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下屬
來自專欄進擊的職業人54 人贊了文章
在《哈佛商業評論》期刊上看到一篇文章《管理者不能全靠自己成為卓越的教練》(Managers Cant Be Great Coaches All By Themselves),此文談到一個有趣的試驗,這個試驗來自大名鼎鼎的諮詢機構Gartner,主要目的是找出什麼樣的培訓是最有效的,試驗的結果很讓人吃驚,但是分析完之後又覺得理所當然。
第一個調查結果是培訓所花時間的影響。根據調查,HR希望管理者花36%d時間來培訓下屬,這很正常,HR負責招人,HR可以組織培訓活動,HR可以從公司外部請人來講課,但是HR畢竟不可能比經理更懂實際工作,所以培訓員工的主要工作是要靠經理;但是,調查也顯示,實際上管理者只花了9%的時間在這方面。36%和9%,只是受調查組織體現的數字,在另一個群體可能數字會不同,但是這個數量比例應該都差不多,HR希望經理多花時間培訓,但是經理投入的時間肯定不多,因為對於經理來說,肯定有更多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她去操心。
不管國內現狀如何,我們說句良心話,經理要不要花時間培訓屬下呢?當然應該,「教練」是經理必須扮演的角色之一。你要是只想著壓榨員工,不想著培養員工,那就是涸澤而漁,人家不會忠心,你也沒法組件更強大團隊。
那麼,是不是經理如果投入培訓的時間越多,員工就收益越大呢?
Gartner的調查結果顯示,還真不是這樣,經理花多少時間,和成果真的沒有什麼關係。
換句話說,有時間之外的因素決定培訓的質量。
是什麼因素呢?
Gartner把經理的培訓風格分為四類:
- 老師(Teacher)型,就和你讀書時的老師一樣,有求必應,有問必答,但也不可能只照顧你一個人;
- 全日(Always-on)型,持續給予下屬執導,把員工的成長當做自己的首要任務,這是他們的每日功課;
- 聯繫人(Connector)型,不怎麼給予直接執導,而是把員工和其他專家聯繫起來,讓他們自己交流搞定;
- 拉拉隊長(Cheerleader)型,給予員工正面精神支持,但是不給與任何實質知道,只在旁邊加油鼓勁。
這四種類型的經理在各行業均勻分布,沒有哪一種特別多或者特別少,但是有一種類型對員工績效的證明影響是其他任何一種的3倍。
你猜,是哪一種?
不是最勤奮的全日型,而是第3種,聯繫人型。
事實如此,如果我們要找個解釋,那就是全日型看似勤奮,但是提供的幫助未必是員工真正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經理自己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對某些領域的了解其實也不是很透徹,礙著你是領導,別人也不好意思駁你面子,結果你還拿自己那半瓶醋功夫來教人,結果當然不好。
對於聯繫人型,他們很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不是專家,但是他們知道誰是專家,讓下屬向真正的專家請教,結果當然會更好。
你看,即使你沒有太多時間,也不妨礙你給予下屬培訓,你並不要花很多時間,很多事情你只需要牽個線,剩下來的事情讓下屬們自己搞定。
成為(卓越的)管理者,思想上遲早要過這幾關:
- 必須承認自己不是各方面都比下屬強;
- 必須願意把工作指派給下屬去做;
- 必須明白下屬的成長是你的責任;
- 最後,必須明白下屬的成長也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不求上進的下屬,你也幫不上他。
推薦閱讀:
※職場人生必知的十句箴言
※職場真相:老實人為什麼總被欺負?背後的4個原因太真實、太殘酷
※請不要對身邊的職場媽媽,說這6句話
※真正成熟的職場人, 懂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你的衣服,暴露了你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