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的背後,是認知的差異

貧富差距的背後,是認知的差異

2 人贊了文章

哈嘍,大家好,我是貓妹,一個混跡在陸家嘴金融圈的小仙女。

在金融圈待的越久,接觸的高凈值人群越多,越來越感受到不同層級人思維上的區別真的是天壤之別。很多時候區分人與人的不是財富,而是認知,財富的差異只是一種結果。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認知的話題。

《教父》馬里奧·普佐講過一句話,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獵豹移動CEO傅勝也曾說過,人和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技能的差別可以量化,技能再多累加,最多也只是熟練工。而認知的差別是本質的,也不可被量化。人和人比拼的,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對行業的洞察。執行很重要,但執行的本質是為了實踐認知

那什麼叫做「認知」呢?認知是基於一個綜合情況而做出的精準判斷。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選擇,而人生歸根究底就是選擇構成的,這些大大小小的選擇決定了你只是一個普通人還是進化成了牛人。

所謂認知升級,就是在複雜情況下,做出了超乎常人的不一樣的判斷。所以,決定人和人差距的就在於認知。

01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印象很深的文章,大意是一個美國女記者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那些社會最底層的窮人,不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這個問題事實上我也曾經想過,因為美國其實還是有很多「中產機會」的。

比如你可以去報考美國公務員,只要分數達標了就能做做一些穩定的工作:警察,公交車司機,政府員工等等。比如醫院裡面操作CT設備的人,其實只要能考到上崗證就幾乎保證有工作,一年也有7-8萬美元的年薪。

那麼為什麼這些社會最底層的人,不通過自身一點點的努力,去改變生活狀態呢?

當這個女記者深入到這些底層工作者的生活中,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們只能考慮明天,無法去思考未來。

  • 因為沒錢,不得不住在偏遠地方;
  •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
  •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她用於提升自己和發現更好工作機會的時間越來越少;
  • 為了應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說服自己承擔更多小時工作或者兼職;
  • 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做各種勞苦的工作,她漸漸成為一個工作機器,無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緒爆發離開;

然後換一個地方,進入下一個循環。

這不僅是美國底層民眾的故事,也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

工作本來就很累了,勞累之餘只想洗個澡,追個劇,玩會遊戲,然後睡覺,哪有時間看書、健身……

而這個社會的頂級富人,他們往往是按照年來計算報酬的。有些人通過投資或者創業,在十年中積累了大部分的財富。他們看的不是明天,而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

你觀察過嗎?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可能有1萬倍,但是努力程度的差距,一定沒有1萬倍,因為每個人1天都只有24小時。

那財富差距1萬倍的原因是什麼?就是認知差別。目光長遠才能更好發展。

02

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里寫道:那些終將走向財富自由的人,他們大腦里運行的操作系統是不一樣的。年輕的時候,不要急於賺快錢,學會讓自己變得值錢才是最重要的。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里,有個故事:一個村莊沒有水,村長就委託兩個年輕人,給這個村莊供水,村民向他們支付費用。第一個年輕人艾德,馬上買了兩隻大桶,每日奔波於10里以外的湖泊和村莊之間。艾德立即就賺到了錢。

另一個人叫比爾,自從簽訂合同後,他就消失了。半年後,比爾帶著一個施工隊和一筆投資回到了村莊。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他做了商業計劃,找到了投資,註冊了公司,並僱用了項目施工管理的專業人員。之後,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比爾修建了一套從湖泊通往村莊的供水管道系統。

清水從水龍頭中湧出的那個瞬間,艾德的生意被摧毀了。

職場中也是一樣,有人追求賺錢,有人追求值錢。

追求賺錢的人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跳槽也只是為了更好的薪酬;而追求值錢的人懂得走一步看十步,為自己的未來布局,他們會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及資源,然後享受all in(全力以赴)所帶來的成就感。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老師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不要把自己變成「儲錢罐」,因為沒有人能夠靠儲錢變富;但一定要把自己變成「印鈔機」,需要錢的時候可以隨時靠能力去取。

03

在投資中,我開始發現這種認知的差異也深深影響著我們。對於投資理解最粗淺的散戶,他們是按照天來看收益的。他們希望每天通過交易,或者T+0,賺到今天的生活費。而稍微對於投資有些了解的人就能明白,作為一個群體不可能每一次做到高拋低吸。普通人的交易頻率越高,勝率就越接近平均值。如果把手續費和摩擦成本去掉,其實頻繁的交易對收益率是負貢獻。許多人把每天做一次交易看做一種「上班打卡」。我動過一次了,似乎就表示今天工作過了。如果賺到那一點點的差價,內心也會有一種「幸福感」。好像今天吃飯可以多加一個蛋。當然,絕大多數的時間,交易是虧錢的,那隻好明天再來。

對投資有更深層次認知的交易者則完全不同,他們的投資是按照年,甚至許多年來計算的。巴菲特做了半個多世紀的投資,很多股票他持有了超過20年。當他買入一隻股票時,其實不知道也不在乎這隻股票第二天的漲跌會如何,甚至不在乎一年的漲跌。巴菲特認為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周期內,這些優秀的公司會跑贏指數。國內也有許多價值投資者,他們往往持有股票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周期內,以五年甚至十年作為其投資目標的維度。當然,這裡也並不是說在A股持有一個股票10年不動。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行業和社會變化比較大,在中國有一定的換手是正常的。理論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股票持有的平均周期應該比經濟平穩的發達國家要短。高明德投資人把時間精力用在股票的基本面研究上,並沒有把精力放在看盤和每天的交易。他們可以持有一個股票很多年,沒有做過一筆交易,但這並不是「偷懶」的行為。

越是貧窮,看的時間維度越短,越是富有,看的時間維度越長。窮人是看到每天有收入,而大部分最底層的工作都是「日薪族」。富人看的是按年收入,收入中最大頭來自年底的獎金或者投資收益。在投資中,窮人容易產生一個虛擬的年化收益率思維。有時候一天做T+0也賺了10%,認為自己每天都能如此,那麼年化出來的收益率會非常恐怖。富人希望做到十年十倍,因為他們知道十年十倍就意味著年化收益率25%,在投資中已經非常困難。最重要的是,方向能持續往上,投資不是看重哪一年的收益率,而是不要虧錢,積累小勝為大勝。

所以在投資中,減少短期思維,用長期思維做投資。減少換手率,增加個股的持有周期。買入股票以年為時間點,而非希望明天就賺錢。認知決定結局,思維方式決定了收益率。無論生活還是投資,我們都要升級自己的認知,用富人思維看問題。

通往財富自由的第一步,提升認知,學會用長線思維看待問題並作出決策。正如《教父》馬里奧·普佐講過一句話: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慢慢來,比較快。共勉~


推薦閱讀:

財商:想在30歲成為百萬美元富翁?這九件事你得馬上去做
財商掃盲班
財富知識早了解 帶孩子練好財商教育三步曲
提高孩子財商的四大對策
美國家庭培養孩子財商帶給我們的啟示

TAG:貧富分化 | 財商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