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能分別鍛煉力量,耐力,爆發力?

如何做能分別鍛煉力量,耐力,爆發力?

如何做能分別鍛煉力量,耐力,爆發力?」大部分人都會從「鍛煉力量要用較大的負重,較少的重複次數;鍛煉耐力要用較小的負重,較多的重複次數……」來回答,簡單來說就是負重、組數、次數和動作速度再加上組間休息時間。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回答只是基本的,因為它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不是所有的動作都適合用來訓練力量,爆發力,耐力!

換句話說,你不要指望用同一個訓練動作,只是在鍛煉時變換一下負重、組數、次數、動作速度和組間休息就能分別實現對力量、爆發力和耐力的有效訓練!

下面,我來簡單談一下如何判斷一個動作是否適合於訓練力量/爆發力/耐力

判斷標準一:肌肉起止點長度小,而負重在動作中沿垂直方向上升的距離大)的動作不適合於力量(需要大負重)和爆發力訓練(需要高速動作),只適合耐力訓練。

比如三角肌起於鎖骨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其長度大約在10厘米左右,而在鍛煉三角肌的側平舉動作中,負重的上升距離差不多等於手臂的長度(假定上舉到手臂平行地面),視個人手臂長度不同可達50~70厘米。所以你在健身房裡不會聽到有人說「我的側平舉1RM是多少公斤」,因為這麼做的人都受傷來不了健身房了

判斷標準二:肌肉起止點長度與負重在動作中沿垂直方向上升的距離比值大,但動態承擔負荷的關節較為細小的動作不適合於力量和爆發力訓練。

比如腕彎舉,負重上升距離很短,而前臂肌群的起止點距離相對較長,這種情況下肌肉本身可以舉起大負重而不致受傷,但手腕關節卻是由許多細小的短骨和韌帶組成,動態承擔大重量的能力很弱,所以也極少有人在腕彎舉中進行大重量低次數的力量訓練(職業扳手腕選手除外)。

判斷標準三:技術複雜,要求高度協調性和速度的動作不適合於耐力訓練(需要製造疲勞)

比如舉重的抓舉和挺舉,技術複雜,要求運動員在1秒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反覆完成「肌肉快速用力收縮——肌肉迅速放鬆——肌肉再次快速用力收縮——肌肉再次迅速放鬆」的轉換,而耐力訓練要求訓練達到相當程度的疲勞,以提高身體的抗疲勞能力。所以如果你用抓舉和挺舉來進行耐力訓練,就會因為疲勞導致身體協調性下降,技術走形,不僅破壞了正確的動作技術,還容易受傷。

判斷標準四:受到小肌肉群靜力收縮能力限制的動作不適合於耐力訓練

例如硬拉和前蹲,前者受到前臂肌肉握力的限制(有些握力差的人甚至連引體向上都會出現「時間長了握不住」的問題),後者受到菱形肌等的限制(時間久了肩臂撐不住杠鈴,導致杠鈴下滑),做高次數時目標肌肉群(硬拉的伸髖肌肉群,前蹲的伸膝肌肉群)尚未疲勞(也就是尚未得到有效訓練),小肌肉群就已疲勞,從而影響訓練效果。

判斷標準五:末端不能「釋放負重」的動作不適合於爆發力訓練

例如深蹲,即便你用中小重量,快速蹲起,但在接近完全站直時必須提前減速(從而減弱了訓練爆發力的效果),以免杠鈴失控飛出,從而影響了爆發力訓練的效果。而蹲跳(無需在動作末端減速,可以「釋放負重」)就無此顧慮,比深蹲更適合於爆發力的訓練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會不定期發表關於健身的知識

推薦閱讀:

「一次30克蛋白質」是攝入上限嗎?【下】
「飛魚」從多動症到世界冠軍的逆襲之路
健身新手指南
小腿該怎樣練出線條?
男性和女性,誰更容易減肥?

TAG:健身 | 鍛煉 | 增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