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不易到楊超越:平民選秀的終結(2)

從毛不易到楊超越:平民選秀的終結(2)

來自專欄粽眼觀天24 人贊了文章

毛不易的初次熒屏亮相可以說是有點「喪」,開場錄了三次,喝酒壯膽被導師「識破」,彈唱剛開始琴弦就崩了。簡直讓人聽到了烏鴉的叫聲。

關鍵是這個人居然在鏡頭裡說自己很「慫」,這簡直是石破天驚。不妨看看《明日之子》第二季第一期,李宇春擔任星推官的獨白,強調了好幾次要「不慫的」。可以說自有偶像這回事起,「慫」與「偶像」就是絕對的反義詞。毛不易居然敢把這個字往自己身上招呼,真是有種不畏死的感覺。

整體來說,第一季的《明日之子》是有點「圈層」的,在《中國有嘻哈》的壓制之下,《明日之子》並未成為想像中的「爆款」。從頭至尾這個節目「出圈」只有兩次,一次是毛不易的《消愁》上線時,第二次就是毛不易得冠軍。總體上熟悉毛不易的肯定要比熟悉《明日之子》的多得多。比如你現在上街打聽,肯定很多人知道毛不易,但未必知道馬伯騫。

所以毛不易不僅在《明日之子》,在整個選秀圈子裡都是一個極特別的存在。他的星推官薛之謙也說:「我沒見過你這樣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毛不易能紅?而對我來說,更有趣的問題是,為什麼他會在這個時間紅。

還是回到《消愁》。去年這首歌刷爆朋友圈的時候,有很多人寫下了自己的感受。由於今年《歌手》上李曉東老師翻唱了這首歌,我也在評論文章里寫到了對於這兩版《消愁》的看法,照錄如下:

毛不易說,《消愁》這首歌是他在《明日之子》新手戰結束後,和其它選手一起在某地聚餐飲酒,同時也是給初選淘汰的選手送別時,忽有所感寫的。

這首歌唱的是一個人的孤獨感。有的時候孤獨並非沒有人陪伴,而是在鬧市街頭卻無處可去,燈紅酒綠之下酒酣耳熱卻無人傾訴衷腸。這是一種奇特的心理狀態,不幸的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孤獨感往往可以伴隨一生;幸運的是,它往往也是靈感的源泉。

而毛不易的這首《消愁》,我認為至少是部分抓住了這一點的,原因就在開頭兩句「當你走進這歡樂場,背上所有的夢與想」。至於後面的歌詞,我認為所有寫實的地方都寫的不錯,而寫意的部分都一般(當然比起這些年流行的一些初學者的所謂「創作」要好多了)。

這種孤獨感細究起來來源於兩點,一是對於外部世界的未知而產生的好奇與緊張,二是死亡恐懼。有趣的是,這兩者隨著生命歷程的展開呈現此消彼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對未知的緊張和好奇會逐漸減弱,而死亡恐懼則一步步增強。所謂四十而不惑,不是說到了四十人就什麼都明白了,而是知道這世上有些東西與你無關。

而李曉東唱的,我認為與這種孤獨感有部分關係,但他唱的主要是曾經輝煌然後墜落的人生歷程中的巨大反差。因此他用美聲與自己的嘶吼來營造這種反差感,這種蒼涼絕望是一個人不願意被時間埋葬被人遺忘而奮力一搏的感嘆與掙扎,在境界上,我覺得與毛不易的《消愁》有差距(毛不易也沒達到,但是立意上是高的),但仍然是一個不錯的表演,因為至少這種情感體驗和巨大反差是真實的。

毛不易是有才華的,這毋庸置疑。但這個才華是否足以支撐他奪冠包括到今天的地位?在明日之子的最終決選上,作為星推官,楊冪和薛之謙都將票投給了毛不易,而華晨宇支持了馬伯騫。他的理由是:馬伯騫更可以「走向世界」。實際上華晨宇的標準是一貫的,在《明日之子》第二季他選擇黃翔麒的理由也是一樣的:「超現代正流行,並且能夠引領的。」

而在總決選之夜,肖驍作為毛不易的支持者說了一段很長的話,我全文引用如下:

在我很早很早以前,我覺得很久以前的歌,我聽到的大部分都是王侯將相的英雄事迹,到後來我聽到的大部分都是痴男怨女的齊秦故事,但是我要感謝毛不易,因為毛不易讓我的音樂審美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因為他的音樂告訴我,往往最打動我們現代人的是我們內心最樸實的情感波動。今天總決賽我覺得選手能力沒有高低,大家都很強,我喜歡毛不易的是他的格局,我在他的《借》裡面聽到了天地,我在他的《消愁》裡面聽到了眾生,我在他的《像我這樣的人》裡面聽到了自己。借天地,敬眾生,見自己,不外如是。今天毛不易距離最強廠牌只有一步之遙,但如果我不認識他,他站在那裡,我沒有辦法想像他是一個偶像,我沒有辦法想像他是一個明星,因為他跟我印象里偶像的樣子相差甚遠;但今天如果他奪冠了,我覺得是《明日之子》給所有像毛不易這樣平凡卻不甘於平庸的人傳遞一個信息,這個信息就是你為什麼不可以。所以,毛不易站在《明日之子》的舞台他實現的不是他一個人的音樂夢想,他實現的是所有平凡人的英雄夢想。最後,我想在節目的最後跟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明日之子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在毛不易身上找到的答案是,明天的我要做的不是一個優秀的別人,而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肖驍這段話透露出的是什麼呢?實際是我在之前的樂評文章中一再闡述過的一個邏輯,即從一百八十年前開眼看世界以來,到五四,到解放,到改開四十年,貫穿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主義,發展主義,技術主義。這一邏輯始終在檢驗自己夠不夠好,夠不夠強,夠不夠現代,從而提供一種階梯式的一往無前的路徑和指向。

而這個指向,從十年前開始有了變化,具體說就是從「趕英超美」、「抗日滅韓」的復刻邏輯,走向「走中國人自己的路」的新的道路模式。但追趕的慣性在一段時間內仍然長期存在。比如從選秀髮端的那幾年,就不斷有人強調要跟上西方當時正方興未艾的R&B風潮,從張靚穎能演唱歐美大歌給國內聽眾帶來的激動和啟示,到李宇春尚雯婕引領的新審美風尚,到中國好聲音紅火時大家爭論的「梁博要不要去PK世界好聲音」,到歌手中大家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的焦慮。可以說,發展,進步,比較,這些指導思想一直支配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而毛不易的出現,意味著這種進步邏輯到達了拐點。毛不易身上最重要的特質是「反偶像」,具體地說除了才華之外,他所表現的任何外在特質(這裡不討論人格和深層的心理結構)都不符合任何傳統的偶像定義和構造。

這背後的深層邏輯,實際上跟我們所處的時代和世界格局有深刻的聯繫。肖驍已經道破,毛不易提供的成長路徑是「更好的自己」。翻譯一下,也就是以明日之子為代表的選秀宗旨,已經默認社會階層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以數字指標的增長為尺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已到了瓶頸,受眾們能追求和包容的從「個性的自我」、「進步的奮鬥者」演變成了「自我接納和優化」。毛不易的走紅,實際上已經解構了傳統的選秀和音樂市場格局。

毛不易成長於黑龍江齊齊哈爾,據統計自有選秀節目以來,東北和川渝的選手佔據了很大的一塊份額。在去年年初參加《明日之子》之前,毛不易曾發過一條很長的微博,後來被人們認為是「未卜先知」的預言。

在《明日之子》之前,毛不易就在唱吧中小有名氣。他是《明日之子》團隊在網路上若干個希望自己是巨星的人當中千挑萬選出來的人之一。對於看了這麼多年綜藝的我們,這種主題先行也司空見慣。但作為選秀鼻祖的龍丹妮團隊,能在2017年大綜藝時代仍在高點時「及時轉向」去打造這樣一個「反偶像」的偶像,不得不說確實有一代湖南電視人的膽魄和見識。

而我們需要細思量的是,這個冠軍的意義以及之後的影響。

(待續)


推薦閱讀:

TAG:選秀 | 毛不易 | 明日之子第一季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