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超現實主義:無意識的誘惑力

超現實主義:無意識的誘惑力

在講述超現實主義之前,必須先把「理性」這個在受教育者眼帶有崇高意味的辭彙先解釋一下。

語言有其結構和邏輯,這種邏輯超出思維範疇,涉及到具體的決定和考慮時,我們就稱之為「理性」。所以當我們說一個人做事說話不符合邏輯的時候,就是說這個人不「理性」。在歷史教科書的影響下,我們時常把理性等同於科學(工具理性),所以許多年輕人聽說一個人不理性,就認為其沒受過科學教育。但是嚴格地說,一個現代人可以完全具備工具理性(科學修養),但又渴望非理性的表達。

理性在創作活動之中意味著規範、一致性和成體系,傾向於把所有的活動都當成認識活動。西方古典藝術本質上就是理性的產物,現代藝術可以說就是一段反理性的發展史,而超現實主義就是一種直接訴諸於人們非理性部分的先鋒風格。

戰後的狂野舞蹈

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那些人們認為無法理解的現代藝術作品,大都誕生在一站和二戰之後。如今我們只能從各種文學作品了解那段歷史,無法想像「世界大戰」除了生命和國家之外還破壞了什麼東西。不過其中一個答案是這樣的:對理性的信任

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

歐洲人的信念和思想的關係就像是巴黎聖母院的飛扶壁和拱頂一般,取代了宗教理想的人道主義精神乃是靠著對理性的信任支撐的,人們當時相信科學理性將帶來一個更好的世界,一個人人自由,每個人都作為目的而不是工具的世界。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巨大的經濟損失首先使得國家體制本身面臨質疑,現代戰爭武器造成的生命喪失更讓人絕望。一如耶穌曾經發問:「上帝,你為什麼拋棄我?」歐洲人也在問:「理性,你為什麼拋棄我?」

伯格森與弗洛伊德

此時,哲學家伯格森的直覺意識與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也走進了歐洲學術和藝術界的視野。儘管無意識這個詞語本身已經成為現代人最常用的背鍋俠了,但還需要簡單解釋一下。精神分析學認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時,分配了注意力的事物會進入意識,也就是我們思維的對象;而那些環境因素,比如一個物體的陰影和背景,就進入了無意識的部分。而我們納入意識的部分終究是小部分,人不是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經過意識的,比如我們在失誤、做一些小動作甚至做夢的時候,發揮作用的常常就是無意識。

超現實主義小組成員

精神分析學家發明了一種叫做自由聯想法(清掃煙囪)的治療方法,相似的,作家安德烈·布勒東借鑒了弗洛伊德探索病人無意識的手段,相應地開發出「無意識寫作」這樣的創作方式,並通過小組成員使用相似的方法進行包括繪畫、雕塑和電影的創造。布勒東在吸納了達達主義和形而上主義之後,正式成立了超現實主義小組。

「做夢」與「白日夢」

弗洛伊德將夢境作為窺探人無意識的窗口,認為通過解析夢境能夠探索一個人被壓抑的願望和情感。比如他認為在夢裡出現的一些事物必須得到「翻譯」,才能被做夢的人理解。

瑪格利特《這不是一隻煙斗》

《這不是一隻煙斗》非常好地詮釋了超現實主義的內涵,無意識(夢境)里的煙斗絕對不意味著現實里的煙斗,它指代另一些無法具象表達的東西,此時看畫的人如果叫它「煙斗」,那還就沒有進入畫面中的無意識世界裡去。

雖然這批先鋒藝術家們都認為自己踐行者無意識的探索,但超現實主義陣營還是分成了兩排。第一派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達利

單單從作品的角度來看,這一派的藝術家們更擅長製造一種「違和感」,也就是把我們本來應該熟悉的東西通過誇張、分裂的方式使之變形或者不完整。這些被擊碎的材料被重新拼接成新的東西,但這個新的完整的形象或者事物對觀賞者來說變得不可理解,因為內容的所有指向來源於繪畫者的無意識。所幸達利本人曾經對他的一些作品解釋。

達利《偉大的自慰者》

這幅畫的場景非常開闊,基本繼承了超現實主義先驅基里科平坦、開闊具有舞台效果的標準空間。畫面主體的造型(一整塊黃色)取材自達利幼時非常熟悉的海灘上的岩石,但被改造成了作者的一張面向地面的臉。女性面孔靠近的男性生殖器毫無反應,則暗示了當時年輕的作者對於性關係的焦慮和恐慌。而岩石下方的蝗蟲則是作者幼年恐懼害怕的東西。這些元素如果不經過作者本人的解釋,通常是難以理解的。一無所知的觀眾面臨這樣的作品就跟作者在作畫時一樣,只能探索,無法認識。但當作者闡釋了之後,探索也消失了,這幅畫里的各個部分反而變成了知識,化成了關於作者本人的知識。

達利作品

達利的作品通常被認為易於模仿,乃是因為他這一派的創作方式就像是同一藝術形式內部的拼接和變形藝術,把許多隻對作者本人有意味的東西放置在作品中。

米羅作品

而另一派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更加徹底一點,如果說達利他們的作品風格是以古典形象表達為基礎的超現實主義,那麼另一派就是以抽象表達為基礎的超現實主義。他們先像畢加索一般抽象了具體的事物,然後再重新命名,更徹底,也更像小孩子的作品。

畢加索的「牛」

但隨著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越來越多,其慣常表現的元素也就被觀眾發掘出來。比如在達利作品中經常出現的蛋,龍蝦,細長的象腿等等,彷彿藝術家用自己的作品創作了一門新的語言,作品之間互相參照,觀眾就能讀懂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東西了。所以觀賞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的作品漸漸變成了一場查字典的翻譯活動了,比如在現實中,螞蚱就是螞蚱,可在達利的作品中,螞蚱就是恐懼的象徵,那麼我們觀眾看到螞蚱,就叫螞蚱恐懼不就好了?

瑪格利特作品

這樣的固定元素也發生在其他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作品中,比如瑪格利特的作品慣常使用海邊的空間背景、木質傢具、正裝男子、碎玻璃等等。相似的還有弗里達作品中的植物、動物和線條等等。

弗里達作品

但一場超現實主義的精神分析不過是把藝術家們的探索行為再拉回到依託理性的解釋活動之中,這和藝術家的初衷也互相背離了。試圖去理解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這幾乎就是現代人的第二本能了。

超現實主義將過去的藝術從具象和抽象的簡單分類中再進一步,他們不再從眾所周知的東西中取材,而是用無意識中的象徵再造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和觀看者之間發生的東西,需要超越「理解」這種行為本身,否則不過是用理性去同化更多的東西。


原創內容


推薦閱讀:

這個85後姑娘,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造龍師」
語文教學:《春江花月夜》「天人合一」的藝術特色
中國結,中國文化的符號
藝 | 去年成為最貴在世國寶藝術家,今年捐1個億,這個崔如琢到底什麼來頭?

TAG:藝術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