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唐詩》第十一講「無題」詩人李商隱--邱員太教育博客

一、「無端嫁得金龜婿」——李商隱的婚姻與政治李商隱有一首詩叫《為有》: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這首「閨怨」與一般的閨怨詩不同,另有寄託。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晚唐時期,政壇上「牛李黨爭」持續了近四十年,牛僧儒、李德裕二人在政治上各自拉幫結派,互相排斥,殘酷打擊。牛僧孺於穆宗時為相,李德裕為節度使。武宗即位,李為相,牛被貶。後牛派又得勢,李被貶死崖州。牛還朝後亦病死。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中。李商隱一生都很不幸,父親李嗣雖當過縣令,但不久罷官,長期為別人當幕僚。商隱是長子,三歲隨父親輾轉任所,十歲父亡,家境貧寒,孤兒寡母,無處投靠,跟著一位堂叔讀書。十六歲就寫得一手好文章,靠這點本事幫人抄抄寫寫,有時還出賣體力,幫人舂米。十八歲時做了太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幕僚,令狐楚很賞識他,讓他和兒子令狐綯一起學習。李商隱也很佩服令狐楚,「韓文、杜詩,彭陽(令狐楚於太和九年進封彭陽郡公)章檄(應用文),樊南窮凍人(商隱自謂)或知之。」也就是說,李商隱平生最佩服的是韓愈的政論散文、杜甫的詩和令狐楚的應用文。令狐楚、令狐綯父子都是當時「牛黨」的重要成員,李商隱二十五歲時,在令狐綯的大力舉薦下考中進士。但在次年(二十六歲時),他又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府中為幕僚,其才華又得到王茂元的賞識,王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商隱。但王茂元是「李黨」的重要成員,這樣一來,李商隱便大大得罪了「牛黨」,令狐綯認為他「忘家恩,放利偷合」、「詭薄無行」,於是「共排笮之」。令狐綯後來當了宰相,李商隱多次上書道歉,並希望令狐綯提拔,這又惹來「李黨」鄙視,結果雙方都得罪了,李商隱一生只能在政治鬥爭的夾縫中生存,雖然做過幾任小官,但主要是作幕僚(當了一輩子秘書),最後病死在鄭州。李商隱在《為有》詩中抒發自己不幸捲入政治鬥爭漩渦的痛苦。他實際上是說:得嬌妻固然可愛,但沒來由「娶」了個「金龜女」,卻讓自己一生陷入如此尷尬的處境。所以,《為有》一詩是解開李商隱人生之謎的一把鑰匙。二、「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詩的奧秘李商隱從孤兒到幕僚,一生不幸,一生受壓抑,一生痛苦。但他又是一個極有才華、極有學問的人,這就造就了他悲劇的一生,他的詩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評論家們說,李商隱的詩很美,但咱們讀不懂,需要有人來考據、注釋!以李商隱最著名的《錦瑟》為例: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首詩大概是李商隱後期寫的,其主題眾說紛紜,有說是悼念其妻王氏(王茂元之女)的;有說是追憶恩師、「牛黨」成員令狐楚的;有說是傷悼「李黨」頭目李德裕的(李貶死崖州);有說是追憶家婢錦瑟的(婢名「錦瑟」);有說是寫音樂的;有說是寫他自己的人生感悟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至今無定論。清代王士禎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詩人說:「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就像那裝飾華美的瑟,為何偏偏是五十根弦,而不是四十九根或者五十一根弦那樣,人的命運啊,沒來由就這樣地安排,轉眼都快往五十歲奔了。錦瑟為什麼有五十根弦?說不清、道不明,但此瑟彈奏起來,每一根弦、每一支柱都留有餘音。人的命運也是如此,雖然是非屈直說不清、道不明,它為何是這樣的結局,但過去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時、每一刻,都留下我的青春印記。詩人又說: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當年(戰國)的莊子曾夢見自己化為蝴蝶,醒來後他不知夢中的蝴蝶是真實的莊周(莊子名周)呢,還是生活的莊周才是夢中那隻蝴蝶?他為此十分迷茫。而當年(春秋)蜀之國君望帝,讓位於其相開明,自己退隱山中,後來蜀亡身死,靈魂化為鵑鳥,人稱杜鵑,二月悲鳴,口中流血,至為悲戚。人生不也是這樣嗎?有時失落了自我,常懷疑現實中的「我」究竟是不是那個理想中或概念中的「我」;而自己畢生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只落得像望帝那樣化為杜鵑,發出失望的悲鳴!詩人還說: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傳說南海之外有鮫人(人魚),常哭泣,其淚化為晶瑩的珍珠;藍田玉山,所產之玉在陽光照耀下散發著煙靄。人生也是這樣,有流淚的時候,當然也有溫暖的陽光日子。詩人最後總結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啊,人生有迷茫、有悲哀、有淚水、有笑容,酸甜苦辣的體味都已經成為過去,都銘刻在記憶當中。當時本已惘然,到今天又怎麼能理得清、辨得明?人生無不是在挫折與成功、痛苦與歡樂的矛盾中度過的。人生是理不出個頭緒的,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只要大致地感覺一下究竟是遺憾多還是寬慰多,也就可以了。至於細節,終會忘記,就讓它省略掉吧;至於結論,終由別人去做,就一任人家褒貶去吧……李商隱的「無題」詩內容較為複雜,有寄意深遠的政治詩(如《為有》,實際上是「無題」),有感慨身世的述懷詩(如《錦瑟》,實際上也是「無題」),但寫得最好的還是寫愛情的那些詩。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你住在道教仙山蓬萊,離我距離並不算遠,我會拜託青鳥(道教人物王母娘娘駕前信使)代表我常去探望你。從這裡可以看出,李商隱所戀之人乃一女冠(女道士)!李商隱就曾在23歲前後到玉陽山靈都觀學過「道」(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憶昔謝四騎,學仙玉陽東」),「學道」時間長了,難免會與蓬萊道姑發生戀情,而這種情感是不能公開示人的,於是以《無題》記之。例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二首》),皆此類。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晚唐之嘆李商隱的愛情詩雖然有極強的感染力,但總顯得很壓抑,很絕望。他喜歡用「死」、「悲」、「灰」、「淚」一類的詞。他在其他題材中也是這樣,寫夕陽,寫晚晴,寫殘灰,寫冷露。這些既體現了他個人的身世與性格,也體現了晚唐的時代特色,所以讀一讀這類詩歌,可以使我們認識文學與社會生活的關係。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蟬》)這是一首詠物詩,與虞世南《蟬》(清華人語)、駱賓王《在獄詠蟬》(患難人語)並稱唐詩詠蟬三絕。詩的首聯說,「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蟬居高樹,吸飲露水,清高倒是清高,但難以飽腹。而飢餓只有自己知道,可嘆的是,它費儘力氣叫喊飢餓,卻是徒勞!儘管如此,它繼續鳴叫,「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頷聯寫出周圍環境:哪怕蟬兒叫到五更天,叫得聲音漸少、叫得聲音漸歇,但打動不了滿樹無情的綠葉。詩的頸聯一轉,詩人由蟬的命運想到自己:「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戰國策》中有一則寓言,說洪水來時,桃梗(桃木人)和土偶人都被洪水沖走。落入水中的桃梗對土偶說:「你被大水融化,肢體都殘敗了,而我卻是完整的。」土偶回答道:「我本是岸邊泥土做成,融化後仍回歸岸邊;而你雖然完整,卻隨著洪水不知漂向何方?」詩人以此作比喻,說自己飄泊四方,不過為人作幕僚,輕微的職位讓自己離鄉背井,故園早已荒蕪,不知何時葉落歸根!所以,詩人在尾聯中嘆道:「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蟬啊蟬,你的叫聲引我共鳴,我也如同你一樣,舉家清貧,無以名狀。此詩中的滿腹牢騷(牢騷人語),不正是晚唐廣大知識分子坎坷際遇的真實寫照嗎?再看李商隱的《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一首人盡皆知的名篇。詩人在某一天傍晚,心情鬱悶之時,驅車去樂游原(當時的風景名勝地,地勢高曠,可俯視全城,地在長安東南)散心。登高所見,夕陽西斜,燒紅了西邊天空,無比絢爛,無限壯美。但是,因是落日,這景象不會長久,詩人發出一聲千古之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所以說是千古之嘆,一是因為他把夕陽西下的美景概括得如此精鍊:「夕陽無限好」,「無限好」留給你多少想像的空間?以虛寫實,無比空靈!千古登山觀夕陽者所見景象雖有所不同,但「無限好」三字包涵已盡,人們無不認同。二是他對夕陽下山的認識:夕陽雖好,但好景不長,怎能與「朝陽」相提並論!「只是近黃昏」一語,揭示出一個客觀事實,一條自然規律:朝陽無限,夕陽無多。人們要早趁朝陽,創造輝煌;同時要珍惜夕陽,再獻餘熱!第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形象地描述了晚唐社會,更形象地概括了唐詩的發展。
推薦閱讀:

《弟子規》心得分享之二十五/家庭教育/長善救失/因果報應
單詞fast和quick都是「快的」的意思,用法上有什麼區別?
在浙江大學的大類培養方案下就讀是種怎樣的體驗?
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的作息時間被人為排滿的大學,還是大學嗎?
數學實踐題:自家熱水器噴頭每小時噴水量是多少?不間斷使用 8 小時會花去多少水?

TAG:教育 | 博客 | 詩人 | 唐詩 | 李商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