多的是一種不被接受的孤獨感。
記得小時候爸媽帶我走親戚,親戚家的孩子見我爸媽一口一個叔叔阿姨,叫得那叫一個甜,我爸媽一個勁地誇親戚家孩子懂事,而當爸媽讓我叫人的時候,我卻怯怯地躲在媽媽的身後不願意說一句話。這讓爸媽覺得特別沒面子。
後來到了上學的年紀,爸媽想可能上學以後接觸的孩子多了就好了,就把我送到了學校。結果不但沒有像他們期待的那樣,我反而更加「變本加厲」了。
陌生的環境讓我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我開始拒絕和其他同學說話,也不敢離開座位。別的同學在課後嬉笑打鬧,我永遠是趴在座位上一言不發的那一個;
老師組織同學們做遊戲,我也是缺席的那個;
每當老師提問我問題時,總會因為緊張變得語無倫次……
同學們都覺得我很奇怪,慢慢地就把我孤立了,甚至常常被班裡的男孩子們欺負。
記憶最深,也最害怕的,是老師要叫我的家長去學校問話。每次去完學校,爸爸總會悶頭喝了很多酒,然後把我叫到面前說,然長嘆一口氣對我說:你要是再這樣不說話,不合群,就別去上學了!
可能爸爸只是為了嚇唬嚇唬我,但是當時的我每次都會驚慌失措地信以為真,在小小的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年幼的心裡彷彿壓了一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
漫長的學生時代,我幾乎都處於這種痛苦的自我否定當中,甚至演變成了一種藏在內心深處的自卑。
帶著這種自卑,我選擇了出國留學。終於慢慢地學會了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努力博得別人的認可轉移到了對自我的提升。在國外我認識了很多很優秀的人,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思想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們讓我明白了,人活著並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而是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做,去體驗。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知不覺地積累和博得了對自己的認可。
曾經面試過國外的很多企業,他們都會提一個經典的問題: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無數教人如何準備面試的機構或者教材都會告訴你一定要回答一個明貶暗褒,在僱主眼裡大大加分的「缺點」,比如完美主義,過於執著……對我而言,這種回答已經明顯到了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的程度,以至於遇到這種提問,我都會在深吸一口氣後,大方的說出兩個字:內向。
不少職場人都會有個困惑,彷彿只有那些性格外露,能說會道的人才有升職機會,獲得成功,而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人註定成績平庸,不受待見,更無法升遷。
其實未必。
曾經有一份美國心理調查結果表明:40%的美國公司高管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這也印證了被大家所熟知的一些名人和商業大佬的確都性格內向,比如達爾文,愛因斯坦,林肯總統,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以及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
天生性格如何,並不能完全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日後是否會獲得成功。
回國參加工作之後,在公司里我依然默默無聞,就像一個領導同事們眼中的透明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在默默地熟悉和學習公司的運營模式,工作流程。
慢慢得,我懂得越來越多,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駕輕就熟。
有一種竹子叫毛竹,它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45天的時間,就能長高到二十多米。
然而前5年,毛竹絲毫不長。
到了第6年雨季到來的時候,它可以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竄15天左右,最後大約可以長到90英尺高,並成為竹林中的身高冠軍。
內向的人有時候就像毛竹,一開始的時候彷彿毫無特色可言,也看不出任何進步和成長。可謂毫不起眼,默默無聞。
但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在默默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他們以一種不易被人們發覺的方式在生長—向地下生根。
等他們把根扎足了,當他們站立得足夠穩健,只要一遇到機會,他們就可以以別人所不能企及的速度迅速地成長起來。
當內向的人變得強大,別人就再也看不到他們的內向了,而是轉為欽佩於他們的優秀。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還是內向的,但是他們已經接受並且愛上了這樣的自己。
推薦閱讀:
※性格內向的人適合做HR嗎?
※日本淪為怨婦?安倍內閣半年內向3個鄰國抗議20多次
※閉嘴,不要扼殺,誰說內向者沒出息!
※提醒!孩子內向容易吃這些虧!
※內向人格就沒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