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10個「壞習慣」 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07-13
孩子這10個「壞習慣」 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發育
父母正確做法: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可愛的小圍兜,一張獨立的兒童餐椅,一份可愛的兒童餐具,讓他自己隨意吃!「壞習慣」四:到處亂爬當寶寶學會爬之後,家裡的角落就總有他的身影。雖然家裡天天在打掃,但總有打掃不幹凈的地方啊!很多媽媽不喜歡寶寶到處亂爬,弄髒了衣服,一不留神還會讓寶寶把臟手伸進嘴裡。話雖如此,但爬行是寶寶成長過程的必經階段,爬行還能加強寶寶的手腳、腰部的發育,對於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有幫助。正確做法:父母可以給寶寶劃分一個專門的爬行區域,鋪上爬行墊,既安全又能讓家長省心。
父母正確做法:天氣比較熱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光腳走路。當然前提是家裡地板要打掃乾淨,戳腳、硌腳的尖銳物品也要清理掉,必要時可以給孩子穿上薄薄的防滑襪。「壞習慣」八:愛玩水隨著孩子長大,你會發現他無水不歡,喜歡背著你偷偷打開水龍頭,洗澡時不停地用雙手撲通戲水,喝水時搖晃著水杯……絕大多數媽媽覺得,應該制止孩子玩水,不然孩子因此感冒著涼了怎麼辦?其實,孩子在玩水的過程中,還能感知不同的溫度、不同物質的形態。聽覺、觸覺、視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父母正確做法:
嘟嘟君提示:很多所謂的「壞習慣」對孩子來說都未必是件壞事,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甚至有些習慣還有利於寶寶的成長發育。父母不妨巧妙地加以引導,讓寶寶自由地發揮小宇宙吧!(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關注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ID:tutududu_),我們每天推出實用、有趣的兒童故事和專業、前沿的育兒資訊。每晚八點與你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變得越來越好動,甚至還有一些「壞習慣」,比如,吮手指、亂扔東西、用手抓飯等等,很多父母都在困惑,寶寶的這些「壞習慣」要怎麼才能改正呢?
其實,父母眼中的這些壞習慣,只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要有效地加以引導,反而會成為提升寶寶能力的契機哦!「壞習慣」一:亂扔東西朋友的寶寶才一歲,剛學會走路,扔東西的技能就迅速提升了!一眨眼的功夫,東西就扔得到處都是,還得屁顛屁顛地追著他搶東西!氣得想罵人有沒有!
寶寶亂扔東西,其實是因為對他來說這是個新鮮活。東西被拋出去的運動軌跡、掉在地上的聲音、形狀的改變,對他來說都是一件新鮮和值得思考的事情。他會反覆試驗,來思考到底為什麼會這樣。而家長追著他跑,寶寶反而會覺得這件事情更有意思,一邊探索還能一邊跟家長玩遊戲。父母正確做法:父母只需要把危險的東西收起來,不必太限制他扔東西。有時間的話,甚至還可以陪他一起「扔」,準備一個小箱子、小皮球、娃娃等安全的玩具,跟寶寶比賽投擲玩具,看誰投得更准。這樣一來,不僅能鍛煉到寶寶的手腳協調能力,還能滿足他扔東西的需求,壞習慣自然就能慢慢改掉了。「壞習慣」二:愛吮手指寶寶經常用手抓東西,卻偏偏愛吮手指,萬一吃進去細菌怎麼辦?這是很多媽媽擔心的問題,尤其是長牙期的寶寶。長牙期的寶寶之所以愛吮手指,是因為乳牙萌出的時候會有痒痒的感覺,寶寶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塞東西到嘴巴裡面。而這時手部發育成熟,從而演變成咬、舔、吮等方式來認識事物。
但畢竟手指的細菌很多,一不小心就病從口入,嚴重的還會引起腹瀉、發燒等。父母正確做法:父母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牙膠,不僅可以預防細菌帶來的危害,還能保護牙床,保護乳牙的萌出。「壞習慣」三:用手抓飯好不容易到了寶寶能自己吃飯的年紀,明明有勺子卻不好好用,小手一抓就送進嘴巴,看得家長呀,真是心裡一緊,多臟呀!寶寶用手抓飯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看到寶寶喜歡自己吃飯,應該高興才對,說明寶寶有自主吃飯的興趣。鼓勵他自己做事情,能鍛煉他的協調能力,還能增強他的成就感,一舉兩得呢。「壞習慣」五:亂塗亂畫
不得不說,寶寶亂塗亂畫也是讓家長十分頭疼的事情!給他一支筆,他就能畫出一個世界……桌上、牆上,甚至連地上都不能倖免。其實,這反而說明寶寶動手能力強,想像力豐富。家長眼中的亂塗亂畫,其實在寶寶的眼中是一條馬路、一輛車、一座房子,只是我們還尚未能欣賞罷了。父母正確做法:不要阻止孩子,可以在家裡的牆上貼上一張大白紙,給寶寶準備安全的兒童顏料,讓他盡情發揮創意吧!「壞習慣」六:喜歡撕紙不少孩子喜歡撕紙,這種「一用力就能把東西弄碎」的遊戲實在太好玩了!然而滿屋子都是碎紙屑需要打掃,苦的是家長!為什麼這個「壞習慣」也不能管呢?撕紙能鍛煉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孩子還會驚訝地發現,只要他的兩隻手往不同的方向用力,紙張就能被撕開,實在太神奇了。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他的手在運動時,大腦同時也在思考。如果媽媽總是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阻止了孩子的思考。
父母正確做法: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可以撕的紙,如幾張乾淨的手帕紙、粗糙度不一樣的紙張,滿足孩子撕紙的慾望。也可以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撕出不同形狀。「壞習慣」七:喜歡光腳很多孩子總是不願意好好穿鞋穿襪,就喜歡光著腳丫子,顛來顛去。而一些還不能自己脫襪子的小寶寶,即便只能躺在床上,也要努力把襪子蹬掉了才罷休,這是為什麼呢?研究表明,孩子光腳走路,可以促進刺激足底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還能讓孩子很好地感知地面的狀況,根據地面狀態調整步伐,走路姿勢也更端正。0-10歲的孩子足弓還沒有形成,走路時最好光腳,穿鞋只是為了孩子保暖和避免腳受害。如果擔心孩子著涼或是他把房子弄濕,那就主動給孩子安排玩水遊戲,如出門打水槍、澡盆遊戲等,讓孩子在你的可控制範圍內玩水,降低他的破壞力!
記住玩完水後及時給孩子擦乾身子和頭髮,換上乾淨的衣服就OK了。「壞習慣」九:不愛分享或許你還會煩惱這個問題,孩子越來越喜歡說「我的」,東西不讓人碰,玩具也拒絕分享,像個小哨兵似的保衛著屬於自己的東西,甚至會為了保護自己的玩具,出手打人、搶奪……孩子怎麼會這麼自私呢?其實,當孩子漸漸長大,感到「自己」的存在,就會通過佔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強迫孩子分享,只會破壞孩子正在形成的「物權意識」,以後他可能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或者常常會通過「搶奪」的方式去拿別人的東西。父母正確做法: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強迫他們分享,多滿足他的願望,能幫助他建構自我。孩子再長大一些後,便可以多和孩子灌輸分享的意義,讓孩子明白分享不等於失去,分享出去的玩具都是還能要回來的。
「壞習慣」十:戀物傾向有些媽媽還會發現自家寶寶有「戀物傾向」,這個物體可能是一個毛絨玩具、小被子、小毛巾,甚至一件衣服。特別是孩子睡覺前,這些小東西就顯得特別重要,沒有就會哭得渾天暗地,怎麼哄都不管用!寶寶對物品依戀的傾向,並非「戀物癖」,而是安全感的補充。刻意讓孩子和自己的安撫物分離,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多的焦慮和不安,比如晚上會睡得不好,甚至會變得特別愛哭、愛發脾氣等。父母正確做法:尊重孩子對安撫物的依賴,同時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安撫物的存在,歸根究底代表的是父母的關愛及安全感。此外,父母平時可以多留心,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然後用它們來替代依安撫物,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就不會對一件物品過於依戀了。http://weixin.qq.com/r/wTjB2QLEQF8-rUa6923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針對中國的教育的缺陷,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能做什麼補救?
※能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現在的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
※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富而不驕、詩書傳家、文化通婚 | 金融高管會
※小孩子4,5歲,自尊心特彆強,過於好勝,怎麼辦?
※培養「刺蝟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