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家暴的循環規律
家庭暴力的周期表現
家庭暴力行為的發生和發展大多呈周期性模式,模式的形成,一般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暴力周期。
每個周期通常包括矛盾聚集,氣氛日趨緊張(常常伴隨口角、摔東西、輕微推搡等)、暴力爆發(暴力發生,攻擊傷害受暴者)、柔情與充滿悔恨的愛(亦稱蜜月期,加害人通過口頭或行為進行懺悔道歉,獲得原諒,雙方和好如初,直到下個暴力周期的到來)三個周期。之後,施暴者往往屢悔屢犯、始終不改。而且,周期間隔會逐漸縮短,暴力程度會逐漸加重。道歉、懺悔只是當家庭暴力暫時失效時,是施暴者藉以達到繼續控制受暴者的手段而已。
隨著時間的推移,暴力的頻率在增加,施暴者也將不再道歉。暴力循環的規律一旦發生,就可能周而復始,循環往複,愈演愈烈,一般不會自動停止。干預家庭暴力就是要打斷暴力循環,阻止暴力升級,儘可能使雙方當事人回到正常、平等的關係上來。
後天習得無助
暴力周期會不斷重複循環,在暴力循環中,伴隨著暴力嚴重程度的加劇和周期間隔的縮短,受暴者漸漸感到自己無能、無助和無望,放棄了掙扎和反抗,而「自願」受制於施暴者,導致受暴者後天習得性無助的嚴重後果。無數個案顯示,家庭暴力一般不會自動停止,受暴婦女在家庭暴力的循環中,處於與世隔離狀態,長期遭受暴力後,在心理上就會處於癱瘓狀態,她們從無數次的挨打中「認識」到,她們無力阻止丈夫或男友對她們實施的暴力。
如果缺乏社會支持,挨打不被同情,會導致她們會更加自卑、無助,甚至喪失自我和思考能力。隨著暴力的升級,受害者會愈加孤立無助,使她繼續停留家中受虐,反過來又會使她更加與社會隔絕、無助。
受虐婦女綜合症
受虐婦女綜合症原來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名詞。遭受家庭暴力虐待嚴重的婦女可能患上受虐婦女綜合征。受虐婦女綜合征(BatteredWomanSyndrome,BWS)是美國著名學者L·E·Walker女士的對家暴受虐婦女的研究成果,指在家庭暴力的周期性過程中,長期受虐待的婦女表現出的一種不能主動終止對方暴力的被動、順從、無助的心理狀態。總的來說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周期性,二是習得性無助。
一、周期性,每個周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緊張情緒的積累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兩人關係開始緊張,口角、謾罵和輕微家庭暴力時有發生。受害人為了避免挨打,拚命設法迎合施暴人的意思,甚至逆來順受。這種緊張氣氛一直持續到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爆發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嚴重家庭暴力不可避免地發生。施暴人的怒氣完全失控,動輒將妻子往死里打,受害者會受傷或致殘。有時候受害者意識到家庭暴力不可避免時,甚至會有意識地提前「引爆」,以便趕緊度過這一關而進入平靜期即第三階段。第三階段是施暴人道歉和二人重歸於好階段。施暴人施暴後由於緊張情緒得到釋放,由於看到受害人身上的傷痕,通常會感到後悔,會向受害人道歉,請求原諒,保證永遠不再動粗。施暴人在這一階段表現出來的真誠道歉和愛意,使受害人產生家庭暴力能夠停止的幻想,因而對這種時好時壞的婚姻保有幻想。但是,兩人重歸於好度過一段平靜的時間後,隨之而來的一切又重新開始,且家庭暴力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於是,家庭暴力也就周而復始地周期下去,使受虐婦女長期過著提心弔膽,擔驚受怕的日子。
二、習得性無助。指受虐婦女經過多次擺脫家庭暴力失敗嘗試之後,變得非常無助,逐漸放棄了反抗,接受現狀。
受虐婦女綜合症在北美成為一個法律概念並被法官在案件中作為證據採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對患有受虐婦女綜合症的受暴者,需要加倍的理解和關心,了解她們的經歷、內心的顧慮和真實想法,給她們以安全感,逐漸取得她們的信任,使她們從心理上慢慢擺脫家庭暴力的控制陰影,找回自我。
如何打破暴力的循環?
暴力的發展有螺旋式重複的特點,面對家庭暴力的關鍵在於阻止暴力的發展,特別是要引起對第一次的暴力的重視。對丈夫說來,第一次動手打人,內心往往是矛盾不安的,需要時間來消化,以及冷靜思考自己的暴力會對兩個人的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這個時候,妻子為了少挨打,迅速認錯,丈夫就會形成妻子本來就是該打的錯誤認識。對於妻子來說,在第一次遭受丈夫暴力對待的時候,態度一定要鮮明,明確告訴丈夫:「我絕對不允許你打我」,而不是急於緩和關係,在自己身上找錯,一定要讓丈夫在動手打人的事上反思,汲取教訓,讓丈夫感覺到妻子是不可侵犯的。
夫妻還可以共同商量阻止暴力的方法,比如,在互相爭吵中,情緒難以控制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對方,讓對方離開,或者自己轉身出去,讓自己深呼吸、快步走、撥打公益熱線電話傾訴等等,這些都是讓暴力情緒降溫的有效的方法。
摘自:知乎專欄和人民日報
n(*≧▽≦*)n
原文轉載自家暴危機干預中心
推薦閱讀:
※男士「精期」規律要掌握
※明確頭痛部位和發作時間規律,自己調理,手到痛除
※《道德經》智慧靜心,才能發現天道循環往複規律
※南懷瑾老師:男女的生命規律和更年期的變化
※陳氏太極拳的發勁規律